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抗栓大咖谈”特邀专家学者结合2024 ESC最新研究,探讨ASCVD高效抗栓策略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病理基础,随着斑块进展,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1]。斑块不仅导致血管狭窄,还可能破裂或侵蚀,形成血栓,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卒中等严重临床事件[2]。斑块管理是ASCVD的长期管理的核心环节。一方面,斑块破裂、侵蚀和愈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动态过程[3],而血小板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发展到血栓形成的核心介质[4],同时高血小板反应性贯穿全程,导致促栓状态[5]。因此,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必不可少。指南推荐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启用P2Y12受体抑制剂,并优先推荐替格瑞洛[6]。另一方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是延缓、稳定及逆转斑块的重要手段[7]。研究表明,通过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LDL-C水平,从而抑制斑块进展和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8]。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强化降低LDL-C均可终止斑块体积进展,甚至实现逆转[9]。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ASCVD患者的药物管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临床医生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家族史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此外,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一系列的AMI最新研究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AMI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管理开辟了新的视角。
基于此,“医心有道”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抗栓大咖谈第73期”将于2024年11月22日(周五)19:00-20:30重磅推出,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何少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冯筱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孔彬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王嬿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殷俊教授结合2024 ESC最新热点研究,并深入探讨ASCVD的抗栓和降脂管理新进展,以期助力临床诊疗进一步规范化。
[1].Clemens von Birgelen, et al. Circulation. 2004;110:1579-1585.[2].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3].Fracassi F,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9;73(18):2253-2263..[4].Neumann FJ, et al. Eur Heart J. 2019;40(2):87-165.[5].Jan Borén, et al. Eur Heart J. 2020;41(24):2313-2330.[6].Valgimigli M, et al. Eur Heart J. 2018;39(3):213-260.[7].Tabas I, et al. Circulation. 2007;116(16):1832-44.[8].Bhindi R, et al. Atherosclerosis. 2019;284:194-201.[9]. Ference BA, et al. Eur Heart J. 2017;38(32):2459-2472.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