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中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的往事

文摘   2024-08-28 15:52   重庆  


“綦江中医院,老百姓医院。”这句话是綦江县中医院的宣传语。“老百姓医院”更是中医院的明确定位,更是因为綦江中医院有一群服务于老百姓的医护人员。

据资料显示,1957年4月29日,綦江县原城关区的三所联合诊所合并为綦江县城关镇中西医联合诊所。1958年9月更名为綦江县城关镇中医院,设门诊、住院两部。964年10月更名为綦江县中医院。2007年綦江升区后,更名为綦江区中医院,本部在綦江区古南街道交通路 ,綦江二级汽车站旁的是中医院九龙分院。

2019年的上半年綦江中院通惠医院投入使用,2024年6月,綦江中医院通惠医院住院部二期投入使用。如今的中医院已是集医、教、研及预防为一体,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从五十年代的联合诊所,到六十年代的綦江县中医院,再到今日的綦江区中医院,从最初的62名职工,到今天的国家三级中医医院。綦江中医院步履蹒跚,在执着追求,开拓中进取的同时,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坚守为老百姓健康护航的初心,浓缩了綦江人“吃苦耐劳,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优良品德。

2004年10月,綦江县委引进人才,我妻子调入綦江县中医院工作。当时的中医院在老城陵园路的坡坡上,大门面朝交通路,背靠陵园路。医院的中柱线就是一条陡坡坡。当时的妇产科医生少,工作忙,工作实行早中晚三班倒。虽说是早中晚三班倒,但下班了也未必能回家。除了为病人看病治疗,治疗后的病历往往都是在下班后完成的。为了方便妻子工作,我们特别在中医院旁边的西炮台购了一套住宅,但即使如此,妻子也很少回家,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医院。

有时周末,一大早去菜市场买了菜回家,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周末餐,可是餐还没有做好,科室一个电话打过来:“有病人,要手术”。电话就是命令,妻子放下围裙,穿上鞋,立即奔到医院。更多的时候是我做好了晚餐,电话催她回家吃饭,她回答:

“马上要进入手术室了,你们先吃”。

“刚从手术出来,还要写病历。你们先吃。”

“有病人在诊治,要晚点才回家,你先吃。”

“要不,你把饭给我送过来嘛。”


如果我已经下班回家了,我就会将饭菜送到医院,有时候即使是送到妇产科了,她也顾不上吃,或者是草草地吃上几口,立马又去了手术室。

后来,中医院妇产科搬迁到了九龙分院(綦江汽车站后面)。妇科产搬迁,离我们家就远了。妻子上下班都得乘公交车,遇紧急出诊就必须打出租车。工作单位离家远,妻子回家的时候就更少了,有时即使她在家,我又在镇上采访,等我忙完工作回到家时,她又去了医院。我们虽说同在县城工作,但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两座城市,在一起吃顿饭的时候都很少。更惨的是,有时候下半夜睡得正香时,医院电话打过来,就像士兵接到军令,妻子马上起床穿衣,快速下楼冲到街上招出租车。

从我们家(交通路西炮台)到街上,要下很长很高的一段楼梯,要穿过原綦江县川剧团前的那条小巷,被街小巷总是黑灯瞎火,我很担心她摔倒,所以每次夜间出诊,我总会把她送到医院,或送到街上,招到出租车,看见她上车了才放心回家。

在我心目中,妻子是一个非常敬业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真正是像春天般的温暖,有时候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好不容易坐下来看一会电视,手机铃又响了,电话是病人或患者打过来的,每次接到病人电话妻子就会去阳台上,对患者的咨询,总是耐心与她们交流。有的病人出院了回家了,打话打过来,除了心里安慰,休息日妻子还会约上我,驾车去病人家看望,我陪妻子到过石角的朝阳、新农,永新镇上厂村、三会,到过中峰……妻子心里装着的总是病人,是医院工作,说实在话,妻子从来没有到学校开过一次家长会,从来就没有过问过女儿的学习情况,从来就不知道女儿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是谁。

妻子爱学习,在家休息的时候,她就会抱着厚厚的妇产科医学书阅读,书柜里放了很多医学书。她读过的书,书页上都写满了文字,都划有重点。以前家里买的DVD放映机,只要她在家,DVD放的就是她看的医学影像。每年回泸州家,她必去新华书店购书。我专门为她买了一个移动硬盘,用于存放她的资料,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她上网学习或在家完成工作。

因为态度好,对病友和蔼,病员对她的感激、感恩溢于言表。和她走在街上,时不时就会遇见她诊治过的病人或病人亲属招呼她。有一次她带女儿去商场买衣服,在商场门口遇见一位曾经的病人,病友咨询病情,妻子便站在商场门前与病友交流,完全忘记了女儿的存在。很久后想起女儿,结果女儿被气得悄悄回了家。别人不理解她为啥会这样,妻子却在坚守自己学医的初衷。

我妻子的故事就是中医院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妻子不善言谈,没有高调的口号,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爱岗敬业认真工作。我相信,綦江中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和我妻子一样,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救死扶伤,为了患者的健康,为了患者家庭的幸福而忘我工作。我相信: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怀着一颗让患者早日康复,回到幸福的家庭心愿。医生是生命的守护者,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但是,很多的医护人员在为别人带去健康时,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2014年12月,我妻子因脑血管瘤破裂而病倒在工作岗位上。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抢救后重获新生。对我和家人来说,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开颅手术后,妻子在ICU昏迷了27天才醒来,接着是漫长的康复。仔细想起来,妻子的患脑血管瘤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三年来她经常感到头昏脑胀,脖子酸胀,肩膀胀痛,总有睡不够的觉,可我们一直都认为她是因为长期低头做手术,写病历而造成的,只要我在家,我就为她做脖颈按摩,买回仪器牵引脖子,但都无济于事,因为她是医生,我相信她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判断。带着头昏脑胀,脖子酸胀的纠缠,妻子仍然坚守岗位,不管工作有多累,她从来不抱怨,从来就没有请过病假。直到那天突然脑血管瘤破裂倒下。

开颅手术后,妻子在綦江中医院进行了一年多的康复训练,肢体锻炼,大脑训练,终于平安回家。因为患病,妻子的记忆力受到损伤,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为了唤醒她的记忆力,我经常带她回中医院看看,渐渐地,隔三差五回一次中医院成了她的生活常态。起初,我会带上她到妇产科看看,与妇产科的姐妹聊聊工作。后来,我怕影响别人的工作,就不再进科室了,每一次去医院都只是在外面看看。

妻子情系綦江中医院,因为这里有她热爱的事业,有她一起工作过的姐妹,留下了她人生的足迹。特别是通惠新区中医院建设时,我隔三差五要带她去看看,通惠中医院竣工开业后,我带她去参观了各科室,面对新院区妻子非常感慨。

两年前,妻子到了退休年龄。去中医院拿到退休证那天,她站在新中医院大门前,要我为她拍照作纪念。从她的眼中,我读到了许多的不舍。从21岁开始,妻子先后在宜宾珙县、在松藻矿务局,在綦江中医院等医院做了30多年妇产科医生。把自己的青春热情都献给了医疗事业。退休了依依不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不,今天上午,妻子又要我驾车带她去通惠中医院看看。今年6月中医院住院部二期又投入使用了。我和妻子站在路边观赏新院区,阳光下,新大楼充满了灵气,妻子感概:这样的医院才是真正的老百姓医院。可惜我没有机会在这里工作。

我妻子的故事就是綦江中医院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写这些文字的目的,一是记录我妻子的从医经历;二是借助这篇文章提醒医护人员,在为别人带去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只有自身健康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三是衷心祝愿綦江区中医院,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为綦江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里展示的图片,是我拍摄记录的綦江中医院不同时期的活动剪影。因为妻子在中医院工作,我情系中医院,关注着中医院。

文图∣雪燃

编辑∣丁香花

2024年8月28日


人文綦江
介绍綦江人文地理,讲述綦江人文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