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主办,上海同济天地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承办的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第四届骨干教师工作坊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举行。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张磊,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干晨光,上海同济天地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师施胤介绍了项目背景和发展等情况,并为学员颁发结课证书。
张磊
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常务副院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干晨光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部
施胤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师
上海同济天地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届工作坊以“青少年美育课程创新”为主题,内容聚焦“设计思维驱动下的美育教学实践”。41名学员均为来自各区中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一线教师。他们深入了解“设计思维+美育”的教育创新思想及实践路径,学习设计思维驱动的PBL项目教学方法和展演技巧,以提升在青少年群体中策划、开展和实施创意设计课程的能力。着重关注跟日常教学有关的部分,思考如何把设计思维落实到教育中,合理运用和实践课堂和嘉宾分享中学到的知识。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
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小说通过文字去构建一个想象的世界,而虚构设计(Design Fiction)则可以借助设计去描绘想象的世界。
陈逸云老师分享了在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的课程《哆啦A梦的新一集》的课程构思。课程借助同学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和经典道具,从设计角度讨论一个物品的功能性、设计的过程。工作坊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未来道具,学生可以试验性地制造出某个未来的/虚构的物体,让人在与它互动的过程中去思考整个未来世界。现场学员用画笔体验了课程中关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与场景设计的小互动,感受课程的魅力。
刘海粟美术馆教育发展部副主任
赵姝萍老师作为“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致力于公共教育及艺术介入社区实践。她就美术馆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美术馆作为社会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们的美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术馆的美育活动与学校美育活动有着不同侧重点和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海粟美术馆拥有丰富的公共教育项目,她表示,刘海粟美术馆希望继续通过一系列的文教结合项目为青少年提供现有课程体系之外触及艺术的路径,将青少年们从校园引入美术馆空间乃至城市空间,打开其艺术感知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水平,缩短与艺术及艺术家的距离,打造更有温度的美育空间。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以人为目的的思维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跨学科的团队合作会更加复杂。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人,用设计思维来实现系统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更好地解决人的问题。
王震亚教授认为设计是一个没什么门槛的学科,不是“高大上”的东西,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人都可以做设计。孩子是天生的设计师,需要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教育不应该是流水线,老师们要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设计思维还要培养孩子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状态,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机械臂实验室主任
郑康奕老师在这堂课中主要为我们讲述了数字造物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分享了机械臂实验室负责的项目案例,并带领学员参观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意工坊的实验室。
随着时代发展,工具的生产效率越来越提升,生产技术不断创新迭代。如今,数字化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手段让标准化生产成为了可能,连接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数字化工具可以极大释放想象力,提升生产精度,提高设计效率。他认为青少年不缺想象,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合理的工具释放他们的想象,而不是以教学理念去束缚他们,要让他们学会借助这些手段把想法变成现实。
Studio Monana创始人,产品设计师
何鲜老师讲述了工作室的项目经验,并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小朋友设计公司的课程内容,分享了课程中发生的趣事和切身感悟。
孩子们本身很有创造力,所以何鲜老师想为小朋友创立一个设计公司,发动小朋友来做初级设计师。老师在每节课中分别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任务,通过任务,洞察孩子们如何理解范式,如何表达自己需求,并且倾听和理解别人的需求。孩子们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迥然不同的性格,也展现出令大人们感叹的创造力和经济头脑。孩子是天真和复杂的结合体,具有不可忽视的天然的才华。当我们站在跟小孩平视的地位,真正把小孩当作朋友,认真对待他们的作品和劳动成果,就更能发现他们的可爱和闪光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公共教育与事业发展部
魏梓伦老师介绍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目标和意义,讲述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类型及相应成果案例,也分享了对高校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儿童是博物馆教育的重点对象,要发展具有儿童特点的博物馆教育,培养孩子们对设计的兴趣、思维、以及美学体验。设计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要让受众建立对设计的认知,让他们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着立体的视角学习艺术。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不仅传播“美”、推动艺术发展,还通过“科学”“技术”与“艺术”关系的揭示,探索社会变迁、物质制造与思想的关系。魏老师回顾了博物馆举办的一系列儿童艺术工作坊和乡村美育实践中的田野沉浸式艺术课程。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顾早立老师回顾了雷士德工学院的发展历史并带领学员参观了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内部。雷士德工学院旧址经过保护和翻新,依然保持着历史原貌,现在作为上海市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所在地,最前沿的设计、最蓬勃的创新活力在这栋老建筑内产生碰撞。
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首席运营官
世界设计组织参议员、前主席
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Srini向我们分享了创新和创造的定义、方法和工作流,与我们一同畅想了科技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他认为创新是创造新的事物、主题、产品,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上去的过程。在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要经历很多实验,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就是创造。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激情,敢于发现和表达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在实验和挑战中不断优化,寻找和利用好资源,不断拓展方案,最后达到成功。
同济大学中芬中心项目经理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新高中项目负责人
吴元琦老师向我们分享了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的特色定位、特色课程、特色资源建设和特色建设成效等,并参观了学校的两个校区。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多元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通过丰富的活动思考生活,让不同学科内容交叉,让师生有更多交流机会。
吴老师分享道:学校特色化办学之路的关键词是“转型”、“突破”和“发展”。学校在加强传统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思维、产品体系、视觉传达等设计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对普适的设计概念有一定基础认知。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选择更加个性化的设计选修课程,在项目中担任不同角色。在基础文化课程上,学校促进学科间的特色融合。
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常务副院长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张磊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青少年设计美育的实践历程,分享了对设计及设计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利用大学平台资源,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框架,将设计引入青少年的基础教育。学院不断探索适合青少年的设计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将学术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项目中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提升设计素养。同时学院研究和借鉴了英美的青少年设计教育模式,融汇技术、设计与艺术,鼓励学生从真实情景出发,解决真实问题,以求对职业实践有所帮助。基于社会的教育需求和青少年教育理论方法,将设计思维、设计虚构、具身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概念引入课堂,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在工作坊进行期间,学员们展现出极高的积极性,主动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互动交流。他们结合日常教学教研的真实情况,提出了多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交流,自己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刘雯
(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陶艺及综合实践老师)
听过了何鲜老师的课程之后感受颇深,学生有时候是自己的老师,他们的创意无限,再到参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觉得是学生设计的乐园。感谢组织者用心良苦让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创新的理念,有助于让我们探索新的教育理念。
厉刚
(徐汇区日晖新村小学科技老师)
很高兴能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骨干教师工作坊的学习。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作为科技老师今年第一次接触到创意设计的活动,脑中是没有任何概念的,通过培训让我了解到什么是创意设计,也让我对科技作品的创新与制作有了更多的思路。这次培训中既有艺术又有科技类、既有高端也有启蒙类、既有针对又有全面、既有理论又有实地参观,这十节课下来不仅是简单的培训,更是能力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就用所学的知识对学生开始了暑期辅导,已完成了两件创意设计作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所学能所用,也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到这里提升,在这也感谢工作坊张老师及助教老师们,谢谢你们的精心的安排与付出!
杜静雯
(上海金瑞学校艺术教师)
非常感谢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为一线教师们提供的极为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场思维的革新与灵感的碰撞,它深度融合了创意性、前瞻性与实用性,我相信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都受益匪浅。
在创意性方面,我们得以参观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及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与设计案例,深度学习了新颖且富有创意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洞察教育成长的新路径。前瞻性则是本次培训的另一大亮点。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设计学府,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前沿的设计理念为培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培训的内容紧贴时代脉搏,涵盖了未来教育趋势、创新教学方法、数字技术应用等多个前沿领域,为老师们开启了一扇新的通往未来教育世界的窗,使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维的视角审视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实用性更是本次培训的价值所在。培训紧密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能。我们不仅了解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工具,还学习了如何将这些新知识、新技能有效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经历,它不仅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更为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向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学术主持:张磊
项目协调:张梦婷
场记:王玉玉
苏诗淼
摄影:仲昭洋
岳欣芷
傅靖璎
视觉设计:辜嘉琳
苏诗淼
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简称“青创院”)是在市教委指导下,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联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于2020年共同组建成立。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紧密联合各区校外教育机构、各大高校专业学院、各大美术馆、展览馆等文化场馆、行业内先进企业等单位,整合本市高校大学生艺术团、中小学校市级艺术团团员中具有艺术设计特长的在校学生资源,采用开放式的研学模式,开展各类启迪青少年创意灵感,实践设计的互动体验,开展课程教学、产品研发与创新、产品体验及展示,使上海市青少年创意设计院成为一个艺术交流的基地和平台,从而培养、发现和选拔引领艺术设计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青少年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