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下降3.8%,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1.7%。
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1%,环比下降0.4%。CPI和PPI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
点评:
从统计数据看,国内需求整体偏弱,政策偏积极。先看CPI,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8%,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1.6%;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0.6%转为下降4.1%。CPI的回落主要是食品价格回落带动的,特别是猪肉价格的同比回落。
再具体看PPI的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也正是1月份这些行业价格的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
由于PPI涨幅回落幅度大于CPI,两者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收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随着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需矛盾将继续缓解。去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整体平稳并运行在合理区间,2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今年将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缓解下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展望2022年全年物价走势,伴随生猪产能的出清,预计猪肉价格对于CPI的作用或将从“拖累”向“拉动”转变。CPI涨幅或将比2021年有所扩大,但仍将处在合理区间。对于PPI,上游价格受到外围市场的影响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考虑到去年同期的高基数,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保持涨幅回落的态势。
02 美欧紧缩预期升温,中国资产优势凸显
近日,欧美经济体通胀数据相继“爆表”,美联储高层释放加息信号,英国央行已率先加息。全球股市即将迎来加息“大考”。
机构人士表示,在部分主要经济体央行政策预期趋紧的背景下,海外股市出现短期阵痛在所难免。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经济稳中向好叠加A股市场估值相对合理,中国资产有望成为资金“避风港”。
点评:
在通胀高企的压力下,欧美经济体央行相继收紧货币政策均已基本确定。具体来看,根据2022年1月份美联储公布的2021年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可能提前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并启动资产负债表缩减进程。英国央行已在2021年12月将基准利率从0.1%的历史低位上调至0.25%,并在2月3日再度加息25基点至0.5%,是该行自2004年以来首次连续加息。欧洲央行也传递出了强硬的“鹰派”信号。
开年以来,全球股市波动加剧,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开始涌入中国市场。目前来看A股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三点:其一、A股估值目前处于偏低水平。其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成效显著,复工复产统筹得当,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这就为A股打下坚实基础。其三、市场增量资金增多。除了近期国内新发基金开始回暖,基金自购规模增加外,全球基金经理也纷纷向中国股票和债券注入资金,在2022年前三周,通过陆股通计划流入中国股票的外资净流入规模达到了日均4.1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摩根士丹利近日也将中国、新加坡股票评级提高至“增持”。
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的利好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以上因素均支撑着中国资产相比海外市场有着更好的前景。周三,尽管美联储即将在夜晚召开议息会议讨论加息和缩表大计,但国内市场并未受到海外政策面的过多负面影响,A股三大指数普遍迎来反弹。这也进一步能看出,中国资产正在被外资看作是摆脱通胀、疫情和经济增长遇阻等一系列挑战的避风港。
03 外围局势不稳,全球避险情绪升温
围绕乌克兰和俄罗斯地缘政治局势的担忧刺激了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日内大幅上扬,美股下挫;美国国债急剧反弹,拖累收益率大跌。
点评:
近日,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再度跳水,全球避险情绪迅速升温,金价突破1900美元,创去年六月以来新高。同时,地缘风险引发对美国国债的买盘,2月17日美债收益率全线走低,1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7.6个基点报1.968%,30年期美债收益率跌5.2个基点报2.297%。A股市场方面,三大指数全部收红。
据信达期货研报分析,如果参考过去的经验,此类事件对A股以及与美股等影响均有限,因此当下市场交易的逻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投资者更需要关注的仍然是美联储的加息问题。
近日美联储公布了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没有更多新的鹰派信息线索,但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没有因此变化。会议纪要继续释放最快将于3月开始加息的信号。此外,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官员继续讨论了如何及何时缩减其持有的约9万亿美元的资产组合。
缩表是美联储给经济降温的另一项工具。新冠疫情暴发后,美联储为了支撑经济而开启了大规模购债项目,使其持有的资产规模膨胀了一倍。按照计划,购债将于3月初结束。
另外,从历史经验看,A股及港股市场在美联储加息期间也会有所回落,如果企业盈利表现强劲,可以抵消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冲击。同样,美债实际收益率变化也会对A股及港股市场造成较强影响,如果美债实际收益率上行,对A股和港股的汽车、新能源、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估值的负面冲击会比较大。目前来看,全球市场的短期波动需要等待3月份议息会议最终落地。
04 雪松控股兑付逾期,涉200亿理财产品爆雷
1月30日,雪松控股向投资人发布《致歉信》称,公司外部协调资金的压力,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致使原本定应于本月底完成的兑付无法完成。按照此前方案,月底应兑付2021年8月前到期产品本金的10%。
自2020年1月起,在雪松控股的兜底担保之下,打着“供应链金融”的旗子,以所谓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假借各类金交所、产交所、伪金交所通道,超过350只违规“理财产品”面向自然人发售,总规模超200亿元。而今,这些理财产品的兑付,陷入了全面停滞状态。
点评:
根据调查,350余只理财产品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融资网络。涉及企业数量高达63家,这些企业中除了有或明或暗的雪松系公司,还有大量的假央企、伪国企。而作为底层资产的应收账款,都是建立在涉嫌虚假的“空转”贸易行为之上。根据雪松高管和投资者沟通时公布数据,雪松方面对外发行200亿元左右的理财产品,涉及投资人约8000人,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人投资250万左右。
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近年来,信托产品违约和延期兑付事件越来越多。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共计披露违约风险项目272款,涉及金额1398.19亿元。从目前整个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类项目成为风险事件的主要来源。
由于部分信托公司前期房地产信托业务过快过猛增长,导致2021年房地产类信托的违约集中爆发。在经济增长下行和监管收紧的趋势下,存量资产的风险加速暴露。房市销售不畅、房企资金链紧绷,加上融资渠道被收紧,未来部分存量房地产信托项目或仍需要面临违约风险。
违约事件频发,投资者如何选择靠谱的信托产品?首先应选择实力雄厚或经营稳健的信托公司;其次关注资金投向,比如地经济发展落后、区偏远及财政收入较弱地区的政信类产品应避开;最后要关注底层资产和风控措施是否有效,做好行业分析,特别是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收紧的大背景下,房企的财务状况和资本实力应特别关注。对于信托产品的投资门槛较高,投资者须更为谨慎,对投资要求也更高。
美股盘面回顾
上周,除了创业板微幅上涨0.47%外,其他市场集体下跌。其中,大盘成长和纳斯达克100跌幅较大,分别下跌3.61%和3.60%。FANG指数、标普500、小盘成长的跌幅均超过2%。
上周,商品指数总体涨多跌少,其中前一周跌幅较大的天然气表现较好,上涨14.48%。黄金涨幅将近4%;白银、轻质原油、能源商品涨幅均在3%以内。此外,比特币、铜和工业金属出现了下跌,其中,比特币的跌幅达到7.03%。
来源:彭博;截至2022/02/18
上周,海外股市总体跌多涨少,新加坡海峡时报、巴西Bovespa、菲律宾PSE综合和越南胡志明指数虽出现上涨,但涨幅均在0.5%以内;其他指数的下跌幅度则相对较大,其中法国CAC40跌幅最大,达到2.18%。
来源:彭博;截至2022/02/18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