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作家 第393期

文化   2024-07-19 17:26   河南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征文专辑(五)



 灵宝作家第393期目录


散文l山村的书房l山女

散文l远去的小南巷l王苏玉

散文l我们和二甲的故事l郭艳妮

散文l难忘当年修窄口l行全力

散文l小蕾深藏数点红l张岳旭

散文l如此青山l灵雁

诗歌l木芙蓉组诗l木芙蓉

诗词l王全宝诗词一组l王全宝



1

散文l山村的书房l山女

山村的书房

              山女

父亲摔了他的茶壶。那把白瓷茶壶上金线勾描着孙悟空挥舞金箍棒打白骨精的图案,是他千里迢迢从远处矿上拿回来的,放壶的纸箱子里垫满了棉花套子,拥挤的绿皮火车上经历千难万险一路小心翼翼捧回家。父亲成了村里第一个喝茶的人,而且茶是从精致的白茶壶里倒出来,不像村人从舀水瓢里或者粗瓷碗里倒出来。他对他的茶壶珍爱备至,只要我和弟弟们从他喝茶的地方经过,他都会提前警示我们注意他的宝贝。可是父亲摔了它,父亲摔茶壶的响声震天动地,院子里溜达的鸡不明就里四散逃命。


我憋着自己的泪,我不想让步,也不能让步,这关乎我一辈子。家里给我定亲的对象,有房子,满墙的白瓷片在阳光下闪耀,房子的光照亮了全家人的心。可是我和他几乎没说过话,和一个陌生人缔结婚约联盟,我隐隐感到后怕。


面对我退婚的坚决,父亲摔了那把茶壶。放在小桌上的茶壶,父亲想也没想就抬手让它凌空飞了出去。它支离破碎地落地,壶柄脱离壶身滚出老远,我听见我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频繁和我在一起的同村青年辉,家里破败的上房,率领两厢两溜低矮的土坯房,父亲说那两溜小房子潦草得跟搭个鸡窝似的。



辉知道我对文学的倾心,他用挖药材的钱给我买来几本《读者》和《女友》,虽然他不知道我想看的是《诗刊》和《十月》,但对当时的他,已经让我触摸到一点同类的质地。为了这一点点懂,我作了家里的叛逆。我退婚的要求让父母颜面尽失,家里气氛日日压抑。经过三年的冥顽不化和漫长的情感跋涉,父母终于作出让步,一九九四年的冬天,我的家变成了辉那四面漏风的土坯房。


结婚的土坯房没有柱子和廊檐。早升的太阳毫无遮拦地跨进去,把墙壁上的灰尘晒得干燥,干燥的灰尘浮荡起浓郁的土腥味儿。丈夫用拌了碎麦秸的泥巴内内外外糊了墙面,新泥的墙面远看改观了外貌,近看却像抹了劣质雪花膏的女人一样难掩粗糙。几张芦苇席搭了顶棚,冬季的芦苇席,头顶的每一个苇眼都是凛冽的过风口,风不费气力地游遍屋子的角角落落,凝固了盆子里、杯子里和鼻息里的水。在这样的屋子看书,不上床就要靠跺脚取暖,头上的围巾包得只敢露出眼睛。砖瓦窑捡来的废弃砖头铺了脚地,废砖不是豁口欠缺规整,就是突兀暴起没烧透的疙瘩,走这样的脚地磕磕绊绊,本能地训练人抬高脚步的习惯。新婚的剪纸散落屋顶、墙面、窗棂,鲜艳的红纸营造些短暂的喜庆,时间久了红颜色就被日光晒褪了色。父亲对这样的房子耿耿于怀,每当他酒至酣处,正帮母亲洗着碗或扫着地的我赶紧溜走,免得他哐里哐啷摔东西,或者自言自语女儿大睁两眼跳了火坑。


婚后丈夫选择去煤窑打工,我除经营自己的几亩苹果园,还加入帮人摘豆角、编烟叶或者掰玉米的雇工队伍。那些平时打工的女人,早搭帮结伙垄断了本村的短工市场,再说我写诗的特异也遭她们排斥,找活路我比其他女人有难度。我选择单枪匹马去大山挖药和采连翘,大山长出了上天赐予人间的药材,柴胡、血参、苍术遍布其中,我和我的孤独隐身夏季草木的葳蕤枝蔓中。


2004年的夏季,比雅典奥运更有激情的是,我有了自己的窝——想象中的楼房拔地而起。其时,村里新农村建设规划,我和丈夫买了村街的几间地皮。丈夫开着拖拉机去几公里外的大山拉石头,他的手起了血泡,石头砸伤了他的右手,两个手指甲乌青了好久,最后那两个指甲还是来了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


虽有亏空,但日子有了新内容:尽管工序承包给人,我每日参与建房的进度,时而搬砖,时而铲灰。淋漓着水泥灰的地板,让我想象它可能会有的宽阔平整。过年带女儿串亲戚,走进人家新房的第一脚,光亮水滑的地板诱惑她的腿跟着出溜下去,盘腿坐在炕上一样委委实实,以后她可以有自家的地板坐了。我也有了纳被子的场地——土坯房每次缝被子都要拿到场院里,头顶着太阳,屁股底下铺着塑料纸,头顶晒得冒油,屁股底下潮热,塑料纸在被子底下打皱,怎么抻都抻不平,自家客厅的地板可以抻平再大型号的被子。还有新房的屋顶可以晒粮食,晒谷子,晒核桃,晒一切想晒的东西,而不担心被贼偷,哪个贼明目张胆地上人家屋顶呢?随便扔个什么东西在屋顶,都放心。


更主要的是,我可以有一间像样的书房了。以前我的书局促地蜗居在床底下的纸箱里,从一纸箱,到两纸箱和三纸箱。脚地下稍微有点水,担心洇透纸箱湿了书。每找一本都掀起单子,头抵床板刨挖半天,抖落得满手灰尘满地都是书。我也没有写作的桌子,结婚时做的三斗桌是用来放电视机的,我写作时歪侧一角的身子和电视机抢地盘。电视机前杵着头不仅影响家人,电视机的喧嚣也影响我。再说那个三斗桌也没有匹配的椅子,我要写,屁股底下是两三个矮凳子摞起来的,坐这样的凳子需要掌握平衡,弄不好还会人仰马翻。


想象中书房的样子,让三十多岁的我,没人处走路单脚跳着,像走在放学的路上,直想哼哼一嗓子。我要用没有熟透的柿子、连着枝叶的葫芦、狗尾巴草衬托的干花装扮我的书房。我要让我的书房渗透一股土香味道,那是田野的味道,大地的味道。我也要让我下笔的文字透着一股土香味道,田野的味道,大地的味道。


搬进新居的头天,丈夫开着大货车和我上县城置办家具电器。那些在我平日眼里可触不可及的书柜,我眼睛无数次摩挲的书柜,专属文化人的物件,在我挑拣的目光里,被搬货工人装上大货车。我还挑了结实的一个靠背椅,这样的椅子看上去就挺安妥,但愿我不会像以前那样侧翻,也不会因侧翻而让写到半截的文字在纸上打滑。大货车高高的货物顺着公路的弯度拐弯,穿过洋槐树林,玉米地,徐徐开进村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检阅着村人老远递上来的问候,河边水流和路边杨树上哗啦啦的响声,如同仙乐。


那晚,丈夫抱我进入布置一新的大房子,他一步一步缓慢地踩着楼梯的台阶,附在我耳边喃喃低语:让你再嫁一回。我整个人悬空的感觉,像童年秋千上的放飞。



三间两层近150平方的楼房,左右连接同规格的住户,房檐披挂暗红的琉璃瓦,琉璃瓦在山乡纯净的空气里参差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和月色星辉。室内木梯扶手蜿蜒到二楼,二楼的前窗面临公路,有旅游的大巴停下,男男女女一起奔向村东小桥下的河边,他们一边赞美着村子的世外桃源和河水的清冽,一边捡起河滩的小石子扔向河心,河心瞬间荡漾开来。指尖的水珠飞出去撩逗同伴,清水洗去疲惫,熙攘的笑声响起,传到沿河两岸住户的门扉。沿路的村西顺山势弯出一个集贸市场,彩钢瓦搭起的凉棚下是辣椒的阵地,尖椒、线椒、羊角椒在粗糙的大手里流转,绿色无公害高山菜蔬装上大卡车,飞向四面八方的餐桌。


二楼后窗铝合金的窗子打开,框进纯得没有一丝云星的干净蓝天。天幕下远山斑驳的红黄晕染到山脚排排崭新的平房和楼房里。核桃树、柿子树、梨树,国槐、雪松、女贞子交错辉映填充了村子的空间。其中两排房子宽阔的间隙,是村子的主干道,路边竖立一个个健身器材,不时有老人在健身器上训练腿脚,有孩子在跳绳和打羽毛球,晚上白玉兰花型的路灯下妇女们跳起广场舞,乐声掠过夜幕下的庄稼,和远道而来的清风汇合。房屋四周外延去是田野里间距整齐的苹果树,秋阳下脱了袋子的苹果红得招招摇摇,娇嫩的容颜被薄霭笼出了清丽的意境。


每天傍晚,我都顺着穿村而过的河岸走到另外一个村子去。不知道谁撒的种子种的蔬菜,遍布没有篱笆的河岸两边。西红柿架上的柿子红着,胖萝卜们顶着茂盛的萝卜缨子,茄子的紫脸膛泛着饱盈水分的油光。还有芫荽、菠菜、蒜苗见缝插针地拱出地皮,顺这些蔬菜的走廊一路跟随的是河沿的绿化带,那是格桑花的天地,细碎娇媚有意趣的花瓣,点亮了村街两边,点亮了村村通的路边,点亮了村人的房前屋后。我听人说,格桑花有着吉祥的寓意。


农家机械进村了,收种没了劳动强度,我得以有更多的闲暇挚爱文学。大部分时间,我窝在书房看书写字,看书写字累了,趴在后窗看风景——窗外,一个丰满厚实的秋天,正向村人走来。



【作者简介】石淑芳(山女),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出版长篇小说《山女的世界下着雨》,此书入选《长篇小说选刊》,出版散文集《长在山间的文字》《麻雀飞过谷子地》。在《中国作家》《莽原》《山花》《雨花》《当代人》《大地文学》《散文选刊》等百家杂志发文。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年度选本和高中语文试卷,获河南省“文鼎中原长篇小说精品工程”优秀奖、奔流文学奖、延安文学奖、孙犁散文奖、河南省期刊联盟奖、河南省报告文学奖。



02

散文l远去的小南巷l王苏玉

远去的小南巷

王苏玉

小城的东南角,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曾是一大片修盖的还算整齐的家属区,其中的大部分是三层或四层的筒子楼,也有一大片是三间两层的红砖小楼房,一排排的连在一起。清一色的挂着疏疏淡淡青藤的外墙,肃穆的大铁门和整齐的玻璃窗,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给人一种静谧庄重的感觉,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和向往。


那时,在这里居住的是一家大型国营工厂的职工,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有名专家。每年八、九月份的傍晚,当人们在下班休息的时候,工厂的厂区和家属区的高音喇叭里,总会不停地介绍着今年分配到这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他们有来自哈工大的、北航的、西安交大的、电子科大的等等。每天似乎都有新到的,每天都播报着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每天同样的都会作着一长串的事迹介绍。广播里的每一份荣耀,对于当时我们这些小孩子而言,都充满了极度的神秘、好奇和诱惑。


在家属区的中间区域有一个圆形的大花坛,花坛的一圈栽植着常青的侧柏将花坛紧致地包围着,修剪得特别整齐,不论是平面还是立面都像刀切一样,给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感觉。花坛里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小分隔区,分别栽种的有菊花、牡丹、玫瑰、芍药、鸡冠花等花卉,每一个小区域都栽植的整齐俨然,打理的蓬蓬勃勃。花坛的外面是一圈活动器材和玩具,有单双杠、肋木、平梯。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各种玩具,旋转木马、跷跷板、蹦床和滑梯等等。家属区的边上是一座俱乐部,每个周末都放映电影,时常也会有看不懂却又极好看的歌剧和音乐会。那时,在这片街区的每一件事物,仿佛都拥有着无限的神奇和迷醉之感。这片沸腾的街区,是厂区里孩子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这些附近城区的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通过一条小巷,奔跑往返在这里,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袜子和鞋底,享受着这份趣味无穷的童年时光。


那些年,在我的孩提时代的感觉里,这片街区的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街区里的声息,穿梭其中的忙忙碌碌的身影,甚至是晨练晚闲,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与这座小城的朴拙古旧,总有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差异,或许也正是这份差异,让儿时的我,在这里留下了永远的回忆。


连接这片街区与小城的主城区的有一条长长的巷子,足足有二里路的样子。最初的记忆里,巷子的路是红砖铺就的,总有些高低起伏,但砖块铺砌的纹路是难以想象的整齐和统一。看到它,让人能产生出许多美好的勾连。我总想沿着这些线条由脚下向远方一直这么望下去,莫名的会使人出神,而且有一种立体的、幻化的感觉,仿佛这不仅仅是一条小路,一条小巷。它连接的似乎也不仅仅是城区和厂区,幻像中似乎有着更多的缥缈的存在。恰恰是这条砖铺的小巷与小巷里两边简易的房屋,勾画出了这座小城中的一处最具特色的所在,也是这座小城的一份最为浓郁的永久性的印记。


这条小巷和两边的房舍因其极简,倒也构不成重点,重点只在散落于小巷间的几十家铺面。他们没有高悬的幌子,甚至没有经营的招牌,但在一声声“老张、老孙、老李”的吆喝声里便包含了他们“绝活儿”的全部信息。这些店铺多半是半拉门脸儿,几张方桌。简单却老道的打造了这座小城的美味和极具特色的口感。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条小吃街。但这条小巷的名字与它的功能不论是在当时乃至现在,在人们的脑海里陈列出的那些清晰的景象,连同它其中的那些百年传承的铺子和故事,对城里城外的人们都赋予着特殊的情感和意义,人们也故事般的传颂着一份骄傲而亲切的称呼——小南巷。


火烧馍、千层饼、葱花饼、脂油饼、馍夹菜、肉夹馍……泛着焦黄,溢着油汪儿,透着酥脆,升腾的是食材最原始的清香,沉淀着代代传承的这方水土上的独门手艺。


豆腐脑、烙凉粉、胡辣汤、酸辣粉、浆面条、热搅饭……细腻滑润,麻辣酸爽,吞咽下去的是一份份滋润,回味上来的是一声声带着“饱嗝”的乡音。


羊肉汤、牛肉汤、咕哩汤、豆腐汤、红豆汤、绿豆汤……咸的鲜香,淡的温良,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流淌在胃肠之间的依然是那份舒坦。不论你走了多少天,也不管你的归来之地有多远,一口热汤下肚,从头顶到脚底鼓荡着爽快,浸润在每一寸肌肤里的永远都是那份“回家”的醇甘绵软。


一种饼有一种饼的搭配,一份汤有一份汤的执念。打记事儿起,到现在半个世纪即将过去,不论是先前的几分钱吃上一餐,还是现在的几元钱管饱一顿,用的都是最散碎的“银子”,品尝的却是最美味的情感和记忆。


“老王,早啊!”


“他叔,你来了!”


一声声乡音浓重的招呼,或是行色匆匆的示意。


“来份早餐,带走!”


往方桌前一坐,不用言语,手艺人的那份麻利和乡邻们的口味早已形成了一份默契。


晨钟暮鼓,岁月更迭。小巷永远都在川流不息中奔涌着亲切、祥和的惬意。小巷里的一砖一瓦,旧了又新,新了又旧。小巷里的炊烟起了又落,落了又起。小巷用欢声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小巷也用笑语送别着寻行远方的辈辈儿女。小巷的日子里,沉淀着过往,讲述着现在,也在袅袅缕缕的炊烟中升腾着未来。就这样,简陋的小巷,不知给多远的远方也不知给多少代的人们留下了永远的牵挂和割不断的绵绵思绪。这里就是一座地标,给一代一代在这里居住和从这里远行的人们,镌刻下了永久的内心深处的“0公里”。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生产的转型升级,这家工厂也逐步的实施了搬迁和拆分,巷子那头的红砖街区逐步的衰落、破败。城市在提质升级,现代化的洪流漫灌式的裹挟着我们一起拥进了城市的升级版里。高楼鳞次栉比,马路开阔庄严,城市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体系一应俱全。但“小南巷”,没了!那些美丽的线条,也没了!那些个“老张、老孙、老李”也像一只只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到了城市的犄角旮旯里。


适逢春节假期,几位儿时的玩伴各携儿女相邀来到城南的一处塬岗,一行人中多半是在祖国各地工作和学习,节日回乡省亲,有几位一直就居住在城里。大家爬坡走路,相谈甚欢。登高远眺,环山依稀。不由指指点点阔论时代的发展,感受着生活的快捷和便利。共叙各地风物人情,感慨不同生活意趣。天南地北一席话,乡音未改情不移。


谈笑间登上塬顶。驻足回望小城,寻寻觅觅,找寻着一路走来的变迁和踪迹,回味着属于老家的味道和记忆。在一片晨晖的寂静里,目光找到了同一个落点,不觉喃喃细语:小南巷要是还在该有多好呀!


一位老兄接言道:“是啊,现在楼房越来越高,其实我们不停在寻找的,只是那份流失着的‘家’的踏实和静谧。街道越来越宽,我们想守护的也只是双脚能够奔跑和驻留的一隙之地。人声越来越嘈杂,人流摩肩接踵,我们害怕的是满眼都被陌生占据……”


朝阳初起,春山可望。登塬小道,古朴依然。曲折向前,明灭可见。远望,如洗碧空笼盖着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城。



【作者简介】王苏玉,河南省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有专著《学校管理的知与行》出版发行,作品刊发《奔流》《齐鲁文学》《安徽科技报》等报刊杂志。


03

散文l我们和二甲的故事l郭艳妮


我们和二甲的故事

郭艳妮

2020,对灵宝妇幼人来说,是一段永生难忘的日子,也是医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我们顺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成为真正的“二甲人”。


一年前,带着对创建工作的新鲜与好奇,带着对医院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全体妇幼人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难、坚辛的二甲路。当时的压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我们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工作。


初期,面对238页543个陌生的条款、600多个待完善的制度和无数的管理盲点,我们不知所措,也无从下手。雷厉风行的孙院长、王院长带领我们四处考察学习,拓展思路、寻找方法。每次临走时,那些“过来人”几乎都会告诉我们相同的话:创二甲,是足以让人脱几层皮的。


二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指标体系完整,标准要求严格。其实,我感觉它更像“木桶”“链条”。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一根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事件产生连锁反应。


考察回来后,医院迅速完善管理体系,成立二甲创建领导小组、二甲创建办公室和9个专项工作小组,对所有条款进行分解、分工、责任到人。接着,中层们开始对所有条款逐条讨论、逐项解析。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否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慢慢地,对条款的内容及要求有了些许亲切感。然后,各个工作组开始对医院的相关制度、职责、规范、质量标准、工作流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将应知应会、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制度汇编等相关资料进行修订、整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个条款意见分歧而发生争执,也会为了一个理念的理解差异而发生矛盾。不过,伟大的思想有时候还是会不谋而合,我们经常也会为了一个曾经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得到同样的灵感而欣喜不已。


多少次,当我们全院领导、中层,在对面7楼热火朝天的讨论结束后,走出会议室才发现外面早已繁星点点。多少次,当我们跟着自己的思路完成一个重要突破后热血沸腾的走下楼时,才发现行政楼的大门早已关闭。多少次,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放下手头工作准备回家时,却发现漆黑的夜里,孙院长办公室的灯还在亮着......


一开始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院领导费尽心思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动员会。工作刚铺开后由于大家都没有经验,一度出现满腔热情却无从下手的局面,大多数人处于紧张状态,细心的领导发现后又多次开会给大家减压、疏导。那段时间,我们习惯压力大了、心里难受了就去找领导哭。却没有顾及到领导的压力更大,她该找谁去哭?


半年后,当所有条款支撑材料都准备的妥妥当当装入档案盒的时候,全院上下开心极了,我们以为:这,就是二甲。事实证明,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因为二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通过创建过程,依照标准去说、去做、去写,最终达到医疗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整体提升。


后来,医院再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从镇平妇幼回来后几乎所有中层都焦虑了,因为大家知道:我们目前的工作和二甲要求还相差甚远。于是大家变压力为动力,重新整理思路、对之前的所有材料进行修订、修改、补充、完善。把重心由原来的“做资料”转移到“做事情”,工作阵地也由原来的办公室转移到病房、处置间、手术室。无休无止的加班中,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家人,忘记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忘记了还摆在桌上的饭菜。记得有一次中午刚回到家,老妈问我:你早上怎么没吃饭,我说吃了呀,说话间,发现餐桌上自己座位上的早餐还原封不动摆放在那里。我不由笑了,笑得满脸是泪......


医务科的亢家欢,身怀六甲还跟着我们到处去参观学习,产后三个月又继续投入二甲创建。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展,她不但每天按时上班,而且还天天加班。孩子饿了老公就带到办公室楼下,她喂完奶赶紧上楼接着工作。后来二甲进入冲刺阶段,每天晚上都是十点以后下班,几个月大的孩子饿的大哭大叫。回家喂奶太耽误时间,她老公只好大晚上把孩子送来吃奶。这种场景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无数次,我都在心里默默地说:宝贝,你受委屈了。二甲荣誉里,有妈妈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记得当时在医务科的微信群里,我发了这样一段文字:“二甲路上,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繁忙。从初期的困惑,到后来的不惑;从初期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井井有条。回首一起走过的这段日子,我们辛苦并快乐着。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换来医院质量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最后的这段日子,除了查漏补缺之外,大量时间用来检查临床工作,审核支撑材料,加强应急演练,改善存在问题。


当然,评审当天的工作汇报对二甲来说也至关重要,从开始的整体设计、框架构思;到中间的内容填充、亮点完善;再到后来的模板选择、风格搭配、文学点缀等等。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文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要认真思考,仔细斟酌,希望做到精准、精致、精美。当我如期在评审前一天晚上把PPT上交,并确保可以正常播放后,才发现左侧眼结膜发炎,红肿、疼痛、泪流不止,第二天早上起来眼睛都睁不开了。


那段艰苦的岁月中,最不缺的就是感动。忘不了复审前一天晚上10点多,满脸歉意亲自为我们这些集体加班人员送来点心和水果,生怕我们饿着的孙院长;忘不了年过半百,却每天徘徊在医院各个角落,生怕哪里出现安全隐患的杜院长;忘不了白发骤增,不停穿梭在各个病区,生怕出现医疗隐患的王少革院长;忘不了每天奔波在医院各个施工现场,生怕哪个地方做不到位的王亚民院长;忘不了带着老花镜在办公室默默研究条款,生怕保健工作哪里出现纰漏的许院长......。虽然杨新梅院长和亢瑞超院长平时不和我们一起办公,但我知道他(她)也都在为二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共召开动员会5次、推进会16次、协调会6次、督导会5次,智囊团会议3次。专业培训69场,应急演练300余次。完成7次自评,3次模拟。经历过医院等级评审的人都知道,每一个数字背后,都饱含着领导的心血与汗水,都凝聚着妇幼人的奋斗与坚持。


评审当天,不到七点大家都来到单位,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检查。虽然每个人的身上都写满了疲倦,但脸上扬起的是自信,眼里透出的是希望。为期三天的资料检查、现场考评、信息评价、个人专访、实地演练等流程全部结束后,进入最后一个环节——二甲工作汇报。孙院长带着饱满的热情分别从医院简介、创建历程、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现场一片寂静,我能清楚的听到到自己的心跳声。当评审组崔主任宣布“灵宝市妇幼保健院全票通过二甲评审”的那一刻,大家集体欢呼,泪水奔涌而出。孙院长更是激动地泣不成声。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定赢,我们做到了。


一年来的辛勤付出,300多个日夜的痛苦煎熬,随着泪水一起宣泄。一起释放。大家相拥而泣、语无伦次:我们通过了,我们通过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如果二甲是人生中一个片段,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也许这些痕迹不久就会被风吹走、被雪掩盖。但至少,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们都尽了全力。



【作者简介】郭艳妮,妇产科主治医师、执业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灵宝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三门峡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04

散文l难忘当年修窄口l行全力

       难忘当年修窄口

             行全力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一转眼修建灵宝市窄口水库,已过去五十四年了。当年那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战斗场面,那快乐舒畅的工地劳动场面,那上班下班群体食宿的生活情趣,令人激动,令人难忘,恍如昨日。不论何时何地想起,都会使人心头发热,回味半天,感慨半天,光荣半天!


窄口位于九里龙乡“五亩乡”的上段、“红色朱阳镇”的下段,利用弘农涧河壮阔丰富的水源,上下皆为坚固石山,在长桥村以南约一公里处,刚好天然形成一个钳制的夹口,故名“窄口”,是一个难得的修建水库的福源宝地。


在“窄口”修建水库的宏伟美好设想由来已久,1958年三面红旗“大跃进”时期,以县委书记刘尚修同志为首的县委一班人,曾计划在这里上马动工。


1969年1970年,灵宝县委在崔宽心书记的领导下,做为“灵宝脊梁工程”拍板动工,动员全县人民,大干快上,实施完成。


1970年春节过后,我做为涧口兵团的首批民工,扛着行李和铁锹,住进了上抬头村。


 当时,我22岁,青春年少,无牵无挂,集体生活,快乐得一蹦老高。


 涧口兵团20个大队驻扎在上抬头村,统一号令,司号员是开方口村的一位叫“年”的老哥哥,当过兵,号吹的特别棒。


每天清晨,悠扬嘹亮的号声一响,各村的民工不约而同地奔赴水库工地参加劳动。


上抬头村到工地大约有五里路,涧口兵团的战士,上工要走一条靠山水渠堤埝,大家称之为“砭”。



一个生产大队为一个民兵连,一辆架子车三个人,一个驾辕前边拉,两个人一边一个帮忙推,沙卵石装得饱饱的,只嫌装得少跑得慢。


初开始,坝基上料在河底,车子不上坡,后来逐加加高要上坡坡,工地上坡处靠右边安装架设了爬坡器,由机器拉动,省力多了。


兵团驻地设有团部、政宣组、施工组、后勤组、核算组、小商店、宣传队、小舞台、篮球场,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行动军事化,施工战斗化,集体生活,热火潮天,隔三差五,还能观看文工团宣传队歌舞戏剧精彩演出。每天下午,篮球场上生龙活虎,唢声嘟嘟,笑声不断。


后来,由于我能写会画,被抽调进政宣组工作。组长是著名灵宝作家姚继忠老师,组员除了我,还有趙仰廷、何枫、顾增高等。我们的任务主要深入连队工地,发观搜集模范人物光荣事迹,写稿报导,高音喇叭广播表彰,出黑板报登载表扬,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好不快乐。


转眼春节到来,我因为要回家娶媳妇结婚,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工地,离开了火热难舍的集体生活。


1971年春,我被选聘为小学民办教师,进校工作,修建窄口水库,暂时告了一个段落。


转眼到了1976年,水库大坝73米,已雄伟矗立封顶完工,军民洞已导流通水,溢洪道闸门没施已精彩完工,盘龙渡槽像一条长龙,威武壮观,连接西东,


不能不感叹灵宝48万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丰功伟绩,灵宝“脊梁”傲然耸立崛强挺起!


为了加固护砌坝体南北两面,灵宝县委与灵宝县教育局协调商议,利用全县高初中小学暑假时期,动员抽调全县教职员工,奔赴窄口库区上下河滩,就地取材,打凿石块,作为护砌加固坝面石料。


凿打石块对于教师来说,实在是从未接触过的“陌生工种”,但十分好玩有趣,技巧不难,一点即通。石块要求是宽40厘米,长60厘米,厚25厘米。三一一五人一个小组,工具是大锤一柄,手锤一人一柄,大锲子每组10个,小锲子每组10个,钢卷尺每组一个,铁撬杠每组一根。


铁匠师傅是俺留村杨竹合大叔,打铁世家,技术一流,生个烘炉,专门整修复原磨损的大小锲子,确保全方位支持服务,不误“石匠们”一刻时工。


我和王均、王建功两位老师一组,满河滩搜寻大石头,越大越好,越大越出石块越省工。牛大的石头,画条线,下上锲子,甩掉上衣,光着脊梁,手心里啐口唾液,攒紧把儿轮起大锤,嗨的一声,乖乖儿齐唰唰一分两半,再按尺寸顺凿开砌完成,码成一堆,等验收清点过后运走。


渴了,清凉甘甜的弘农涧河泉水尽情喝饱!热了,脱光身子跳进水里可劲儿洗够!不渴不热了,2块钱一盒的廉价烟卷儿随便抽,“鼻孔冒烟”就是那会儿练成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俺三人优化组合黄金搭挡,完成任务既漂亮又超额,每人奖了一条毛巾一件背心一个红皮儿大日记本儿,上台讲了话,脸红得像张大红纸,乐滋滋地美美光荣了一回。


还趁机给自己凿了个“石锁”和“大臼窝儿”,成了光荣的见证,历史的印记。


下雨天,不出工,还曾帮助房东邻居家的大姑娘小媳妇们,画了几个布门帘,红鸡蛋大苹果好吃吃了不少,还认了两个干妹子,至今来往不断,情深义长。


修建窄口水库那段岁月,苦是苦点儿,但非常光荣开心快乐。先是让涧河引水上西塬,灌溉焦村西闫万亩好良田,后来龙湖山泉水东输三门峡市区,做为饮用水造福峡市人民。而龙湖风景,山光水色,如画似镜,吸引了豫秦晋三省游客观光旅游,流连忘返,为红色朱阳革命历史凭吊纪念,为弘农涧河百里风光盛景、风土民情观光赏览,平添秋色,大扬盛名!

正是:

        灵宝脊梁窄口强,

        战天斗地好主张。

        拦河筑坝锁蛟龙,

        引水上塬灌富乡。

        龙湖景区风光美,

        峡市清泉味甜香。

        感恩毛公感恩党,

        灵宝明天是天堂。 



作者简介:行全力,河南灵宝人,中共党员,中学退休教师通讯、散文发表于《灵宝晚报》《三门峡曰报》《中国教育报》《桃林文艺》《函谷》等刊物及网络平台,诗集《热土》正在润色中


05

散文l小蕾深藏数点红l张岳旭

小蕾深藏数点红

张岳旭

冬去春来,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西的灞底河水流变得湍急起来。河坝内的芦苇退去了枯黄,春风用笔墨把它的色彩描摹得丰富起来,鹅绿,淡紫,仿佛小山一重重,引得画眉鸟在叶问轻快的歌唱。河滩上的杏树一夜醒来都穿上漂亮的衣裳,粉丝红缕,艳艳丽丽。麦苗喝足了雪水,瓦绿地疯狂生长。

整个河槽,半塬全部苏醒,又到了庄户人泡在地里数着日子精心饲养宝贝一样的樱桃树。

八十二的脱贫户陈老汉弓着腰,拖着病体在自家的樱桃园里艰难地翻地松土虽然很吃力,但看得出他乐此不疲。邻地是和他的兄弟的樱桃园,他们从镇上买来水泥桩和网,连同另一户邻居一起圈了起来。两年生的樱桃树偶有枝头挂着粉白的樱桃花,似乎已经看到樱花满园的洁白盛景。二用旋耕机在加油站后的地里来回穿梭,地里的樱桃树树龄在七八年,蓬蓬勃勃,新蕾重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脱贫户李大哥也在地里忙碌着,地头散放着十多个油桶,那是用来装水浇树用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两个孙子在读大学,家里负担重,这片樱桃园承载着他无尽的希望。就像那首诗写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胖子斌不再幻想用某视频app圆发财梦,天天吃住在河滩的铁皮房里,他的樱桃园,已经到了丰果期,“钱”途一片光明。

脱贫户因妻子生病返贫。村里刚开始发展大樱桃时他不像一般群众那样瞻前顾后,带头栽了五亩樱桃,如今尝到了收获的甜头,2020年已经脱贫,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前几年跑长途运输的村里能人大,回村租种大块田地,栽植了高价从陕西购买樱桃树苗,加入合作社每一次夜校及外出学习,他都积极参加

现任赵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志峰,远近闻名的大樱桃专业人才,他自己种植大樱桃20多亩,带头探索大棚种植技术,强力推进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多次邀请大连市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专家,到村现场指导村民修剪施肥等技术强村富民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全村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年产值1500余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到30万元。

每到4月底5月初,村子边209国道沿线,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樱桃树上,红彤彤的大樱桃缀满枝头,一蓬蓬、一簇簇,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那几天,种植户不停地来往于地里和收购点,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喜悦。前来采摘或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到地里或直接停车到路边的摊位前,认真、仔细地挑选、采摘、品尝果实。

大樱桃,属于蔷薇科樱桃属落叶乔木,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川口乡种植的品种有红灯、美早、布鲁克斯、俄八、萨米脱、艳阳等。大樱桃,色泽鲜艳,晶莹美丽,肉质细软,酸甜可口,被誉为“果中珍品”,美国人称之为“宝石水果”。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大樱桃,尤其适用于贫血、老年体弱、病后、产后气血亏虚、风湿痹痛者。但是大樱桃中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忌食。此外,大樱桃性温,属热性食品,故热性病、上火者以及虚火旺盛者不宜吃,特别是小儿,过食樱桃极易生热,尤以肺热为主,会流鼻血。大樱桃味道甘甜而微酸,可以直接生食,也可以煎汤或蜜渍服用。但需注意,食用前要清洗干净。

近年来,依靠深耕大樱桃产业,赵吾村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先后被授予三门峡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河南省“五星党支部等荣誉称号2023年再次被评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樱桃小镇”“吾乡赵吾已成为该村当下最靓丽的名片,点亮全村百姓奔向幸福的时光大道。

 


作者简介:张岳旭 ,中小学高级教师,灵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驻村干部。



06

散文l如此青山l灵雁

如此青山

灵雁


即使在炎热的七月也挡不住我对登高望远的热爱,眼前这座令我神往已久的高山,如书中读到的一样——高耸入云、千里青翠、万里如一,这般景色曾在千载诗篇中出现无数次。


山峰是那样的巍峨竦峭,我站在山门前同它对望,只见群山缠绵一望无边突然我看见东南处有一座小山,这小山和高山相邻可是却看不到一丝青绿。不知山顶怎样?于是我快步登山,想要知道这小山有何特别之处。


夏日的山间是绝妙的,一拐角花草茂盛、鸟兽欢唱、飞瀑鸣泉,这些景色真的是无一处不可诗画每每看到这样的画卷,我总会心想:如此青山怎能让人不爱?


抬头向上看去离山顶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于是我擦擦汗一个箭步踏上了台阶不再停留,快速向上攀爬。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来到山顶,此时已是黄昏。我俯身看去——夕阳下满山青翠透着点点,一阵小风吹过无数花草随风摇曳,如舞者一般了起来,我拿出相机将这一幕幕记录,便向东南方走去。我看向那座小山,夕阳下的它显得有些“孤寂”,但也十分美丽迷人如一颗明珠。我坐在山边注视着它,试着从它身上找到一处青绿,可奈何夕阳西下看不清楚。我决定今晚不下山,我要看看那旭日东升时的翠微,以及身边的这座小山。


夏日的夜晚,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我坚信此时我所在的个地方便是谢庄笔下的“月殿”,那清冷中带着千年来的优雅,令人觉得无比舒适,我躺在地上享受着今夜温柔的月光不知不觉进梦乡


闹钟响起,马上就要破晓我披上衣服,企而东望只见一束强烈且鲜艳的红光推翻层层云海,瞬间直照我的脸庞这便是旭日、是亭曈、是希望、是我们眼中的东方红呀!这束光在山顶每一个人的脸上,照在山间每一个人的脸上,照在无数花草树木上,同时也照在了那座“孤单”的小山上。


那小山上依旧看不到一丝生机,我有些失望,不由怨道:“你和我脚下这座青山应该是一体的吧,可为何你却它一点都不相同……”还没等我再继续抱怨,一道特别的阳光突然从我眼前闪过,落在了一树上,一只剩枯枝的梅树我顿感心喜,在我眼中它此时就如拂袖独行的君子那般充满魅力,我欢喜:“有树木就代表不是寸草不生,就代表还有生机,只是不到时候,对只是未到时节”我盯梅树看了好久,渐渐觉得没什么后悔因为看见了希望。我决定明年初春再来,相信到那时这梅花已然盛开,周围也会种满花草,焕然一新,怀揣着这样的希望我下山了。


下山后,我并未走出山门,而是向东南方向走去,我还想要看看这座小山的底部是否与山顶一般是否会有“青绿”?是否也会有如君子般的“枯梅”?我缓缓向它走去,随着距离不断靠近,我心里生出些担忧,我不担心它的底部没有树木因为我明白它早晚会长出花草,我只害怕,只害怕它与这挺拔的高山未曾相连。


终于我来到了它的面前——原来你的青绿藏在山的底部呀!只见山脚下生长着数不胜数的花草,它们是那样的鲜亮,最重要的是山的底部与宽广的高山相连相亲浑然一体,连颜色也一样青绿。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瞬间激动流出了泪水,这让我更加坚信这座山一定在不远的将来会种满花朵,想到这些,我知道此行终于可以不留遗憾


于是我转身向山门走去准备踏上回家的路程,这时我看到了一位老者,一位意气风发的老者,这位老者身披大衣点燃一支香烟伫立在山门前像是在等我,他目光如炬注视着东南方心生好奇快步来到他的身旁,轻声问道:“先生这山叫什么名字?”老者看向我指了指东南方向:“是它吗?”我点点头,这一刻我还不知道这小山的名字只见老者掉手中的烟指向前方群山,用无比坚定的语气告诉我:“它和这些山都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万里江山。”听到这句,我恍若梦中惊醒,向前数步看着眼前连绵不绝的山峰,我笑了:对呀它们只有一个名字那便是“万里江山”!老者的一句话令我找回了那份写在千年岁月里,刻在我心底的答案,待我回头想要询问什么时,只见他向那高山走去,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他的背影是那高大,我望着他远去的身影看见有数不清的行人在与他同行。看来我们都爱这座“万里江山”,我们从来都是热爱登高的攀登者!


我想要喊他却没有喊出口,顿时只听见山顶传来一个声音,我抬头看见他站在山巅,看见与他同行的人也站在山巅。他们共同发出了一声巨响,这声音虎啸,龙吟响彻云霄,传遍九州霎时四海镜流,群峰相聚旭日高升,赤如珠玉!只见那红日再次照在山顶每一个人的脸上,同时也照在了我的脸上,此刻我仿佛与他们一样置于山巅,而眼前看到是——一条充满希望光明的大道。


不知过了多久,这振奋人心的声音渐渐消散,可回荡在我心里声音却始终未减。我继续向东南看去,不由感叹:山下的青绿才是你的底色,我明白你是这万里江山的一部分,从数千年前便是如此,不曾改变。我知道,你已经忍受太长时间的孤独了。那场春风即将来到,到那时你将是群芳遍地,山顶的梅树不再独行”,山下的花草不再害怕因为自己长得茂盛而被它人所裁剪,这些都不会再有了。很快,很快,就在我下次来看你时,我知道到那时你一定和这些群山变得一样“如此青绿”。


走出山门,我缓缓行走不忍加快脚步,我回头看到如此青山这般妩媚动人,万里江山如此秀丽,突然一句话浮上心头,那便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刻,我突然改变了主意,开口对如此青山大喊道:“不等来年初春了,明日再重游!”



【个人简介】灵雁,真名:许琦伟。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2022年、2023年灵宝市先进文艺工作者,2023年三门峡市先进文艺工作者。


07

诗歌l木芙蓉组诗l木芙蓉

     木芙蓉组诗

       木芙蓉


梦想从这里起航

刷着视频,亮了双眼

点燃着我的梦想

想变身成美食主播

把地方特色小吃分享

想变身成画家

把四季融入墨香

想变身成作家

把祖国母亲歌唱

想变身成徐霞客

把大好河山游览观赏

想变身成非遗的传承者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那麻花、石子馍、烧饼夹肉和羊肉汤

是灵宝特色小吃,香着味蕾,美着胃肠

品着小吃文化,逛着乡村大集

是幸福的喜悦荡漾在脸庞

色味景文化内涵俱全

那直播啊,定会精彩亮相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那函谷关、盘豆驿、朱阳红色教育基地

是旅游研学的好地方

那黄河生态旅游廊道

是密布着黄河文化文明的美好视窗

那亚武天锣、剪纸、锣鼓书、皮影、骂社火

是非遗传承的标志风向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那扮靓的村庄、美丽庭院、多彩文化活动

是今日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那万亩荷塘、油菜、葵花、桃杏

是能与蜂蝶共舞,能在花海浪漫徜徉

那莲菜、花生、大枣、苹果、黄花菜土特产

是有闻名四方、游子迷恋的芬芳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那周秦古道、隋唐古道穿越

是有唐宋诗词吟唱、驿站营寨来历传讲

那东西两大门的工业园区

是有机器欢唱,规模宏大的厂房

那亚武山、娘娘山、汉山、燕子山

是有地质公园、天然氧吧,适宜旅游疗养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那黄河沿岸风土人情

是用蒲剧、眉户、黄河号子唱响

那浓味的家乡话

是游子们乡愁的光芒

那四通八达的高速、高铁道路

是实现梦想的桥梁


咱追着梦想呀

可以从这里起航

这里曾是英雄儿女浴血奋战的战场

这里曾有先辈们创造的辉煌

在这里,可以大写啊

写出人生的新篇章

在这里,可以畅吟啊

吟出最美的韵律诗行


秋天,我们相约黄河边 

这个秋天啊!我的念叨

是融着黄河的情缘

那黄河风土人情啊

是和我扯不断的线线

今日,迎着秋风

乘车前往东古驿与其相见

一路鲜花,一路情啊

让我心潮澎湃


你看啊!那片棉花

棉桃硕大,花儿娇艳

你看啊!那片山药

排成了行,多么宏大壮观

你看啊!那片芦笋

头顶蓝天,翠绿得养眼


你看啊!那片柿子树

果实累累,叶绿果红亮闪闪

我想来首田园曲啊

好给个激情的助兴点赞

 你看啊!那紫气东来

 祥云朵朵飘蓝天


 你看啊!那新房幢幢,巷道硬化

 房前屋后修花坛

 你看啊!那村里老艺人聚在亭下

 把民间文化艺术传演

 你看啊!那一幅幅晒秋图中

 忙碌和欢声笑语呈现

 这浓厚的乡土气息啊

 那详和幸福的生活好似蜜甜


你看啊!那建起的黄河驿园旁

沿黄生态旅游公路穿过它身边

你看啊!那黄河文化、黄河故事

和控导工程都在这里闪亮聚展

你看啊!那明清枣树林、古驿渡

都凝结着文化历史感

你看啊!那蜂飞蝶舞的大花园

都在秀着醉人的容颜

这里成了黄河文化研学地

也是旅游和网红热爱的打卡点


朋友!来吧,来吧

带着你的家人,畅游到黄河岸

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聆听着电力风车的劲转

咏诵咏诵唐诗宋词

看看风景如画的农田

品味着黄河风情

展开着靓丽的黄河风景画卷

这里的一片热土啊

将会是你终生的思念


我和黄河母亲啊!已相处三十年

亲历了她那突飞猛进的改变

炎黄子孙啊!不忘初心

保护母亲河,责任永挑肩

我为黄河母亲感到自豪

为黄河人感动的泪流满面

你们已铭刻到我的心间

永远如太阳般灿烂


东寨啊!你让我迷恋 

那函谷关镇东寨啊

是我的朝思暮想

我想亲睹她的芳容

好把她的美色分享

今乘车,又步行二公里

到达了想念的地方

途中偶遇那火红的枫叶林啊

心里甜似蜜糖


这里啊!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

草莓等采摘园大棚成行

让人沐浴着田园风光

这老味道风味街啊

让我尝到地方风味的饭香

我漫步在菊花园

陶醉于蜂飞蝶舞的景象


这里啊!大风车儿童乐园

变成了亲子活动的天堂

那小火车、彩虹滑道等

让孩子们幸福的笑容绽放

那农耕文化的塑像栩栩如生

让人难忘

我双手挥舞着鼓槌

把那鼓啊!敲的震天的响


这里啊!黄河观景台

头顶着蓝天,白云飘扬

我在那观景台上

把伟大壮观的母亲河眺望

木栈道蜿蜒,黄河生态廊道

穿越月牙湾,青黄相映

那九曲黄河一道道弯的风景

让我震撼!心潮涌起千层浪


这里啊!能亲近大自然

领略黄河文化底蕴的辉煌

看,那一波波网红和摄影家

都来这里打卡红彤彤的夕阳

这里啊!空气清新

远离闹市,最适合休闲疗养

这里啊!岸坡开满山菊花

那醉人的清香伴着鸣唱飘荡


这东寨观景台啊

已成观黄河、拍黄河的最佳视窗

这东寨的旅游业啊

越来越兴旺

这群众的收入啊

随着产业的振兴在增长

这东寨啊!我越发迷恋着你

和爱我的家乡一样


我去吹吹风,吹吹风

我去黄河砥柱观景台呀

把黄河文化文明分享

这里山青水秀,金色麦浪翻滚

轻风拂面,满是凉爽

那彩色小风车也转出了浪漫

摇着角古东月亮船遐想

倚着绿皮小火车

满载着岁月怀念的幸福时光


我去天鹅湖呀

看看宽广的海洋

走过科普栈道

寻觅花开的荷塘

奔向那三河广场

观看扬帆起航

举起了手机

抢拍横渡母亲河的景象


我去花海呀

陶醉于花的芳香

想与蜂蝶共舞

自由飞翔

想依着网红打卡

蹭个热量

想放飞自我

寻找诗的远方


我去有故事的地方呀

寻找渊源的视窗

徒步大安村

领略彩虹轨道的风光

去函谷关

看楚汉争关演绎景况

进陕州地坑院

赶次非遗文化的潮浪


我去吹吹风,吹吹风

添加好精神的食粮

用绿色净化

用彩色编织美好的梦想

用鼓励激励

用勤奋夺得辉煌

用毅立战胜

用努力育出果的芬芳



【作者简介】杜运玮,女,笔名木芙蓉,籍贯卢氏,文学爱好者。 



08

诗词l王全宝诗词一组l王全宝

王全宝诗词一组

王全宝

 

弘农秋霖

细雨浅浅步轻轻,一园幽雾裹弘农。

三鳝下合杨晨堂,大河北散奏门陇。

戚戚贩夫开阔市,纠纠关阁合金城。

桃林长宜沐沃土,居士不解曾牧坪。

 

开方口村

土岭高结古柏新,秋雨密淋云雾深。

百姓千户崤山深,更有几家方外村。

 

官庄

观涧深得断密境,应有神仙结玲珑。

半崖清风半崖雨,十万丘壑一悬瓶。

 

前店

狭涧崤山深,密雨如流沙。

前店不留宿,只供过车马。 

 

开方村

鸿运巨劫,而始造世。

断密层裂,列阙末迟

 

灵宝晚题

落日渺渺思无涯,苍烟秋山谁人家。

白云散作满天雪,收作涧河一丛花。

 

一剪梅  清明

心思总要有缠绕,人生总是,自寻烦恼。

谢了梨花淘了杏,去逐清明,再酹粉桃。 

当年愁丝已迢迢,眉淡翠黛,枝丰柳腰。

偏是东风调事端,才荡杨絮,又沾春潮。丶

 

沧浪赋

负夕照兮去沧桑,水清洌兮溶残阳。

濡芳茵兮絮萋萋,溯白石兮目朗朗。

虽着秋兮犹炎酷,遂舍身兮赴茫茫。

波浙淅兮爽肌肤,丝洁柔兮冶心肠。

沙离离兮酥筋脉,石囵囵兮慨骨床。

蜻蜓兮伏跃沾弹,蝴蝶兮翩翩洋洋。

吟而哦兮翻复仰,呼欲出兮颠欲狂。

一身兮清欲出尘,神魂兮窍元缭亮。

天欲暮兮胡不归,更有待兮留滩西。

生如浴浪常有朝兮,不慕持笏青云梯。

人生多羁兮安不归,何能无常兮常此际。

归欲归兮沧浪之水,与尔别兮来日有期。

任徜徉兮以济沧海,留辙幽兮以涤大地。

向高阁之余辉兮,归烦心之囹居。

 

西疆行吟

闻说哈蜜褥驿道,几回望月愁丝高。

晓云铸金流长天,夜露侵梦湿荒郊。

匠作无故难傅说,银钿叵心少皋陶。

明日或许雪出世,只恐归也归来了

 


【作者简介】王全宝,洛阳市新安县人,普通一农民,一生独爱文学,音乐。


本期值班编辑//  张贵生

本平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灵宝作家》编委会

主办‖灵宝市作家协会

顾问‖刘育贤  邵玉铮  赵博理  张喜森  

审稿‖刘育贤  王水宽  黑女

总编‖李亚民

执行总编‖吉项鱼

执行副总编‖张贵生  张丽

编委‖ 高朝霞  卜芳芳  曾迎春  杜忠波  张 珊 秦明月  景玉平  亢秋亚  董建芳  张岳旭

图片提供‖一片绿叶

法律顾问‖赵博理 

封面题字‖邵玉铮

灵宝市作家协会邮箱lbszjxh@126.com


灵宝作家
发布灵宝文学界动态信息,展示灵宝文学界作家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