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压力下,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稳定与个人幸福的重要议题。为此,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与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于2025年1月4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举办了2024年学术年会。本次年会以“安驻身心,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学术交流与多学科探讨,旨在探寻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心理平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积极能量。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苑成梅和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蔡丹共同主持。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理事长、大会主席、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学院院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心主任仇剑崟,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分别发表致辞。
仇剑崟理事长表示,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迫切的需求,本次年会将通过交流和分享团结更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整合多学科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并对广大同道的参会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王振副院长则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心理卫生工作者应当更积极探索创新方法。相信领域内的各位大咖、专家通过思想碰撞,会给与会大众带来更多的收获,并衷心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赵敏院长强调,本次年会在推动心理健康领域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社会心理需求的一次回应和引领。同时今年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和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学院的成立,也彰显了国家对心理卫生服务的重视。
在学术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围绕心理健康的前沿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涵盖从情绪调节到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季建林以《生活方式与情绪健康》为题,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饮食、运动与睡眠等方面的科学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蔡丹分享了长达十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变化:基于2013-2022十年跟踪分析》的报告,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关键变化,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可靠依据。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负责人苑成梅的报告《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聚焦于数字化技术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展现了数字化心理干预的广阔前景。
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发展围绕《厌学综合征的概念和干预》,探讨了青少年厌学的深层原因,提出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协作的干预策略。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钟娜则以《游戏成瘾人际互动异常及干预》为题,从人际互动的视角切入,分析了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提出了系统化的干预方法。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脑健康研究院认知与脑功能平台负责人赵迪通过《通过神经生物学与人工智能方法识别临床成瘾生物标志物推进成瘾障碍的诊疗》,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成瘾障碍诊疗中的革命性潜力,为未来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的学术交流环节设置了16个分会场,涵盖心理学、医学、教育学和艺术等多学科领域。既有心理卫生领域的前沿研究,又有实践案例的深度剖析。讲座内容涵盖心身障碍的干预、性心理健康、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强迫症病因学理解和干预、社区心理卫生等。与会人员与报告专家进行了热烈互动,思想碰撞不断激发出创新灵感。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前党委书记,孟馥教授主持了闭幕式。
本次大会进行了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评选,在众多投稿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闫文洁、吕洞宾、罗鑫、胡蝶儿、柴艺银、顾欣怡等6位同学分别获此殊荣。仇剑崟、张劲松,陆峥,李丹、赵旭东教授为本次年会的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激励青年学生在心理健康领域做成更多贡献。
仇剑崟主任在闭幕致辞中总结了大会成果,她表示,本次年会不仅深化了心理健康领域的学术交流,更为社会公众传递了关爱身心健康的理念。她强调:“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身心平衡,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旭东也为本次大会总结致辞,他鼓励心理卫生工作者积极学习心身医学,这是一门将医学与心理学紧密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学科间的跨界与融合。通过深入了解心身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心理卫生工作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进一步推动疾病的综合诊疗。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还能拓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为医疗体系的多学科协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2024年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心理健康领域的最新进展,更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安驻身心”的理念指引下,心理健康事业将迎来更多创新与突破,为建设健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