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里的“失踪人口”|基于非遗的阅读方式创新设计课程成果 Vol.08

文摘   文化   2022-10-19 17:00   上海  

《基于非遗的阅读方式创新设计》

课程成果展示 Vol.08

《基于非遗的阅读方式创新设计》课程运用当代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进行阅读方式的创新性设计探究和文化传播推广教学实践。


点击查看课程详细介绍▼

“读”懂非遗的无限可能 | 基于非遗的阅读方式创新设计


我们为大家带来该课程成果的系列展示,希望通过趣味性的阅读体验,让读者认识和了解非遗。


娱乐满足着人的精神需求,但在“找乐子”的途中,人们也常会弄丢一些可贵的东西。


当代人的“找乐子”


你平时休闲娱乐的方式是什么?如果脑海里的选项太多,那就来抽一个看看吧!


点击随机抽取你的娱乐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抽到的是什么,它是你经常做的事情吗?当代人的娱乐可以说是越来越快餐化、碎片化,在高压的生活节奏中,我们真的很需要能让自己“躺平”、让大脑放空的轻松时刻。


图片来源于Pexels


然而,当我们刷着短视频、看着直播、聊着八卦的同时,是不是也失去了些什么呢?


大众娱乐or小众艺术?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几十年前,会惊讶地发现,一些现在看来曲高和寡的小众艺术,在当时也曾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但如今却已经被新的大众娱乐所淹没,在不断地消逝……


而京剧,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或许你对这一“国粹”并不熟悉,甚至不愿意去了解,但下面这本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脸书”可能会燃起你的兴趣。


当脸上的文字越来越密集,面部本身也趋于消失,但最终流失的可不仅仅是人物的面部表情。这是《基于非遗的阅读方式创新设计》课程成果之一,设计师金烨鑫向我们讲述了其设计思路和背后的故事。


设计师:金烨鑫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媒体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宋善威、曾军

▲作品演示



design ideas

设计思路


用行为艺术隐喻文化流失

《消失的脸谱》将行为艺术与非遗京剧相结合,通过纸媒呈现,在京剧旦角脸谱上写字并摄影,制成创新“脸谱书”。



书籍展现脸谱妆容从全妆到素颜的过程,文字从疏到密的过程,最后人脸被文字淹没,隐喻京剧文化被现代社会吞噬。



翻书动画动态变化,以小见大地具象化反映“京剧文化流失过程”。文本内容引自《略谈濒临消失的一些京剧流派(旦行筱派)》。



既是看书,也是看人

作品加入人的体验,书中的“人”与看书的人对视,既是看书,也是看人,赋予书籍互文性。



并且书中的“人”可以看作京剧文化流失过程的拟人化,读者与“京剧文化流失过程”对话,使读者切身体会、感同身受。




我读非遗

阅读体验:

书中的人,看书的人(对视)

既是看书,也是看脸(互文)


感受京剧:

将“京剧文化流失过程”拟人化,对话感强,使读者切身体会、感同身受


文化警示:

以小见大,人脸被文字淹没的过程隐喻京剧文化被现代社会吞噬的过程。

翻书动画动态变化,以小见大地具象化反映“京剧文化流失过程”。


——金烨鑫




background

创作背景


关于 / 京剧

京剧的衰落与文化的流失

一个世纪前,京剧是属于大多数人的艺术,就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喜欢京剧,但是它现在还变成了少数人的艺术了,就是这些少数人的欣赏的京剧,从这个来说,就是说它逐渐成为一种弱势的艺术了。

——中国教育电视台


从民国以来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两大流派已经在舞台上完全消失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其中一个无人继承的是旦行的筱派,筱派的艺术成就其实是非常高的。筱派就是筱翠花,这是他的艺名,本名叫于连泉,也是坐科富连成,连字辈,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筱翠花也能唱正旦,比方说他也有《贵妃醉酒》,但是跟梅兰芳先生演出的《贵妃醉酒》风格迥异。


他更多的是一些泼辣旦、刺杀旦的戏,那真是一绝。筱翠花的跷功也极好,就是在脚上绑上跷,表现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踩着跷能够跑圆场,身上的功夫了得。他有一些戏都是打油脸——就是粉彩上再抹油,戏曲程式上就是表现那种轻浮、凶杀的形象。


他的花旦戏里面,有像《打樱桃》、《一匹布》之类,这都是花旦的玩笑戏。他最具特色的还是泼辣旦、刺杀旦的戏,像《马思远》、《双钉记》、《祥梅寺》、《翠屏山》、《坐楼杀惜》、《大劈棺》等等,很不幸的是他的戏很多在1949年以后由于内容上的问题大部分不能上演了。筱翠花实际上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基本上就很少演戏了,也很少有登台的机会。



设计心路

儿时,家附近的老年宫总会在冬天某个时候,请剧团来表演戏剧,台下一条条长板凳,经常坐满了人。那个时候家乡方言有种说法,叫做大人“看戏”,小孩“看吃”,因为剧团来了,各路摊贩也就来了,他们在老年宫附近张罗开,形成了临时短暂的美食街。


随着我年纪渐长,也不会再被家人领着去老年宫“看戏”了;在疫情的冬天,奶奶说,剧团进不来了。这才突然发现戏剧已经在生活中消失很久。因此我在课题中选取了这个方向。


旦角脸谱作为强烈的文化符号,可以做到令人一看其眉眼便知这是旦角,在理解上困难较少,因此选取旦角脸谱进行设计。


《霸王别姬》中,就有“不疯魔不成活”的说法,“我”究竟是程蝶衣还是虞姬?究竟是表演者还是角色?那么,观众看到的又是谁?


希望借助京剧脸谱潜在的双重含义讲述故事。


——金烨鑫


方案实施过程中,设计师发现要画好京剧妆容难度很大,京剧油彩也不是很好控制,仅仅脸谱妆容就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可见传承的艰辛。选择这样一个方案推进,付出许多努力,虽然形式简单,但背后其实有很多细节考量,对于设计师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


原稿|金烨鑫

编辑|谢 喆

责编|郑素滢

审核|宋善威




Vol.09 预告


它既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其造型语言充满夸张、华丽、粗犷、锋利的色彩,同时体现巫的神秘和诡奇。

你能看出这是基于哪一项非遗的创新设计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下期我们将和大家分享这一成果的详细内容。



关于同济天地


我们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一流优势学科及国际化创新生态,着眼于人类文明自然环境的相融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着力于整合创新、创意的力量与资源,联动线上线下的协同合作,构建极具活力、不断创变的国际化创意产业生态体;通过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可持续传播设计教育理念、转化科研成果、输出创意内容


让我们携手一起,用创意的力量推动环境的保护与提升,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在趣味的学习和交流中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关注更多创意内容,欢迎加入

同济天地创意设计交流群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  

同济天地TIANDI
倡导并积极推动不同领域设计师的互动与合作;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的平台,密切关注并分享创意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设计趋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