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2024年羟氯喹治疗SLE多学科共识解读:用药剂量、毒性管理与依从性的权衡策略

文摘   2025-01-30 18:01   山东  


导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羟氯喹(HCQ)在SLE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24年发布的多学科共识为HCQ在SLE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导。这一共识由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多个医学组织合作、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和专家小组的讨论完成,筛选了1673个标题和摘要,最终纳入43项研究分析,提出了11条关于HCQ在SLE治疗中的使用建议,旨在解决临床实践中HCQ使用的差异,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建议。


主要建议内容


主题1:初始治疗

1. 建议所有SLE患者使用HCQ,除非有禁忌证,剂量不超过5mg/kg/天(实际体重)推荐等级:C


2. 对于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的患者,建议基线时调整剂量(减少50%)。推荐等级:C


主题2:维持治疗

3. 当SLE患者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时,建议减少HCQ剂量。推荐等级:C


4. 对于长期缓解的患者,可通过评估风险-效益比来确定是否可以减少剂量。推荐等级:C

5. 除非患者出现严重或无法耐受且减少剂量无反应的不良事件,否则不建议完全停用HCQ。推荐等级:C


主题3:临床和治疗监测

6. 对于SLE患者,在HCQ治疗的前6-12个月,建议至少进行一次基线眼部检查推荐等级:D


7. 建议将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作为每次眼部检查的主要检查方法。在怀疑有毒性的情况下,建议通过视野检查确认功能受累。其他技术,如自体荧光或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应由眼科医生酌情用于可疑病例。推荐等级:D

8. 从HCQ使用的第5年起,建议每年进行眼部监测,但有早期毒性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每年检查。推荐等级:D

9. 对于有QT间期延长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进行基线心电图检查。推荐等级:B

10. 目前认为不需要特定的血浆检测来监测毒性。鉴于目前缺乏足够证据,不建议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HCQ血浆水平进行毒性监测或剂量调整。推荐等级:D

11. 建议关注临床就诊,询问患者的依从性,并通过电子处方进行验证,这是监测依从性最可行的策略。推荐等级:C

讨论和结论


(一)剂量争议与权衡

HCQ 5mg/kg/天(实际体重)推荐为相对安全的剂量,剂量的调整需综合考虑疾病的进展、患者的个体应答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等因素。


(二)毒性管理与权衡


1. 视网膜毒性
视网膜毒性是HCQ使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发现毒性时,不建议直接停药,而是与负责患者的专家共同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维持较低剂量可能比停药更优。

2. 心脏毒性
虽然有研究表明HCQ可能与心脏事件相关,但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明确结论。


(三)依从性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如简化用药方案、加强沟通、提供用药提醒和教育等。


2024年的多学科共识强调了个体化评估HCQ剂量的重要性,包括初始剂量、维持剂量的调整以及停药决策,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活动度、风险因素和药物潜在益处。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眼部、心脏等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对于优化疾病管理、减少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这一共识为医疗专业人员在SLE治疗中合理使用HCQ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HCQ疗效和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Rúa-Figueroa Í, Salman-Monte TC, Pego Reigosa JM,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on the use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Reumatol Clin (Engl Ed). 2024;20(6):312-319. doi:10.1016/j.reumae.2024.03.002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风湿免疫科
关注医脉通风湿免疫,快速获取国内外风湿免疫领域进展,及时查看信息更新,抢先知晓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