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东启西,南京的底气在哪?

楼市   2024-09-29 09:15   江苏  

最近《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不仅是南京首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省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一时间引发了比较多的讨论。

 功能定位清晰 

熟悉南京规划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次获批的内容,实际上和之前公布的草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充分说明国家对于南京的认可。

不过不少朋友表示没有看到国家中心城市的描述,东部重要中心的定位和之前一样没有变化,是不是错失了城市等级升级的机会?据我了解,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很有可能已经告一段落。

2018年之后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一直止步于9座,再无增加。珠三角、大湾区,也只有一个广州,深圳也不是。更早的《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年)》压根就没有说自己是国家中心城市。

事实上,后来国家层面对城市发展的思路也在调整。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就明确提到:“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显然当下与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已经变了,过去底子太差,资源有限,必须通过聚焦部分城市,以达到带动落后区域发展的目的。但如今这个阶段已经完成,未来均衡发展、共同发展才是主旋律。

 双向开放枢纽 

说到均衡发展,南京堪称积极的践行者。对内率先通过多条轨道线完成了南北大串联,很早就实现了区区通地铁。

版图内已建成的地铁南北跨度甚至达到了约130km,相当于常州到上海的距离,沿线的六合、大厂、江宁、禄口、高淳、溧水等明显受益

部分核心资源的布局同样如此,比如散布各区的大学,可以说同时期根本没有其他城市能与之媲美。

对外积极构建跨省跨市轨道交通,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建立南京都市圈,为周边城市赋能,共享城市资源与发展果实。可见南京对于均衡、共享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实践,理念相当超前,这与某些资源高度集中化的新兴城市的发展思路完全是不一样的。

近期国家更强调,东部要加快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作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更显得愈发关键。

但受制于长江的阻碍,这个节点的沟通效率实际上一直存在物理上限,过江通道不足,资源和人口传递的效率不畅。南京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南京可谓下了血本。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过江通道,另一方面在长江以北建立强有力的对接支点,并把江北提升到江北新主城的地位。

  • 2014年地铁10号线通车

  • 2015年地铁3号线通车

  • 2016年定淮门长江隧道通车,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撤销收费站改免费通行;

  • 2017年地铁S3号线通车

  • 2018年大桥北路完成快速化改造

  • 2020年江心洲长江大桥通车(五桥)、上坝夹江大桥通车

  • 2023年燕子矶长江隧道通车

  • 2024年龙潭过江通道建成、仙新路过江通道争取年内通车

  • 2025年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建成

  • 2026年宁滁高速建成、地铁4号线、11号线建成

  • 2027南京北站建成、宁盐高速建成……


近日正式开工的新南京北站更是堪称江北的成人礼,具有重大意,总共3场16台30线,规格很高。作为南京唯一集高铁、城际、普速铁路于一体的铁路枢纽,南京北站具备全向发车能力,为未来的江北提供强大的公共交通轨道枢纽功能,进一步提高对高质量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

上图:南京北站效果图

同时江苏段的北沿江高铁,也是沪渝蓉高铁的其中一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明显提高东西部的资源传递效率。《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南京要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三大枢纽”的加持,将进一步打开南京东西双向开放的大通道,为各类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创造更优条件。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而南京长江两岸交通层面的打通只是一方面,功能的补全、高新产业的成长才是江北新主城最核心的目标。也只有南京江北足够强大,才能真正实现对于江南的功能分担,以及更好地辐射带动中西部、安徽、苏北发展的目的。巩固南京在东部的影响力,也为全国均衡化发展贡献南京智慧。

上图:南京江北研创园

如何发力?显然需要充分发挥南京自己的固有优势,所谓扬长避短。在我看来南京最大的优势莫过于顶尖的高教实力2022年南京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总共有100.75万人,其中研究生就有19万人

据统计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全省第一,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凭人数排名里,南京位列全国第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46件,排名全国第三可见南京的人口质量有多高。

因此学科转化,尖端技术的民用化、商用化,几乎就是最适合南京的发展道路事实上就研发实力而言,南京确实没有让人失望。

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2023年共同发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2023》排名中,南京科研实力位列全球6位成绩相当亮眼,排在前面的国内城市只有两座。

显然本次国土空间规划里将南京定义为东部产业创新中心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是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的,而且东部是全国最发达的区域,能在东部做到某项领域的中心事实上就相当于是全国性的中心,可见国家对于南京的认可与期望是很高的,这也是南京的底气。

不过在占地区贡献份额比重这里南京只有6.94%的水平,与前面几座城市有着不小差距。研发能力出众但商业转化能力不足,如何解决?途径有很多。其中中试平台是解锁科技成果转化的密钥。

而南京江北正在积极布局,之前江苏集萃高端制剂GMP中试平台就已经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落成,近期江北又盯上了新材料领域,部分高校和园区已经开始了密切接触。

同时高校也在积极尝试和实际的产业展开更加密集的合作,比如江北的优势产业是芯片,南邮就把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的教学直接放到了江北,学院入驻园区。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封装、制造等相关企业建立对接,不仅促进人才培养,同时也为相关企业的研发、生产提供支持,一切都旨在提高“产学研一体”和“新质生产力”的水平。

9月初,江苏省工信厅发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南京江北新区有35家企业上榜,涉及半导体芯片、轨道、软件、自动化、电力、医药、新材料等,占南京全市入围总量的28.93%,位列全市第一,江北新区的发展动力可见一斑。

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已经到来,南京显然已经做好准备,江北更是如此。这是江北新主城的契机,更是南京的机会。

大南京生活圈
新老南京人共同的聚集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