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测到干预,听马长生教授分享近期研究及房颤消融治疗要点
写在文末
在近期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公布了备受关注的PROMPT-AF研究,该研究由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教授领衔,科学验证了“改良2C3L”术式相比传统治疗方案(肺静脉隔离)的优势,标志着中国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房颤的临床治疗水平将跨上新台阶。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
现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Circulation副主编,PACE主编,Europace、JICE、Circulation AE、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编委。
北京市科委心血管领域“领衔专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推动北京创造的科技人物”,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SCI收录243篇),主编《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介入心脏病学》等学术专著多部,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