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也是人体气血津液的来源。吃什么、怎么吃,对普通人而言,主要考虑维持日常身体所需即可,而对一些患者而言,则关乎疾病的治疗。在普通人看来最平凡不过的水和盐,对于有些患者却需要精确计算摄入量,否则将影响生命安危;普通人眼中的珍馐、补品,也可能不仅无益于患者的身体康复,还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在无陪护管理模式下,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简称厦心)主动承担起患者的一日三餐,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定制食谱,既保证营养供给,又利于疾病治疗,同时有意识地将科学饮食宣教融入其中,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食补乱象:出血止不住,血糖控不住
厦门地处闽南,闽南人有个特点,特别热衷于食补,时令变化要补生病住院更要补,而且民间流传着各种食补偏方,拥趸甚多。所以,病房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患者急切地向医护人员询问:“我这一病,多耗元气啊,得吃什么补一补吧?”“赶紧炖点鸡汤补补吧!”“你患者家属之间热络地交流经验:家这位这么虚弱,得补气,人参、高丽参来一点,好得快!”“我听别人说片仔癌好,我们闽南人的习俗,手术病人吃这个,可以消炎止痛。”
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下,住院患者的三餐主要由家属准备。如果家属营养知识储备不足,往往单纯依据患者的喜好准备饭菜,或受传统观念影响偏好给患者准备大量的炖汤和人参、高丽参等补品,再加上不够健康的烹饪习惯,很容易导致住院患者错误地摄入高钠、高嘌呤饮食,或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等问题。甚至有些活血化瘀的食材吃下去,患者手术后出血止不住。糖尿病患者需要计算每餐的热卡值,又要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对家属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临床经常发现患者虽然遵照医嘱服用降糖药,血糖却忽高忽低,控制不好,也影响手术伤口的恢复。
医生开饮食医嘱,营养师个性化配餐
研究表明,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有关的归因分析,在所有食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人(17.3%),其后依次为低水果摄入(11.5%)、低水产品ω-3脂肪酸摄入(9.7%)、低坚果摄入(8.2%)低全谷物摄入(8.1%)和低蔬菜摄入(7.3%)。厦心的住院患者很多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安全不容忽视,为患者提供安全、营养的个性化配餐是无陪护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饮食处方,营养师精心制订配餐方案,医院食堂为患者提供低盐低脂饮食,尽可能做到多样化选择,兼顾个人口味与营养均衡的考量。主食包括粥、面、米饭、馒头、饺子等,配菜选择新鲜时令蔬菜,提供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糖尿病患者饮食需重点管理,营养师会根据饮食医嘱计算相应的热卡并配餐,帮助患者从饮食入手控制好血糖,促进伤口愈合。
一些患者长期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慢性营养失衡,住院期间又接受了有创治疗,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增强,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这类患者的营养风险提高,饮食直接影响着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住院时间的长短及住院费用的多少。无陪护管理模式下,执行闭环式配餐流程,将患者的营养管理交付给医护人员、营养师、配餐员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饮食,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
规范流程,让每位患者吃到热乎的饭菜
配餐、送餐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多个环节,加上一些患者的用餐时间比较特殊,更是增加了管理难度。为了把事做好,让每位患者及时吃上热乎的饭菜,厦心苦下一番功夫,组织全院各部门头脑风暴,多次讨论,才选定最优方案。
选择餐具、食盒,不仅材质要安全,还要保温性能好、方便消毒。
制定配餐流程时,营养师、病区护士、食堂主管等反复推演,试运行后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才确定如下最终流程。患者住院前一天,营养师从后台调取病区特殊饮食医嘱,根据患者信息,计算个体营养摄入指标,发给食堂,制作成标签贴在餐盒上。
7:00送餐员开始送早餐,科室提供病区供餐明细,7:30发餐结束。部分糖尿病患者吃饭前要先由护士注射胰岛素,送餐员确认患者注射完毕后,立即送上餐食。
8:00前,送餐员收餐盒,同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下一餐的需求登记。
10:00前,营养师在后台调阅医嘱,查看当天新增患者的特殊饮食要求,保证及时按照特殊饮食医嘱为患者配餐。
11:00送餐员开始送午餐,科室提供病区供餐明细,11:30发餐结束。
15:00前,营养师调取特殊饮食医嘱,进行配餐。
17:00送餐员开始送晚餐,科室提供病区供餐明细,17:30发餐结束。
在配餐、送餐过程中,医院信息化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很重要。对于一些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推迟进餐的患者,会尽量协调安排送餐时间,确保每位患者及时吃到热乎的饭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