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站26日消息,12月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2024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扎实做好稳市场、强储备、严监管、添动能、保安全、聚合力各项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着力稳定粮食市场,统筹抓好粮食收购和市场调控,保持粮食流通顺畅有序,牢牢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着力充实储备实力,储备规模结构明显优化,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推进设施建设,抓住“两重”项目建设机遇,强化储备高质量发展支撑取得重要进展;着力做好应急物资保障,有力应对了低温雨雪冰冻、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突发情况急需。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系统要持续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上台阶,不断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加快增强国家储备实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物资保障效能,高质量完成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一是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大粮食市场调控和产业发展力度。四是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五是深化依法依规管粮管储。六是抓好规划编制和支撑保障。七是坚决守住防风险保安全底线。
点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可以概括为三个“进一步”: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物资储备实力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部署2025年任务,要把握关键、精准发力,着重做好以上七个方面工作,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农科院发布十项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
12月12日,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发布了《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和农业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分析与评估创新团队研制,遴选了10项代表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具体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破解水稻籼粳亚种生殖隔离之谜,揭示水稻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助力水稻杂种优势利用。2.人工智能助力碱基编辑新工具挖掘,首次开发了基于结构的蛋白聚类方法用于脱氨酶挖掘,成功实现单个AAV包装递送和大豆高效碱基编辑。3.解析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首次发现该基因和金属转运蛋白共同组成分子开关,创制含铁量超2倍以上的高产玉米。4.揭示大白菜远缘杂交障碍的形成机制,开辟了远缘育种新途径。5.发现栽培葡萄双驯化和性状起源,证实葡萄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被驯化的水果,为葡萄育种提供了重要遗传资源。6.有害突变二维图谱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绘制首个马铃薯有害突变二维图谱,推动我国马铃薯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站在世界领先地位。7.揭示鹿茸再生发育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鉴定出一类全新驱动鹿茸骨再生的关键间充质干细胞(ABPCs),为未来鹿茸产业的发展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8.揭示植物气传性免疫的分子基础,填补植物间通讯介导抗病虫分子机制领域的空白,为病虫害防治及抗性作物育种提供新基因、新思路和新方向。9.提出全球农田氮素污染治理的成本收益和激励机制,首次将社会科学的激励机制引入到农业污染治理中,对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0.解析多倍体鱼类亚基因组不对称进化的普遍规律,揭示母本优势及转座子密度有利于亚基因组不对称进化的普遍规律;为阐明多倍体鱼类基因组进化、物种多样性、环境适应性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为鱼类基因库保护、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点评:每年公布的十项农业科学重大进展都令人心潮澎湃,这代表了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前沿和先锋。但如何进一步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将是实现科技成果高效高质转化的关键。
三、2024年CBOT主要粮食品种全线下跌
在2025年新年节日到来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窄幅波动,成交淡静。年线图上这三种期货均连续第二年下跌。
截至美国中部时间2203,3月大豆上涨0.5美分,报992.25美分/蒲。3月玉米期货上涨0.25美分,报452.5美分/蒲。3月小麦期货下跌0.5美分,报547.75美分/蒲。今年迄今,芝加哥大豆期货下跌23.6%,玉米期货下跌4.0%,小麦期货下跌12.8%,均为连续第二年下跌,主要因为担心全球供应过剩。斯通艾克斯集团首席大宗商品经济学家阿尔兰苏德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交易量低,节日季期间的市场出现不稳定的波动。周一早盘,芝加哥玉米曾升至4.59美元/蒲,这也是6月中旬以来的最高点,因为美国玉米需求保持强劲。阿根廷天气出现一些干旱迹象,令人担心作物受到影响。康萨斯农业咨询公司合伙人卡尔表示,价格走势主要受年底调整仓位的影响。但是一旦完成调整,交易员就会离开市场观望。
交易员仍在关注阿根廷玉米和大豆种植区的降水,这些地区的天气一直炎热干燥。
美国商品气象集团表示,作为大豆制成品和玉米的主要出口国,阿根廷的炎热干燥天气为大豆和玉米期货价格提供了支撑,人们担心未来几周作物可能面临生长压力。人们也关注头号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小麦产区的水分供应问题。俄罗斯国家气象局周六表示,由于天气比往常温暖,水分过多,导致小麦幼苗在冬季持续生长,预计1月份俄罗斯中部和伏尔加河地区的冬小麦生长状况也将恶化。冬季持续生长会导致冬小麦越冬受到不利影响。
点评:CBOT玉米、小麦、大豆、豆粕和豆油期货在过去几个月内均跌至四年低点,正式结束了2020年8月左右开始的多年涨势。但2025年大宗商品有望低位回升。比如小麦,到2025年中期,主要出口国的小麦库存量将降至17年来的低点,尤其俄罗斯冬季谷物令人担忧的生长状况将为2025年的全球麦市带来震荡。
四、国粮局:关于印发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12月28日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四部门印发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强化国内原粮运输过程管理,加快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应用,减少运输环节原粮损失损耗。到2027年,原粮运输技术水平实现新进步,原粮运输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原粮运输减损降耗取得新成效。到2030年,原粮运输技术水平实现显著提升,原粮运输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原粮运输减损降耗取得重大进展。
点评: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上述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正是落实这一行动方案的一环。
五、2024中国农企500强公示
近期,农民日报社经过信息汇集、严格审核、专家评议等程序,最终形成并公示“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中粮集团、新希望、海大集团、牧原实业、双胞胎集团、禾丰食品、通威集团等农牧企业入选前30强。
同时,参考市场占有率情况,依据营业收入指标,农民日报社公示了“中国农业企业粮油行业20强” “中国农业企业饲料行业20强” 等名单。粮油行业20强有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渤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香驰控股有限公司山东、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嘉里粮油(营口)有限公司、辽宁汇福荣兴蛋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永明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嘉里粮油(防城港)有限公司、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德阳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南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益海(周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南、青岛品品好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2023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的总营业收入达到49994.10亿元,同比增长4.18%(未剔除通胀因素,下同),较2021年增长16.65%,显示出农业企业在整体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也从2021年的90.34亿元增至2023年的99.99亿元,体现出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份额的稳定提升。
2023年500强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平均营收为134.36亿元,是500强企业平均营收的1.34倍;国有企业总营收占500强总营收的比例从2021年的26.98%增加到2023年的28.22%,呈现增长趋势,体现出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的趋势。
从企业所有权性质看,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326家,占总数的65.20%,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在500强企业中占比仍然最高;国有企业占比为21.00%,外资企业占比为5.20%,合资企业占比为3.60%,其他类型企业占比为5.00%。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活跃增长点,其数量的固稳将激发更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区域分布看,2023年500强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达到264家,占比52.80%。虽然其同比下降3.40个百分点,仍占有绝对优势。中部地区占18.20%,同比增加3.8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15.60%,东北地区占13.40%,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从省份分布看,山东(占28.20%)、广东(占8.40%)、黑龙江(占7.40%)排名前三。超过20家的省份还包括安徽(24家)、江西(23家)、辽宁(21家)和北京(20家)。
从行业分布来看,产业领域多元,盈利能力分化明显。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相对均衡,食品、粮油、农产品流通、畜牧和饲料等行业入围数量相对较多。其中,食品行业入围数量达到139家,在500强企业中占比最高;粮油和农产品流通行业分别以104家和98家的入围数量排名第二和第三,显示出500强企业在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中的重要作用。与上一年度相比,入围的粮油企业增加了2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增加了13家,水产企业减少了12家。
从行业利润率看,2023年饮料和酒类行业的净利润率最高,为8.62%;其次是农业投入品行业(4.16%)和食品行业(3.67%);受行业周期性影响,畜牧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为1.15%;受能源价格上涨挤压盈利空间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行业平均净利润率降至2023年的2.06%。
点评:2023年我国农业500强企业总营收增长,国企营收占比提升,中部入围企业数量增长,从行业分布看,粮油企业入围数量第二,但净利润率却排名靠后,体现出当年的粮油行业的艰难,2024年的数据预计仍不乐观,希望2025年会有好转。
六、2024年粮食收购量预计8400亿斤左右
12月26日,央视网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预计2024年粮食收购量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连续2年稳定在8000亿斤以上。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新季秋粮超3700亿斤,较上年同期快10%左右。中晚稻上市以来,先后在河南、江苏、黑龙江和安徽4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共布设收储库点228个,总仓容1136万吨,目前已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00多亿斤,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售粮需求,稳定了市场预期。
点评:今年秋粮收购时期粮价整体承压,这样的情况下主产区各类企业累计收购量同比快10%左右,充分体现了政策性收购托底的作用。
七、七部门印发《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等(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高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改善全民营养健康状况为目标,以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推动粮食节约减损,促进居民营养健康消费,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行动计划》将实施全谷物产业提升行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保障全谷物原配料供给,引导全谷物食品生产,构建全谷物食品多元化供给体系,提高全谷物食品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优化整合全谷物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及科技等各类资源,促进全谷物产业链相关主体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全谷物食品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全谷物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全谷物食品的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组织开展年度全谷物优质产品和技术创新评选活动。《行动计划》要求,到2035年,人民群众对全谷物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全谷物消费水平基本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适应居民营养健康需要的优质全谷物产品更加丰富,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链条完整、结构合理、供需适配、持续升级的全谷物产业发展格局。
点评:我国出台未来10年的全谷物消费规划,是对健康饮食趋势的积极响应,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根据有关数据,2023年我国全谷物食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了约15%,全谷物产品消费量占谷物消费量的总量比例不足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30%的占比,发展潜力巨大。不过,机遇与挑战并存,最大的难点来自于“如何让健康的食物好吃”。
八、我国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
央广网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2024年,农业农村部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促进产销适配,生猪养殖扭亏为盈,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人民币,下同)。
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引导生猪产能有序调减。在明确的调控信号引导下,中国生猪产能高位回调,3月份生猪价格触底。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86万头,比2023年底减少156万头,回到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5月份养殖扭亏为盈,8月份达到每公斤20.35元的年内高点。下半年,在生猪养殖盈利较好的情况下,养殖场户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始终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今年前10个月,生猪头均盈利204元,同比增加278元。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上年为亏损76元。
随着生猪价格上涨、养殖盈利增加,中国头部猪企生产经营状况普遍好转。前三季度,21家以生猪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合计盈利265.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0.4亿元;资产负债率60.8%,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部分头部企业根据生猪生产效率、猪肉消费等变化,放缓产能扩张,调整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补充现金流或生物安全改造,更加注重生产效率提升。
农业农村部还介绍,标准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应用,带动了行业整体素质提升,预计今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各地落实落细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精准化防控措施,非洲猪瘟等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风险平稳可控。
点评:2024年生猪价格走出“倒V”趋势,在经历了快速攀越至高峰,又在冲高后逐步回落,养殖业的盈利也随之波动,8月份在生猪价格达到高点的情况,生猪养殖的盈利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一个最高位,平均盈利约在850元/头。8月后,随着价格高位下滑,盈利也逐步减少,但是总体从3月盈利开始由负转正,并一直持续到现在。降本增效是提升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空间的必由之路,,2024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能否支撑生猪养殖企业穿越周期仍需观望。
九、2024年波罗的海运费指数创下10年来最大年度跌幅
截至2024年12月24日当周,波罗的海交易所的主要海运指数BDI连续第六周下跌。
由于圣诞节和新年节日,12月25日至2025年1月1日期间没有指数发布。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费指数(BDI)报收997点,比上个交易日上涨3点,但是2024年下跌52.5%,为2014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年。好望角型货轮运费指数上涨15点,收于1,147点,全年下跌66.7%。通常用于运输15万吨货物(如铁矿石和煤炭)的好望角型货轮的日均盈利为9,516美元,较上个交易日上涨128美元,但是年度跌幅为66.7%。巴拿马型货轮运费指数上涨8点,收于988点,但是全年下跌48.7%。通常用于运输煤炭或谷物的巴拿马型货轮的日均盈利8,888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上涨68美元。超灵便型货轮运费指数下跌9点,收于923点,创下2023年8月以来的最低值,全年下跌32%。BDI综合运费指数评估了好望角型(权重40%)、巴拿马型(权重30%)以及超灵便型货轮(权重30%)的运费。
点评:受所有船舶领域需求疲软的影响,所有船舶板块运价下跌,导致波罗的海干散货运费指数降至十年来最差的水平,这也是2024年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
十、印度放宽出口限制后大米出口激增
据外媒12月30日消息,印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政府几个月前取消了大部分的大米出口限制后2024/25财年前八个月,即4月至11月期间,印度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出口达到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以上。其中大米出口达到7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64.4亿美元增加超过13%。今年9月,政府通过取消最低出口价格和出口关税,取消了去年对巴斯马蒂大米和非巴斯马蒂大米实施的几乎所有出口限制。出口商表示,由于全球需求强劲,本财年大米出口量可能增长10%。2023/24财年印度出口了价值104.1亿美元的大米,同比下降6.5%。
旁遮普邦的巴斯马蒂大米出口商表示,印度本财年的巴斯马蒂大米出口目标是500万吨,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的出口。巴基斯坦每年的出口量不到100万吨。他表示,虽然印度对伊朗等关键市场的出口受到限制,但全球对巴斯马蒂大米的需求仍然强劲。
点评:随着出口量增长,尤其是对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印度在全球大米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有望逐渐恢复,这对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市场份额将是比较大的挤压。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作者:郑文慧,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