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还很年轻, 难以接受……" 25岁小伙长期熬夜,结果确诊!这个"老年病"年轻人也会得

文摘   2024-11-15 21:41   江苏  
↑关心健康多一"点"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

话题#25岁小伙长期熬夜确诊心衰#

登上热搜


近日

山东一位25岁的李先生

检查身体时突然被告知

确诊心衰

据李先生自称

目前正在治疗中

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确诊心衰有点难以接受

李先生说

自己最大的问题

还是出在生活不规律

喜欢经常性熬夜

有时候不吃饭

有时候又暴饮暴食



在李先生晒出的诊断报告单上,也列出了慢性心衰(急性加重)以及高血压、房颤、室早、心脏瓣膜病等一堆病症。李先生还自述称,25的他检测心功能,EF值只有33(正常值50以上),医生对他说这样的心功能指标,还不如八十岁。



(当事人晒出的诊断报告)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即便听说过

"三高"、心脏病年轻化

但对于心衰

很多人依旧会认为是个"老年病"

20多岁年轻人患上心衰

着实有些出乎预料

看到李先生的自述

不少"夜猫子"网友也不淡定了




那么

年轻人为何得上心衰

与熬夜有关系吗?

为啥熬夜"伤心又伤身"?

一起了解

👇👇👇


心衰是一种什么疾病?

年轻人为何会得?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指出,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通俗地讲,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台“水泵”,不停地将血液泵出,然后通过动脉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当这台水泵因为受损或者老化而动力不足,无法有效地泵送血液以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时,就会出现心衰。


图源:《中国家庭医生》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分为慢性心衰急性心衰。多数急性心衰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而转入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


《指南》还介绍,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主要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数据显示,心衰的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群,以>50岁患者为主,60岁以上患者占比超过6成。专家介绍,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中患冠心病的老年人最容易被心衰找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心衰确实能看作是一种“老年病”。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患上心衰呢?对此专家认为,主要还是由基础疾病的发生年龄提前所导致的。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甚至是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的一项调查显示,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衰患病率为1.3%。说明我国心衰患者中年轻人已经占到一定比例。


有专家总结

年轻人患上心衰的

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

1.感染。肺炎、心内膜炎、心肌炎等多种感染性疾病是年轻人患心衰的常见诱因;


2.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衰,特别是心房颤动;


3.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多、过快;


4.压力过大熬夜、劳累、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


5.其他疾病因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活动期、合并甲亢或贫血等。






专家介绍,首先大部分心衰都有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疾病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会导致心衰。还有一部分心衰是心肌本身疾病引起,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


除心血管疾病外,糖尿病、贫血、甲亢、肥胖等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这些患者为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若出现心衰的症状或体征需及时就诊。


此外还有医生总结,年轻人治疗心衰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感染等等。与此同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也必不可少。对于年轻的心衰患者而言,在规范治疗的同时结合良好生活方式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同样重要。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


专家提醒,心衰的症状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生活质量。此外,心衰会影响全身脏器的功能,造成肾功能不全、心源性肝硬化、肺部感染等。心衰治疗不及时或心衰终末期都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心脏时刻都在工作

那么熬夜是如何"伤心"的?


熬夜可能会引发心衰,几乎是“实锤”了。我们的心脏每日每夜、时时刻刻都在不停跳动,有数据显示,在人的一生,心脏平均要跳动30亿次、循环泵出2000万升以上的血液,如此强大的心脏,为什么会被熬夜等习惯摧垮呢?


不少熬夜族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熬夜的时刻,突然感觉自己心脏“咯噔”了一下。这是因为熬夜会让神经在晚上兴奋起来,把本该休息的心脏强行叫起来“干活”。这样一来,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会让主导心跳起搏的窦房结增加“故障概率”。2021年一项研究就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健康成年人心率模式易产生异常。


另外,医学研究也已经证实,熬夜会使血管健康变差,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是高血压、房颤、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因素


与此同时,心脏健康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熬夜往往会产生一定精神压力,慢性精神压力和持续的负面情绪会显著影响心脏健康,此外生气等负面情绪则会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加之一些年轻人熬夜时还会伴有抽烟饮酒等不良习惯,烟草和酒精里的有害物质都会导致心脏受到损伤


除了怕"熬"怕"累"之外

心脏还怕这几件事

务必要注意

👇👇👇


1、怕“咸”


建议一般成人每天食用盐摄入量不超5克。医生介绍,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摄入过多,大量的钠离子会进入血液,血中钠离子增多又会吸引水分,最终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有报道显示,一个人每天多吃2克食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


2、怕“撑”


过度饱食很伤“心”!医生提醒,过多的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膨胀不适,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加重心脏负担。


此外,平时喝水建议小口多次,而不是过猛地大量喝水。过猛的大量喝水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快速地进入血液,让血液变得稀薄,也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像是身体里面的水泵,血流量变大,自然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3、怕“饿”


早餐要吃好,有专家介绍,如果人们空腹时间比较长,会导致早晨血压升高。而若是常年不吃早餐的话,势必会导致相关激素的紊乱,人更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和肥胖的发生,也会造成身体血脂水平的波动。相关研究发现,吃早餐有助于降低血压,进而防止血管堵塞等各种心血管事件。


4、怕“憋”


医生介绍,打鼾不一定危害心脏,但是有一种打鼾会损伤心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眠中会呼吸暂停,甚至突然被憋醒。当呼吸暂时停止时,人们体内的含氧量将急剧下降,对氧气需求旺盛的心肌细胞就会发生损伤。


睡眠打鼾如果伴有鼾声间歇或者打鼾中出现面部青紫、憋醒一定要引起注意;睡眠质量下降第二天白天困倦、嗜睡、记忆力下降也需要引起注意。


6、怕“气”


医生介绍,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激动、紧张的情绪下,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刺激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继而损害血管和心脏。


如果偶尔生气,心脏和冠脉很快就能恢复正常,但如果长期处于急躁、愤怒的状态,就会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肌缺血,还能使冠脉痉挛,产生胸闷、剧烈的心绞痛,导致心梗的发生。


7、怕“坐”


有专家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8、怕“胖”


2018年《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指出,与腰不粗的胖人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腰围粗的人,就意味着腹部脂肪堆积过多,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9、怕“烟”


2023年刊发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导致我国人群心脏年龄老化的的前两位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吸烟。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9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起的心脏病。这一数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已增加了20多万。



几点睡觉算是熬夜?

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如今很多人都有晚睡、熬夜的习惯,追剧、玩游戏、刷视频……时间在不经意间到了后半夜,每天晚上12点、1点才睡,早上8点醒,算不算熬夜?到底几点睡觉算是熬夜?研究发现:不是11点,也不是12点,很多人搞错了!



2021年我国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涵盖26个国家、超过13.6万名中老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10点以后上床睡觉就算是晚睡了,每天晚睡以及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肥胖和腰围过大,而且白天补觉并不能抵消这种风险。


研究纳入的13.6万名参与者年龄在35~70岁,平均年龄为51岁。根据他们日常的就寝时间把他们分为了5组:


第1组: 早上6点~下午8点就寝

第2组: 晚上8点~晚上10点就寝

第3组: 晚上10点~凌晨0点就寝

第4组: 凌晨0点~凌晨2点就寝

第5组: 凌晨2点~早上6点就寝


研究发现:与晚上8点~晚上10点之间就寝的人相比,晚上10点以后就寝的人,在肥胖(BMI)和腹型肥胖(腰围)风险均增加了20%。其中凌晨2点以后入睡的人其肥胖风险增加35%,腹型肥胖风险增加38%。另外,研究也证实每晚睡眠小于5小时属于严重睡眠不足,肥胖风险增加27%。即便是睡个午觉也不能弥补夜间睡眠不足的损伤。


换句话说,晚上10点之前入睡,可以大幅降低肥胖风险。而很多人晚上10点以后睡觉,就可以算为晚睡了。



2023年一项刊登在美国科学期刊《Cell》(细胞)上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睡眠不足会增加脑内前列腺素D2产生和经血脑屏障的外流,并在外周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研究截图


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导致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增高。这种蛋白也是心血管疾病、卒中、癌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问题的一个预测因子。研究人员推测,细胞因子风暴表现为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并引起器官损伤。也就是说,"熬夜伤全身"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有可能是心脏在“报警”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时而加快,时而减慢,这种不规则的心跳变化常常让人感到不安。


心率,也即每分钟内心脏跳动的频率,则反映了心脏工作的基本状态。


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静息心率”。医学上,成年人静息心率的正常值为60~100 次/分。静息心率是生命体征的参数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


静息心率超过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可由酒精、咖啡因、烟草、某些药物的摄入,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发热、睡眠不足、贫血、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紊乱、心脏疾病发作等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


静息心率低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可由水电解质紊乱、部分药物、心肌炎性疾病、心脏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导致,规律体育锻炼的健康人也可出现心动过缓的现象,运动员的静息心率可低至 40 余次/分。


心动过速可以让人感到胸闷、心慌不适,心脏长期高负荷运转也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健康隐患。心动过缓对于规律锻炼的人而言属于正常现象,是心脏经过锻炼后更强大、高效的表现,但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则意味着心脏没有能力维持正常频率的搏动,身体会因此供血不足,人会容易晕眩和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意识模糊、晕厥乃至猝死


医生提醒,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且存在缺血缺氧的不适症状时,均需要及时就医。临床医生遇到心率异常的患者时,也需要仔细甄别、找到诱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预防心衰做好这几条


对于心衰,采取措施来预防是十分必要的。专家介绍,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使心衰风险降低50%。另外,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患者,可以根据血脂异常指南进行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衰发生风险。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衰。糖尿病是心衰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女性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更高。


控制肥胖、糖代谢异常也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衰发生,戒烟和限酒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对肥胖或具有久坐习惯的患者,在生活管理上应加强身体活动或体育锻炼,注重健康饮食。


专家提醒,守护心脏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饮食有节、加强锻炼。“饮食中药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限制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脏的负担,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可超过5g。另外还要避免食用过多的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糖饮料,甜点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此外,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戒烟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过度饮酒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风险。因此,戒烟戒酒也十分有必要。


定期进行身体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这些,还要保持情绪稳定,学会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训练,运动锻炼等方式舒缓情绪,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



秋冬季节

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

呵护你的"小心脏"

知识点看图Get

(上下滑动查看)

👇👇👇


来源:综合新浪微博、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潇湘晨报、人民网、CCTV生活圈、科普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扬州、健康江苏、健康时报等

编辑:乔淳

新华日报健康
在这里,读懂健康江苏!作为江苏首家由主流媒体创办的健康垂直类客户端“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的官方公众号,这里荟萃名医、名家、名院、名科、名企,为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信息,让专业大咖走近您身边,让优质的健康内容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