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故事,何为感恩?

文摘   2023-11-25 00:45   美国  

​​

感恩节的故事


美国清教徒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叙述些故事细节,从而看到清教徒与五月花号在美国历史上不可取代的意义。


如果没有清教徒移民新大陆,以及为什么他们要移居一个新的家园;如果没有五月花号上的契约,以及从这艘船上幸存下来的人们在新大陆开始漫长的求索路程,就不会有现在的美国。


美国这个国家的诞生,与“五月花”号移民船息息相关。“五月花”本是一艘普通的货船,经常往来于英国和其他欧洲各国之间。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载着102名殖民者和30名左右的船员,离开英国的普利茅斯港,驶向大西洋彼岸的美洲新大陆。经过六十六天的海上漂流,于11月21日到达北美。“五月花”号的殖民者们在北美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新的殖民地,命名为“普利茅斯”。这就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的所在地。

在“五月花”号102名殖民者中,一半是“清教徒”,一半是受雇的工匠、仆人和到新大陆寻找机会的人。“清教徒”的英文是“Pilgrims”,原意是指长途跋涉的“朝圣者”。


为躲避宗教迫害,“分裂派清教徒”不得不逃出英国。起先,这些“清教徒”的首选目标并不是北美,而是荷兰。1609年,经过千方百计的努力,“清教徒”们终于获得许可,正式迁往位于阿姆斯特丹南面的莱顿市。安顿下来后,他们发现政治上被排挤,英国血统与文化在“清教徒”的下一代人身上消失,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导致“清教徒”们越来越难以生存。


为了既能坚持信仰,还能更好地生存,“分裂派清教徒”开始寻找新的定居地。1607年,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起的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使北美新大陆在“分裂派清教徒”心中的位置渐渐超过了莱顿,领袖们开始权衡移民北美的利与弊。


北美似乎成为“清教徒”们心中宗教自由的天堂,还不必担心失去本有文化的传承。但新大陆也有着极大的风险,土地荒芜,食物匮乏、疾病流行、印第安人的凶悍,对想要往那里移居的人来说都是挑战。最后,对自由的憧憬战胜了对未知的恐惧,“清教徒”们开始准备移民北美新大陆。

一直到1619年底,“分裂派清教徒”才获得在弗吉尼亚北面定居的初步许可,那个地区将被称作“新英格兰”,不受弗吉尼亚管辖。拿到初步许可后,“清教徒”开始准备行程了。他们变卖一切,租了两条船,一条就是“五月花”,另一条是“佳速”。


1620年中,两艘船扬帆启航。可是,“佳速”因漏水放弃前行。所有人只能乘坐“五月花”于1620年9月16日离开英国普利茅斯港,驶向北美。多年来,“清教徒”们坚持自己的信仰,离乡背井,历尽艰辛。此时,他们怀着对宗教自由的追求,再次踏上茫茫的寻梦之旅…


今天,“五月花”是人们义无反顾地奔向新世界的象征,清教徒”的故事也融入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美国人对自由的无比热爱和对冒险的极大热情,都可以从当年的“清教徒”身上找到根源。而这些特质,是美国精神的根本所在!

说一下我对自由的理解。何为自由?


我理解的自由是获得永恒幸福的途径。自由不是按着人性任意所为,自由是人在自律自治下的宣言。能保护人之自由的法律一定会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这也是美国一路走到今天的历程。


回到故事。“五月花”经过暴风雨的冲击,依然所向披靡地驶向北美。但是,风暴使船只改变了航向。本来,按照与英国政府的约定,“五月花”应该在哈德逊河口登岸,也就是现在的纽约市附近。但强劲的风力却把船吹向更靠北的今马萨诸塞州地区。在漫长的旅途中,一名乘客和一名船员死于疾病,一个婴儿在海上诞生。


1620年11月21日,“五月花”终于看到了陆地。“清教徒”们知道,他们即将登岸的地区已经不是与英王约定的目的地。他们即将踏上一块完全自由的土地!


清教徒领袖们认为:没有约束的自由必然带来不自由,最终将导致殖民地的失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船上所有的41位成年男子,经过讨论,签署了一份文件, 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这份文件只有大约200个英文词,却是北美第一份成文的社会契约,为新大陆未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五月花”号公约》让大家达成契约,结合为一个社会团体,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公正与平等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管理制度。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执行上述法规与制度。


《“五月花”号公约》是在没人指导、没人强制的情况下根据“多数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由此产生了一种叫“自治”的社会管理体制,用“自律”来保证“自由”的权利,这就是延续至今的美国社会秩序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五月花”号公约》的精神被写进《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也流进了美国人的血液里。


《“五月花”号公约》诠释了信仰与道德是由此展开的一切美国政治体系的基础。说美国是信仰之国,因为这是美国建国的基础,美国宪法基于对人性高度地确定,若这些前提都不成立,美国的一切就会塌陷!


“五月花”号乘客上岸后,把这个地区命名为“普利茅斯殖民地”,并组成了自治委员会。但是,大家还没来得及在岸上建好房屋,严酷的冬天就来临了,随着冬天一起来的还有传染病。大多数人病倒了,最严重时只有六七个人勉强照顾大家的饮食。最终,有60多人死亡,但又一个婴儿出生在“五月花”上,这像是严冬中透出了一缕春天的气息,给“五月花”上的人们带来希望!人们也在追求自由的起跑线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直到1621年3月,岸上的房屋才基本上建好。3月31日,53个幸存者离开了“五月花”这艘一直充当他们“避难所”的货船。1621年4月15日,“五月花”号启程返回英国,它渐渐远去的背影带走了人们对旧大陆的最后一丝留恋。


虽然捱过了第一个冬天,清教徒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其中最致命的是饥俄的威胁。他们从欧洲带来的给养逐渐在消耗殆尽,他们将如何生存?此时,原住地的印第安人向他们伸出援救之手。


一天,从树林中走出一个印第安男人,他慢慢走到清教徒们面前,用英语说:“欢迎你们,英国人。”在北美难得见到能说英语的印第安人,这让清教徒们感觉诧异。印第安人用不太连贯的英语继续说:“我叫萨莫塞特,从英国渔民和商人那儿学了点英语。我过几天带部落的人来见你们,我们愿与你们做朋友。”


过几天,萨莫塞特果然带来60多个印第安人。在鼓乐声中,清教徒殖民地总督和印第安人首领签了和平协议,相约互不侵犯。


之后,印第安人教给清教徒们怎样种玉米,从何处捕鱼,如何打猎,怎么做皮毛制品,做导游带着清教徒们探索对他们来说还尚为陌生的这块土地…清教徒们称这些印第安人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意想不到的礼物”。


1621年9月,经过印第安人的精心指导和人们的辛勤劳作,清教徒们迎来了在新大陆的第一个大丰收。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清教徒们宴请印第安人一起来庆祝丰收。这就是“感恩节”的由来。

在清教徒到达新大陆之前的1619年,第一个殖民地议会就出现了。殖民者选出的代表们负责制定法律法规,由此北美新大陆开始了长达150多年的殖民地“自治”时期。


弗吉尼亚的殖民地议会和1620年“清教徒”们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为新大陆未来的政治体制打下了基础。殖民地人自己管理自己,成为北美英属殖民地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它与欧洲其它殖民地最大的不同。一百五十年后,当这个“自治”体制受到威胁时,人们将拿起武器,捍卫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利,并最终走向独立。


在清教徒建立的北美第二个殖民地“普利茅斯殖民地”,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教堂,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信仰了。清教徒们终于寻觅到一片SD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求信仰,生儿育女。


1625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去世,查理一世继位。查理一世更加不容不同教派的信仰者——清教徒。于是,清教徒领袖们在剑桥大学开会,派人与查理一世谈判,要求北美自治。查理一世就慷慨地把“公司宪章”授给了清教徒组织的“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湾公司”,殖民者们可以根据宪章组成“自治”政府。这些宪章后来演变成各州的宪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美国宪法》。


1630年春天,另11艘船共700名“清教派”教徒驶向新大陆,此批清教徒中有很多家财万贯的教徒。他们为了追求宗教自由,不惜放弃在英国舒适的生活,到一个陌生的大陆去建立理想的家园。在其中一艘“阿贝拉”号船上,温斯洛普向众人宣讲了著名的布道词《山顶上的城市》。他引用耶稣的话:“你们是世界之光,是山顶上的城市,无处隐藏。”温斯洛普告诉教徒们,他们将要建立的是“基督教的典范,全世界的楷模,所有的人都将仰视它。”


到达马萨诸塞湾地区后,清教徒建立起一个新的城市,以自己家乡城镇的名字命名为“波士顿”。波士顿三面环水,是个天然良港,它很自然地成了“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首府和商业中心。


到1630年夏天时,已有1000多名清教徒来到波士顿。在1630到1640年之间,清教徒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英国,史称“大移民”。“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湾公司”是英国王室授权的合股公司,需要在1642年之前,给殖民地送来20,000移民定居。随后,移民数量逐渐增加。到1690年,已经有大约5万人来到“新英格兰”,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清教徒。


清教徒们一星期工作六天,休息日是“礼拜日”,去教堂做礼拜,听牧师讲道。波士顿地区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开始庆祝“圣诞节”,因为任何形式的庆祝或娱乐都被认为是偏离了上帝的准则。


与弗吉尼亚殖民者不同的是,清教徒们都是一家一家地来到了北美,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是以家庭为基础来组织社会的,人们在家庭中的秩序与他们在社会中的秩序完全一致。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移民美国的人都发现,美国人的家庭观念重于一切!


在一个正常的美国家庭中,女人相夫教子,男人除担当一家之主的责任外,都会用一定的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美国人全年中,总会安排一两次全家度假,这是不管工作多忙都不会干扰到的文化风俗。美国男人最喜欢的时间是晚餐时全家围坐一起共进晚餐,一起谈说一天的趣事。每逢感恩节、圣诞节,更是一家团圆的时刻,老人们这一天就盼着孩子们回家吃团圆饭,就像中国的除夕夜。孩子们也都尽量赶回家中度过节日。如果说,有一天美国的家庭体系被打碎,就离美国的社会体系崩塌不远了!


在北美大陆上,清教徒们终于实现了他们的理想,建立起一个宗教社会。但清教徒却不主张“政教合一”,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政教“互不干涉”的境界。


清教徒鼓励个人有纯正的信仰,这样的文化底蕴为未来培养了一大批道德高尚的人,这些人成为了美国未来建国的中流砥柱,比如华盛顿。这些“纯粹的”人,他们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正是他们的追求和坚持,为未来的美国打上了深深的“清教主义”烙印。


直到今天,从清教徒沿袭下来的美国保守派,依然聚集在美国中东部。真实的事实是,美国才不是“西方自由世界”的代表。在道德上,美国社会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更加保守,这都要归功于清教徒。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清教”,美国就不会成为美国,更不可能领导世界。


清教徒把教育放在了第一位。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更应该拥有同样的接受基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是现代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起源。


1636年,在到达北美仅仅6年之后,毕业于“剑桥”的清教徒们创建了“新学院”。1639年,“新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后来变成了“哈佛大学”。清教徒们把“哈佛学院”所在的地区命名为“剑桥”。


在清教徒逐渐成为美洲新大陆英属殖民地的主人后,他们的宗教理想算是有了里程碑式的实现。在美国独立战争前的一百多年中,这些清教徒在促进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磨难的作用。


所谓的美国精神,源自于奠定了感恩节的美国清教徒。美国精神既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性格和作风;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朴素的行为方式。


独立性格渗透在美国人的骨子里,所以,美国孩子从小就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美国号称为“机会之国”,“只要我们能够梦想到的,我们就能够实现!”这是刻在美国肯尼迪宇航中心西大门上的宣言。


从第一批来自英吉利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陆起,在北美大陆这片资源丰富、条件险恶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拓荒式顽强拼搏的美国人。


美国的年轻人多数都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父辈的优越条件是他们奋斗得来的,每个人的生活是由自己开创和奋斗。所以他们不会抱怨环境太差,更不会从别人身上寻找自己可以不努力的借口和理由。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奋斗和创造,是大多数美国年轻人的认知。


美国很多有钱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创造了财富和成功。大多数富人,在美国最终都归到慈善事业上。一是美国对慈善给予了绝对的税务优惠,另外,美国富人们普遍认为,财富更容易毁掉后代。他们宁愿通过朝代信托传递财富,也就是通过某些约束条件来决定是否逐步一点一点让后代继承财产,而不是让后代不劳而获。


任何社会都存在特权,美国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其环境相对更加公平一些。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以及独立精神,加上相对公平的创业和竞争环境,让无论贫富或贵贱的人,只要努力去实现梦想,就有可能梦想成真。上至总统下达平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年“911”事件中,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之后,烈焰奔腾,形势千钧一发。楼上的人们通过EXIT向下逃生的时候,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队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有妇女、小孩、盲人到时,人们都自动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们先走。甚至还给一条宠物小狗让道。


面对死亡,冷静如斯,应该说是基于平日的良好素养,也反映出美国人独特的内心强大。总体来说,无论高低贵贱,美国人骨子里有着很多共性的气质和精神,这与政治、宗教、信仰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


我们该感恩什么?


2023年转眼即逝,从2020到2023,全世界都是多事之秋,甚至是多灾多难。面对如此一地鸡毛,以及没有更好只有更坏的局面,我们如何感恩?


太多的惊心动魄;太多的匪夷所思;太多的生死离别;太多的前途未卜;太多的破碎;太多的谎言;太多的善恶难分;太多的世界阴暗;太多的对人性的挑战和拷问……似乎磨难多祝福少,我们又怎能来感恩?



感恩,不是为拥有了什么才去感恩;感恩,也不是单单为梦想得实现而感恩。感恩的最佳状态,是身在患难、困境、危险中,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恩!


人生几乎随时随地都面临着取舍,取什么舍什么,该拥有什么该放弃什么,应该是所有人的彷徨点。所谓三观,也就是这些选择的指南针。或相信人生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抓取最大化的成就;或相信施比受有福的因果关系,都会导向不一样的人生路径和结果。


如果一个人,不担心明天,不担心名利多少,不担心生命几时会过去,因为这一切都不是人所能控制的,这个人的生命状态肯定很平安和放松。万有都有命定,人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因为每一天的存活都是恩典。


人生如果立足在以下三点,就怎样做都是错!第一点是人生为了钱;第二点是人生中充满谎言;第三点是待人只为取悦自己和别人。


在真假难辨的今天,我们需要随时纠正自己的意识、分析、判断、选择,让自己不随世界而随波逐流,让自己活在真实里面。只要心不黑暗,不管所面对的世界如何浓雾弥漫,我们也能辨识方向、对错、善恶。而这一点不是现今对每一个人的挑战吗?


感恩节,不只是吃大餐,不只是说一些讨人喜的话,不只是为丰衣足食来感恩。感恩节,应该去回思其来由和历史,洞悉其中的精髓,获取其精神,为了生命的境界能一年年有所提高来感恩!


——洛城心如于2023年11月23日感恩节


昨天发文,被删。今天重新自审、自查、自删,希望不会再被删。谢谢啦!


祝朋友们感恩节快乐!

洛城心如
美国保险理财、红白蓝卡经纪人,喜欢码字、旅行,关注世界、时事、健康与精神修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