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青少年创意设计论坛于9月28日上午在鼎博大厦举行。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出席论坛并启动上海国际青少年创意设计菁英挑战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院长娄永琪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在嘉宾和观众们的共同见证下,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和往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获奖选手代表任泽恺、杨博文、吕姝敏共同启动“上海国际青少年创意设计菁英挑战赛”,宣布将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升级为国际赛事,以期用更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姿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创意设计的互动与交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在致辞中强调,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设计之都,需要源源不断供给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的创意人才,为此市教委格外注重提升全体中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实施面向人人的艺术普及教育;依托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组建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以下简称“青创院”),促进中小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创新素养提升。希望青创院能发挥链接作用,建成高标准、国际化的中小学生创意拔尖人才识别培养平台,并鼓励各区、各学校深入实施相关行动,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意创造活力。
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的一项创新举措,论坛以“小设计师”为主角,首次邀请“娃娃”登台演讲,并策划四组大小设计师对话,与孩子们探讨近在身边的设计,充分贯彻体现“设计教育从娃娃抓起”的主张。
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
创意设计大赛颁奖
论坛现场举行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由评委代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高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凯熹为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吕姝敏、季圣哲、李潇、李天睿颁奖。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小学的小设计师吕姝敏刚刚在本届WDCC开幕式上荣获第三届「前沿设计创新奖」“未来创新奖”。前沿设计创新奖是面向全球评选的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非营利性国际大奖。吕姝敏的作品《昆虫之城》将编程与景观相结合,展现了对科技的巧妙运用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形式的创造到感情的传递,都令人眼前一亮。
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联合主办,面向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生(含中职校),共700多件作品参赛。经过初赛筛选和复赛指导,75份作品参与决赛评审,最终评选出小学组共40份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2名;中学组共35份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2名。
决赛终评会暨优秀作品展现场,点击查看赛事回顾
特聘青少年设计导师团
聘书颁发
小设计师们的成才成长需要创意设计领域名师专家的细心指导。为此,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特别聘请了一批创意设计领域中博学多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了青少年设计导师团。论坛现场,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张成金,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学院院长娄永琪为导师团成员颁发聘书。他们分别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高瞩,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凯熹,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 Lab实验室副主任Saverio Silli,腾讯AI创想家制作人郭必坚,Studio Monana创始人何鲜,卅吞设计创始人黄晓晨,艺术家、插画师、漫画家小龙花。
“小设计师”演讲
任泽恺
首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任泽恺分享了他从同济社区设计启蒙到在青创院深入学习的设计之路。在不断学习前沿知识,锻炼设计思维的过程中,他渐渐意识到设计师除了考虑作品的艺术性、功能性以外,还要考虑制作成本、应用场景、环保等因素。于是开始收集用户反馈,基于实际从设计对象的需求出发,以人为本,明确设计目标。可调节高度的助老吸尘器、防不良坐姿的轻量椅、便捷式超声波清洁杯这些设计成果都是他成长的见证。
杨博文
第二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自三年级首次参加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以来,杨博文便种下了成为设计师的种子。几年间,这颗种子逐渐生根发芽,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并在上海科技馆等地展出,制作的视频在B站获得200万播放量。他还全程参与了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项目,在疫情期间为大白设计了扫码遮光盒,疫情后将闲置的街道核酸亭设计改造为智能冥想屋等。
展望未来,杨博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跨界设计师,他坚信创新设计能够改变未来,并期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吕姝敏
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10岁的吕姝敏发现当代孩子沉迷于电子设备,与大自然渐行渐远。于是她从自然中各个季节的昆虫声音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游戏设施和昆虫科普相结合,设计出寓教于乐的作品。以梯田为灵感,用曲线结构划分出聆听、攀爬、观察、探索四个区域,通过昆虫按钮、模拟鸟巢形态、虫子剪影等设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亲近自然,了解昆虫世界。
在制作过程中,吕姝敏克服重重困难,运用所学技能如编程、切割PVC板等,最终完成了这个充满创意的作品。
大小设计师对话
论坛特别策划了四场别开生面的“大小设计师对话”,邀请了创意设计领域的四位专家,与青少年创意设计爱好者们,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小朋友设计公司”、“儿童共创市集”以及“小朋友的大模型”四个主题版块,共同探讨设计的力量与未来。
对话主题:儿童友好空间
大设计师:黄晓晨,卅吞设计创始人
小设计师:林乐君、沈骏琳、葛心乐、张青欣
黄晓晨提出了对“儿童友好空间”的新理解,即要先与小朋友成为朋友,再共同设计空间。从发现儿童能够清晰表达对空间的理解和判断,到采用与儿童共创设计(design+Kids)的形式,并通过紫竹幼儿园、利西路街区更新、虹九游戏魔盒等多个实例,黄晓晨展示了儿童全程参与设计、策划、建造和运营的实践成果。
对话的四位小设计师,曾以“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身份参与黄晓晨负责的改造项目,他们一一介绍了自己用设计优化空间的想法。黄晓晨说:“孩子们的参与给我们的所有设计都添加了更丰富的层次”,未来希望能有更多项目采用这种形式,让儿童参与其中充分表达、选择、评价,从而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好空间。
对话主题:小朋友设计公司
大设计师:何鲜,Studio Monana创始人
小设计师:孟令宝、袁梓涵、闻方晋、董力嘉、潘明恩、宋小艾
上海太大了怎么办?从浦东到浦西距离太长怎么办?
这看似无中生有的问题,小朋友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从浦东直接到浦西的没有停留站台的一辆列车;
——头上安一个小风扇,飞过去;
——造一个大的无人机搭过去;
——在黄浦江底下造一个地铁;
......
以上是“小朋友设计公司”每天都会上演的脑暴问答。作为“公司”负责人,何鲜介绍了他们从与小朋友合作中获得的独特设计灵感。该项目让小朋友扮演初级设计师的角色,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真实生活环境的美化过程中,并为入选的作品支付稿费。
公司还将“小朋友来设计”的概念引入到了青创院课程中,让他们通过制作工牌、设计房子和产品等方式,体验开公司的乐趣。
对话主题:儿童共创市集
大设计师:小龙花,艺术家、插画师、漫画家
小设计师:刘奕彬、张灵烨、秦艺禟、包宏毅、崔善一
小龙花分享了他与刘海粟美术馆共同策划的121儿童共创市集项目,为小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与美术馆、艺术家、机构、学校和街道链接的平台。其中“挠痒痒”工作坊选取毛毛虫和刺猬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混合型木塑土和牙签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小设计师们通过了解动物的形态和习性,并发挥奇思妙想,一位小设计师在刺猬和毛毛虫身上密集地插牙签,作为餐厅的牙签插。作品完成后小朋友们自己搭建、设计摊位,在市集上售卖自己的作品,并体验了定价、售卖和与顾客交流的过程。
小龙花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小朋友们思考生物多样性、市集售卖的心得体会以及儿童节对他们的意义。小朋友们积极回答,展现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感悟能力。
对话主题:小朋友的大模型
大设计师:郭必坚,腾讯AI创想家制作人
小设计师:张靖泊、许腾允、姜涵语、王曦贤
郭必坚带领小设计师们回忆了暑假里进行的AI智能体的创意设计大赛,同学们经历了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交互设计,到AI智能体的体验开发与制作的一系列过程。郭必坚提出AI大模型带来了新的设计观、新的设计工具和新的设计媒介。在谈到小朋友与大模型的关系时,他提出大模型具有元认知能力,与人类的元认知能力发展相似,小朋友在认知、学习大模型的过程中就像是在不断发现自己的认知能力。
在对话环节,四位小设计师分享了他们对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理解,以及AI在他们学习生活中带来的变化。他们提到AI在写作、学习分析、生活助手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并讨论了AI带来的好处和可能产生的依赖性问题。
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
区级分院授牌
论坛最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张磊共同为静安区、虹口区、奉贤区及青浦区四个新一批青少年创意设计区级分院授牌。
青少年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随着青创院的发展与建设,区级分院已增至八个,将依托市区两级联动的发展路径,共同推动青少年创意设计教育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无限未来
本届青少年创意设计论坛依托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国际化平台,向更多元的创意设计社群与更宽广的创新资源生态展示了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的建设成果,传播青少年创意设计教育的精神与理念,也体现出今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对于未来设计力量的滋养。未来,这样满载希望的种子,仍将被努力播撒至世界不同角落。
扫码进入视频号“直播回放”卡片
可观看论坛全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