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失而复得 砥砺前行——周修佐获得国家奖学金感言

文摘   2024-11-18 20:47   北京  

什么是幸福?我想,肯定是有一些人不带面具,真挚的安慰和祝福。很有幸,我在研究生阶段感触到了这样的美丽生活风景,它是夜色里柔美的月光,是山涧倾泻的溪流,是窗外慵懒的雾凇。


在初次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我并没有被评上,确实稍显遗憾与失望。因为期刊发表文章周期很长,我也没有想拿文章获得任何荣誉,我只是觉得,那是对研究生生涯的一种交代。对我而言,还是对导师含辛茹苦培养的一个交代。两个多月完成初稿,一个半月修改,一个月边投稿边修改,我并没有觉得辛苦,时间就是学院各种教室窗外的阳光,绿树,和小雨——它是一帧又一帧的定格画,期间我还去了南疆,看了气势磅礴,瑰丽雄奇的帕米尔高原,坦白说,很多人觉得我很卷,但是那时候我已经放下竞争了。


投稿时间是在7月,王导一直鼓励我投好一点的期刊,正是在我最严厉又最亲切的导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投稿,只是那时在忙着进行专业实习,我试投了几个期刊就暂时搁置了。8月20日,导师打电话告诉我投的文章拟被《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录用,让我按编辑部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因为可能会在十一国庆后刊载。自那通电话后,我是真的开心,有一种终于得到认可的自豪感。王导一直说我有写出优质文章的能力,并且也一直在鼓励我、鞭策我,但是我现在想来却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迟迟搁置。国奖是10月份开始评选,我以为有很大希望,而且很多同学也认为我可能会拿到国奖,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失之交臂。

失落吗?那是毫无疑问的,但好在失落持续时间并不长。其实在初次评选过程中,我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关心、疏导和帮助(就像他们在我以前重大事项上关心帮助我一样),初次评完落选以后也有老师和同学安慰我、勉励我,这些关心就像是范仲淹先生在他的岳阳楼记里写的美景一样“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我在这里想说,“有你们真好”!


感激是一种什么感觉,和感谢并不一样。感谢是对某件事,而感激是夹杂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心里默默的佩服。这个词我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我的导师,另一部分是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师弟和老师。他们从遇到我的第一天起,就在帮助我。

我的导师王胜华在我入石大读研以来教我规划学业研究还有生活。每次关键的时候,都是王导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我看到现在师弟师妹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真的感慨万千,在王导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种执著,诚挚和坦诚。“历经风雨,归来如初”大概就是形容我的导师吧。王导虽然也训过我不够上进,效率不高,但是在国奖初次落选以后,王导把贵大学报所有稿费收入2560元全部转给了我。我想分一半给他,没有导师画龙点睛的精心指导,那篇文章绝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逻辑,但这个请求被王导断然拒绝。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个有法律睿智思维,又有学者人文温情的导师!

还需要感谢的是我的一位师弟和另一位老师。那是11月2日早上,我大清早就被嘟嘟嘟的电话声音吵醒。我一看是师弟给我发了一个学校评选第二批国家奖学金的通知,他让我好好准备,补充一下材料。从他的信息中,我感觉他甚至还高兴在我之前,何其幸运,我的悲伤被分担了,所以我只是承担了一点点;何其快哉,我的快乐被复制了,成了双倍快乐。同时,学院一位老师也给我打电话,说是今年国奖名额增加,需要进行第二次国奖评选。后来的评选中,我记得一位领导说过的话:“该是你的,就是你的”。由于第二次评选我的分数排名第一,顺利获评国奖,这次是意外惊喜,那种枯木逢春的开心真是难以言表!

感谢石大!感谢石大法学院!写此文时新疆的冬日阳光正好,望着窗外,告诉自己,一切归零,继续出发!


图文:周修佐(石河子大学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审核:王胜华




天法學仁
一个来自天山脚下的法治资讯平台。发布学术论文、热点时评、研究报告、读书笔记、文献综述;播发王导外出讲课、社会服务;播报研究生读书报告、普法宣讲、喜报嘉奖、跨年晚会、毕业典礼、毕业生风采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