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SC 2024看ACS患者全面优化管理

文摘   2024-11-12 19:52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抗栓大咖谈”之ESC 2024系列专场为你带来最新学术热点和理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目前,ACS的发病率在我国依然呈逐年增加的态势[1]。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是AC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因此,对ACS患者而言,抗栓治疗不可或缺。在刚刚结束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全球心血管领域专家分享了冠心病治疗的前沿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临床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在ACS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为了让广大临床医生能及时了解ESC学术热点和最新临床理念,“医心有道”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抗栓大咖谈——ESC系列专场”分别进行了在线直播,特邀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南方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周忠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丁风华教授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晖教授、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文艺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汪敏教授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牛楠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成祥教授、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政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高晓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王琳教授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边宁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翁少翔教授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文强教授多位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ESC 2024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抗栓实践分享了独到见解。本文将梳理重点,以飨读者。


图:“抗栓大咖谈——ESC系列专场”线上直播


ESC 202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个体化管理策略新进展



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任重道远     

由于心梗(MI)的发生与血小板激活密切相关,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AMI治疗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ESC大会报道了多项关于优化AMI抗血栓及血运重建方案的研究,其中两项HOTLINE研究探讨老年AMI患者侵入性治疗与保守治疗方案的优劣。具体而言,SENIOR RITA研究[3]结果显示,对于年龄≥75岁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与保守策略相比,侵入性策略未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非致死性MI的复合事件风险,但显著降低了非致死性MI和后续血运重建手术的风险。而EARTH-STEMI研究[4]结果则显示,在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中,与仅罪犯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减少了4年时的心血管事件,两组安全性相似。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存在多支病变且≥75岁的MI患者,积极的治疗策略是可行的。

图:刘宇扬教授


抗血小板药物等指南指导的治疗可显著改善AMI患者的生存率,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更显著。然而,临床实践中尽管新的技术和药物不断涌现,心肌梗死的发生显著减少,血运重建风险降低,但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5]。特别是中国近20年来AMI人群巨大,且死亡率持续上升,尚未出现拐点。据《202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统计,1980~2021期间,AMI出院人次仍呈升高趋势,2021年 AMI出院患者达114.8万人次[6]。究其原因,刘宇扬教授表示在真实世界中,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应用与指南的推荐背离。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时在阿司匹林基础上优先使用替格瑞洛而不是氯吡格雷。但在真实世界中,随着GRACE风险评分的升高,出院时替格瑞洛应用比例下降,特别是中高危患者中的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应用不足[7],与指南的推荐背离,这种情况亟待改善。

优化抗栓治疗的最新循证

今年ESC大会上公布了多项优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最新循证。一项葡萄牙多中心国家登记处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STEMI患者接受强效 P2Y12受体抑制剂预治疗对PCI成功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死亡的影响[8]。研究结果显示,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预治疗能提高STEMI的经皮冠动脉介入术(PCI)成功率更高,减少MACE和住院死亡。具体而言,与氯吡格雷DAPT和阿司匹林单药组相比,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DAPT组的PCI成功率较高(p<0.05)、MACE风险降低(p<0.05)和住院死亡显著减少 (p=0.04)。而在出血事件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7)。

针对老年AMI患者的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的问题,有研究比较了≥80岁的老年AMI患者将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作为起始P2Y12受体抑制剂的1年和5年死亡率[9]。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AMI患者中,使用替格瑞洛作为起始P2Y12受体抑制剂的1年生存率与氯吡格雷相似(HR 0.92,95%CI:0.57~1.47,p=0.73),而5年死亡率显著降低(HR 0.67,95%CI:0.50~0.90, p=0.008)。该研究结果证实,与氯吡格雷相比,在MI急性期首选替格瑞洛可降低老年AMI患者的5年死亡率,改善长期生存获益。此外,还有研究利用FDA的安全报告数据库(FAERS)进行了一项回顾性药物警戒研究,对成人(<75岁)和老年人(≥75岁)中预先确定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提示,在成年人和老年人两个年龄亚组中,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均与胃肠道出血、血尿、咯血和贫血的报告减少相关[10]。候静波教授表示,上述研究表明,替格瑞洛在老年人中应用总体安全性良好。

图:候静波教授


此外,还有学者使用TriNetX网络数据库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接受DAPT治疗的慢性CHD患者,其中1,420,165例氯吡格雷患者和197,783例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患者,评估了 5 年随访期间心血管死亡率的主要复合终点。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更高,为 83%,而氯吡格雷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为73%[11]。这意味着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上,替格瑞洛是比氯吡格雷更有效的P2Y12受体抑制剂。

优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中国证据

周政教授介绍了两项来自国内的优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研究。其中一项研究纳入了2010年至2023年间天津72所二/三级医院中3372例血红蛋白>160g/L的STEMI患者,评估不同DAPT方案对这些患者的预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主要终点上,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降低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风险36%,且1年时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无显著差异;在次要终点上,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显著降低心源性死亡风险62%和全因死亡风险59%[12]。另一项研究聚焦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STEMI患者,旨在探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治疗这些患者缺血和出血事件之间的相关性[13]。研究利用天津市健康医疗大数据超级平台,纳入2941例接受DAPT的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STEMI患者,中位年龄69岁,21.0%为女性。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治疗组的1年NACE及MACCE事件风险有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

图:周政教授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计算机辅助AMI管理

计算机辅助技术助力AMI个体化医疗策略的变革。在风险评估上,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显示[14],QRS评分高与易损病变特征、冠状动脉再灌注受损和梗死面积大有关,可以帮助再灌注前的风险分层和再灌注后的预后预测。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ML)的计算模型可用于预测STEMI后个性化风险因素。有研究显示,ML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1年死亡率(96.5%的准确率)[15]。韩战营教授表示,ML衍生的STEMI计算器可以确定哪些风险因素和变量在以个性化方式确定结果方面提供最高的预测价值,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指导。

图:韩战营教授


在疾病诊断上,基于ECG数据的全卷积网络(FCN)可显著提高AMI的准确诊断率,减少延迟或错误诊断的病例,并促进及时再灌注治疗[16]。新型人工智能(AI)技术可通过风险预测指导DAPT模式和时长[17]。此外,远程医疗有助于改善STEMI管理,降低死亡率[18]。研究利用社交媒体群组以中心辐射模式将非PCI能力医院与支持PCI的医院联网,促进了远程医疗,从而提高了 STEMI的指南指导的血运重建(GDR),有助于改善STEMI管理,降低死亡率。




冠心病抗栓治疗的进展:DAPT降阶策略持续探索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抗栓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DAPT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一方面,缩短DAPT疗程的研究逐渐增多,旨在降低出血风险同时保持抗缺血效果。另一方面,DAPT降阶为单抗治疗,特别是P2Y12受体抑制剂单抗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ULTIMATE-DAPT[19]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短期DAPT后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相较传统的DAPT治疗在降低出现出血风险的同时并不增加缺血风险,而基于氯吡格雷的STOP DAPT-2 ACS研究则发现1~2个月DAPT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与标准DAPT相比未能达到净临床获益的非劣效性。因此,在降阶治疗时应注意P2Y12受体抑制剂种类的选择。

图:周忠江教授


周忠江教授表示尽管冠心病抗栓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如何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治疗方案,如何平衡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未来,随着个体化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以及跨学科合作等也将为冠心病抗栓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2024ESC热点速递:PCI围术期个体化抗栓之路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个体化评估实现获益最大化


由于持续抗血小板治疗与增加的出血风险相关,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风险与潜在获益进行比较,而临床上理想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应实现缺血和出血风险的平衡。而随着证据积累,需要重新思考抗血小板治疗策略,以平衡缺血和出血风险。杨文艺教授强调根据缺血和出血特征进行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实现最大化获益和最小化风险至关重要。缺血、出血风险分层工具的革新有助于个体化风险评估。FORCE-ACS登记研究[20]纳入5518 例ACS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依据PRECISE-DAPT 评分和 DAPT 评分指导患者DAPT时长治疗可显著降低主要缺血和出血复合终风险达53%,调整后的HR为 0.47(95%CI:0.36~0.61,p<0.001)。此外,韩国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ACS患者在接受PCI治疗的1年随访期间,依据GRACE风险评分指导进行DAPT治疗,出血和缺血性风险低[21]。因此,缺血和出血风险的平衡是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焦点,个体化评估和管理,可实现获益/风险平衡最大化。


图:杨文艺教授


基于不同人群,制定个体化降阶方案

ACS后的缺血和出血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随着时间的延长,临床医生更应关注患者的出血风险。近年来,缩短DAPT后的抗血小板单抗策略及其获益和安全性已成为探索的热点。哪些患者人群需采用降阶方案?以及如何制定个体化降阶方案?高晓飞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有荟萃分析评估了短期DAPT(1~3个月)与L-DAPT(>3个月)治疗伴或不伴CKD的PC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短期DAPT均较L-DAPT方案显著降低净临床不良事件(NACE)风险达12%(RR:0.88,95%CI:0.81~0.95),且在有/无CKD的患者中获益一致(p-相互作用=0.58)[22],而两组MACE事件风险未见显著差异。还有研究比较了PCI术后短期DAPT(1~3个月)与L-DAPT(>3个月)治疗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相较L-DAPT,短期DAPT显著降低总体NACE风险(RR:0.91,95%CI:0.85~0.99)和大出血风险(RR:0.73,95%CI:0.57~0.95),且均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行PCI的女性患者中,与L-DAPT相比,短期DAPT治疗显著降低MACE风险(RR:0.82,95%CI:0.70~0.97)[23]


图:高晓飞教授

此外,老年患者可能有更多的潜在出血危险因素,并且出血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评估了在行PCI的CAD(≥75岁)患者中短期DAPT(1~3个月)和标准DAPT(6~12个月)的治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短期 DAPT 组的大出血风险显著低于标准 DAPT 组(p=0.017),且未增加缺血风险(p=0.192)[24]。此外,还有研究比较了短期DAPT+替格瑞洛单药组与标准DAPT治疗伴/不伴ACS的药物洗脱支架(DES)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DES植入后2周~3个月,与1年DAPT方案相比,DAPT降级为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显著降低大出血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其中在总人群中分别降低57%和24%,在ACS人群中分别降低66%和26%[25]。因此,短期DAPT策略在老年、CKD、女性、行DES的ACS患者人群中均可降低大出血风险,且不降低缺血获益。


面优化ACS管理策略


2023 ESC ACS指南新增缩短DAPT的替代抗栓方案的推荐意见中,P2Y12受体抑制剂单抗地位上升[26]。指南首次明确提出缩短DAPT后单抗药物更优先推荐P2Y12受体抑制剂而不是阿司匹林。2024最新汇总无阿司匹林策略探索结果的综述指出,PCI后短期DAPT治疗后,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在ACS患者中净结局与标准DAPT治疗相似或更好[27]。然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在不同患者中结论不一致,有增加ACS患者缺血风险的趋势,需谨慎对待。此外,最新荟萃分析显示,PCI后短期DAPT治疗显著降低NACE和大出血风险,且替格瑞洛可改善NACE,而氯吡格雷单药治疗则不能改善[28]

图:刘学波教授

目前临床上缩短DAPT的研究探索越来越多。刘学波教授表示,今年发布的ULTIMATE-DAPT研究[19]最引人瞩目。ULTIMATE-DAPT研究是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旨在经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中比较替格瑞洛单药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安全和疗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DAPT相比,PCI术后DAPT1个月+替格瑞洛单药治疗显著降低出血风险达55%,且不增加缺血风险。ULTIMATE DAPT研究进一步证实了ACS患者PCI术后短期DAPT后,使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抗血小板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讨论环节


在讨论环节中,丁风华教授、李晖教授、汪敏教授、牛楠教授、王琳教授、边宁教授、翁少翔教授和陈文强教授就临床抗栓治疗的常见热点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关于DAPT治疗的最佳策略和持续时间的讨论一直都是临床焦点,临床正在不断探索最佳抗板方案以实现最大获益。各位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享了优化特殊人群抗栓治疗策略。专家们强调了抗栓治疗的重要性,对于ACS患者,目前指南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DAPT方案,但临床绝不能“一刀切”,需要评估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疗,特别是对于AMI特殊人群,如CKD、老年人、女性等,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结合患者的出血和缺血风险,在评估上可借助缺血/出血评分系统更加精准化地评估患者的出血/缺血风险。此外,还特别提到由于支架技术和抗栓药物的发展,短期DAPT后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治疗成为可能,ULTIMATE-DAPT研究则进一步证实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可行性,为高出血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图:讨论环节


参考文献:

[1].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治指南(2019)[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4):421-428. 
[2].Libby P. N Engl J Med. 2013 May 23;368(21):2004-13.
[3]. U. Zeymer, et al . SENIOR RITA - Invasive versus Conservative Strategy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ed at : ESC Congress 2024. 
[4]. G. Campo Compl, et al. EARTH-STEMI - Complete vs. culprit-only revascularization in older STEMI patients.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5]. S. Biscaglia, et al . Discussant review - SENIOR RITA.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6]. 刘明波,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4, 40 (08): 599-616. 
[7]. Qiu M, et al. Mayo Clin Proc. 2023 Jul;98(7):1021-1032.
[8]. A Rocha De Almeida, et al. STEMI antiplatelet pretreatment strategy - national multicenter registry experience.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9].O Weizman, et al. One- and five-year mortality according to first use of ticagrelor or clopidogrel at the acute stag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FAST-MI 2015 registry.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0]. T Lerman, et al. Pharmacovigilance study of FFDA data: Ticagrelor has an overall good safety .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1]. L Costa, et al.Ticagrelor or prasugrel versus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2]. MY Zheng, et al. Ticagrelor vs. clopidogrel i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emoglobin > 160.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3]. C Jiang , et al. Association of ticagrelor vs clopidogrel with net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in STEMI patients with mild thrombocytopenia.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4]. K Tsutsumi,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QRS scores on admiss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5]. A Kodesh, et al.Machine-learning based calculator for personalized risk following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6]. L Jung , et al. Can predic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sing a deep learning-enabled electrocardiogram be used in real-world practice?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7]. B. Vogel, et al. Machine learning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mode and duration of DAPT.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8]. P Gnanaraj, et al. Telemedicine through social media to enhance guideline-directed revascularization in STEMI: a five-year analysis in a developing nation.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19]. Ge Z, et al. Lancet. 2024; 403 (10439): 1866 -1878. 
[20]. Chan Pin Yin, et al. Risk score guid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sights from the FORCE-ACS registry.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1]. D. Hyun,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risk score-guide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2]. A. Apostolos, et al. Shortened versus standard 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reatment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3]. A. Apostolos, et al. Sex-related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shortened or longer dual antiplatelet treatment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4].  I Jin, et al.The comparison of short-term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5]. M. Valgimigli, et al. Ticagrelor monotherapy or DAPT after drug-eluting corona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4.
[26]. Byrne RA, et al. Eur Heart J. 2023;44(38):3720-3826.[27]. Capranzano P,et al. Eur Heart J. 2024 Feb 21;45(8):572-585.[28]. M. Galli, et al. Eur Heart J Cardiovasc Pharmacother. 2024; 0: 1-11. 





更多心血管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精彩资讯等你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您可以及时获取心血管领域前沿研究、指南解读、疑难病例等精彩内容,让您足不出户,轻松get新知识!投稿或合作,请联系yxjxxg.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