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米方面,临近春节,稻米备货基本完成,购销主体活跃度转淡,在产大于需的情况下,国产米行情继续承压;受国际大米震荡下行影响,国内外大米价差倒挂,进口米优势重现,储备轮入数量和品种呈增长趋势。小麦方面,节前面粉消费需求回暖,阶段性粮源供应减少,麦价逐渐企稳回升;但春节过后,随着地方储备粮轮出节奏开启,面粉需求转淡,麦价或再度承压。玉米方面,受政策、供需、产情等利多因素叠加影响,玉米价格逐渐筑底反弹,多元主体看跌氛围减轻;预计节后行情或延续上升态势。油类方面,近期国内外植物油供需偏紧,不确定因素较多,油价或延续稳中偏强运行。
小麦市场:粤东揭阳三级白麦轮入,以底价2700元/吨成交,自1月初以来数次流拍,采购底价由2550元/吨上调至本周2700元/吨才得以成交。节前,面粉走货有所加快,叠加小麦行情处于阶段性低位,持粮惜售心态较浓,国产麦价格止跌小幅反弹。但随着假期临近,面粉企业开始陆续放假并发布停收通知,备货需求降温,加工率下降,麦市再度呈现疲态。
大米市场:步入新2025年度,随着大米进口成本下降,国内外大米价差恢复倒挂,市场主体重燃对进口米的热情,采购场次和品种明显增加。其中,二级印度白米(珍桂swarna)以均价3700元/吨全部折价成交,幅度为100-280元/吨,较1月初下跌60元/吨,由于卢比汇率创新低,出口需求疲软,印度大米价格或维持稳中走弱。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截至1月22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990元/吨,印度大米到港完税成本3850元/吨,价差为140元/吨。汕尾二级缅甸白米(杜卡)以4050元/吨,大幅折价230元/吨全部成交。春节临近,销区备货需求有限,各地购销主体陆续放假,国际大米全球进口需求减少,出口预期供应增多,价格持续走低,因此进口大米价差优势重现显现,各级地方储备采购意愿显著提升,进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将进一步抑制国产大米行情走势。
玉米市场:东莞直属库省级储备粮国产玉米包干轮换,小幅折价50元/吨,以2350元/吨成交19500吨,由于采购规模体量较大,贸易商售粮相对积极,均价较11月略跌50元/吨。但临近假期农户售粮活跃度下降,市场粮源供应压力减轻,多元主体看空悲观情绪减弱,节前玉米价格或逐渐企稳回升。春节过后,市场主体普遍认为玉米或迎来阶段性上升行情,主要受收购政策提振,进口规模减少、全球供需等利多因素变动影响。
(2)本周交易中心竞价销售交易成交情况如下:
大米市场:年关将至,地方储备成品大米轮出节奏持续放缓,储备企业降价售粮意愿转强,广州白云圆粒早籼二级米以3091.52元/吨,全部溢价10-130元/吨成交,上周流拍底价为3100元/吨。目前距离春节不足一周时间,各地市场主体购销活动放缓,企业备货库存基本满足春节期间需求,市场阶段性“供强需弱”格局显现,叠加进口米行情普遍走跌,制粉需求提振力度有限,多空因素影响之下,大米销售行情继续承压偏弱运行。
玉米市场:省级储备粮东莞直属库一场国产玉米轮出,包干轮换价差为150元/吨,较11月缩小50元/吨,市场主体持粮看涨心态渐强。
油类市场:地方储备粮一级花生油投放,以底价13000元/吨成交160吨,较12月封开上涨700元/吨。近期国际利多因素叠加影响,美豆价格高位震荡,全球植物油供需趋紧,如生物柴油政策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同比下降27%,加上年前国内市场对植物油需求略有回温,受内外盘震动走强影响,国内豆粕价格走高,随着节日临近,油厂库存或稳中下降,预计国内油价或延续偏强态势运行。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信息部
截止至1月24日,进口成本估算(中国北方港口到岸完税价):美豆(3月)3712.49元/吨,美豆(4月)3718.97元/吨。美玉米(3月)2148.21元/吨;美玉米(4月)2149.75元/吨。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骆小慧,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