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和科学食用油脂等有关情况

文摘   2025-01-10 17:01   广东  

1月9日上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和科学食用油脂等有关情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王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中粮科工(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曹万新出席通气会,王宏主持通气会。发布人就全谷物产业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我国全谷物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食用油健康消费,践行“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消费理念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情 况 发 布 



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总体情况

向上滑动阅读

一、背景意义

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从“吃得饱”逐步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全谷物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谷物中天然的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增加全谷物供给与消费,既有利于助力节粮减损,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又有利于促进营养均衡消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全谷物产业,促进粮食资源高效利用。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我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该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全民营养健康状况为目标,坚持以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三、重点行动

《行动计划》实施4个重点行动,共包括11项具体任务。

(一)实施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一是普及全谷物营养健康知识。大力宣传全谷物和全谷物食品概念,普及全谷物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倡导全谷物膳食健康消费。二是多渠道开展全谷物宣传引导。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谷物膳食理念宣传推广机制,面向重点群体开展科普讲座,组织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全谷物宣传报道。三是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鼓励开展全谷物知识和食品进校园、进军营、进机关活动,加强精准化营养指导。推进亚健康人群全谷物膳食干预,鼓励餐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全谷物膳食等。

(二)实施全谷物标准引领行动。一是健全全谷物标准体系。加快全谷物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鼓励制定全谷物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加强标准宣传解读和实施应用。二是加强全谷物质量管理,保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三)实施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一是推动全谷物食品适用粮食品种选育。加大全谷物优良品种筛选与培育力度,研发富含活性物质组分、食用感官品质与加工品质优良的全谷物原料新品种。二是推动全谷物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聚焦制约全谷物产业发展的重大、核心和关键技术问题,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农、食、医、养融合创新。三是深化全谷物营养健康研究。深入开展谷物健康作用物质基础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开展全谷物综合营养健康效应评价及代谢机制等长期追踪研究。

(四)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一是保障全谷物原配料供给。鼓励全谷物原配料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技术装备,提升原配料加工水平,开展全谷物原配料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生产,引导企业建立全谷物原配料供应基地等。二是引导全谷物食品生产。鼓励全谷物食品企业改造或新建加工生产线,开发系列产品,提高全谷物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全谷物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全谷物产业链相关主体协同发展。三是加强全谷物食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全谷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地方特色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全谷物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培育全谷物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依职责推动全谷物行动计划实施,健全完善全谷物行动计划推进工作会商机制,加强对本行业本领域落实情况的协调指导,在宣传引导、科技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全谷物生产、加工、消费等环节的支持力度,深化全谷物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政策支持,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全谷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

向上滑动阅读

我就什么是全谷物,全谷物的好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挑战,以及我国如何更好地发展全谷物产业等内容,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不仅要注重数量安全,同时要考虑营养安全等多维度目标。当前,我国居民“隐性饥饿”问题突出,人均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三分之一,维生素B1的摄入量约为推荐摄入量的二分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糖尿病患病率11.9%,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5.6%,我国慢性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合理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传统的养生智慧充分说明了谷物主食在我们人体健康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针对主食消费出现一些误解和误区,很多年轻人甚至不吃主食,谷物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逐年下降。同时,我国总体上仍然处于追求精制谷物消费阶段,这既不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造成大量可食用粮食资源的浪费。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谷物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人们不再仅仅关注碳水化合物的数量,而更多关注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全谷物是一个天然的“营养素包”,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代谢性慢性疾病的风险,已经成为全球学界的共识。

一、什么是全谷物

我们常见的谷物种类包括稻米、小麦、玉米、燕麦、谷子、高粱、青稞、薏仁米、大麦等。此外,荞麦、藜麦、籽粒苋、菰米等,尽管不属于禾本科谷物,但是它们的组成与谷物非常相似,且长期以来已经被当做人们的主食,因此也把它们当作谷物看待。

全谷物是一个解剖学结构概念,而不是一个谷物种类概念。简单的说,任何一粒天然谷物是一个有机生命体,是由胚乳、胚及种皮三个部分组成。全谷物就是谷物仅去除外壳等不可食用的部分后保留的完整颖果籽粒,拥有完整的胚乳、胚和种皮,出品率达到98%以上,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或两个组成部分,均不能称之为全谷物。精制谷物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胚与种皮,仅保留了胚乳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米与白面,产品出品率仅有65%~75%。

二、全谷物有什么好处

一是全谷物中维生素B1、B2、叶酸、烟酸等B族维生素,及钙、铁、锌等矿物元素等微量营养成分,比精制谷物多40%~90%,在支持大脑功能,保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二是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如全谷物糙米的膳食纤维含量一般在4g/100g左右,全麦中膳食纤维约为12g/100g,黑麦和大麦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15g/100g。我国成年人膳食纤维的日推荐摄入量为25~30g。而目前我国人均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仅有10.2g。日常膳食中用全谷物代替精制谷物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的方法。

三是全谷物有助于降低慢性病患病风险。研究表明,坚持每天摄入50g全谷物可使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20%、癌症死亡率降低12%、全因死亡率降低15%。一项来自195个国家、长达27年的国际疾病负担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全谷物摄入量不足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导致死亡的第二大膳食风险因素。

四是全谷物环境友好。与红肉、家禽、鱼、加工肉类等相比,全谷物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大麦、青稞、荞麦等杂粮更加耐寒、耐旱、耐贫瘠,对土壤更为友好。

五是当前我国小麦的平均出粉率为70%~75%,稻米加工平均出米率为65%左右,增加全谷物消费可以明显提升成品粮出品率。

六是全谷物比精米白面有更好的风味与质感。谷物种皮和胚中富含健康脂肪和一些脂溶性风味物质,使全谷物比精制谷物吃起来更有麦香和饭香,膳食纤维的存在让全谷物更有咀嚼感,吃饭体验感更立体多样。

三、国内外全谷物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组织以及很多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举措来增加全谷物摄入量。2017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全政府健康餐饮”政策,包括食用全谷物等,新加坡健康促进局建议全谷物填满餐盘的1/4,还推出“健康食材发展计划”,支持发展更健康的食用油、全谷物产品等的摄入以降低慢性病风险。2019年起全谷物倡议国际工作组将每年11月19日确定为国际全谷物日,同时推动ISO全谷物国际标准制定工作。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共食品采购和健康饮食服务政策行动框架中明确敦促各国政府在公共设施推广增加全谷物消费来应对慢性病。国际谷物科技协会在第六届国际全谷物峰会上宣布成立“全谷物倡议国际工作组”,通过开展全球性跨学科合作,增加全球全谷物摄入量。欧洲食品信息委员会于2023年发起“改吃全谷物”行动,强调全谷物在营养、健康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益处,激励欧洲公民多吃全谷物。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全谷物消费占比已达20~35%,其中德国2021年人均全谷物日摄入量高达132.6g,在谷物消费中的占比达33.93%。

2009年至今,我国政府、学界、产业界及媒体对全谷物给予了广泛关注,在科普宣传、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2024年10月1日发布的粮食行业标准《全谷物分类与标示要求LS/T1105-2024》是我国首个全谷物通用性行业标准,为后续全谷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我国全谷物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当前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还不足1%,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加快我国全谷物食品产业的发展,力争用10余年的时间,大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全谷物消费占比。

因为精制谷物比全谷物口感更好、更易保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已经形成“精米白面”的精制谷物加工与消费习惯。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打通全谷物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堵点,改变消费者“不愿吃、不愿买”,企业“不愿产”的局面。那么,首先就是要通过开展“全谷物宣传引导行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多渠道、多主体、多场景的全谷物科普活动,做到既“迎合”,又“引领”,生产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全谷物新产品,从而增强全谷物产业供给。

推动我国全谷物产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上述行动之外,还包括“全谷物标准引领行动”、“全谷物科技创新行动”、“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最后,还包括各项有力具体政策措施的加持,比如科普宣教、科技创新及产业引导资金支持、鼓励地方出台全谷物消费支持政策等,实现全谷物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农食医养融合协同发展,努力达到“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的目标。



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
“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方向发展

向上滑动阅读

食用油为居民每天饮食和营养所必需,“吃多少油、吃什么油、怎么吃”是广大消费者既非常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从“想吃就吃”向“吃得安全”、“吃得好”转变。今后,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方向发展。

一、每人每天吃多少油合适

我们提倡少吃油,并不是说吃油越少越好,而是适量吃油,以基本满足生理需要为度。

在平衡膳食模式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摄入能量的20%~30%较为适宜,这个比值也叫脂肪供能比。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要求,30~50岁轻体力活动强度成年男性每天需要从食物中得到2050千卡能量,按照20~30%换算成脂肪摄入量是每天42~63克。这部分脂肪包括了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和食用油(烹调油)两部分,前者也叫隐性脂肪,后者叫显性脂肪。

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绝大部分来自于肉类、蛋、奶和豆类、坚果等,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这些食物带来的油脂大约为30克。指南又建议居民每人每天吃食用油(主要是烹调油)的量为25~30克。油吃多了,容易引发健康问题。但极力夸大吃油的负面作用,片面提倡少吃油也是不对的。从长期看,若油脂吃得太少了,就会营养不够,宏量营养和微量营养成分都会缺乏,这对健康同样是非常不利的。

二、我国居民吃油的数量

我国居民每人每天吃了多少油?既要算看得见的油,又要算看不见的油。

看得见的油比较容易算,主要就是烹调油的用量,我国居民日常烹调用油主要是植物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持续增加。粮油行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约28千克/年,其中63%被作为家庭烹饪用油和餐饮业用油被居民直接吃掉,人均消费18千克/年左右,人均吃油48克/日,远超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25~30g/日。

看不见的油得根据居民每天吃粮食、肉、蛋、奶、水产品等食物的数量及其含油量进行测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食物比以前吃得多了,所以肯定也吃了不少看不见的油。

中国营养学会定期调查居民饮食与营养状况,其中就有每人的吃油量,既包括了看得见的油,也包括看不见的油,然后计算出这些油脂提供的能量占总摄入能量的比值,即脂肪供能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饮食中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了膳食指南建议的上限值——30%,城市居民甚至达到36%以上,这说明我国居民吃油的确过多,控制吃油、节约用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好油有三个要素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要控制吃油的数量,油的质量也是长期饮食的主要决定因素。两份相同数量的食用油,一份是高度乃至过度加工的,另一份是适度加工的,两者提供的能量可能差异不大,但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却可能大不同。那么,什么是好油?我认为,好油有三个要素。

一是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食用油主要由脂肪酸组成,脂肪酸有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以及ω9、ω6、ω3之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各类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并不相同。但它们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能说,如果在膳食脂肪总摄入量合理的前提下,某种食用油含有人们膳食结构中缺乏的脂肪酸,那么该食用油就是比较好的,如果某种食用油含有人们膳食结构中过量的脂肪酸较多,那么,它就是不太好的。总之,评价一种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是否合理,必须结合实际饮食情况,不必刻意追求一种食用油本身所含各类脂肪酸的所谓绝对“平衡”。

二是丰富的油脂伴随物。油脂伴随物主要包括脂溶性维生素、植物化合物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等;植物化合物包括甾醇、胡萝卜素、异硫氰酸酯、多酚等。不同的油,伴随物种类、含量差别悬殊,而且随加工过程而异。我国食用油消费曾长期存在一些误区,其中之一就是推崇经过高度乃至过度加工的、精而纯的油品,这类油品中的伴随物已大幅度降低,若长期食用,必然会导致有益伴随物摄入量不足,进而引发慢性病。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精准适度加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已经逐渐走出这一误区。

三是极少或不含危害物。油脂中可能存在各种危害物,如重金属、真菌毒素、反式脂肪酸、农药残留、塑化剂等。一款好油中这些危害物的含量当然越少越好。土榨、家庭作坊制得的油品,往往不能有效控制危害物,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正规工厂生产的油品,危害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性高,因此提倡吃正规厂家生产的油品。

四、怎么用油、吃油才健康

制造好油并不容易,但这只是第一步,即使生产出了好油,如果在食品加工、菜肴烹饪中用油不当,仍然会影响健康。因此,对消费者而言,用好油也至关重要。把油用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习油品选择、用量控制、食物加工和烹饪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充分发挥油的价值,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认为,适量、多样化、恰当的烹调方式,才是健康的用油、吃油方式。

一是吃油要适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日摄入烹调油量为25~30克,但调查发现,我国八成家庭每天摄入食用油量超标,所以要限制油的摄入。

二是吃油要多样,并和日常饮食相协调。长期食用单一油品,容易造成脂肪酸和营养伴随物摄入的不平衡,所以油要轮换着吃,或者食用调和油。如果平日以素食为主,则可以适量吃点猪油和饱和度较高的植物油。如果平时吃肉较多,已经从食物中得到了较多动物脂肪,就应尽量少食用猪油、牛油等饱和的油脂。豆制品吃得多的人,亚麻酸、亚油酸摄入已较为充分了,可选择橄榄油、茶籽油、花生油、米糠油等富含油酸的油脂。

三是选择恰当的烹调方式。食用油的性质不稳定,在持续高温下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不仅损失掉维生素E、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还会生成一些有害物。因此,推荐多用蒸、煮、炖、熘、拌、汆等低温且少油的烹饪方式,尽量不要超过七成热,少采用煎炸操作。

总之,食用油是我国当前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最值得关注的,吃多少油、吃什么油以及如何吃油,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一阶段,我国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油脂产业消费与创新发展

向上滑动阅读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料油脂生产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产销均居世界第一。食用油脂是我们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必需品,在此我介绍一下我国油脂产业消费与创新发展等有关情况。

一、我国油料油脂产需和生产企业情况

(一)油料产量持续增加

2023年我国自产大豆、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亚麻籽和油茶籽等八大油料作物的总产量为7324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大豆2084万吨,连续两年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花生果1842万吨,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油料;油菜籽167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棉籽1011万吨,维持高位;产量超过100万吨油料还有葵花籽224万吨、油茶籽420万吨;此外,还有芝麻47万吨、亚麻籽24万吨。

(二)油脂油料进口量大

为满足国内市场对植物油以及饲料蛋白不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油料油脂进口量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进口油料为10875万吨,其中,大豆9941万吨、油菜籽549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112万吨,其中,菜籽油235万吨、棕榈油564万吨、葵花籽油152万吨、大豆油40万吨。我国直接进口和间接进口的食用油远超过国产量,2023年度我国食用油自给率仅为33.6%。国家有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以缓解自给率低的问题,如:不与粮争地、油料上山,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的种植,核桃、油茶籽等产量显著提高;大力发展谷物油脂,其中玉米油和稻米油产量逐步增加、占比逐渐提高;扩大主要油料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单产水平。

(三)食用油消费持续增加增幅放缓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我国食用油的食用消费量为3678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为418万吨,植物油总消费量4096万吨,大豆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大约40%,是第一大油脂消费品种,消费量为1620万吨;第二大油脂消费品种是菜籽油,超过消费总量的20%,为910万吨。其他主力油脂消费品种方面,棕榈油390万吨、花生油300万吨、葵花籽油200万吨、棉籽油100万吨,消费量比较大的还有玉米油、油茶籽油等。根据目前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增长曲线分析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增长曲线已比较平缓。

(四)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23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为29.1千克,超过全球的26.2千克,相比之下,日本21千克,印度16.8千克,俄罗斯26.0千克,美国56.7千克,墨西哥24.5千克,欧盟21千克。人均消费量大反映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存在摄入过量的问题。营养科学认为每天每人合适的摄入量应该为25~30克,而现在我们是48克左右。目前我国居民慢性病、“三高”和超重肥胖问题突出,与油脂摄入过多、热量摄入不节制有密切关系。大家知道,油脂是三个热量营养素中热量最高的,是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两倍多。因此,应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减少油脂摄入量。

(五)食用油加工产业呈高质量发展

我国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已经形成,强大的加工能力为保障我国食用油稳定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1564家,工业总产值10211.4亿元,资产总计5508亿元,行业实现销售收入9694.6亿元,利润总额为308.8亿元。

二、我国油料油脂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情况

我国油料油脂加工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健康油脂产品创新、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我国油脂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节能增效成效显著。精准适度加工模式改善了过度加工带来的油脂营养伴随物流失、危害物增加、能耗过高、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综合效果显著。开发零反式脂肪酸食用油产品,维生素E、植物甾醇保留率在80%以上。降低69%的蒸汽消耗、78%的废水排放以及30%的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二是新油源开发技术进步明显。以油茶籽、核桃、油橄榄为代表的木本油料,以玉米胚芽、米糠为代表的粮油加工副产物,油莎豆,沙棘果/籽,DHA/ARA脂肪酸微藻等,对缓解植物油自产不足和丰富油脂功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以甘油二酯,中长链甘油三酯为代表的功能结构脂已有较多企业在生产销售,成为企业竞相抢占的新战场。

三是充分合理利用油料资源。油料资源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及特殊成分的主要来源,在生产油脂的同时,一些副产物加工利用,如大豆、花生等植物蛋白深加工产品、磷脂、天然维生素E、甾醇等生产已形成较好的规模。

四是加工技术进步促进油脂质量提升。广泛开展油料油脂加工过程中成分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最大限度保留各种营养物质,比如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有效控制了不利于健康的成分。

五是油脂加工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增强。植物油加工大型装备设计与制造得到大规模应用,智能化工厂的建立,正在塑造现代化的油脂产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促进油脂产业迭代升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品质有效提升。

三、我国食用油消费未来发展趋势

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营养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未来食用油消费呈现以下三个方面趋势。

一是包装渐趋更小化和易储存。更小包装和非透明的金属包装,是保障油脂产品品质的重要一环。现在主流的油脂产品包装是5升,由于我国社会现在家庭成员较少,加之在家就餐次数减少,开盖后使用时间长不利于品质保持,应该降低包装容量至1升或2升。油脂储藏要避光、低温、隔氧。这种趋势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企业的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拉动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二是油脂消费结构更加健康化。我国油脂品种多,消费者有很多的选择空间,但在我国“三高”人群数量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特别是重点人群应该增加以亚麻酸为代表ω3脂肪酸的摄入量,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鱼油、海藻油、牡丹籽油等。ω3脂肪酸主要指的是α亚麻酸、DHA脂肪酸、EPA脂肪酸。科学研究发现,ω3脂肪酸及亚麻酸具有保护视力、降低血脂、维持和促进智力发育的主要作用。α亚麻酸也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必须依靠膳食来获得,是必需脂肪酸的一种。

三是功能油脂产品开发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油脂的一些成分与肥胖、血脂、视力、智力发育等关系密切。针对油脂成分,如ω3脂肪酸、植物甾醇等功能,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普及正确使用食用油脂等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同时,油脂香味研究和成果应用也会得到持续加强。


 答 记 者 问 

经济日报记者:去年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出台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对全谷物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请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全谷物产业发展?

向上滑动阅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 王宏:推进全谷物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品种选育、储运、加工、消费等环节,需要在宣传引导、标准引领、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需要凝聚部门合力、突出市场主体作用,共同推进全谷物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局将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全谷物健康消费宣传引导。通过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面向全社会普及全谷物食品营养健康知识,倡导全谷物膳食健康消费,传播科学消费全谷物食品理念。组织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全谷物宣传报道,加快普及全谷物健康知识,推介全谷物食用方法,培养全谷物消费习惯。二是强化标准对全谷物产业的引领作用。去年,我局制定发布了《全谷物分类与标示要求》行业标准,弥补了我国全谷物分类与标示标准的空白。为此,我们将加快全谷物原料、全谷物食品及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鼓励行业社团组织或企业制定原创性、高质量的全谷物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加强全谷物标准宣传解读,推动标准实施应用。三是推进全谷物科技创新。指导相关科研机构深入开展全谷物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发全谷物原配料质量安全保障技术,创制符合我国谷物消费特点和习惯的多元化全谷物食品等。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提出,要多主体多场景推广全谷物食品。请问,老百姓在日常选购全谷物食品时,应该怎么选、怎么吃、吃多少?

向上滑动阅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谭斌:行动计划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全谷物的消费占比。刚才记者的提问实际就是要想着法子吃全谷物,变着法子吃全谷物。

首先我们说说全谷物食品有哪些?从产品种类来分,全谷物可以分为全谷物原配料和全谷物制品。

全谷物原配料主要有全麦粉、全莜麦粉、糙米粉等各种全谷物粉,以及糙米、全燕麦粒、燕麦片、藜麦等全谷物粒。与全谷物原料相比,全谷物食品的种类较多,在国外有近千种,我国的传统食品中全谷物食品也非常多。我们在市场通常上能买到的全谷物,除了少数散装粮食,如糙米、燕麦米、荞麦、藜麦等,更多的是预包装食品,如全麦粉、全麦挂面、燕麦片等。

全麦粉是全谷物原料中销量最大的产品,也是全麦挂面、全麦面包、全麦馒头等全麦产品的主要原料。购买全麦粉请查看执行标准是否为LS/T 3244全麦粉行业标准,如果包装上有注明,那么膳食纤维含量应不低于9%,烷基间苯二酚含量应不低于200μg/g。就糙米来说,目前市场上的糙米多为散装或真空包装。科研工作者还研发出同熟化糙米,既解决了糙米保质期问题又更容易煮制,采用常见的电压力锅煮制就好。此外,杂粮不等于全谷物,去掉了胚与种皮的杂粮不算全谷物,在购买时要注意。

全谷物制品指以全谷物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全谷物含量达到25%以上的产品。我们在选购全麦面包、全麦挂面等全谷物制品时,要看清配料表和标注,全谷物应在配料表的第一位、产品中的全谷物含量应达到或超过25%,同时有些产品还会标注膳食纤维含量,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依据。

由于全谷物产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保质期比较短。大家购买时要选择生产日期比较近的产品,散装全谷物每次要少买,预包装全谷物要买小包装产品。开袋后尽可能一次吃完,如果不能吃完,建议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每次开袋后先闻下是不是有哈喇味,如果哈喇了,就别吃了。

全谷物产品跟普通产品一样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煎着吃,但我建议,要看产品的食用说明,不同产品有自己的食用方法。通常情况下,在和面或者煮米过程中还需要加更多的水,因为全谷物富含的膳食纤维吸水性和持水性都特别强。

至于全谷物应该吃多少,要因人而异。从总量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肠胃不好的可以少吃一点儿,肥胖便秘的可以多吃一些,建议逐步增加全谷物的摄入量替代精米白面。

最后,关于场景应用,在家庭煮饭的场景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接受度,逐步地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来制作糙米饭、全麦馒头等全谷物主食。现在许多餐厅、酒店、医院等都有糙米饭、全麦面包、全麦馒头等产品供选择,大家可以尝试。外出旅行的时候,可以网购全麦脆饼、青稞脆饼、全谷物燕麦奶等各种全谷物方便食品。


光明日报记者:我们很多家庭喜欢买大桶的油,买很多油,您认为这种习惯可取吗?

向上滑动阅读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王兴国:家庭购买大桶油的习惯有一定便利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取之处。

1.不可取的方面。

一是食用油品质下降风险。食用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在光照、高温、与空气接触等条件下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大桶油开封后,由于家庭使用过程中频繁开启瓶盖,会使油更多地暴露在空气中。例如,常见的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的持续作用下,会逐渐产生一些氧化产物,如氢过氧化物等。这些氧化产物不仅会使食用油产生难闻的“哈喇味”,还会破坏油中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被消耗,而且氧化后的油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危害,如可能会增加体内的自由基,进而引发一些慢性疾病。

二是超量食用风险。购买大桶油可能会导致不自觉地超量使用。当家中有大量食用油储备时,人们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没有量的限制感而过度使用。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为25~30克,而家庭如果有大桶油,可能会忽视这个标准,使得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超标,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

三是储存不便和安全隐患。大桶油体积较大,比较占空间,对于一些厨房空间较小的家庭来说,储存会比较困难。而且,大桶油比较重,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倾倒,可能会造成危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或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难以控制大桶油的重量而导致油桶摔倒、油液泄漏等情况。

2.可取的方面。

从经济角度考虑,大桶油通常单位价格更低。如果家庭人口较多、烹饪用油量大,购买大桶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开支。而且,对于经常做饭的家庭来说,不需要频繁购买食用油,减少了购物的频率,比较方便。例如一个大家庭,每天烹饪多道菜肴,食用油消耗快,购买大桶油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的需求,避免食用油短缺的情况。

不过,综合来看,虽然购买大桶油有一定的便利性和经济优势,但从食用油的品质保持和健康用油的角度考虑,这种习惯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家庭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


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在日常做饭的时候,使用食用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实现“用好油 更健康”这一目标?



向上滑动阅读

中粮科工(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 曹万新:在家使用食用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来用油。家庭成员中有肥胖、超重的,应特别注意用油量的控制。因为油脂的热量最高,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化合物的2倍多。血脂高的朋友,可适当增加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用油的比例。大量研究表明,ω3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植物甾醇,这些油脂成分有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在亚麻油、紫苏油中亚麻酸含量很高达到50%或60%以上。玉米油、稻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很多超过1%。亚麻油是常见的大宗植物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二是把控煎炒烹炸的油温。油脂是不稳定的物质,油温过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进而产生不利于健康的成分。所以,煎炒烹炸时不能等冒烟了再下菜,油热后即刻下菜,油温会迅速下降,有利于避免高油温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科学储存油脂。从购买油脂回家到使用完,可能经历较长的时间,储存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应低温储存,开封后要尽快食用。此外,还要从改变烹饪方式上着手,减少煎炒烹炸;用大桶直接往锅里倒油的量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倒油时使用控油壶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微信公众号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