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天津科技大学耿伟涛副教授等: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健康   2024-12-28 19:25   北京  
马乳酒样乳杆菌在伯杰氏细菌分类鉴定中属于乳杆菌科、乳杆菌属,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Lactobacillus kefiranofaciens subsp. kefiranofaciens)是其中一个亚种。马乳酒样乳杆菌具有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抗过敏、肠道微生物群等益生作用。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吕厚姣、李欣媛、耿伟涛*研究以马乳酒样乳杆菌的模式菌株马乳酒样乳杆菌亚种ZW3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马乳酒样乳杆菌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以期获得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特异性引物序列信息,确定特异性引物,建立PCR和real-time PCR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验证。

1 细菌基因组DNA的浓度和纯度检测结果

通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有细菌基因组DNA质量浓度均在200~2 000 μg/mL之间,A260 nm/A280 nm的值均在1.8~2.0之间(表2),说明DNA提取浓度较高,其他杂质污染较少、纯度较高,满足后续实验要求。


2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特异性引物设计结果

通过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发酵黏液乳杆菌、罗伊氏黏液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的16S rDNA序列及其他基因序列对比,找出序列相差较大的片段,通过Primer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到4 组引物(表3)。


3 特异性引物的初筛结果

将提取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和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DNA用所设计的4 对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条带,结果见图1。根据16S rDNA设计的引物ZW3-引物-1和根据基因WANG_1283设计的引物ZW3-引物-2对各个细菌及负对照均有扩增条带,可能原因是引物特异性差;根据基因WANG_1287设计的引物ZW3-引物-3对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出现扩增条带,而引物ZW3-引物-4除了对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有明显扩增条带,对其他细菌的扩增条带均不太明显,因此可以得出引物ZW3-引物-4的特异性强,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4 特异性引物验证结果

根据上述PCR结果,选择引物ZW3-引物-4进一步验证其特异性。将植物乳植杆菌MA2、植物乳植杆菌BC 299、马乳酒样乳杆菌XL 10、马乳酒样乳杆菌1207和马乳酒样乳杆菌ZW3提取的基因组DNA使用该引物进行PCR扩增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除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外,其余菌株均在224 bp处无明显条带,可知该引物的特异性较好,可进行real-time PCR。

特异性引物ZW3-引物-4来自基因WANG_1287,该基因被注释为糖基转移酶(GT)2。GTs介导来自各种糖供体的糖的区域特异性和立体特异性转移到各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包括聚糖、脂质、肽和小分子。GT2酶类与蔗糖等二糖、脂多糖、壳聚糖的合成相关,在发酵乳中,这些物质尤其是多糖类化合物可能会影响发酵乳最终的黏度、持水性等特性。而ZW3的特点是高产胞外多糖,且根据王鑫磊等的研究可知,添加ZW3可以增加发酵酸奶的黏度,因此该基因是一个关键特异性基因。


5 real-time PCR的建立

 5.1 特异性检测结果 

根据普通PCR结果可得ZW3-引物-4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因此使用该引物进行real-time PCR验证。将植物乳植杆菌MA2、植物乳植杆菌BC 299、马乳酒样乳杆菌XL 10、马乳酒样乳杆菌1207和马乳酒样乳杆菌ZW3提取的基因组DNA使用该引物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real-time PCR,结果如图3所示,除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出现标准的“S”形曲线,且Cq约为17,说明扩增效率高,其余菌株均未出现扩增,说明该引物特异性好,只对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有特异性扩增。

 5.2 灵敏度验证结果 

将ZW3的DNA质量浓度稀释至10、1、0.1、0.01、0.001、0.000 5、0.000 1 μg/mL共7 个梯度进行real-time PCR,检测反应体系的灵敏度,扩增曲线如图4所示,0.000 5 μg/mL和0.000 1 μg/mL的扩增曲线与NTC组相重合,并根据表4可知,NTC组的Cq平均值为31.74,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信度,选择Cq≤30时为阳性检出。在质量浓度为0.001 μg/mL时,Cq为29.87,因此本实验方法最低可以检测质量浓度为0.001 μg/mL。

 5.3 重复性验证结果 

以20、2、0.2、0.02、0.002 μg/mL 5 个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DNA质量浓度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见表5,对所得的Cq进行统计学分析。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5 个质量浓度样品Cq的SD在0.05~0.23之间,RSD在0.26%~0.95%之间,小于1%,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建立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5.4 标准曲线的建立 
以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107、106、105、104、103、102、101、100 CFU/mL的10 倍连续稀释液作为反应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其中不同梯度稀释液的扩增曲线见图5,建立的标准曲线如图6所示。回归方程为y=-2.671x+30.719,决定系数R2为0.965,该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6 real-time PCR方法的应用

 6.1 在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其他菌株纯培养物检测中的应用 

real-time PCR方法建立后,为了检测方法的实用性,使用本实验室保藏的已知亚种的菌株进行验证。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18、LK180和W182是本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的已知亚种的3 种菌株。首先通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这3 株菌的DNA进行质量浓度和纯度的检测,3 株菌的DNA质量浓度均大于200 μg/mL,表明DNA浓度较好,且1.8<A260nm/A280nm<2.0,可用于后续特异性PCR和real-time PCR的检测。

使用特异性引物对3 株菌进行real-time PCR检测,结果如图7所示,3 株菌均有明显的“S”型扩增曲线,且Cq均在20左右,表明该特异性引物具有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特异性,且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该亚种。

 6.2 在含有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及其他乳酸菌混合体系检测中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益生菌通常都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和其他益生菌共同使用,因此从纯培养物水平和纯基因组DNA水平分别检验所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的抗干扰能力。纯培养物水平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添加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不影响该方法对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检测。基因组DNA水平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混合DNA体系中含有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的DNA不影响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检测,且至少能检出0.02 μg/mL的DNA。

 6.3 在含有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复合益生菌菌粉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本实验使用含有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粉、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菌粉和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菌粉(3 株菌的添加比例为1∶1∶1)的复合益生菌菌粉混合体系进行验证,以纯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菌粉为对照,两个体系的real-time PCR验证结果如图8所示,两个体系均有明显的扩增曲线,且两个体系的扩增曲线距离较近,Cq差距也较小,表明添加其他菌粉不影响目标菌株的检出,所建立的real-time PCR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该亚种。


结论

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作为一种新资源食品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建立能够简单快速地检测这种益生菌的方法至关重要。Kim等通过将马乳酒样乳杆菌与其相似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对比设计引物和探针,第一次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对比了开菲尔粒和开菲尔牛奶中马乳酒样乳杆菌。但是目前检测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方法鲜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定性、定量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根据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ZW3的16S rDNA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进行验证,证明特异性引物ZW3-引物-4的特异性较强。通过该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的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01 μg/mL,重复性好,建立realtime PCR的标准曲线,其决定系数R2为0.96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纯培养物和混合体系中均能特异性检出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综上,本研究为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检测提供了一种特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本文《马乳酒样乳杆菌马乳酒样亚种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来源于《食品科学》2024年45卷第9期102-108页,作者:吕厚姣,李欣媛,白小佳,贾龙刚,耿伟涛*,王艳萍。DOI:10.7506/spkx1002-6630-20230710-109. http://www.spkx.net.cn。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实习编辑:申婧婧;责任编辑:张睿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全文。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及摄图网。

近期研究热点


《食品科学》:河南大学刘振花副教授等:大豆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安徽荣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世建工程师、合肥工业大学李述刚教授等:鸡蛋清溶菌酶抑菌特性与活性提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科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冯涛教授等:机器学习在预测食品风味中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贵州医科大学黄群教授、李鑫博士等:蛋黄冷冻凝胶化的产生原因及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农业农村部蛋品加工重点实验室蔡朝霞教授等:蛋源叶酸对脂多糖诱导孕鼠氧化应激健康效应及胎鼠神经管缺陷的保护作用
《食品科学》:南昌大学杨安树教授等:异黄酮与β-伴大豆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结构和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南昌大学杨安树教授等:异黄酮与β-伴大豆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结构和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杂志
传播食品科学知识,促进食品科技交流,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倡导健康安全饮食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