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政策和医疗资讯
1. 2026年全面实现医保即时结算
1月16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就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发布通知,明确改革目标,以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为支撑,在做好医保基金预付的同时,充分考虑定点医药机构需求和能力,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
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坚持优化传统结算与创新结算方式相结合,充分压缩流程和时长,由原来从定点医药机构申报截止次日到医保基金拨付不超过30个工作日减少至20个工作日。坚持基金预付与即时结算相结合,既通过基金预付增加医药机构现金总量,也通过即时结算加快医药机构现金流速。坚持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指导地方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结算模式,以点及面,分步推开,按照时间节点逐步推进完成相关工作。
首批确定17个省份的76个统筹地区,作为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的试点省市。2025年1至5月,试点省市启动实施即时结算,其他省份可自行选择试点。2025年7至12月,其他省份全面启动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工作。
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提高生育医疗服务水平的决策部署,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泛听取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鼓励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提出到2030年,生育友好医院在助产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生育友好理念在助产医疗机构内深入人心,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措施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生育医疗保健服务。
《意见》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一是推进理念机制友好,引导助产医疗机构在制度决策、人员配备、场地设施、保障机制、激励政策等方面体现生育友好原则,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持续提升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二是推进空间环境友好,优化产科诊室布局,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加强高质量、普惠性产科床位设置,改善住院环境条件;三是推进全程服务友好,全面加强生殖健康宣教,强化生育评估指导,保障顺心舒心产检,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促进温馨舒适分娩,做好产后保健和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保健;四是推进服务模式友好,在孕产妇建档时引导其确定主管责任医师,由1名产科医师或1个医疗组为孕产妇提供全程系统保健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意识,加强围孕期的营养指导和心理保健;五是推进诊疗流程友好,推进全面预约诊疗,落实分时段预约,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利用可穿戴设备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居家健康监测,建立完善群众反馈意见机制,针对性持续改进服务。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 202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月15日,202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疾控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传达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的书面讲话,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出席会议并讲话。
雷海潮指出,全国疾控系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领工作全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加强与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协同联动,聚焦强化疾控服务保障能力推动疾控体系改革,在健康中国建设全局中担当作为、履职尽责。要深入总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巩固拓展落实“四方责任”、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运转、“三公(工)”协同流调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谋划好疾控领域强基工程,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疾控核心能力,指导各地落实好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确保冬春季疫情应对平稳有序。要加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社会共治,大力培养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加强省级疾控中心与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协同协作,明确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功能定位,健全医疗和疾控机构之间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要优化疾控体系激励机制,推动落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财政保障和“两个允许”分配政策,完善体现疾控工作特性特点的绩效工资政策,评优评先向疾控人员倾斜。推动疫苗和适宜技术在重大疾病预防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推动更多疫苗纳入地方免疫规划范围,积极参与癌症等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宣传力度,提升人群整体健康素质,强化对儿童青少年及慢性病、超重、肥胖等人群的生活方式指导。加强国际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在援外医疗中增派公共卫生人员,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大力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造忠诚干净担当、让党信赖政府放心的高素质疾控干部队伍,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会议指出,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系改革,有效应对重点传染病风险,全国疫情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加快落实疾控体系改革任务,机构重塑基本完成,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赋予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等试点创新取得积极成效;持续优化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干预策略,出台艾滋病、结核病、麻风、包虫病、疟疾等新一轮专病防治规划,印发关于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鼠疫防控等指导性文件;着力补齐疾控能力短板弱项,部署应用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增加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成功举办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大督查”活动;陆续出台一批惠民利民举措,完成第二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补种工作,调整优化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启动电子预防接种证应用试点,完成国家随机监督抽查任务,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和健康提示;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和积极进展,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议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系统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压实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一是全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固化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抓好新冠等重点传染病多病同防,做好新发突发传染病应对处置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持续巩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加快完成市、县级疾控和监督机构重组,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职能定位和能力建设标准,加快总结推广成熟试点经验,持续推进疾控体制机制创新。三是深入实施“疾控核心能力提升年”,加快提升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医疗救治等疾控核心能力。四是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干预水平,持续优化国家免疫规划策略,进一步做好环境健康、学校卫生工作,强化健康宣教等社会服务。五是持续完善卫生监督政策文件,提升监督执法水平,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六是深入推进法治、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疾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七是加快推进“十四五”目标任务完成,提前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集中力量部署和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八是全面加强疾控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对疾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确保疾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会议还强调,要抓好岁末年初重点工作,加强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加强值班值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确保守住安全稳定的红线底线。
会议由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主持,副局长卢江、夏刚出席。浙江、湖北、新疆、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区)疾控局主要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国家疾控局机关各司、直属联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4. 春节将至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传染病防治作出部署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但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短时间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疾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在不同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预计多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通知要求:
一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和口岸疫情防控
充分发挥联防联控机制优势,健全完善部门会商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共享。依据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目录要求,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检查等卫生检疫措施,做好新冠病毒核酸抽检,严防疫情跨境传播。
二 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
密切关注全球疫情态势,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和应对。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开展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加强数据分析利用,及时研判流行趋势,提前做好救治资源的合理调配。
三 加强重点机构和重点人群疫情防控
加强养老、托幼、学校、儿童福利等重点机构以及空间密闭场所防控,做好老年人、儿童日常防护指导和健康监测。推动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积极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疫苗,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免疫水平。
四 加强旅途和旅游活动疫情防控
做好交通运输场站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工作,引导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和旅客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及时、动态疏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场馆客流,做好室内旅游场所场馆的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等工作。加强住宿、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卫生和安全管理。
五 加强医疗救治保障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加强儿科、呼吸科、发热门诊、急诊急救等救治力量和资源准备,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优化诊疗流程。充分发挥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和中医药独特优势,保障重点人群就医需求。充分发挥联动保供机制作用,加大流感抗病毒药、退热、止咳等常用药品的市场投放和储备,加强儿童用药适宜剂型保障,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六 加强科普宣教和政策解读
针对性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控能力。倡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风险。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围绕社会热点为群众解疑释惑。
通知建议,公众出行前可以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合理安排行程,做好出发前、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防护准备。在旅途中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员密集、环境相对封闭场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自境外返回时,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应主动进行健康申报。旅途结束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就诊。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医学前沿
1. 118亿!麻醉一哥“入编”央企
1月15日,人福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当代科技管理人发来的《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签署重整投资协议的通知》,当代科技与招商创科签订《重整投资协议》,招商创科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18亿元,合计控制当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决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具体来看,招商创科将设立全资子公司招商局生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招商生科”)参与当代科技本次重整,分为三种方式共持有人福医药23.7%股票表决权:
一是招商生科直接获得并持有6%股票;二是招商生科通过新设有限合伙企业获得并持有6%股票,招商创科或其控制的主体担任普通合伙人,招商生科持有优先级合伙财产份额;三是信托计划获得并持有11.70%公司股票,招商生科持有信托计划的优先受益权份额,招商生科作为优先受益权人在存续期内对于信托计划的决策机构受益人大会具有绝对的决策权,信托计划将该11.70%公司股票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招商生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 国家药监局批准利厄替尼片上市
1月1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奥赛康药业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上市,该药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公开资料显示,利厄替尼片(ASK120067片)是一种高选择性、不可逆EGFR-TKI。
EGFR是一组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细胞表面受体,其活化异常可激活与肿瘤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继而诱发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公开数据显示,大约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都携带有EGFR基因突变,在约8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存在EGFR蛋白过表达现象。EGFR抑制剂通过与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化,阻断EGFR信号通路,从而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利厄替尼是奥赛康药业抗肿瘤药研发管线的核心产品之一,信达生物拥有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推广销售权。作为第三代EGFR-TKI,该产品有望克服前两代产品因T790M突变而产生的耐药问题。
2022年6月,奥赛康药业曾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以壁报的形式展示了利厄替尼片2b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探索了利厄替尼治疗既往EGFR-TKI治疗后进展的EGFR T790M+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8.8%,疾病控制率(DCR)为92.4%,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1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0个月。CNS患者颅内ORR为56.1%,CNS患者PFS为10.6个月,提示利厄替尼对CNS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来源:医药观澜
3. 氙气或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即将开展
目前,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大多数治疗方法都针对大脑中聚集的淀粉样蛋白板块和tau蛋白纠缠。而最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吸入氙气可减少神经退化,并对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将于2025年初开始。
在这项研究中,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接受了氙气治疗。氙气常被用作麻醉剂和治疗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剂。氙气可穿透血脑屏障,从血液直接进入大脑周围的液体。研究小组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吸入氙气可减少脑萎缩和神经炎症,改善小鼠的筑巢行为。氙气还能诱导和增强保护性小胶质细胞的反应,这种反应与清除淀粉样蛋白和改善认知能力有关。这些发现表明,氙气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改变小胶质细胞活性和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变性的巨大潜力。
来源:MASS GENERAL BRIGHAM
4. 到2060年,美国每年或将有100万人罹患痴呆症
《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60年,美国每年约有100万成年人会罹患痴呆症,2020年的这一数字为51.4万。作者估计,55岁后的痴呆症终身风险约为42%。研究结果显示有必要制定能缓解痴呆风险和促进各人群健康衰老的公共卫生策略。
研究团队分析了美国55岁以上且到55岁时都未罹患痴呆症的15 043名黑人和白人逾30年的健康数据记录(1987-2020年)。他们发现在平均随访期23年后,到55岁时,这些样本人群的痴呆症终身风险(最高到95岁)为42%,75岁以后的诊断概率增加。具体来说,55岁到75岁的痴呆症风险约从0%增加到4%,75岁到85岁的痴呆症风险从4%增加到20%,85岁到95岁的痴呆症风险从20%增加到42%。
痴呆症终身风险被发现在女性(48%)中高于男性(35%),黑人受试者(44%)高于白人受试者(41%),有两个APOE ε4基因拷贝的受试者(59%)高于只有一个拷贝(48%)或没有拷贝(39%)的受试者。作者估计,美国每年出现痴呆症的成人数量将从2020年的51.4万增加到2060年的约100万。研究者认为,不同年龄段可能需要不同的痴呆症预防和护理策略。他们指出,他们的发现可能低估了这些人群中真实的痴呆症发病率,而且由于该研究只包含了美国黑人和白人,所以还需研究更多样化的人群。
来源: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