启迪认知 |精神分裂症康复案例分享

文摘   2025-01-06 16:15   上海  


小贝,女,34岁,重点大学本科毕业。2013年,由于情感与工作问题,她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时经常惊醒,经常无缘无故地哭闹,有被监视感,感觉有人要害她。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后,经常在家撕剪衣物,还声称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并且要加害于她。由于父母的身体状况都不好,且患者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父母也没有带她就诊。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家人担心以后会出现严重后果,于是在民警和居委协助下,送至精卫中心住院治疗,经医生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案例中的小贝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干预措施应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并在出院后做好资源的链接与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方面,小贝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抗精神药物,这些药物能够稳定大脑内神经递质平衡,减轻异常心理活动,对精神分裂症伴有的幻想、幻觉等症状有显著疗效。对于因服药产生的副作用影响,小贝也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并主动关注。

心理治疗方面,心理治疗师每周与小贝进行一对一个案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贝识别并改变错误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纠正她对现实世界的扭曲感知,尽可能地适应正常生活。

小贝的父母均身患重病,无子女照顾,夫妻相依为命。在小贝长达六年的发病期里,父亲对小贝的耐心和期望逐渐消磨殆尽,父女关系生疏。母女关系较为亲密,但因母亲患尿毒症,家庭事务大多由父亲决定。父亲对小贝康复和回归家庭的信心,直接影响她的顺利回归。医务社会工作者也针对患者家属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家庭支持力度,并鼓励其定期参加家庭健康教育讲座,增进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小贝至今已有6年,一直未参加工作,尤其是经历了一年的封闭式住院治疗后,社会功能有所退化。由于精神类药物的影响,白天易困倦,体力有限。主管医生及时关注到了小贝的状态,邀请患者参加精神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培养小贝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为其提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融入社会做准备。

经过多维度评估达到出院标准后,在ACT服务模式的指导下,将小贝转介到阳光心园接受后续服务。(阳光心园是在社区中为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护的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经向小贝及其家属介绍ACT项目,说明项目的免费服务、上门随访和康复指导等要点后,与小贝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随后,小贝接受多学科团队的生理、心理、家庭关系、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评估。

经过持续的跟进与评估,小贝在唱歌、跳舞、书法、手工、社交技能学习、情绪管理课程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沙龙活动中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持续疗愈自己,也能自己做一些时兴的手工放在网上“摆摊”售卖。而小贝的改观也影响着一家人的改变,情绪稳定的小贝不断给予着其父亲正向反馈,使得家庭氛围更加和谐,小贝也能够承担一些家务劳动。

在结案时,小贝已经有了自己的手工微商网店,同时继续参与阳光心园的丰富活动,作为小组长积极参与精神障碍人群的公益活动,说明本案例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务达至应有的成效,小贝也实现了向社会的顺利回归。

图|网络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

助力我中心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医院宣传,科室、专家介绍,就诊预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