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作家第391期

文化   2024-07-06 22:24   河南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征文专辑(三)


灵宝作家(第391期)目录

1 散文│从“村巷巷”到“幸福路”│屈松林

2 散文塬上桃花别样红  季铖

3 散文生命中的一束光余烬

4 诗歌灵宝大煜丰收在望郭鲁

5 小说灵宝大枣的北京故事王炜宁

6 诗歌灵宝:落墨在山水间的诗画册页郑安江

7 小说樱桃红了高山虎

8 简讯我市作家苏景明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1

     

        从“村巷巷”到“幸福路”

                    屈松林

 

    一条村巷巷,留下多少人的乡愁和记忆,洒落多少人的感慨和叹息,更藏着说不完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放学后,长长的村巷成了孩子们玩耍的主要场所。大家滚着铁环从巷子头追到巷子尾,然后围在一起弹玻璃球,欢声笑语响彻整条巷子。女孩子则踢着沙包,头上的辫子一甩一甩,惊得树上的鸟儿也快乐地跳跃。

    那时候最怕连阴雨,泥泞不堪的道路,走上去一脚深一脚浅,去上学时最奢望的就是有一双漂亮的雨靴。我们村是当地有名的“扁担村”,一是从地势上说,从南到北绵延几里路,几辈人沿崖开凿窑洞而居;二是出门行路难,出村卖菜、购买生活用品都得靠肩挑车拉。那时候的车大都是架子车,一旦下雨就出不了村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村和千千万万个村子一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开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小村成为豫西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村南的小河上架起了桥梁,一条水泥路通到村外,家家户户建起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每次我回到家乡,看到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都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记得2016年的春节,在村里参加在外人员团拜会,看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听到一件件新鲜事,兴奋之余,一气呵成写成了歌词《村巷巷》:

    “村巷巷很长很长,鲜活在每个人的梦乡。村巷巷很短很短,依然那么亲切温暖。村巷巷很长很长,绘成美丽的画廊,村巷巷,如今旧貌换了新模样。弯弯的小路,青青的石板,走不出我们甜甜的思念。宽宽的街坊,整洁的楼院,新农村已建成美好的花园。”

    这首歌词经谱曲后,登上了2017年灵宝市“灵风宝韵吉祥年”春节晚会,歌曲获得了全国流行歌曲大赛河南赛区银奖、河南省第十五届歌曲创作一等奖和河南电视文艺“牡丹奖”二等奖。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乡亲们倍感振奋,积极外出学习新科技,种好种优大棚蔬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蔬菜销售到天南地北,收入逐年增加,有的还在城里购置了房产。他们怀揣梦想,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步子越迈越大。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家乡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烈。最近我又一次回到家乡,听到乡亲们围坐在一起闲聊:“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有吃有喝,有房有车,有空了聚一起跳舞唱歌。”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是啊,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就是一种简单平凡的生活。在返城的路上,“幸福”这个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到家后很快写成歌词《幸福路》:

    “你也说幸福,我也说幸福,甜蜜的生活酿造幸福。清风拂面翩翩起舞,小村的晚霞唱醉了幸福。餐桌摆上果酒时蔬,邀请丰收把美好留住。欢聚一堂真情倾诉,幸福就是乐在心头万家和睦。

你也说幸福,我也说幸福,家乡的明月照亮幸福。小康走进千家万户,小村的故事讲述着幸福。道路宽广生活富足,出门还有那汽车代步。青山绿水美如画图,幸福就是岁月静好国强民富。啊,精彩的人生要付出,奋斗才能铺出幸福路。人生的路啊不停步,每走一步都要幸福。”

    是啊,回首建国75周年来,伟大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每一件事都让人心潮涌动,浮想联翩。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沐浴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古老的金城大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从“村巷巷”到“幸福路”,我们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走上了一条幸福满满的金光大道。


【作者简介】屈松林,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第二届“河南十佳诗人”。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星星》《大河》《词刊》等各级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歌词1500余篇(首),获国家、省、市奖200余次。


2

塬上桃花别样红

季铖

 

“桃花塬里结良缘,粉红的山水白云天……”锣鼓喧天的社火队伍里,这一群风姿卓越的桃花仙,让观众眼前一亮。悦耳动听的旋律,翩跹婀娜的舞姿,讲述了一个古朴的旱塬变成一个现代化农业有限公司的故事。

桃花塬就是仙姑塬,地处灵宝市大王镇西路井村,东依209国道,西傍三淅高速公路,南临沟水坡水库,北眺函谷关,地理条件得天厚,生态环境,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交通便利。据说当年何仙姑驾云路过此地,看到这里祥云缭绕,丘陵连绵起伏,绿树浓荫,水波荡漾,景色秀丽,就地歇息了一会,吃了个汁多味美的仙桃,遗落了一个桃核,长成这零零星星的山桃树。在到处都是坡坡岭岭沟沟坎坎的地方,也就有了这样一块平坦的土地。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这里种瓜打豆,播麦栽树,只可惜由于地势太高严重缺水,虽一年年勤勤恳恳但是收入甚微,紧紧巴巴的日子,让人苦不堪言。年轻人纷纷离乡别井去四方,这片圣洁的土地,也就只剩下妇孺老弱,地里也是草盛豆苗稀,那几棵七零八落的山桃树,干细叶稠不见桃。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共产党员员玉坤挺身而出,带着他的团队外出取经后,因地制宜,引进了特色水蜜桃。引流青壮年村民返乡,开犁翻地,埋管引水,修路栽树。经过三年的劳作,桃花塬蔚然成林。行距三米,株距一米五,一个个身高相同,排列整齐,间隔有序……看,一阵微风拂过,三千佳丽摇曳多姿,顾昐生辉。

每到阳春三月,粉色深深浅浅,辽阔成海,明艳如霞,一簇簇争芳斗艳,似云锦在田野上尽情铺展……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更是让桃花塬的人们喜笑颜开。各地的游人,蜂拥而至,打卡网红地,秀视频拍抖音。当地的村民系上围裙,临时支起摊位,特色小吃一应俱全。服务周到,物美价廉。让每一个来桃花塬的游人,赏桃花,品美食,流连忘返,美不胜收。为了满足游人娱乐休闲的需求,桃花塬不但建造秋千,海盗船,过山车等玩乐设施,还独创特色,借助塬边的长坡建造了彩虹滑道。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老年人幸福的笑容,成为古旱塬最美的景色。

塬上桃花红艳艳,塬下芍药竞芬芳。除了观赏价值,医用价值也让公司有了收益。桃花塬的人干劲十足,不但在塬上西边建了一个20米高的观景台,还在塬的东边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凉亭。美丽的桃花塬,又添了几分古朴厚重。

桃花塬的桃花艳,桃花塬的桃更甜。桃树管理科学规范,员玉坤专门邀请了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本地土专家等组成专业教师团队为村民授课,通过“集中理论+线上拓展+观摩实践”多维度开展教学,旨在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他们不懈学习,勤于实践。每年修剪一次,除掉老枝,让新秀开花结果,保持二米身高,方便采摘;有机肥是经过发酵后的牛羊蛋粪和油渣,含盐量较低,可促进桃子汁多味甘;挂果时,摘去多余的弱小,每枝存留一到二个精英,营养充沛才能个大色艳。日日巡逻,捉害虫,除杂草,在关爱中长大的桃子,丰硕美艳,在和风中吟诗作赋。

桃花塬的桃子不仅色艳味甘,而且易于储存,少则七天,多达半月,解围了鲜味不能久留的尴尬,安抚了天南海北的味蕾。桃花塬采取直播带货,互联网卖场,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桃花塬的桃子远销省内外。

桃花塬地势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员玉坤因地制宜,组织大家在基地栽植苹果等水果,让花果连台唱戏,使观光旅游的人流量高潮迭起,变‘美丽田园’为‘美丽经济’,把现有的生态、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以及文旅优势,逐步形成了‘三月至五月赏花’、‘六月至十月品果’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村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桃花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绿色和功能水果的规范栽培,推广,技术指导为主,集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基地栽植以苹果、桃为主,配植海棠,树莓,樱桃、鲜食脆枣、李子、杏、核桃、葡萄、柿子等富含硒的农产品。一座荒塬,经过十年的开发,变成了一个聚宝盆。桃花塬的人们,脸上都是幸福的光芒。他们日夜打理着果木,天天守护者花朵,还尝试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桃花茶,苹果醋,桃树胶,柿子饼……品种丰富,口味极佳,绿色健康,珍馐美馔,让四里八方的人们赞不绝口。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陌上多暖春。”卿乃金城枣乡西路井村塬上的桃花林,是村庄秀美风景中的一处亮点,是枣乡锦服上的一朵祥云,是新农村建设华章中的一行金句,是农村振兴凯歌中的一节强音!



【作者简介】季铖,原名席花妮,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也是文学爱好者。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多篇稿件被《三门峡日报》《金城灵宝》采用,数百篇作品见于当地教育杂志及网络平台。



3

生命中的一束光

余烬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2017 年底,我意外地成为了南漂一族。异乡的工作生活中,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让我小心翼翼地关上了心门。每天从家里到工作岗位,两点一线的轨迹从不改变,将自己置身在工作的忙碌与家务的琐碎中,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神秘而奇妙。若非那次下班的晚上路过广场被路边的吵闹的音响所吸引,情不自禁去唱了两首歌,我也不会遇到 18 团的团长,更不会收到岁终年尾时团长的盛情邀请。 

在钱塘江畔的一个社区文化家园 18 团的年会活动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彬姐。那是南漂以来数年中第一次身处人数众多的聚集场合。陌生的环境与一张张笑脸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所幸还有过去留下的些许功底,让我能够在台上收放自如地完成了任务,然后静静地坐在角落里观看余下的节目。 

彬姐第一个节目是随着合唱节目出场的,她有着高挑的身材,精致的妆容,站在合唱队伍中央位置,显得格外气质非凡与众不同。给所有人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让人难以猜测出她的真实年龄。第二次出场是她的独唱节目《我爱你中国》,一曲终了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只是那时的我们并未有交流。

第二次碰面是在一辆公交车上。

下中午班回家的我,与依然妆容精致、笑容可掬、热情洋溢的彬姐相遇了。我们彼此笑着打了招呼。她要我有时间了一定要联系。后来我们互加了微信,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 

彬姐,全名王彬,来自东北,退休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党员,更是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头人。 

之后,我们开始了交往与邀约。无论是一起走路,还是与几个人一同游园放歌,每一次相处都充满了开心快乐。她的和善,抬爱,共情,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的心田。 

   2020 年初,新冠疫情如可怕的猛兽般席卷了全球,无数脆弱的生命骤然终止。紧张的情绪和气氛弥漫在每个角落,人人都处于自危之中,社区的每个家庭更是消毒液口罩装备齐全,层层防护,如临大敌。家家户户尽量做到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而彬姐,作为一名党员,一直都在社区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党员职能。直到后来毅然加入了为社区民众测核酸的行列。 

每次联系她,电话都无人接听,但闲时她会回电话给我,说是在防疫的地方加班。 

2023 春节前夕,新冠大爆发,我也未能幸免。那天下晚班突然觉得有些许不适。后来居然站在回家的电梯里瑟瑟发抖。回到家盖着厚厚的被子,抱着热水袋躺着,依然冷得刺骨。接下来便是高热不退,毫无食欲。三天内,一天仅能喝一口粥,整个人像是垮塌了一般,心慌气短乏力的症状将我紧紧包裹着,瘫软在床上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濒死感。从小区群里得知这茬疫情来势汹汹,整个小区居民几乎无人幸免。

幸运的是,死神并未将我带走。 

第六天,我接到彬姐的电话,询问我的食欲如何和能否行走。

精神比前几天能好点的我调侃着说:我还活着呢,姐。 

不一会儿,她来电说到了我楼下。 

我说:姐呀,我还在感染期,你来干啥? 

她说她不怕,给我拿了些吃的和用的。 

我问她是否感染了新冠,她说她一直很健康,并未感染。 

在她的催促下,我下楼了。将自己包裹严实后去见她。 

她说:妹儿,感觉怎么样?我给你带来了免洗的洗手液、口罩,还有水果。能走动吗?要不要一起走走?

那时我的体力还未恢复,但在室内卧床数天的我,的确想出去看看蓝天下的钱塘江。 

于是我们一起往江边的方向走。

走到距离江边一半路程时,刮起了风,突然又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我说:不行了,姐,风太冷了,我要回去。 

彬姐说:那赶紧回! 

姐穿着大衣,她拉开衣扣,将下摆扯开,衣襟形成一道衣墙,然后搂住我的肩膀,将我包裹在怀中,为我挡住了那股寒风。 

我着急地要推开她。 

她说:别犟,你不能再受寒凉了! 

彬姐这种亲人般的动作,生生将我的眼泪逼了出来。 

在寒风凛冽的时刻,彬姐的关怀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疫情的阴霾,彻底融化了我冰冷的内心。让客居在异乡的土地上的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这个冬天,乃至整个余生,我都会因为有她,变得不再寒冷。 

疫情过后,彬姐又被返聘到了工作岗位,去了美丽的仙居县。仙居,正如其名,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几百里的山水路程,让我们鲜少有见面的机会。

然而,距离并没有削弱我们之间的情谊。隔段时间,我们就会在视频里聊天。她一直热情地邀我去仙居游玩,可我总是被工作所束,未能成行。 

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踏上那片仙人居住的土地,与彬姐再次相聚。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自己也会像彬姐一样,成为别人生命中的一盏灯,一束光。去温暖和照亮他们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余烬,女 ,一位客居他乡的河南灵宝人。执着文学,追逐梦想。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抗战胜利70周年《见证》一书和乡志《龙乡神韵》的编写,并有数篇作品在各级文学刊物发。



4

      

          灵宝大煜丰收在望

郭 鲁


在希望的田野上,

灵宝大煜闪耀着光芒,

技术服务引领方向,

助农增收,共谱新章。

苗木茁壮,绿意盎然,

大煜提供,生命之源,

每一株都承载着希望,

在沃土里,生根发芽。

肥料滋养,力量涌现,

精心调配,科学之选,

作物茁壮,绿意满园,

丰收在望,笑容满面。

技术指导,智慧相伴,

专业团队,答疑解惑,

种植技巧,悉数传授,

农民朋友,信心满满。

烘干机器,助力收获,

快速烘干,质量卓越,

减少损耗,提高效率,

农产品,价值倍增。

现金回收,信誉至上,

不打白条,实打实算,

农民辛劳,得到回报,

心中喜悦,无以言表。

树叶树枝,也能卖钱,

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绿色循环,生生不息。

种植户们,齐心合力,

在大煜带领下,奔向前方,

就业之路,越来越广,

生活改善,幸福安康。

金花六号,品种非凡,

树干高耸,傲立群芳,

花期绵长,芬芳四溢,

花瓣繁多,美丽绽放。

药效十足,疗效显著,

产量高企,品质优良,

抗病抗逆,生命力强,

为农民带来,丰厚收益。

15天花期,不败不衰,

绚烂如初,惹人喜爱,

亩产高达,三百斤重,

丰收喜悦,洋溢心怀。

灵宝大煜,技术服务优,

助力农业,发展腾飞,

带动就业,改善生活,

为农民筑起,幸福之梦。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灵宝大煜如一颗璀璨的星,

引领着农民朋友们向前行,

共同书写着美好的明天。

我们为农民提供优质的苗木,

为他们注入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我们为土地献上科学的肥料,

滋养着每一寸土地的成长与繁荣。

我们用智慧与技术,

为农民朋友们点亮前行的路;

我们用烘干机烘干每一片绿叶,

让每一份努力都化作丰收的硕果。

我们承诺现金回收,绝不拖欠,

让农民朋友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

我们让树叶树枝也能变成财富,

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与可持续。

金花六号,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品种,

它的树干高耸,花朵绚烂绽放;

它的药效十足,产量丰富可观,

为农民朋友们带来无尽的希望与梦想。

我们致力于带动种植户百姓就业,

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与选择;

我们与他们携手共进,共同前行,

为实现农业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

灵宝大煜,我们深知责任重大,

我们将继续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将用技术与智慧,点亮农业的明天,

让每一片土地都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灵宝大煜将继续闪耀着光芒,

引领着农民朋友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同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郭鲁,笔名一片绿叶,大专文化,灵宝市作家协会网站副总编。《见证》《最美家庭》《灵宝优秀作品选》《张守仁在灵宝》编委成员和图片提供者。作品《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获得全国摄影金奖,散文《一个小老板的业余生活》获得《作家报》复刊20周年征文二等奖,散文《子不教父之过》获河南法制报征文三等奖,摄影作品《金城花开》获灵宝市花开金城大赛三等奖,《苹果小镇》一文获得灵宝市委宣传部优秀奖。



5


       灵宝大枣的北京故事

                  王炜宁

 

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的街角,曾经开着一家卖枣子的小店。小店最开始没有铺面,老板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姓张,来自豫西的小村庄,长得黑瘦矮小,穿着洗得发白了衬衣,担着两大草筐枣子,就租“维和超市”门前的屋檐下,售卖从家乡运来的灵宝大枣。那时候是本世纪初,酒仙桥还没发展成商业中心,附近连个京客隆都没有,可供附近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超市,就只有占地几十个平方的维和超市。别看这家超市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从茶米油盐到烟酒副食,从学生的学习用品到老人的营养品,商品是一应俱全而琳琅满目,超市的老板是个身宽体胖的老太太,退休前曾是商业公司的经理,因为待人谦和厚道,在业内打下了不错的口碑。超市后侧单开辟了一间生活区,办公室里有厨房,有能洗澡的厕所,还有专门接待送货老板的办公室,这在二十年前就是最高的商业配置。

维和超市除了老太太,还雇了两个年轻的女售货员,平时晚上就住在生活区里。老太太对员工们不错,也不单做员工餐,每天都在超市后面的生活区买菜做饭,跟员工们同吃同住。可屋檐下的小张没地方做饭,自己只能是揣着一个茶缸子,每天蹲在超市门口的屋檐下啃馒头,就连五毛一个的烧饼都不舍得买。时间一长,老太太看出了小张经济上的窘迫,就主动提出,小伙子,你以后别一个人吃饭了,以后我这个厨房免费给你用,怎么样?小张的脸刷一下子红到了耳朵根子,他有些怯喏地说不用,房租水电根本就付不起哪!老太太笑道,不用你付钱,我这边灶和气儿都是齐全的,你就自备着锅碗瓢盆就行,小张也挺不好意思,从屋檐下的草筐子里抓出来两大把溜圆枣子,说什么也要塞给老太太尝尝鲜。就这样,小张和这间维和超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以后,小张就有了固定歇脚的地方,超市里夏天有立柜式空调,冬天有烫手的暖气,平时没有客人的时候,小张就搬个小凳子,坐在超市里的空地儿,跟老太太做伴儿聊聊天。小伙子总爱红着脸介绍,“在我老家的三门峡地区,灵宝大枣名气最大。一般来说,大枣都是椭圆形的,但灵宝大枣是呈圆形的,而且大如核桃。”他总是一边说,一边从筐里掏出来一把枣子扔给大家,瞪得滴溜圆的眼珠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能听得出来言语之间对家乡的自豪骄傲。从此,遇上下雨的时候,小张也不用担心他的枣子受潮,冬天下雪也不用担心挨冻。老太太一点也不吝啬,只要是给商店员工采买的吃穿用度,过年过节的下酒肉,三节两寿的点心,都会给小张捎带一份。而小张呢?从小在农村长大,什么活计都会干,他当起了厨师,把一碗碗河南烩面、灵宝羊肉汤、一筐筐枣糕主动给老太太端上了桌面,从此超市里也飘出了河南菜的香气。每年腊月,小伙子都会在厨房熬上一大锅羊棒骨汤,色白似雪,香气浓郁,最后再撒上几个枣子点缀,这时候,小伙子总会第一个把汤端出来给老太太,乐着说道,“大妈,您尝尝我的手艺,不赖!”灵宝大枣以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和微量元素丰富等独有的特点享誉海内外,那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红色枣子,挤在面团上就成了一个个枣馒头,放在棒子面上就是一个个枣窝头,跟糯米搅合在一起,用荷叶包起来上锅就成了粽子,剁成了馅儿也能蒸出来枣泥糕,总之,有了小张的一双灵巧手,枣子香飘满了酒仙桥的半条街道,引得大家都来购买灵宝的大枣。

小伙子的生意越来越好,老太太却得了腰间盘突出,后腰几根大骨头都坏死了,卧床长达好几个月,眼看维和超市就要遇上危机。小张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儿,每天不仅要卖枣子,还义务给老太太看店,什么送货点货、擦货码货,有时候捎带着给老太太接送孩子,忙的是不亦乐乎。老太太心里也是千恩万谢,但每次小张都会说,“大妈,您说这话可就远了,要不是您,我现在还蹲在房前啃馒头呢!咱不怕吃苦!”小张说完,还憨憨地笑着摇摇头,扛起来一大箱货物在肩上就出了门,那架势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老太太病好以后,身体大不如前,小伙子就索性租下了维和超市的前脸儿,大概有十个平方左右,正式把“灵宝大枣”的招牌挂了出去。因为没钱装修,小伙子就自立更生,用塑料布拼接塑料板子,用红色油漆喷上了“灵宝土特产 特卖枣子香”几个大字。为了更好的吸引客源,小张还把灵宝大枣的千年历史彩印贴成背景墙,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旅客,“枣由古代的酸枣驯化而来,《三国志》中曾有记载,枣子是古代的军粮。清代中后期,灵宝大枣开始大面积栽种,到民国时期已发展到6000多亩。”小张还定制了几个铁货架子,架子上不光有大枣,还有包装精美的盒装枣片,罐装的枣饮,软包装的枣茶,还有枣醋等等附产品,而灵宝大枣制成的小吃也不限于一种口味,可以有五香的枣花糕,板栗口味的枣馒头,小张有着机灵的商业头脑,及时加盟成为了大枣深加工企业品牌的运营商,给当地商业也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路春色满目新,一路繁花处处景。”十几年间,北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望京、CBD和通州大运河沿线发展成世界级的金融中心,酒仙桥也被建设成为朝阳区的商业区,街道一再拓宽,京客隆,颐堤港等等大型商超如雨后春笋般进驻到老百姓身旁,维和超市再也不是人们购物的主要选择,更因为小店地处街面死角的环境限制,小超市的客源渐渐稀少,甚至一度被排挤出了快速发展的社会舞台,而小张也看到了今后发展的新方向。

开小店的几年间,小张从农村走向大城市,从一个说话都红着脸有些怯喏的务工劳动者,成长蜕变成身穿西装的职业老板,他计划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利用网络电商的灵活性和信息流通的快速性,力争打造自己的枣子品牌。小张第一时间找到了老太太,也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而老太太已经年逾古稀,她并不了解互联网,再也不能如十几年前一样,给小伙子出谋划策。

去年夏天,小张的枣子店入驻了京东和拼多多等等电商平台,他也有了不少线上员工,发动还在家乡的亲戚朋友共同致富,客户可以在网络上根据口味和需求下单,然后由平台统一进行配送,这样就让枣子品牌有机会从河南的农村走向北京、上海、武汉等等大都市,小张梦想着让家乡的枣子有朝一日走出国门,建立起更加强大的品牌销售网。



【作者简介】王炜宁,河北省景县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钓鱼城全球大学生创意写作大赛三等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获奖者。散文,纪实文学和翻译见于《北京文学》《民间文学》《青春》《北京纪事》《读者(原创版)》《北京晚报》《北京日报》《文学天地》《散文选刊·原创》《中华文学·今古传奇》《山东大学报》等多家媒体书籍刊物,诗歌入选国内外多个国家级文学选本。



6

  

   灵宝:落墨在山水间的诗画册页(组诗)

郑安江


枣香苑写意

曾经的1100坑口——采矿留下的一块裸斑

经过咬紧牙关的生态修复

一鼓作气完成了对它的彻底治愈

一棵棵枣树,与簇新的心愿一起

带着蓬勃的欣喜,落地生根

一条荒芜的山沟,如今伸展开枣香峪

被美感丰盈的句式。在葱翠的底色上

笔墨修辞、晕染,深化着一帧诗画的呈现

银杏、桂花、海棠、樱花,缤纷了我们

曾经枯槁的情感。蜜蜂提着

盛满向往的花桶,为幸福酿造甜蜜

一股山泉涌出,蓄积起一汪碧水

一尾尾灵感随着鱼儿摆动、游弋

枣香河的那袭清澈间,跳跃的浪花

过滤颂辞,濯洗月亮,把一串日子

装订进潺潺行吟的韵脚

池鹭的翅影,向着水声倾斜

所有的迷恋在只此青绿的魅力中无法自持

在枣香苑,曾经灰头土脸的样貌

被折叠进记忆。一架水车悠悠地转着岁月

一株笔管草,接受风的吹拂

以草书与抒情的笔势,摇曳不止


站在九曲黄河观景台眺望

走过木栈道和环形小路

与沿途相遇的植物打打招呼

竹子、白皮松站姿挺拔,花蕾眼神纯净

远处的汩汩水声,在耳畔打着漩涡

——是的!应该站的更高一些

阅读雄唱天下的大河

做临河生长的一棵古枣树

是幸运和幸福的。被水声掏空的内心

只装一脉水声,缭绕着旷古的悠远

一行蜿蜒的诗句,无需说出一个词语

却背负着说不尽的悲悲喜喜

落日,是一只生满红锈的陶罐

在苍茫时分,弯腰汲水

站在云端之下,任由心中的欲望

像野马群一样奔突,长鬃飞扬

目光和思绪,与大雁、白鹭和黑鹳的飞翔

保持臻于完美的构图。大河,在诗意的

转折中,又一次不动声色地拐弯

一杆芦苇摇曳,淋漓着月光清淡的墨汁

只写一行,就成为百读不厌的史诗

把诗意留给田园,把吟咏留给静谧

我等待像一棵古枣树那样,被水声掏空

内心只装水声。我相信:大河奔腾不息

五月,在来过一次之后

还会以春天的名义,反反复复地再来


函谷关怀古

来到函谷关,我会像许多人一样

习惯性地仰望矗立在眼前的关楼

想从檐角上,找到秦时挂上去的那阕明月

一帧独有气势的呈现,如一尊大鼎

又如一只放大的玉玺

稳固着社稷江山

当然不能错过去拜谒仰慕中的老子

聆听他留在风中的声音,为路过自己的人

解惑,释道。他当年骑着青牛,紫气东来

轻捻飘飘长髯,捻出清静自正之道

捻出对万物的思考与点化

仙风道骨的老子,他的步态

走在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

365米长卷一轴,展开

吸引世界围拢过来赏读

一字一句排列成另一条古道,供我们穿行

从那些文字间,提取跋山涉水的竹杖

支撑和引导我们穿过人生的关隘

走向心灵的归处

走过函谷关,我们都是接受过

沐浴和洗礼的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

抚琴悟道,达观通透。让一颗心

还原为一滴水的清澈与澄明


写在弘农涧河特大桥

用一座桥演绎一支旋律,不是狂想曲

是现实版的精彩范本——

当晨辉把全长3145米的琴身刷亮

线条清晰的架构,勾勒出一道彩虹的走势

以悠扬漫起的美学表达

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地一次次展开

从心灵启程又向心灵回归的热望与期盼

且将每一个一次浇筑成型的桥墩

看作是向上生长的意志与信念吧

——假如它们真的是拔地而起的植物

相信也应该以劲竹的精神象征作为参照

往那儿一站,就硬骨铮铮地为祖国

亮出带有担当禀赋的肩膀

继续加以引申和外延,一座桥是长龙盘曲

它的形制,从古老的图腾衍化而来

源头发端于祖辈留在陶器上的纹饰

一盏盏路灯,摘取自梦里的星星

走过的咏叹,被逶迤的风一再拉长

铺筑进一脉和畅的壮歌与恋曲

远远地,将弘农涧河特大桥摄取进镜头

摄取进心头。在心灵的底片上

拓印下一幅值得深爱与陶醉的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郑安江,男,现居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山东文学》《扬子江诗刊》《星火》《星星》《上海文学》《青海湖》《延河》《北方作家》《散文诗》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多篇(首)文学作品


7

  

樱桃红了

高山虎


周末,难得一闲。泡了一杯绿茶,躺在家里的大沙发上翻阅着一本三农杂志。上午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暖暖的,十分惬意。

一阵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我急忙放下书,拿起手机接听,电话里传来了一个有点耳熟的声音:”我是燕子山的,找您有点事,我现在汽车站这边呢。”虽然一时还没有听出来找我的人是谁,但燕子山我熟悉,那是我们县城东南部六十里开外的山区小村,三年前我在那里下乡当第一书记。知道山里人来城里一趟不容易,我也没顾上问他有什么事,就急忙开车去了车站。

大约十分钟,我就来到车站,在附近找了个车位停好车。正寻思着打电话联系找我的人,就看见车站旁一棵大树下有个戴草帽的人在向我招手,我连忙走上前去才看清是燕子山村的老王头。

几年不见,他依然精神矍铄,一身庄稼人的打扮,穿着泛白的迷彩服上衣,脚上蹬着一双绿胶鞋,鞋边还沾着一些泥土。老王头身材魁梧,络腮胡子,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与老王头握手,寒暄了几句之后,他就抱起地上的一箱水果往我手里递,对我说:“咱家樱桃树今年挂果了,结的还不少。我摘了一些送来让您和家人尝个鲜。”我连忙推让着对老王头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栽树也不容易,你还是拿去卖吧。”这时候老王头一下子来了情绪,他好像要与我吵架似地:“好兄弟,不是您当年掏钱买树苗让我们栽,现在哪来的樱桃啊?让您尝一尝有什么不可以?”一番推让,硬是把满满的一箱樱桃塞到我手里。

让他去家里坐,他不去,我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说:“村里人都想把樱桃卖到南方去,那边价格贵,就是没有门路。”我劝他不要着急,让我来想想办法。“村里现在正忙,还要赶回去干活呢。”他说罢,就转身招手拦住了一辆班车,我看他执意要走,就趁机把一百元钱悄悄塞进他放在地上的编织袋里。

老王头坐上车,还把身子探出车窗,挥手喊着:“有空回村里看看啊。”我也挥着手,望着远去的班车,伫立了很久很久。当年下乡与燕子山乡亲们同甘共苦、修路种树、发展经济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在脑海里浮现,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心头一股暖流涌动,突然间我就想明天回一趟燕子山。

 晚上,我联系了一位在南京报社当编辑的朋友,人家答应下周在“我为乡村代言”栏目给我们燕子山樱桃做一期推介。于是,我又拨通了老王头的电话……



【作者简介】高山虎,河南灵宝市人,国企职员,爱好写作。在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农村网、共产党员网、河南诗人网、乡村干部报、黄河时报等媒体均有稿件发表。



8

  

我市作家苏景明加入中国散文学会

 

近日传来喜讯,我市作家苏景明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是经中宣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文学团体、全国性文学专业团体。旨在研究散文理论,探讨散文现象,开展散文创作活动,以促进中国散文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苏景明,灵宝市五亩乡人,退休干部,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顾问,作品散见于《上海滩诗叶》《中华风》《中国诗歌网》《河南大河诗刊》《奔流》《时代报告》等刊物。2023年出版诗歌散文集《美丽岭坪我的家》。







本期值班编辑  张贵生

平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灵宝作家》编委会

主办‖灵宝市作家协会

顾问‖刘育贤  邵玉铮  赵博理  张喜森  

审稿‖刘育贤  王水宽  黑女

总编‖李亚民

执行总编‖吉项鱼

执行副总编‖张贵生  张丽

编委‖ 高朝霞  卜芳芳  曾迎春  杜忠波  张 珊 秦明月  景玉平  亢秋亚  董建芳  张岳旭

图片提供‖一片绿叶

法律顾问‖赵博理 

封面题字‖邵玉铮

灵宝市作家协会邮箱lbszjxh@126.com



灵宝作家
发布灵宝文学界动态信息,展示灵宝文学界作家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