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綦江唢呐吹破了天

文摘   2024-09-14 07:15   重庆  

一杆杆唢呐,一曲曲情爱,唢呐吹着天长地久,唢呐精神地老天荒……


电影《百鸟朝凤》讲述的是陕西省一个叫做无双镇的小村落,年幼稚嫩,被父亲“抛弃”到焦家班学艺的游天鸣,拜师学吹唢呐的艰辛过程。长大后游天鸣忠守唢呐艺人的德行,从骨子里做到了“唢呐离口不离手”的品行,在焦班主的多次考验下,终于获得了吹奏“百鸟朝凤”这只高难度曲子的资格。
在这个村子里,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仅仅只是娱乐,在为逝者办丧事时,唢呐是对故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曲子,也只有领队的唢呐高手才能胜任。当唢呐乐受到现代西洋乐器的冲击,在多数唢呐吹奏者放弃唢呐到外地打工时,焦班主不抛弃不放弃,他告诉徒弟:唢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黄河边不能没有唢呐,这是中华民族的唢呐。焦家班主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唢呐是他的灵魂。

一杆唢呐演释人生风雨,一杆唢呐透着做人的品行,这是唢呐艺术赋予的深刻含义。

唢呐是我国民间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唢呐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曲目和不同的吹奏方法。比如说在我们綦江,民间唢呐乐十分盛行,乡乡有唢呐,村村见锣鼓,成规模的唢呐吹打乐班就有10支,从业人员2000余人,成熟曲目上千首,唢呐吹打队长期活跃在綦江乡村,不同地方的乐队演奏唢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我们綦江,最有代表性的两只唢呐吹打乐是永城镇刘家乐班和三角镇杜家乐班。三角镇杜家乐班属“宫娥派”吹奏风格,发轫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原属家族传承,至光绪年间受流浪于民间的宫廷乐艺人指点,形成“宫娥派”吹奏特色。三角镇杜家乐班舒缓柔和、音色明亮,优美动听,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啷当词记谱,现有曲牌数百个,种类丰富。或有一定的清代宫廷雅乐色彩,或感情细腻饱满,或渲染气势荡气回肠,或表现技巧、手法高超,或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生活气息浓厚。其打击乐的锣鼓也是变化多端,感情丰富,并时时带有明显的川剧音乐影子。2011年成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永城镇刘家乐班是“马蜂声派”中的代表。刘家乐班常年在农村地区及周边城镇从事红白喜事的演奏活动,以广泛的曲目、精湛的吹奏技巧,用自制的7种形状和功能不同的唢呐兼以打击乐器渲染出各种情绪,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喜爱。作为山地音乐的代表,永城镇刘家乐班音域近5个八度,其音宏亮、破空透远,别具一格。它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中,对大台(大唢呐)、特台(倍低音唢呐)引入了科学化的改制,对解决管乐声部低音问题,拓宽了音域,丰富了色彩,增强了表现力。20075月,永城镇刘家乐班被授予重庆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6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更有对唢呐吹打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风格的演奏技巧。但不论怎样,唢呐高吭嘹亮的气势始终没有变,唢呐那种乡情乡音的民族情怀没有变,如今,浸染着浓浓乡情的唢呐还走上了典雅的大舞台,成为民间器乐中一枝独秀的魄宝。

一位诗人曾经吟诵:高高昂起,向蓝天道喜,低低俯首,对大地哭泣,一杆杆唢呐,一曲曲情爱,唢呐吹着天长地久,唢呐精神地老天荒……

文图∣雪燃编辑张雨荷

雪燃工作室

2024914



【雪燃工作室】承接通讯文稿采写∣人物传记写作∣图书出版代理∣


人文綦江
介绍綦江人文地理,讲述綦江人文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