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体照片被禁用上热搜,心身科医生解读"为啥连证件照都想精修一下"

文摘   2024-11-05 21:31   江苏  
↑关心健康多一"点"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

#考研报名禁用海马体照片#

冲上热搜

引起网友热议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2025年考研网上报名系统中,辽宁抚顺报考点禁止使用海马体照片作为准考证照片



抚顺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禁止使用海马体照片的目的是防止考生修图痕迹过重,导致照片和本人差距过大,“人图”不符,影响考试及后续入学的身份核验。“不要修图,就用真实照片。”工作人员提醒。中国传媒大学报考点也发布相关公告,明确表示“请勿使用海马体照片”。



在社交平台上

其他报考点的部分考生

也遇到了类似情况

"不得使用PS,不得过分美化,

须为素颜,请勿使用海马体照片。"



另据杭州日报此前报道,杭州公安曾提醒广大市民,办理出入境证件时,“海马体”或者经过其他美颜工具P图的照片,在审核质检环节不能通过会被退回,所以请大家按照要求上传符合标准的制证照片、手写签名以及本人居民身份证正反面照片。


今天(5日),海马体照相馆官博发文回应,称从2021年开始在教育报考、签证回执类证件照推出了两种版本的交付,原生版本与精致版本。如果在海马体拍摄了报考类、签证回执类证件照(如研究生考试证件照、司法考试证件照、签证回执等),请一定记得在报考或资料提交过程中使用原生版本


据相关报道称,海马体照片源于海马体照相馆,是杭州海马体摄影有限公司旗下的“精致证件照”品牌。海马体照片以其修图技术而闻名,能够为顾客提供定制服装、化妆造型、专业拍摄和精致修图的服务,目的是拍出精致、美观的照片。目前,海马体照片已经成为一种摄影风格,很多普通照相馆也可以拍摄。


然而,官方证件照片通常要求能够清晰识别个人特征,而海马体照片追求美观和艺术,或因过度修图导致身份识别困难。虽然被称为“最美证件照”,但在网络或者平台的评价中,也有消费者表示,海马体照片或多或少都存在“失真”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提醒:“大家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对于证件照,不要太去追求自己想象中的美颜效果,还是要更真实一点,最起码这照片拿出来,能认得出是我们自己,(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还有媒体发布评论称:


客观来说,海马体照片之所以能受到人们欢迎,其实和一种普遍的“证件照焦虑”有关。关于证件照太丑的吐槽,在网上随处可见。过去的证件照往往不做修饰,多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里草草拍摄。但证件照的使用场景又比较频繁,伴随着相当长的时间,像身份证、学生卡等至少都会使用数年时间。尤其是叠加了求职、面试的需求后,证件照更是“意义重大”,谁也不敢轻视第一印象的作用。人们希望有一张美观的证件照,而不是动辄羞于出手,这种心态或许再正常不过。


不过,当对证件照的审美需求压倒了功能需求,人们开始对证件照进行过度精修、打磨之后,一种尴尬也就发生了:证件照的意义被消解了,它变得难以被识别、无法被验证。这也导致了如今海马体照片在一些场合被拒绝。


或许这也是个提醒,人们终究需要一个场合直面自己。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似乎一切都在服膺于一种“拟像”——照片是好看的,文案是考究的,社交平台是精致的,人们试图通过种种修饰,去重塑一种人格,去超越先天自然框定的范畴。证件照也不能逃脱“拟像”的宰制。人们对精修照片的依赖可能也是如此。无论人们如何塑造拟像,生活的实然终究不会被抹去,人们求得自身存在的自洽,恐怕也必须先有直面真实自我的勇气。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海马体照片在一些场合被禁用是不近人情,但这也侧面展示了“真实”的力量。修图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涉及身份核验等重要场合,真实仍是压倒一切的第一需求



心身医学科医生和你认真聊: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不够美?



真的连证件照不"精修"一下都不行吗?此前,健康报公众号也曾刊文,探讨"容貌焦虑"带来的心理困惑。



心身医学科专家表示,心理问题会让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负面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加重容貌焦虑的程度。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被各种信息包围,其中不乏关于美的定义和标准。比如:“离开美颜相机,整张脸都是问题!”“宁可暴瘦,也不要成为一个胖子!”这些声音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揭示出容貌焦虑这一社会心理现象。


容貌焦虑不分男女


容貌焦虑,是个体对自己外貌的过度关注和担忧,因担心不符合社会或他人的审美标准,而产生强烈的不安和焦虑情绪。这种焦虑可能源于社会、文化、媒体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


2021年,一项针对全国2063名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生在中度容貌焦虑的比例上稍高于男生,而男生则在重度容貌焦虑上占比更高。这一数据似乎也揭示了容貌焦虑的普遍性——容貌焦虑不分男女,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心理隐疾”。


反映了复杂的心理


容貌焦虑是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外貌背后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生物学因素


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导致的容貌焦虑具有遗传倾向,存在代际遗传的可能。


2. 社会和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方面,外貌被现代社会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求职、恋爱还是社交,外貌都成为人们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社会压力使得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了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些家长可能过分强调外貌的重要性,或者对孩子的外貌进行过度评价,这些方式可能让孩子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安和焦虑。


3. 心理问题和不良自我认知


 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容貌焦虑。心理创伤也会诱发和加重容貌焦虑。心理问题会让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产生负面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加重容貌焦虑的程度。此外,一些个体可能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外貌产生不满。


 过度追求或是枷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容貌焦虑可能是一种自我认同危机和心理不健康的表现。长期的容貌焦虑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模式


过度整形、健身和减重。容貌焦虑的个体经常陷入过度整形、健身和减重的恶性循环,这会对身体健康、个人外貌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情绪不稳定。个体常因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而陷入沮丧、愤怒或自责等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波动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降低自我效能。个体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才能。这种片面的自我认知,会让个体进一步否定和贬低自己,进而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有的人常将自己的容貌与他人进行比较,认为自己不够完美,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感会让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拘谨、退缩,甚至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建议:以心向美 活出自我



容貌焦虑不可怕,我们需要正确应对


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外貌,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在品质和才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和欣赏它们,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的完美。


调整社会期望。社会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不要过分强调外貌的重要性。媒体应减少对外在美的过度渲染,降低社会对外貌的关注度。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学会理性看待他人有关外貌的评价和期待。


寻求心理支持。当感到容貌焦虑时,我们可以寻求心理支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困扰,以减轻焦虑。


学会放松和减压。运动、冥想、瑜伽等方式可以放松身心,减轻焦虑。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来缓解焦虑。


培养兴趣爱好。阅读、绘画、音乐等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就会减少对容貌的关注。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容貌焦虑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那么寻求专业帮助是必要的。心理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帮助大家养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光明网、大众健康、健康报、湖北发布、九派新闻、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红星新闻、长江日报、杭州日报等

编辑:乔淳

新华日报健康
在这里,读懂健康江苏!作为江苏首家由主流媒体创办的健康垂直类客户端“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的官方公众号,这里荟萃名医、名家、名院、名科、名企,为您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信息,让专业大咖走近您身边,让优质的健康内容触手可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