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作家第405期

文化   2024-09-10 13:47   河南  






目录

1


自此山河少故人l张贵生


2


从窑洞里走出来的诗人l李亚民

3


致刘育贤老师l黛馨

4


刘老师我们想您l董建芳

5


刘老师,想起您l云子

6


痛悼恩师刘育贤l夏俊

7


悼念刘育贤老师l亢秋亚

8


挽联l渊之

9


怀念刘育贤老师l石慧芬

10


七律.沉痛悼念刘育贤老师l石跃强

11


痛悼诗人刘育贤老师l木易


12


诗在,你在l米玊

13


江城子.痛悼著名作家刘育贤老师l李金霞


14


我的桥断了l李少民

15


悼刘育贤良师l何枫

16


悼念刘育贤先生l王赞峰

17


恩师,您并未走远l张新英

18


诗祭l孙天禄


1








    自此山河少故人

     沉痛悼念灵宝籍著名诗人刘育贤

自此山河少故人,草木渺游踪。2024年9月8日,灵宝籍著名诗人、原海燕出版社副编审刘育贤因病在郑州去世。享年85岁


刘育贤,笔名山村人,1939年,灵宝市阳店镇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国儿童文学大系》《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成名作》等多种选本。美国《世界日报》《欧洲日报》台湾《儿童日报》《侨教双月刊》等报刊多次发表并转载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出版有诗集《远山的芳菲》《挑山》,儿童诗集《刘育贤儿童诗选》,儿歌集《好漂亮的歌》,散文集《汗洒人生路》,评论集《笔底情》等10多部。儿童诗《树的日子》《无声的火车》,儿歌《牵牛花》《云朵儿》《小香蕉》等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和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惊悉鹤归,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悼念刘育贤老师。灵宝作家纷纷撰文以表对诗人的怀念和哀思。(张贵生)



2







 从窑洞里走出来的诗人

       李亚民


2016年6月1日。著名诗人刘育贤、王宜振两位老师,受灵宝市文联、作家协会特邀来到灵宝市实验中学多媒体大厅,给作家们授课并赠新出版的《挑山》一书一百多本。灵宝的骨干作家们一百余人面对面聆听了两位老师对于儿童诗创作的经验之谈。

接着,几天后刘育贤老师再次被实验中学邀请为师生们讲课。刘老师说,其实已经不只是第一次在实验中学讲课了,所以对于灵宝市实验中学不但熟悉,而且可以说得上是有感情的了。

月是故乡明。这位著名的诗人、作家,无论身在何处,对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总是怀有一腔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坐在讲台上,他恨不得把他所有的东西,都倾囊而出。他对于故乡的回报,永远没有止步。

就在去年,他的新书《挑山--刘育贤短诗300首》一经出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无偿赠送给家乡的文友们。其实论成就,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和他比肩,之所以叫文友,是因为刘老师本人谦和,低调,从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非常平易近人。他喜欢称大家为文友。

还记得赠书的时候,他亲自给知道名字的都逐一签名,一本一本认认真真地写,绝不敷衍。犹记得在我办公室赠书那天,屋里,门外被挤得满当当,围得水泄不通。有认识的,也有不少是慕名而来的,刘老师从不厚此薄彼,乐呵呵地一一满足大家求书的愿望。

不只是如此,函谷关文化站,也留下了刘老师赠书的身影。走到哪里,我们都被刘老师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所感动。

回想起与刘老师相处的点滴,我不禁思绪万千。时光倒流,一幕一幕,仿佛就在昨天。

2009年3月7日,在三门峡组织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天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刘育贤老师获得了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联、三门峡市作协授予的“终身诗人奖”。紧接着,4月19日,河南儿童文学学会聘请刘育贤老师为顾问。2009年10月刘育贤老师荣获世界汉诗学会河南分会、《大河诗歌》十家诗人奖。

刘育贤老师是我们灵宝市阳店镇胡家原村人。早年,在我市工作,当过中小学教师,曾任我市文化馆副馆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被借调到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帮助做编辑工作,1984年正式调入该社,就是今天的海燕出版社。任期刊编辑室主任、《金色少年》杂志主编。业余时间仍坚持文学创作。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国家级著名诗人。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读刘老师的儿歌、诗、散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读他的作品越来越多,他在灵宝的声誉很高,我虽然一直没有见过他本人,但从心里我对他是很尊敬和崇拜的。一直到2008年夏,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杨凡老师的引见下,我有幸见到了这位作家、诗人。他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和蔼可敬的老者,不善言谈,但从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他的文学天资。“天鹅杯”我也因文章获奖而参加了。会后,我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采访刘老师。如果能到他的出生地去看看,那该有多好啊!

天随人愿,我终于盼到刘老师回灵宝了,并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征得他本人的同意后,又约了几位文学爱好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驱车前往胡家原村。当我们在他的带领下走进他的那座老院子时,我们惊呆了!难道这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的生长地吗?它座落在村子的最北头的一道宽约一公里的大黄土沟的半沟里,太平常了,太土气了。朝东望去,是高高的岘岘山,朝西望去,可以顺着沟壑一直望到黄河和更远的山西省中条山脉。正北面即沟的对面横亘着两个小小的村庄,东边的村叫韩家村,西边的村叫沟北村。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靠崖院子,冬季日照时间很短,有钱人大多不住这样的背阴院子,可见他家过去是穷人。不错,刘老师说土改时他家划的是贫农成份。座南一面是高有四五丈,宽有十四五丈的黄土崖面。祖先在黄土崖面下开凿窑洞。从东到西一字儿排开共有6孔窑洞,最西的一孔窑里安有一盘石磨,祖辈都是在这里加工粮食,所以叫做磨子窑。东边的三孔窑是刘老师他家的,再往西的两孔窑是他三叔父的。刘老师就出生在他家三孔窑的最西的一孔窑洞里。长大结婚后他一直住在最东边的也是最低矮的一孔窑洞里。他说他小时候人住在窑前面的土炕上,窑后头是拴牲口的,也就是说那时候是人畜合住的,说得我们大睁两眼,不可思议,人怎么能和牲口住在一起呢?我倒是听家里老人们说过,在我们豫西山区的小村里,很多家都是人畜合住的,因为他们没有地方住。没想到我们的诗人小时候竟然也是如此,想来真是有点儿滑稽。当我们在他的窑洞前合了影之后,他说:“你可别小看了我的这些破窑洞和这座烂院子,对于全村人来说它们是有功劳的。因为崖面高,夏天,它是全村最凉快的地方,每逢三伏酷暑的中午,村里居住瓦房的人热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常来我们这窑洞乘凉。冬天,它是全村最暖和的地方,数九寒天时,常有村人来坐套(唠嗑)取暖。按现在的话说,我们这些个窑洞就是不安空调的空调屋,冬暖夏凉,自然空调啊!说起我家这座距村子较远,颇为偏僻的窑洞院落,还是个有功之臣呢,因为它曾经救过大半个村子人的性命。那是1944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日本鬼子来了,村民们躲的躲,逃的逃,很多人都躲进了我家的窑洞里,当时,我清楚地记得我家和三叔父家的五孔窑洞里挤得满满的,谁也不敢说话,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日本鬼子进村了,他们站在院落西边的高高的崖头上,居高临下往这院子瞅了瞅,当时院子里的荒草凄凄,日本鬼子叽里咕噜一阵子,就没有下来,朝村南方向去了。原来鬼子以为如此荒芜的地方根本不会有人居住。日本鬼子走了,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为这座山村土院的劳苦功高而起敬。

我们参观了每一孔窑洞之后,来到了院子北面的沟边沿,此院的原貌已荡然无存,上个世纪90年代,刘老师的二弟、三弟在村上边的平地里各自修盖了两层楼房,早已搬迁。这个院子现在是村人栽植的果园。我们站立沟边往下一看,那很深很深的沟底,自东向西似乎有一股水在流动,似显不似显的。他说:“全村人祖祖辈辈就靠沟底这一股筷子粗细的流水生活,它是维系全村一千多口人和牲畜的生命之水。对于我来说更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因为溪水太小,这就迫使人们每日起五更下沟去挑水,挑一趟须个把小时。为什么要起五更呢?一是不愿意耽误天亮下地干活,二是天亮之后,上游就有人洗衣服,水就脏了。我是从12岁就开始下沟挑水的。后来我出外上学了,工作了,直到今日年已古稀,仍然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从未睡过懒觉。清晨是无限美好的,清晨是无干扰而最宁静的时刻,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刻,在十二年的学生时期,背书、解题在清晨;在十五年的教书生涯中,备课、改作业在清晨;在二十多年的编辑工作中,阅稿、编稿在清晨。我的读书,我的构思,我的爬格子,基本上都是在清晨。故而,我完全可以把我几十年来所创作的全部作品统称为‘清晨文学’。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感谢清晨》(发表于1992年12月26日河南日报)。”啊!这么不起眼的小小山溪水,却孕育出一位诗人来。我们不仅为小溪流而赞叹。

“沟中间的这个高高耸立的圆形土墩是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问刘老师。他说:“沟中间的这个土墩叫林锦坝,它矗立沟壑的正中间,地势非常险要,据说当年有一股土匪,企图抢劫村民,在勇敢的村民追击下,他们无路可逃,就登上了这座林锦坝,当他们发现坝的四周全是悬崖时,他们绝望了,哭天喊地举手投降。听父辈们说,有一年,有一位风水先生路过我家门前,一看见这个林锦坝,随口就说,这座院子的穴脉真好,门前的这个林锦坝分明是一张书桌子嘛。这个院子将来要出有文才的人,大了出一个,小了出两个。”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个风水先生说的还真准啊(尽管是唯心的),面前的这位诗人不就是一个吗?还有他的儿子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这不两个吗?”说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向东望去,说起那座高高的岘岘山,刘老师说他虽然居住在这个胡家原村,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几乎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岘岘山里度过的。一来是他的外婆在山里住,二来他经常跟着祖父和父亲进山砍柴割草,15岁上就独立进山了。所以,岘岘山对于他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一篇《我的童年生活——山》的文章中写道“……打我记事时,就跟着父亲母亲去外婆家,六七岁就在山里给舅舅放牛放羊。10岁,我便跟着祖父和父亲进山去砍柴,开始了山里人的一切劳动。7岁那年,父亲把我送进山村小学,开始没有课本,老师每天用毛笔正楷给我们写一张四个字的小纸条儿让我们念,第一张纸条就是:“山水日月”,老师领着我们上山挖野菜,上山背白土粉刷教室的墙壁,上山拾麦,在山里玩耍……山,是我们永远读不完的书。14岁那年,我考入了县城初中。暑假,我参加了岘岘山修路大战,于是便有了我在《河南文艺》上发表的处女作《岘岘山》:“岘岘山,高万丈/交通道路被它挡/丁丁当,丁丁当/开山修路闹嚷嚷/往日弯曲羊肠道/如今车马排成行。”尽管小诗短而浅显,但它是我儿时山里生活的反映。从此,山里的生活便成了我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光就以山为题的诗作就有200余首,诸如:《山路》、《山歌》、《山心》、《山海》、《山村的夜》、《深山小店》、《山乡情歌》等等等等,于是,也就有一本《远山的芳菲》的诗集出版问世。

 山,是我童年的生活;山,是我文学创作的源泉。山就是我,我就是山。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我发表作品的笔名:山村人。

离开刘老师故居胡家原村的窑洞和老院子,一路上我们又进行了聊天式的采访。我们方才知道他的文学道路是一条勤奋好学的道路。刘老师自小喜爱文学,上小学时,一次他写的作文被老师破例给得了100分,更坚定了他对文学的爱好。那时他几乎是天天记日记,什么小花小草呀,什么奶奶给他讲的故事呀,什么帮助同学磨面呀……他一个月就能写一本子。特别是在没有任何人给他说的情况下,他鬼使神差的自己糊了信封,自己到邮局去给报社投稿。你别说他还真是给投着了呢!有一首谜语诗就是在那时的《河南大众报》上发表的。升到灵宝一中后,他更是在课余时间挥笔不倦,在学校举办的校园文学大赛中,他写的短篇小说《修渠》荣获一等奖。他是当时《灵宝县报》第一批通讯员。那时,他非常勤奋,不但学校办的《火花》壁报每期都有他的文章,而且县报上也不断刊登他写的消息报道、通讯、小文章、小诗歌等。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实在没有钱供他再上学,为了能够享受师范学校每月9元5角的生活费,他毅然放弃了考高中读大学的道路,考取了陕县师范(现在的豫西师范)。到了师范之后,尽管整风运动过后大跃进,勤工俭学几乎天天劳动,但他的文学创作并未中断,劳动间隙,他就一头钻进学校的阅览室阅读报刊杂志。这期间,他的作品已经在《河南日报》《河南青年报》《河南文艺》《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广泛发表了。刘育贤的勤奋读书是十分惊人的,他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我是属书的》。写了他好些个读书小故事,这里摘录其中的两个小故事——

1953年暑假,他在村东山脚下放牛,选准了一片草地之后,他把长长的牛缰绳拴在一棵枣树苗上,就放心地坐在一棵柿子树下读起书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啪!”一巴掌打在他的头上,他一看是老耿爷。“牛把我豆苗儿都吃光了,你还在看什么书哩?”老耿爷一把抓走他的书扔到了老远的草丛中。他一瞅,牛不知什么时候挣脱了缰绳,跑到老耿爷的地里了。他赶忙跑过去捡起他的书,牵着牛往家走。老耿爷还在大声吆喝:“你小子的牛再要是吃我的庄稼,我非跳到你家的麦囤里不行!”他只顾走,脸上热辣辣的。

其二,1961年春,他在灵宝一中任教,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学校无法坚持上课,便放假了,学生回家,老师被分派到农村各个生产队帮助农民救灾。那时,他被分派到灵宝川口公社庄里村,距县城十多公里。去时,他把他的书全部包起来,共两大捆,近50多公斤重,他用一根扁担将书挑着直奔那个庄里村。路上,他几次放下担子,坐在树下歇息。过路的人不无稀奇地问他:“干什么还挑着一担子书呢?”有人开玩笑说:“你这是上京赶考吗?怎么没有书童为你把书挑着呀!”面对这些无可奈何的问话,他只是笑笑而已。在农村呆了整整一个春上,除了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外,他便是读书,《三国演义》、《水浒》,还有当时出版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书,都是那时阅读的。当时农村吃食堂饭,一位管伙的老头说:“你这个刘老师,除了下地干活,就是看书看书,也不去串串门儿,坐坐套儿(聊天)。”好像书一离开他他便生活不成了似的。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写道:“似乎是天生的,我离不开书,书离不开我。书使我掂起笔来写文章,一篇又一篇;书是我工作的武器,书是我前进的力量,书是我登高的台阶。当那天宣布了我的高级职称时,我面对我的书架,向书深深鞠了一躬:辛苦了,书们!谢谢,再谢谢!是的,书是我一生有享不完的乐趣。于似乎,我觉得我不是属兔的,也不是属虎的,我原来是属书的。”

可见一个诗人的道路,离开汗水是无法实现的。《汗洒人生路》一书就是刘老师从窑洞里的一个放牛放羊拾柴割草的贫苦农家的孩子一路走来,走进中国作家协会的真实记录。

而今,胡家原北头半沟里的那座老院子的窑洞,像一排栩栩如生的雕塑屹立在我的脑海里。从窑洞走出来的诗人和窑洞一样朴实,和窑洞一样平易,和窑洞一样厚重,和窑洞一样崇高。其实,那窑洞本身就是一首具有深邃内涵的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刘育贤》。


作者简介:本名李亚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曾获奔流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花开之声》《红绣荷》。小小说《甄别》《合同工》《找窝点》《红军树》《血浓于水》等40余篇收录河南文学年度读本、中国文学年度读本。《六条鲶鱼》入选新疆等地初中考试试卷。



3







致刘育贤老师

黛馨


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一声叹息,

2024年9月8日,星辰黯淡,风也低泣。

山村人的笔名,在世间轻轻隐去,

刘育贤老师,您的墨香,却永远镌刻心底。


从灵宝的土壤,孕育出文学的奇迹,

五十载春秋,笔耕不辍,童心熠熠。

《远山的芳菲》里,藏着多少梦想与希冀,

儿童诗里的纯真,是您给世界最美的礼。


《树的日子》静静长,如同您的教诲悠长,

《无声的火车》载满故事,穿越时光长廊。

《牵牛花》爬上了童年的篱笆墙,

《云朵儿》《造小船》,儿歌里飘出甜蜜香。


您的名字,被多少教材轻轻唤响,

从人教到苏教,从课堂到远方。

“终身诗人奖”是家乡的荣光,

“河南十佳”的美誉,世界也为您鼓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灵宝的每一寸土地,都回响着您的足迹。

文学爱好者们,在您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有的已成了作家,有的还在路上。


然而,卧床两年,终未了心愿一场,

灵宝文学界,盼来的却是无尽的哀伤。

噩耗传来,心如刀绞,泪眼婆娑望远方,

刘老师啊,您可知,这悲痛有多重,有多深长。


但请您放心,您的精神将永远传扬,

在每一个热爱文学的心灵里,绽放光芒。

您的作品,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指引着后来者,继续前行,在文学的海洋。


安息吧,刘育贤老师,

您的名字,将与时间同行,永不消亡。

(作者:李亚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


4







刘老师我们想您

董建芳


刘老师,我们想您

您看

官庄塬采风的路上

有您慈祥的笑脸


刘老师,我们想您

您听

窄口水库的堤坝上

还有您健步的身影


刘老师,您慢走

井冈山毛泽东诗词旁

您举起手大声朗读的样子

像极了一名红军战士


刘老师,您慢走

我们知道你爱诗爱毛主席的诗

可是,您知道今天是几号

9月9号,您追随您的理想

您的事业、您的偶像

走了


刘老师,您慢走

您爱党爱国爱人民

我们爱您想您

您可知道

我们等了您三年

想了您三年,您却走了


我们知道您也想我们

想灵宝的父老乡亲

想体育馆、文化广场

和作家协会的亚民

还有建芳、项鱼、卫伟、郭留钦

还有,娃娃拿起《挑山》爽朗的声音


刘老师,您慢走

我们不能去郑州送您

我们在函谷关等您

在金城大道等您

等您从东而来

送您驾鹤而去


刘老师,走好

也许您已经听到我们的呼唤

也许您早已知道我们离不开您

您躲得远远的、远远的

等我们长出羽衣展翅能飞

您才肯撒手而去


刘老师,走好

我们记住您的教诲

我们踏着您的足迹

我们扛起您为灵宝文学

打天下至死不渝的勇气

把您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到底


刘老师,我们想您

想您

刘老师,您慢走

慢慢走……


5








刘老师,想起您

云子


刘老师,想起您的清晨文学

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

您坐在电脑旁

任由灵感的闪光

一字一句从心底流淌

都是为了孩子而歌唱


刘老师,想起您的精彩讲座

在灯光明亮的会议室

您说文学一旦缠上

一辈子都别想分手

您就像跟文学恋爱一场

缠缠绵绵到天涯


刘老师,想起您爱吃的灵宝小吃

那一年你跟阿姨回来

想吃咱们灵宝的酵子馍

还有香辣可口的稠搅饭

您还特意点了一盘死面卷儿

您说让我们忆苦思甜的


刘老师,想起您的放大镜

 您手拿着一个放大镜

给灵宝一位年轻的作者

校对20万字的长篇小说

一个个批注彰显您

一个资深编审的专业水准


刘老师,想起您常说

文章写好不着急

沉淀沉淀再投稿

您说您写好一首儿歌

首先让文友看看

请教交流进步大


“刘老师”,几乎就是您专属称呼

 在灵宝,一说“刘老师”就知道是您

您的儿歌《造小船》一举成名

您谦逊好学、培养文学新人

您的一首首儿童诗,就像一颗颗金子

在家乡人的心里散发智慧的光芒

2024.9.9


6








痛悼恩师刘育贤(诗歌)

夏峻


    一

惊闻恩师驾鹤去

泪飞顿作倾盆雨

难忘昔日初捉笔

悉心指点勤哺育

文学路上苦跋涉

常赖征途多帮扶

树高千丈思根本

大地情怀如泥土


     二

人如其名育英贤

求才若渴筑文坛

躬耕桃林热土地

呕心沥血披胆肝

泓农哲人脱颖岀

全赖乃翁勤浇园

如今驾鹤去西行

身后美誉千万年



7








悼念刘育贤老师

亢秋亚


忽闻老师离世间

文学群里哀不断

篇篇悼词真情现

哀悼老师刘育贤


一生笔耕不间断

佳作篇篇芬芳添

中协会员人羡慕

曾任《海燕》副审编


早年多职一肩担

兢兢业业无怨言

教书育人为少年

儿歌童谣寄情缘


手捧老师儿歌选

热泪盈眶心涩酸

我失文学一老师

文坛损失将一员


今写小诗表哀思

你的音容记心间

传承师德写初心

砥砺前行不斜偏




8







挽 联

渊之

惊悉长我一轮的刘育贤老师仙逝,不胜哀痛!虽只他在灵宝文化馆时有接触,但他的才识德范乃我之楷模也!今特撰挽联一帧而悼之:

育蕴人间灵气,如椽大笔,写就佳作等身,朗朗儿歌之声,今犹在耳。

贤集天地律旋,似海胸怀,携来新人众秀,谦谦君子之范,昨已成仙。

             二0二四年九月九日于得一斋


9








怀念刘育贤老师

石惠芬

难忘那一天,

刘老师到我家,

怀揣两本书,

进门笑微微,

我双手接过书紧抱在胸中,

感到温暖和幸运。

泡了一杯茶,

我们都坐下,

我的小说《山里迎春花》有人批评它,

我感到迷茫和痛苦。

刘老师语多又心长的对我说,

小说写的挺好,

你看过张一弓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你要坚持下去,

要勇敢面对。

刘老师的话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永远感谢他!永远怀念他!


10








七律.沉痛悼念刘育贤老师

石跃强


弘农大地育英贤,

文笔耕耘七十年。

海燕翅翔迎骇浪,

向阳花放映蓝天。

培栽桃李遍华夏,

执著童诗踩小船。

乘鹤遨游昌帝旨,

魁星掌印列神仙。



11








痛悼诗人刘育贤老师

木易


一片落叶砸心间

噩耗刷屏痛思念

生来本乃一颗星

上天也是大诗仙

金沙滩里造小船

挑山汉子舞翩翩

一生风雨合韵律

碑留锦绣在人间


12









   诗在,你在

——怀念刘育贤老师

米玊   

突然,消息刷屏了

一个接一个

群里全是悼念的

关于刘老师?

刘老师?!

哀伤,遍布字里行间


我一向迟钝

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尽管我知道

刘老师年事已高

可是在心里

他还是慈祥的模样


他不就在那里吗?

远在省会郑州

近在小城灵宝

坐在讲台之上

手势舒缓却有力

眼神明澈而温暖

语气平和,态度谦卑

像极了——

一棵饱满的谷穗


他和诗歌在一起

和读者在一起

和时代在一起

和所有热爱文学的人

在一起。他从不高高在上

从不!他在文学领域的地位

足以让我们望其项背

可是,他总是叫我们文友

亲切得像一家人


每年暑假他都会回来

和爱人一起到灵宝小住

两位刘老师相濡以沫

是后辈做人为文的楷模

他总是尽其所能

鼓励,扶持,关爱

每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的人

精心指导写作,细心修改文章

倾囊相授,不厌其烦


出去采风的时候

他和我们一起吃农家饭

看最美的风景

赞家乡的变化

与熟悉或陌生的人交谈

高兴时,还会边走边唱:

“我有一头小毛驴儿

我从来都不骑……”


他喜欢用灵宝方言

给我们念诗,别有风韵

《葡萄沟》《摘棉童》

《造小船》《挑山》

《村子》《影子》……

他也常深情地,说起那

一个个闪亮的名字

塞风,王宜振,张羽……

还说,多么幸运啊

灵宝有个文学女伯乐李亚民


后来啊,疫情隔断了

刘老师回乡的路

本想还能再见

了却深深的牵念

岂料多年前那一别

却已成为永恒

只能想念,再也不见


万语千言诉不尽悲痛

千言万语说不完珍重

恩师已驾黄鹤去

桃林仍有诵诗声:


金沙滩

银沙滩

我在沙滩造小船


工具儿

很简单

就是一双小脚板


我走走

你看看

身后小船一串串


九月九,不回头

师恩如水心中流

且以师言送师行

遥向他乡望故乡

寸心难表,泪已成雨。

逝者安息,生者珍重!


13








江城子.痛悼著名作家刘育贤老师

李金霞


恩师驾鹤去天堂。越三江。道留香。回望桃林、多少恋还长。瑟瑟冰弦难述尽,风无止,悄痕藏。


千帆过尽总含霜。觅诗光。育贤良。素素叮咛、依约犹临窗。可叹曲终寻瘦影,惟有月,照家乡。


14








我的桥断了

——痛悼恩师刘育贤先生

           李少民


我的桥断了

我再也返不回昔日的轨道

再也听不到那慈父般的教诲

再也看不到那天使般的微笑

我的桥断了


我的桥

曾是天下最长情的桥

他站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一心只想着把我送过桥去

我的成功就是他内心的欢笑

像极了一尊赐福于人的菩萨

从来不考虑什么回报


他修了一辈子的桥

在家乡文化馆修桥

在省城出版社修桥

他把一个个弟子

从桥上送往文学伊甸园的怀抱

他嘴里默念着一个个名字

像农夫数着汗水换来的钞票


他无数次登上文学讲坛

把无数个做着文学梦的懵懂少年

从种子培育成茁壮幼苗

再从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

去接受阳光最灿烂的照耀

他擦去脸上一把把滚落的汗珠

像极了一位父亲静候着远方的捷报


他做了一辈子的老师

为弟子们修了一辈子的桥

我从他修的桥上走出了乡村

从家乡的小溪汇入了大海的波涛

他像极了一位慈祥的父亲

为我新出版的诗集写评

为我新发表的诗作叫好

那一封封来信,一个个电话

像极了一盏盏宝灯在我心头闪耀


我的桥

曾是一位活跃的诗神

他的大作在全国报刊的星空里

曾放射出光芒万道

他的一部部诗集带着呼啸的雷声

化作一个个坚固的桥墩

为弟子们铺出一条条前行的大道


我的桥

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桥

是被众多文学爱好者崇拜的桥

我的桥断了

我的身边陡然翻卷起一波波浪潮

那是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泪水

它载着思念的船儿

要把恩师护送到天堂

不惧路途遥遥


15







悼刘育贤良师

          何枫


五十五个春与秋

贤师益言铬心头

人品洁高文自重

莫在人前张海口

益言还在耳旁鸣

怎料贤师已西游

西天途中慢步走

一生贤雅万世留


16








悼念刘育贤先生

王赞峰


巍巍秦岭

松涛奏哀乐

滔滔黄河水

波浪放悲声

中国诗坛

又陨落了一颗巨星

刘育贤

豫西大地早就熟稔他的英名

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巨匠

他是儿童诗歌的创作先锋

他是炎黄的骄子

他是灵宝的光荣

他的离去

文坛少了一位导师

儿童少了一位文宗

让人惋惜

让人哀痛


一个甲子的辛劳

他把毕生献给了儿童

当教师

他烛光闪耀

当编辑搞创作

他立下丰功

各个层次的《儿童文学大系》

都有他的作品收录其中

《中国儿童作家成名作》

《中国最美的儿童》

林林总总

被欧美台湾报刊

转载引用

他的作品像春风

吹遍五湖四海

他的作品五彩纷呈

是中外儿童心中的彩虹

《远山的芳菲》

香飘四野

《儿童诗选》

让少年耳聪目明

《好漂亮的歌》

深受儿童和家长推崇

散文集《汗洒人生路》

展示了诗人百折不挠的

奋斗历程

评论集《笔底情》

展示了诗人公正阳光的心胸

儿童诗《树的日子》《无声的火车》

连同

儿歌《牵牛花》《云朵儿》《小香蕉》

被人教版作为教材选用

登上了荣誉大榜

攀上了人生的高峰

并荣获三门峡市

“终生诗人奖”的殊荣

世界汉学会也授予他

“河南十佳诗人”的美称

丰碑林立

光环重重

这一路辉煌

这荣誉的厚重

展示了刘老先生

志向远大

胸有绮梦

坚守初心 孜孜以求

在文学天地辛勤耘耕

才有这累累硕果的

馈赠


先生的才华令人仰慕

他的为人更让人尊敬

诲人不倦 善始善终

伛偻提携  德高望重

一篇篇文章在他的指导下

腐朽化珍琳 玉蕊石中生

一位位诗坛新秀在他的教导下

笔墨如飞花轻舞

诗词如玉树临风

先生的教诲

如明灯

指引大家前行

如春雨

滋润文学爱好者的心灵


如今

先生羽化天上升

带去人间一片情

如果思念有声

定会震耳欲聋

但他的文光

永远闪耀在文学的星空

他的奋斗精神和高尚品质

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称颂


17








恩师,您并未走远

张新英


刘老师

我们相识于2014年

那注定就是一个永远铭记的年份

寺河山上红叶开得正艳

我们相识于红叶满天的秋天

那是一个沉甸甸的收获季节

认识了你

一位大诗人

一位从灵宝走出去的大诗人

我们从此就有了不解之缘

你是那么平易近人

那样慈祥

像极了一位父亲

认识你

我倍感亲切

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忘不了

我们一起应邀去阳平参加铸鼎原书画比赛

你简短的很接地气的讲话

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你是一位智慧的长者

你是一位受人尊重的老师


忘不了

我们去函谷关赠书

赠送你那本《挑山》诗集

留下了我们俩珍贵的合影

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忘不了

我们去我家乡看传统古村落的情景

我们一路欢声笑语

你是那么智慧那么幽默

一路谈笑风生成为我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

在我的家乡

我拍下了你和村民亲切交谈的身影

渊博的知识

亲民

使你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爱戴


忘不了

那个冬天

我们和作协主席李亚民一起给你送暖气管的情景

我们请你吃饭你却说

你们是给我们送温暖来了

我应该请你

在兄弟餐馆

我们把酒言欢欢声笑语


忘不了

你出版《挑山》诗集

亲笔一本本签名

飘洒刚毅

我至今珍藏

为了给妻子多拿一本

我忐忑不安向你请求

你慷慨应允

欣然签名留念使我感激


忘不了

你住在涧东村时

我和文友去看望你

你和婶子热情相待

使我们犹如到家的感觉


忘不了

我多次请你给我改文章

无论你多忙,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毫不含糊地答应

认真修改

并中肯地给我提出意见

使我这个在文学道路上至今跌跌撞撞的人

有了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忘不了

多少次我们在一起聚会

你大谈文学

掏心掏肺对我们传递你的文学真经

我们受益匪浅


忘不了

我们去送十月副主编张守仁

老师

回来在一起聚餐

你一定要自掏腰包买单

我们拗不过你

只好随你

那天我们在银水湾吃得很开心

但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

这竟是我们相见的最后一面

这一面竟成了我们的人生诀别


从此

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我们只是在微信里聊天

时隔两年

再次听到你名字的时候

竟传来了你的噩耗

让人淬不及防


老师

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一位学识渊博的大诗人

一位受人尊敬的恩师

一位慈祥的父辈

我因为有你这个恩师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恩师

你并未走远

你的心永远和你热爱的文友在一起

你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永远鞭策和激励着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行


18








诗 祭

一一沉痛悼念刘育贤恩师

孙天禄


天堂打开了一扇门

一个温暖的灵魂

一颗不泯的童心

一束照亮暗黑的光

伴随着朗朗诗声

从金沙滩,银沙滩

蹒跚走来……


刘老师,那是您吗?

您慢点儿走

孩子们,还想读您更多的诗

姨,在等您

相濡以沫的爱恋

在天堂仍是佳话

执子之手,银沙滩上


德之贤者

德之贤者

如高山大海

人皆仰之

老师您,宅心仁厚

宽以待人。文学路上

“桃李三千”皆呼恩师


育人之功

育人之功,善莫大焉

一串串童诗

如涓涓细流

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文学路上提携新人

诲人不倦,如师如父


诗者童心

一个温暖的灵魂

一颗不泯的童心

一束照亮暗黑的光

一路溪水潺潺

叮咚,叮咚……

一辈子的童诗,美妙的音符


诗祭诗魂

天堂打开了一扇窗户

把我的歌送往

悲痛化作流淌诗句

泪水融入般若蜜经

念一声观世音菩萨

慈航普渡,渡我恩师


天堂打开了一扇门

一串串脚印留在那金沙滩上



本期编辑‖ 张贵生

本平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灵宝作家编委会

主办‖灵宝市作家协会

顾问‖刘育贤  邵玉铮  赵博理  张喜森  

审稿‖刘育贤  王水宽  黑女

总编‖李亚民

执行总编‖吉项鱼

执行副总编‖张贵生  张丽

编委‖ 高朝霞  卜芳芳  曾迎春  杜忠波  张 珊 秦明月  景玉平  亢秋亚  董建芳  张岳旭

图片提供‖一片绿叶

法律顾问‖赵博理 

封面题字‖邵玉铮

灵宝市作家协会邮箱lbszjxh@126.com



灵宝作家
发布灵宝文学界动态信息,展示灵宝文学界作家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