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作家》第412期

文化   2024-10-16 00:15   河南  

灵宝作家

第412期



412


灵宝作家(第412期)目录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l李江霞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l李亚民

新书发布会发言稿l张华

人生这坛陈酒l刘华锋

在张华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l李黎

月儿弯弯,文海扬帆l黛馨

小人物大格局l吉项鱼

在张华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l王水宽

月儿弯弯照四方l杜起升

老阌乡县走出的知名作家l刘春龙

在张华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l张丽

与书结缘l张珊

心如明月气象生l米玊

笔耕不辍  精彩不断l亢秋亚

在张华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l赵博理

新会员作品l贺祖国75周年华诞l常锐芝


      9月29日,由灵宝市委宣传部、灵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灵宝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张华长篇小说《月儿弯弯》文学作品研讨会隆重举行。现推出研讨会部分领导、作家发言,以飨读者。


李江霞                                          1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

灵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江霞

各位老师、作家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秋风送爽、硕果满仓的季节,在这个充满墨香、大咖汇聚的时光,在这国旗飘扬、祖国七十五华诞的时刻灵宝市文联和灵宝市作家协会隆重推出张华老师的长篇小说《月儿弯弯》,向伟大的祖国献上这份厚礼!

首先,我代表中共灵宝市委宣传部向张华老师新书的出版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张华老师作为当代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笔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尊敬。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长篇小说的创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作者在思想上不断沉淀、在情感上不断积累。在此过程中,张华老师始终坚持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将个人的心灵体验与时代的脉动结合,展现了当代灵宝的风貌与精神。刚才共同聆听了十位协会老师的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充满了智慧和洞见,使我今天也收益匪浅。

张华老师虽然长期在外创作,但是作为地道的灵宝人,他热爱家乡,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因此通过张华老师的笔触,将我们灵宝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生动地展现给世界。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记录豫西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我们地方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华老师的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和情节的精心构建,不仅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更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张华老师用心灵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奋斗的灵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创作、为时代发声的文艺精神更起到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今天来到现场的都是我们灵宝作协优秀的老师,作为一个集结了众多优秀作家的团体,作家协会在推动文学事业发展、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文学创新与交流、培养文学人才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作家协会积极组织全市作家与文学爱好者,深入基层、农村、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学校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人心、启人心智的多种实地采风、文学讲座、征文大赛、笔会、座谈会、佳作鉴赏等等活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歌颂我们大美灵宝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无论是苹果花节、樱桃花节、黄帝铸鼎塬、娘娘山、燕子山、函谷关、汉山等都留下美好的诗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作家的创作素材,也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敏感度和责任感。尤其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学的力量,将其融入到乡村振兴、文旅发展、企业经营和地域文化传承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家的努力与付出,必将推动我们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作家协会李亚民主席近期巡回分享《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在社会上反响很好还有,作家协会曾邀请到文学大家《十月》杂志编审张守仁到灵宝讲学,回京后撰写一篇一万字的文章《在那道德经诞生的地方》在《光明日报》上整版刊登,还有散文大家王剑冰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去灵宝看苹果花》,包括李亚民主席是三门峡地区唯一一个县级作家协会主席与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凝面对面汇报过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文学的力量

文学是无形的资产,是对外宣传的武器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向作家协会提几点希望:一要加大对新兴作家的支持与培养,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意义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更加关注作品的质量与深度,鼓励作家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关注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以更加丰富的视角和更深刻的思考,展现灵宝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底蕴。当然,要加强与其他地区文学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更多的文学工作者,用智慧和才华,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作品,去激励人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因此,我衷心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以此次新书发布会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和艺术水平。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投身到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用自己的作品去记录时代、讴歌人民、传递正能量,为打造我市成为全国百强县“文化强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预祝“张华老师文学新作《月儿弯弯》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张华老师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作品越来越丰富;祝愿作协的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佳作连连

谢谢大家!


李亚民                                       2



在张华新书研讨会上的讲话

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  李亚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家人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硕果飘香、收获满满的季节,我们齐聚一堂,满怀喜悦地共同庆祝张华老师的最新力作《月儿弯弯》长篇小说荣耀问世。

首先,我代表在座的所有的家人向张华老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张华老师用他的才情与汗水,再次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文学佳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作家协会成立75周年的重要年份。在这个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时刻,灵宝作家协会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蓬勃的生命力,成为了三门峡地区乃至全国文学创作的一面旗帜。有赵博理、王水宽、山女、何枫、刘泉锋、强建才、王荀、代安魁、张驼、黑女、董建芳、吉项鱼、冯敏生、张华、夏峻、亢秋亚、杜起升、刘春龙、米玊、常树荣、王自民、杨少桓、葛江辉、王世宏、石跃强、王赞峰、景玉平、徐育民、许彦云、苏景明、吕振东、张贵生、张新英、常治国、李宝军、王邦盈、贾赞顺、行全力、张会生等等这样的团队力量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坚实后盾。不仅在国内屡获殊荣,如冰心文学奖、奔流文学奖、文鼎中原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量级奖项的获得,更是让灵宝文学在省内乃至全国声名远播。

灵宝作家协会把传承培养年轻会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培养的80后、90后、00后19位会员已展现出显著成就,许琦伟、贠婷婷、张琼、张丽、齐少栋、崔明杰等在网络文学方面已独树一帜,社会反响很好。

灵宝作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从《人民日报》到《光明日报》,从《人民文学》到《河南日报》,再到《长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等权威文学期刊,处处可见灵宝作家的身影。我们的作品不仅被录入各类考试试卷,被译成多国语言走向世界,更是成为了中国精品年度读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今天,特别是张华老师。他不仅是灵宝作家协会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明。从《承诺》到《天国的女儿》,再到今天的《月儿弯弯》,张华老师以一部部厚重的作品,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由于张华老师让我给《月儿弯弯》写序,所以我是先读到这本书的,三门峡日报阅读版面,每年都向我们灵宝作家约稿五期到六期,我们会按报社提供的名著去写读后感,当然写读后感就得把整部书看完,这个时候,我同时读了张华老师的《月儿弯弯》,我就在想张华老师的写作很像陈忠实老师笔下的《白鹿原》,很像路遥老师笔下《平凡的世界》。想着想着我就不由的掉眼泪,我难过的是张华老师感人至深的佳作。为什么就不能获得个茅盾文学奖,我甚至惭愧,觉得对不起张华老师,恨我自己人微言轻不能把张华老师的作品推出去。在张华老师《月儿弯弯》出版之际,整个文坛都处在兴奋和庆祝状态,美籍华人常铁平老师远在异国他乡都表示祝贺,还有这本书的主人公原型美女刘老师对该书充分认可和赞美,四面八方的夸赞声一浪高过一浪。

张华老师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文学事业的无限忠诚。他虽身处唐山海边简易工棚,没有电、没有水,一个人坚守在工地上,虽然给写作提供了充足时间,但确实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孤独。我都很难想象,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中创作一部部作品是个什么心里状态。同时张华老师还心系灵宝文学的发展。每当有新作问世,他总是第一时间与我们分享互动每当有文友相聚,他总是尽力参与、热情交流。曾因一位文友的作品研讨会,张华老师微信上问我他需要回来不?我由于在忙别的,随手打下三个字:回来吧。张华老师坐飞机、赶火车、搭汽车、最后坐出租车赶到会场时,他说:李主席一句回来吧,三个字,让我跑了3000里路。那次让我们参会人员都很感动。

家人们:习总书记在二十大召开时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作为人民的作家就要树立该有的责任和担当,《月儿弯弯》的发布,是对责任和担当的最好诠释。不仅是对张华老师个人创作生涯的一次重要总结,更是对灵宝文学事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我相信,在灵宝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灵宝文学一定能够再创辉煌、续写传奇!再创佳绩!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家人身心健康,创作丰收!谢谢大家!


张华                                        3



新书发布会发言稿

          张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座的我的亲友文友们,以及不畏风雨远道而来的本书主人公原型刘华锋女士,三门峡的一大批老领导老朋友:大家早上好! 

  梦回故乡是一件比过年还快乐100倍的事,而见到熟悉的面庞,听到久违的乡音,犹如咖啡里加了糖,心里有千般滋味和甜美无比并回味无穷,也让人如梦似幻。非得到大腿上拧一把,才知道这是真的。

  在外打工二十四年了。回家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心结,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很奢侈的事。也是不在其位感觉不到的一种情愫。

  从2017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承诺》出版至今,又出版了两部47万字的《张华小说集》第一卷、第二卷。在此期间,我新创作了一部25万字的长篇小说《月儿弯弯》,今天正式与大家见面。这其中的100万字里的酸甜苦辣,只有执着于文学创作的人,才能体会到。

  文学创作是一种痛苦和苦难的艰辛历程,犹如闭关修行的一种苦行僧生活。那也是一种浴火重生、凤凰涅磐的炼狱日子,它不仅考验着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更锻造着作者的精神和灵魂。谁说写作是一种无比快乐的事,那是妄言。就像有人说出一本书有啥难的,谁都可以自费出书,那也是狂妄自大的话。说这话的人绝对没有出过书,他没有经历过身体、心理和金钱的千般磨难。你只出过一本书,就再也不敢妄自菲薄,吹牛说大话了。人还是低调一点为好。

  没有生活的阅历,没有洞察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经历,没有天生的对文学的爱好、天赋、执着和驾驭文字以及掌控文字的能力,是写不出几十万字的小说的,还暂且不论你写的水平的高低与否。只有天生的爱好,加上执着的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你才能有恒心,有毅力,耐得住孤独,受得了寂寞,在这座独木桥上挤行。虽然你还知道前方没有灯光,没有光明,没有终点,没有希望,只是也只能品味沿途的所谓美好的风景。

  既然是新书发布会,就说说出书的事吧!不说我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大海边过着没人没水没电,没有房子的极其艰苦的日子,八年如一日,几乎专职地看书写字,住在彩条布搭得棚子里。夏天门外的荒草地里,蚊虫满天。冬天零下18度的日子,冻得人夜不能寐。我过着与人与世隔绝的日子,坚持创作。我甚至把洗漱、吃饭和睡觉前的时间都设置为听书模式,所以绝对没有闲暇和人聊天说话,但谈论文学除外。以至于自己无意间得罪了不少人,这也在所难免。这也是我从不加人的原因,我太忙了,没有功夫谈及作品以外的事。家人和亲友都习惯了我的脾气,都不打扰我看书写字。

  这些磨难对于我这个农村打工的人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不在话下了。而想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写成的文字,嬗变成一本书,更是难上加难。所有的出版社的编辑都是科班出身的,他们的文学造诣不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差,想从他的眼里逃过去一些负能量的作品也罢,敏感词也罢,不通顺的句子,那是不可能的。十本书有三本书能审核通过,就算人家慈悲为怀了。只要从出版社被枪毙的书稿,不要再指望在别处能有出头之日。最要命的是出一本书的费用太大,如今更是不敢想象的价格了,可以说是抵得上我一年的工资。所以说出版一本书犹如女人生一个孩子一样是要命的事,我自以为对文字已经很敬畏了,从我手里交到出版社的书稿,至少改动了十遍。然而,一审稿发过来,上面密密麻麻地圈上了无数的红杠、红点、红圈,更不要说还要三审其稿。简直把人能折腾疯。

  写作就是一种爱好。往最底层里说和打牌、喝酒、唱歌、跳舞、画画、写字、下棋一样是一种消遣和娱乐。这里没有名利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没有雅俗之说,没有贵贱之别。说高了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精神追求。世上几乎没有一个下棋的是为了挣钱,纯粹是兴趣爱好而已。当然,行行出状元。大师级的人大有人在,那都是专家,也是我这种人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我也从不奢望。

  既然写作是一种爱好,也就是雅俗共赏的爱好,既然没有名利之分,所以文人之间不必文人相轻,更不必有勾心斗角之说。一个没有胸怀和格局的文学爱好者或者作家,其人其文不必与之交谈。就像下棋的人,没有棋风,偷棋、换棋、赖棋的棋友,这种人不交往也罢。

  写作的结果是快乐的。宛如一个历经千辛万苦的孕妇,分娩后的快乐和喜悦,那是金钱买不来的。我也深深享受这种结果,不管它稀丑歪端,都是我的儿子。我的亲生儿子。虽然这部《月儿弯弯》孕期长了点,但它像哪吒一样,生下来就会说话。

  爱好文学、钟情文学到痴迷文学,并把它当作一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那就成了一门学问了。这门学问艺无止境,没有顶峰,所有的人都在路上砥砺前行。

  我不敢仅仅把对文学的爱好停留在痴迷阶段。我家姊妹兄弟十个,只有我一个人上学多,读书多。我想我往小里说,肩负着家族责任和使命;往大了说,我有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白白用父母姐姐们的血汗钱享受这种求学的过程,我要用我所学的知识,我愿用小说的形式为我,为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代言。写出百姓的心声,倾诉平民的心愿,记录这个时代的音符。为自己留作一个纪念,为我的后代留做一些精神食粮,也为我死后有几本自己写的书当枕头。如果人人都不记录这个时代的历程,不书写我们经历的蹉跎岁月,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这个时代就是一片空白。我从不为钱不为名,只为一生的追求,这就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和写出一部部书的宗旨。也就是我这部书封面上所说的话: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史诗,记录这个时代,赞扬这个时代的真善美,揭露现实中的假丑恶,是一个有良知的文学人的责任。

  感谢各位领导,亲人,朋友,文友百忙之中参加这个新书发布会。愿大家多多斧正!谢谢各位的莅临!


刘华锋                                         4



 人生这坛陈酒

     刘华锋

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张华老师新书《月儿弯弯》小说里的女主人公柳如月,我的名字叫刘华锋,网名凤凰涅槃。谁的人生不是一本书,一部戏呢?我比别人幸运的是遇到了张华老师,是他把我的人生镶嵌在这二十八万文字里,浓缩在这本厚书里。二十八万字里的辗转,是我的故事,却也是作者随着故事里的人物喜怒哀乐的共情,笔尖起落间,张老师势大力沉的文学功底都能把每个文字摁疼。站在这里,有千言有万语,有无数次的哽咽声。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本小说里我写的书序最能表达心声,我就在这里读给大家听。

人生这坛陈酒在岁月的墙角窖藏了很多,很多年。缠缠绕绕打了死结,想要守口如瓶的那段红丝带竟也有了松动,鲜艳的红亦没有了夺目的光彩,暗沉的如凝固的血。柳树萌芽,月牙向盈时,这坛沉甸甸的酒被张华老师搬上桌案,不知这坛酒到底是让尝者酩酊大醉,还是无比心酸,既然已摆好了粗瓷大碗,那就把往事斟满吧,斟满!

打开瓶盖的瞬间,往事如泉,喷珠吐玉,竟然在张华老师的笔下倾泻成了二十多万字的汪洋。我亦如怒猊渴骥,奔向青春的源头。揽镜自照,青丝泛白,光阴间的过往留存心底,一尘一沙堆积如山,成了用来祭奠爱与恨的坟地。多少个月上柳梢头的夜里,心还会一次次逗留在那里,哭一哭我的爹娘,哭一哭逝去的青春,哭一哭埋在那里的未亡人。

看完了张华老师的这篇《月儿弯弯》长长吁了一口气,人生的起起落落都在老师的笔下风起云涌,灰色的青春里依然开着白色的花朵,梦想与追求在四季轮回里明灭。那柳稍,那月牙,依然是生命里一抹醉人清雅。这一曲人生交响曲在这长篇作品里久久回响,每一节音符都叩响我心底里的颤音。有血有肉更有骨,流淌的岁月不可回首,过往的经历不堪回顾,阴霾无法遮住阳光,顽强的种子永远有向上生长的力量,爬啊爬,一直爬到月光里,开出一朵青莲。柳如月出生时仿佛就带着她的使命,命运之轮不眠不休奔赴刀山火海。该走的路要走,该趟的河要趟,躲不过,绕不开。她如蒲公英的种子,风吹到哪里就在那里生根,用不屈,用坚强,用正义,用善良迎接人生里的四季轮回,任春来春去,缘起缘灭。然,弱女子擎一方天,谁知其中苦?“使人疲倦的往往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子。”这一粒沙蚌病成珠的痛苦也只有无数黑色的夜,写过的诗,燃烧的烟最清楚。痛哭过,怯懦过,无奈过,叹息过,爱过也被爱过,细细想来,也算精彩过吧。有人说,若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一定不会选择当初的路,我笑笑答,如果我还是那个我,路还是这条路,我也一定还会选择这条路,因为,这是我的必经之路,依然不会贪恋歧路上的蝶舞花香。尽管我已遍体鳞伤。也许,所有遇见都是一种偿还吧。始终觉得人活着就得有个人样,这人样是责任,是义务,是问心无愧,是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

磨难也不过如此,它犹如凿子和锤子,能够把生命雕刻出力量和希望。让自己有了立体的模样。这模样无形中已成为女儿漫长人生路的那缕阳光导向。看着她展翅翱翔,鼓帆远航,一身铠甲,无惧风雨的模样已足矣慰藉我这一路的颠沛流离。我亦飘零久,我亦无所求!

感谢张华老师呕心沥血,倾情著作,愿天下所有女人都能活的腰身挺拔,笑的灿烂如霞!

柳如月没有输,没有输给旧观念,没有输给命运,没有输给苦难,我也没有输,没有输给爱,没有输给恨,没有输给心里的千疮百孔,一路走来翻山越岭,风雨兼程,我仔细想过,是什么支撑我走到华灯初上,星光满天呢?当然是爱,是温暖。家人,朋友,还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包括在座的各位,是无数萤萤之火组成的银河,让我觉得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次次相信穿过黎明的黑暗就是破晓。去年我遇到了我的灵魂伴侣,遇到他之前我觉得我的余生就像杨绛先生说的那样,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该走了。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他怕我淋雨,就跑来为我撑伞,他怕我苦,就为我制作了一颗颗的糖。我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春天,冬天也不过是路过,女人的双手也可擎起一片天。看,月儿弯弯已经从张华老师的书中缓缓升起,从柳如月的心头缓缓升起,爬上了柳梢头。再次感谢大家,感谢张华老师!


李黎                                         5



在张华新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灵宝市教育体育局    李黎

尊敬的李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齐聚一堂,灵宝作家协会实力派本土作家张华老师第四部新书、近28万字的长篇小说《月儿弯弯》与读者朋友见面,向75周年国庆献上厚礼。这不仅是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灵宝文联、灵宝作协的骄傲,更是我们灵宝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向呕心沥血的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以及精神鼓励

今天有幸参加张华老师的新书发布研讨会,非常荣幸和激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谢李亚民主席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张华老师是我的亲舅舅,可以说是亲近、最了解他的人。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他,从一个民办教师到文学酷爱者,他是一个对文学、对生活的都很勤奋的人。他常说“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却不能低下高傲的头,弯下不屈的脊梁。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不向邪恶弯腰,他嫉恶如仇又侠骨柔肠,他虚怀若谷又爱憎分明。他的铮铮傲骨,他的横溢才华,他对文学的执着,他对文字的敬畏,他的厚重文学底蕴,他的纯净的灵魂,犀利的文笔,浪漫的文字,热辣的情怀,我们都可以从他作品字里行间品味出来。

早年怀着对梦想的渴望,背井离乡到三千里外的远方,在荒无人烟的大海边,20年如一日,在工作中、生活中、创作中经历了一路风雨,躬身为生计,提笔写春秋。以常人难以忍受的坚强意志,崇高的远大理想,做到了精神物质双丰收创作并出版了四部作品,而且赢得了读者、文友、专家、老师的盛赞。我为这样的亲人喝彩同时我坚信这是市传部、市文联和灵宝作家协会的功劳,也的亲朋好友以及老师们长期的关注支持,鼓励和帮助分不开。在此,我向各位深表感谢!

作为作者的亲人,我熟知创作一部作品的千辛万苦从灵感的乍现到字斟句酌的打磨,从无数个日夜的奋笔疾书到最终的完美呈现,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我们这些亲友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肉体上精神上身心俱惫,几十次修改锤炼,原本已浴火重生,又在经济上物质上接受高昂的出版费用。一部正规的出版物,能让一个作家掏空身心,空家底而面对一个打工者,一位农民来说我们可想而知,他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也就在这样的艰难困苦之下,我的舅舅十几年如一日能创作出版了四部著作,谁还能不为震撼呢!

据我所知,在场的亲友老师中有为我舅舅创作出版付出无限爱心的慈善人士,并且默默地做着幕后工作有在资金上施以援手,一次性购买几千元的书籍,默默赠送给需要精神食粮的人,还有或以文学上、创作上精神上、编辑上给他以大力支持。我还清楚地知道这里有在坐的德高望重的心理咨询师,也有家乡的同学和社会贤达,还有心地善良的年轻文友。愿大家一如既往地多加帮助,大力支持!

我相信,《月儿弯弯》这部书将会像一颗明亮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它会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找到慰藉、力量和希望。它也将成为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激励着他继续在文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愿我的亲人能够创作出更多量高质优的佳作,愿我市文学艺术界能层出不穷地产生实力的作家。愿我市的文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

再次谢谢各界领导,各位嘉宾!


黛馨                                          6



月儿弯弯,文海扬帆

黛馨


在这金秋的织锦里,硕果轻吟,

我们围炉而坐,共赴一场文字的盛宴。

《月儿弯弯》,新芽初绽,

在灵宝的怀抱,绽放文学的光芒万丈。


七十五载风雨兼程,祖国华诞,

习总书记的话语,如春风化雨,

滋养着每一寸文学的土壤,

人民的心田,是创作的源泉,不息流淌。


灵宝作协,筑梦之地,

汇聚八方才俊,共绘文学蓝图。

张华老师,田间走出的诗人,

以笔为犁,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月儿弯弯》,二十七万字的重量,

是汗水与梦想的结晶,

海边太阳能板的微光,

照亮了茅棚中的文学殿堂。


歌唱《我和我的祖国》,心潮澎湃,

每一句歌词,都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坐下吧,朋友们,让我们静心聆听,

张华老师的讲述,如月光洒满心房。


新书赠予,是感恩的传递,

刘主任的笑容,温暖了会场。

刘华峰老师,原型之光,

她的故事,让《月儿弯弯》更加生动辉煌。


研讨会上,智慧碰撞,

吉项鱼、王水宽、杜起升……

每一位发言者,都是文学的灯塔,

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深入探索。


青年作家们,声音清脆,

张丽、张珊、卫伟……

他们的见解,如同新星闪耀,

为文学的天空,增添无限光彩。


李江霞部长的讲话,高屋建瓴,

为灵宝文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我们肩并肩,心连心,

共同书写灵宝乃至中国文学的辉煌篇章。


《月儿弯弯》,不仅是张华老师的作品,

更是我们共同的骄傲与希望。

它像一轮明月,照亮文学的长河,

引领我们,在文海中扬帆远航。


感谢每一位参与者的热情与付出,

是你们,让这场研讨会如此圆满成功。

愿《月儿弯弯》的光芒,永远照耀,

愿张华老师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李亚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主席。



吉项鱼                                          7



小人物大格局

——读张华长篇小说《月儿弯弯》有感

吉项鱼

小说是写人的,不是编故事的,故事是躯壳,思想是灵魂。

人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管是看热闹还是门道,只要被书中的文字所深深吸引,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张华老师的长篇小说《月儿弯弯》,我是一拿上书就没放下,一下子看了160页,被抓紧的心才放松了一下。

我是伴随着主人公柳如月美好的童年、清纯的少女时代、美好的婚姻生活、丈夫蒋峰的背叛、有情人张卓的呵护爱恋等节奏而阅读的。我跟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气愤、时而欣慰、悲欣交集。

小说要写社会人,这个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的缩影,它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环境下一代人的悲喜剧。小人物的命运翻转、奋斗历程可以反映出社会变革的人性的变化、社会的深度。只要把这个人物放置到社会变革大环境中,碰撞各种各样的人,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大格局。如果柳如月一直在自己的家庭里,她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格局。

柳如月在家庭里也有碰撞,她对二伯的孝顺,以及为二伯找到了亲生女儿,这只能突出她一个方面——善良的人性。这种儿女情长也是感动人心的。

柳如月走出了村庄,在煤矿上发现蒋峰学会了赌博,碰撞到了社会上这些赌博的人,也让柳如月看到了人性对金钱的贪婪。然后在理发店,柳如月又碰撞到了所谓的蒋峰的“干姐”——一个生活不检点的女子和蒋峰,让如月看到了蒋峰对他们美好婚姻的践踏和摧毁,婚姻的无奈使她一再忍让,一再失望。让她感受到了婚姻的无奈,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在摆小摊的剧情里,柳如月又碰撞到了各色人等。她的“贵妃饺子”生意红红火火。引来了社会上的小混混,想白吃还想闹事儿。幸亏好心人张卓时时关注,报了派出所,才平息了一场闹剧。从这里,柳如月尝到了女人想干一番事业的艰难困苦,她的为人处世的格局一下子大了。

后来又碰撞到了完美的男人张卓,张卓离婚了,是她小吃摊的常客,张卓对柳如月关心照顾、时刻呵护,让柳如月从失败的婚姻之中走出来,重新获得爱情的美好。最后,柳如月又碰撞到了蒋峰,这个死皮赖脸、无恶不作的坏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柳如月跟他离婚了,但蒋峰孝敬柳如月的母亲,从楼上背到楼上,在柳如月母亲的葬礼上,她还让女儿月雅儿给她拿了2000块钱。生死面前,蒋峰觉醒了,也找到了男人的尊严。柳如月虽然不搭理蒋峰,但是心里也是温暖的。

人性是在社会环境中变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光鲜亮丽的人也有恶,普普通通的人也有闪光点。

 张华老师说:这本书就是让全社会人尊重单身离异女人,单身无罪。

 柳如月这个人物塑造,无疑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她美貌、善良、隐忍、勤劳、吃苦,敢于跟命运抗争,敢于挑战自己,从而走向成功。相比来说,蒋峰这个反面人物也塑造的非常成功,让人可恨,让人都忍不住想打他、想咬他一口,这就是情景的效果。这部长篇小说让人引起了对社会变革中人性的思考。女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有尊严、有格局。

张华老师的这篇这部长篇小说不仅以曲折完美的故事吸引人,而且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张华老师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大海边儿,能够书写这样一部曲折吸引人的长篇小说,是文学丰盈了他的生活,驱赶了他的孤单。。他一天都没有停止学习,除了工作,刷牙、吃饭、散步都在听小说。然后每天都在伏案疾书。像他这样勤奋刻苦写作的人,我十分敬佩。他以柳如月这个女性形象在社会变革中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女性要自强自立,所有的男性要珍惜爱情、经营家庭。  

 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人的故事,但是这个人的背后其实站着一个社会,这个作品具有一定的厚度,就是具有普遍性和厚重感。小说是写人的,细节跟着人物自然而来。小小细节,寥寥数语,让人心头一动,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让人在文字背后能够找到反映的这个时代的格局。关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要有广泛性,性格的独特性,心灵的深邃性,这样才能使人物鲜活、饱满而丰韵。人物走向社会,格局就变大了。

一部成功的作品,就是老师这样的排篇布局,巧妙构思和设计设计。每一个情景,每一句话,都不是单独的,都与随后的人物,故事,情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长篇小说中尤为重要,也是一部作品的成功秘籍。


作者简介:吉项鱼,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王水宽                                       8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王水宽

      很高兴参加这个张华老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月儿弯弯》新书发布研讨会。 

      张华老师是位农民作家 ,常年在外打工谋生,生活很辛苦!难能可贵的是,几年来却能忙里偷闲,笔耕不辍,连续出版几部长篇小说,而且作品很接地气,耐看。

      前天拿到这本新书《月儿弯弯》,匆匆看了近百页,感觉写得很好:有几个比较稀奇闪光的特点:

1、自序和收笔落款,用的是作品主人公柳如月的名字,而非作者之名。别开生面,别出心裁 ,令人感觉特别新颖。这是第一奇!没想到,小说主人公的原型今天也到场, 刚才也讲了话。介绍了小说从生活到成书的由来。

2、第二奇,是洋洋洒洒几十万的文字,没有划分章节,完全是滔滔不绝、一气呵成的感觉。酣畅淋漓!

3、作者出身农民,对农村的生活非常熟悉,且有深厚的感情。描写的生活场景,风俗习惯很接地气,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耐看。

      例如开篇的第一段:

      秋阳站在了西山头,迷恋地看了一眼熟悉的四沟八岔,还有漫山的红叶,然后“咕噜”一下就滚下了山梁梁。原本明媚的山峦渐渐变成了清黛色。初三的月牙儿早急不可耐地爬上了悬崖边的柳梢头,偷窥着袅袅炊烟中的大下沟村。

     “爹哎,吃饭喽!”一声清脆的稚嫩的童声,像黄鹂一样委婉动听。期间还洋溢着陕州韵味的抑扬腔调。

      这些场景描写,绘声绘色,如临其境。

      还有下边这一段描写,也很接地气:

      肉是中秋节时在县城上班的大姐买来的,虽然只有窄窄的二指宽,约莫有二斤,这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人却是极其奢侈。

      四口人围着桌子吃饭时,父亲和二伯把薄薄的肉片都放在了如月的碗里。母亲嗔怪道:“你俩就惯吧,看把你的女儿能惯上天。”如月的二伯疼爱地看着侄女说:“我不光惯着我的女子,我还要让她成为一个当家的女人,以后要给柳家支撑门户呢!”

       如月是听不懂这些话的,她只顾低着头吃肉。

只见她把瘦肉吃掉,肥肉又放在二伯和父亲碗里。母亲真的不高兴了,厉害到:“月儿,看打!”

       堂屋里发出两个男人惬意的笑声。

这一段生活场景描写的非常形象和生动,如临其境。

简而言之,张华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驾驭长篇小说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因为才看了一部分,还不知故事的结局,就抛砖引玉,先说这点,等过几天,看完之后再细聊吧!

      在此,祝福文友张华老弟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日子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也祝在座的各位文友以张华这样的创作精神为榜样 ,深入生活 ,勤奋创作,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为灵宝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杜起升                                       9



月儿弯弯照四方

杜起升

前几日,我接到李亚民主席的电话,说张华老师从外地回来了,让我带上我之前写的《岁月无痕》一书见一下张老师,我欣然前往。在鹏飞大洒店见到了阔别五年多的张华老师。闲聊中得知他一直在南通的大海边从事海洋施工作业,且一家数口都在那定居,很是欣慰。几年未见,他仍然是那么的健谈,还是那么精神,感觉和之前没什么两样,而不同的是他在工作之余又连续出版了数部长篇小说,中间也有中短篇,这次带回的是刚出版的长篇小说《月儿弯弯》,当我拿到张华老师签名的沉淀淀、厚实实的这部作品时,感到很是激动。

我与张华老师相见这算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在张贵生老师的《走过路过》新书发布会,因应允李主席的一句“回来吧”,张华老师乘飞机转火车坐汽车,辗转数千路,一路匆匆赶来参加会议,这种一诺千金使我对他的《承诺》一书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苐二次是在作协组织的对老阌乡采风活动中,最后落脚阌西村,晚上张华老师将全体人员安排在他家就餐,这种对作协活动支持的举动,这种人格魅力感染了我。

之后的几年,我们虽然再未谋面,但在微信中,对相互的文章作品,都时时给予关注、留言、鼓励、指导。而我每看到张华老师的文章,几乎篇篇必看,因为从他的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对有些不同的想法,我们都进行过开诚布公的交流。而我更多的是请教和学习。

在今天的张华老师《月儿弯弯》新书发布研讨会上,我说的这些看似于本活动无关的话,其实只有我们通过对张华老师的了解,了解了他那高尚的人品,才能了解他那朴实无华,打动人心的作品。

拿到了这部小说,我用了两天多时间,通篇进行了认真拜读。

《月儿弯弯》这是描写一名女性一生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动人故事。是一部励志小说,通篇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好,《月儿弯弯》,书中的主人公,就象那一轮弯月,清秀,明亮,柔美,善良,有责任,有担当,敢爱敢恨,而这美丽,大度,能干,贤惠,人见人爱的姑娘,一生却毁在了一个吃喝嫖赌,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没有担当的寃家手里,这真是应了那句“心俊的赶上个拾粪的”,这一朵鲜花实实是插在了牛粪上,而这堆牛粪,即无营养,无有水份,还时不时发出灼人的骚味,而你想摔又摔不掉。在那看似表面上摔掉的情况下(后办了离婚手续),似乎找到了她的真爱时(财政局长),不料就像又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将她认为莫美适合她的那一方沃土,冲得浠里哗啦。她一生中,心心念念,好好过日子的爱情大门,从此彻底关闭。

拿何枫老师在剧本唱词里常见的一句“苦啊!”概括如月再恰当不过了。

就在这接二连三的感情打击下,在一路艰难困苦的摧残下,如月顽强的一次的跌倒又一次次爬起,和命运做着不懈的抗争。虽然如月的爱情到底还像初生的月芽,没有见到十五,但在她的女儿身上得以圆满。这是她人生最大的骄傲。她成立的“单身女子联盟”,使她在自己的事情上得到了圆满。

读张华老师的小说,语言优美,叙事流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善于借景抒情。如,当得知他那不争气的丈夫又在和别的女人鬼混时,如月的心坏到了极点。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寒夜的风迎面刮来,像一把刀子,抽着她的筋,割着她的肉,戳得她的心,她的泪水在随风横流,”

当如月认为找到了真爱,和她的心上人(张卓)外出游玩时,书中这样描述:“残春的浅绿在初夏的轻拂下,褪去了毛茸茸的青涩,幽静的山路弯弯,从窗外扑进了远山的香馨,草木的馥郁,还有百灵鸟的翠呜。”这寥寥数笔,把两个相互爱慕之人通过环境展示出了愉悦之情。像这样的描写在书中比比皆是。

张华老师的小说又一特点,在描写当地风土人情上,可以说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如给妇女结生,给牛结生、农村红白喜事的各种安排,麦天时劳动场景,拾破烂、出夜市、等等等等,都描述的致细周到,无半点遗漏和差错,这和张华老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擅于观察,勤于实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承诺》中就已领教过。

张华老师的小说表面上看,都是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茶米油盐,到吃喝拉撒,从婚丧嫁娶,到耕播收获,说的是家长里短,道的是人间喜悲,而恰恰是这生活中的嗦事、小事,才让读者悟出了其中的大道理。

这部小说除了描写如月这条主线外,还在书中把几位女性添加进来作为辅助,店老板严莉,人民教师姚雅琴,家庭妇女慧丽,在个人爱情事业上,她们和如月同病相怜,这几个不同性格的女子,使如月的故事又增色了几分。真有点贾平凹长篇小说《暂座》的味道。

我不懂文学评论,也写不出个子丑寅卯,我感觉如果该书在一些重要节点,故事情节上再多一点笔墨,如在蒋峰入赘改姓柳上,在如月因年龄逃避计划生育检验上,使矛盾冲突,悬念,结果,再推一把,使故事就更生动。

 另外,通篇小说没有明显的章节划分,使人读起来缺少点歇息感。

上面的感觉,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能说的不对或有偏差,还望张华老师谅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华老师是我崇拜的灵宝作家之一,除了长篇,他写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都是我学习的样本,他那种对文学的挚爱,勤奋的精神,谦卑的人品,笔耕不辍和孜孜不断的追求,是我学习的楷模。即便使他的作品像那弯弯的月亮,不够十分圆满,但他所散发出的光芒,就像书中女主人如月一样,一定能够照亮天空,照亮大地!祈盼张华老师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佳作不断,再创辉煌!


刘春龙                                        10



老阌乡县走出的知名作家

刘春龙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张华老师的《张华小说作品集--第三卷<月儿弯弯> 》新书发布及座谈会,也很高兴再次见到张老师和各位同仁。

      前几天,张老师回家乡,和李主席谈到出版了《月儿弯弯 》新书一事。经李主席介绍,我和张老师才对上号,见到了老师的“庐山真面目”,也为他谦逊、低调、朴实的作风所感动。我和张老师还互相赠送了新书。

张老师是灵宝市阌乡村人。作为在老阌乡区域工作十余年的半个阌乡人,我就从老阌乡的特色历史文化、文化遗迹及文化名人,我对这本书的感悟三个方面进行发言。每段内容都是提纲挈领式,请张老师和各位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老阌乡县的黄帝文化和仰韶文化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黄帝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文化、祖根文化。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炎黄子孙。

灵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灵宝是仰韶文化中期核心分布区,目前发现史前古文化遗址193处,包含仰韶时期聚落309处,是全国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最多、最密集的县市之一,被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称为“仰韶古国”。在黄帝铸鼎原始祖殿保存的唐代801年的《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碑刻,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国内迄今发现唯一一通记述黄帝铸鼎、最早记载黄帝功绩的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黄帝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以黄帝铸鼎原为核心的西坡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其中,F105特大房屋基址,占地516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带回廊的古典建筑,也是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建筑遗址,有“黄帝时期的人民大会堂”之称。北阳平遗址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100处、“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全国15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库,被誉为黄帝时期的“十里长街。”

老阌乡县包括现在的豫灵、故县、阳平及西阎的大部分地区,是灵宝市黄帝文化和仰韶文化的核心区域。黄帝文化和仰韶文化,以及贯穿灵宝境内的黄河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我们为作为炎黄子孙而骄傲,为我们拥有的独特的黄帝文化资源而自豪。

      二、关于老阌乡县的悠久历史文化

     老阌乡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阌乡县原名胡,秦初为胡关地。西汉在胡关地置胡县,此为阌乡有县之始。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更名湖(以水得名),属京兆尹(在今西安市)管辖。南北朝时期:元魏改湖县为湖城县。隋唐明清,县治多有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阌乡县先后隶属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1954年6月,阌乡、灵宝两县合并。因修建三门峡大坝,阌乡古县城淹没在滚滚黄河之中。现在阌乡的遗存仅有阌乡村和位于张村路边的老阌乡火车站售票房等。

虽然,阌乡县不再存在。但在老阌乡人的心目中,它却是抹不去的一丝幽怀。古阌乡地处豫、秦、晋三省交汇处,南依秦岭,北濒黄河,东西被函谷关、潼关相夹持,镶嵌于古都西安、咸阳与洛阳、开封的中心点上,自古就是东出中原、西进长安的咽喉要道。古县历经两千余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沧桑厚重,丰富而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黄帝铸鼎原、西坡遗址震动了考古界;“三鱣书堂”、“四知先生”、“楼船破吴”等历史故事千古传颂;杨震、王濬、张须陀、梁文贞等雄杰名贯古今;黄帝铸鼎、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真武大帝修炼、王莽撵刘秀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脍炙人口,数不胜数;轩鼎烟霞、汉台风雨、黄河晚渡、秦岭暮云等文化名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老阌乡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传人,也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涵养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欣逢盛世,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笔为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和艰辛奋斗、自强不息的人们去讴歌、去传颂!

       三、关于老阌乡县的知名作家张华老师

关于老阌乡的现代文化名人,如在座的赵博理主任,是一位从领导干部转型到文学创作的典范;如作协的主管部门、原市文联主席张太营,宣传部副部长马万军、王建民;如阌乡村的周彦平;再如酷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原畜牧局张安民局长,还有徐营村的农民作家徐育民老师等。今天专门谈谈从阌乡村走出的作家张华老师。

1、张老师谦逊低调的品质感动了我。和张老师初次相识于网络。去年9月1日,因我准备出版新书,涉及书号和序言等问题,我咨询李亚民主席。李主席说,咱们作协群有个张华老师,他出了好几本书,可以咨询他。我加了张老师的微信,他很快予以回复。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张老师热情、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时常看到老师发表的文章,对老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前几天,张华老师回到家乡,我们从线上交流到线下见面。李主席谈到为他的作品开个研讨会时,张华老师很谦逊、低调,说自己还是个农民,似乎有点自卑的模样。李主席说:“要开,我们要鼓励这样的作家。”我说:“我们在座的那位不是农民或农民的后代?农民作家是我们的骄傲!农民的创作精神需要学习!”

2、张老师的优美文笔和驾驭创作的技巧启迪了我。由于我也是体制内人员,只能利用闲暇之余,从事读书和创作。书读的不多,拿得出手的作品也不多。张老师的这本书放在案头已经有三四天了,因为给市委党校准备一个专题讲座,无暇阅读。这本书我只看了序言、后记、开头与结尾等部分内容。所以感悟是粗浅的。

      一是优美的文笔吸引了我。如:“天边的那一抹浅白,映照着如月彤红的条绒袄。红绒布上细密的碎碎的金花花儿随着跑下坡的如月的脚步一闪一闪发出亮晶晶的光芒。如月走到院门口,跺了跺母亲做的和她上衣一样颜色的布鞋上的尘土,这才进门。” 再如“从厨房里已经弥漫出了小米红薯汤的清香,还有芫荽炒辣子的独特味道。如月不舍得拉院子里的灯,她把剁草的板子搬到厨房窗外边,就着灯光,抓了一把红薯蔓,掂起菜刀“梆梆梆”地剁起了猪草。”这些文笔极其优美,又富有生活的气息。

      二是精彩的细节描写吸引了我。“第一团面揉好,她麻利地搓成长条状,用刀一切,分为三份,摞在一起。再揉第二遍,然后把揉好的面叠在一起,码成条状,用刀再切,揉第三遍......这就叫蒸馍。”没有实践和细致观察的人,断然是写不出这样的细节的。看着蒸馍的情景,我们似乎已经闻到了淡淡的馍香。再如如月协助母亲接生的细节,描写的极其细腻。值得借鉴。

      三是驾驭创作的技巧启迪了我。“爹哎,吃饭喽!”一声清脆的稚嫩的童声,像黄鹂一样委婉动听。 又是一句:“爹哎,吃饭喽!”少女甜美的声音,随着岁月的更迭,小小稚童嬗变成了上初中的少女。两句一样的“爹哎,吃饭喽!”的话语,时光却过了七八年。再如接生路上,骑自行车的两位年轻人,看似心术不正,却是来迎接如月的“坐骑”等。这些悬念和大跨度的创作技巧值得学习。

3、张老师不懈创作的精神激励了我。 花甲之年的张老师,在大海边,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晚上照明用的是手机的手电灯;一页页的稿纸不断的加厚......这是几十年前,我们在初中、高中学习时的情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创作环境,创作了第一本书,创作了第二本书,创作了第三本书,又即将完成第四本书的创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毅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就是对文学的热爱!文学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事业!向张老师不懈的创作精神学习!张老师的创作精神,也将陪伴我不断前行!

        祝张老师健康吉祥!祝座谈会圆满成功!祝文学的事业长青!



张丽                                        11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张丽

张华小说集之三《月儿弯弯》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有幸受邀参加本书研讨。

认真说起来,我与张华老师缘分不浅,2020年元旦,我参加《读书点亮新生活》活动时,朗读的就是张华老师的文章,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极美,是一种我所没有见到过的写作风格和韵律,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伤的气质,我在诵读时,也犹如临海而立,看着旭日渐升起,似能感受到海风拂过心间。

李主席告诉我张华老师是咱灵宝的本土作家,是一个对文学、对生活都充满热忱的人。因为一篇文章让我对张华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对他十分敬仰。

后来,张华老师回灵宝,我有幸见到他本人,由于他的行程安排的十分紧促,在和他简短的聊天中,得知他之前是阌乡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并且教授过我叔叔课业,这一下,让我对这位早闻其名的大作家,又打心眼里觉得亲切。谈及他的创作环境,他说他常年在工地奔波,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我能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的却是,每天与大海相伴,与书本为友的浪漫惬意,他把一个个文字通过生活的磨砺,转变成一首首优美的词句,一篇篇真挚的文章,一部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此前,我总觉得自己对于文学的是热爱的、是执着的,但与张华老师相比则相去甚远。通过这次见面,他的才情和对家乡的眷恋,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次从李主席处得知张华老师回来的消息后,我赶紧请假到张华老师下榻的酒店,李主席、吉主席、郭老师、杜老师已经先到了,这次我们在一起畅谈文学创作,还收到了张华老师的签名赠书,当时我就忍不住打开张华老师亲手签赠的《月儿弯弯》读了起来,虽然只是匆匆的读了几页,但心底里满满的是钦佩。

这一周,我读完了整部小说,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月儿弯弯》这部28万字的长篇小说中,可以看得出作者的用心,这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它难得的从一个当代女性的视角,去看、去感受人间冷暖,世间百态。所以,它更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

故事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和真实人物原型展开,无论从语言、生活习惯等都透露出浓郁的本地特色,也反映了当代地方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种背景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环境,也能让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动机。

从人物塑造上来讲,主人公柳如月出生在重组家庭,接受传统教育。传统观念中的美德使她善良、勤劳、娴淑,但其中的糟粕也给她带来了心灵的桎梏和束缚。这种复杂的人物设定使柳如月的形象更加立体,她的经历和性格特点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小说围绕柳如月不幸的婚姻展开,她因父亲的遗愿招了上门女婿,从此陷入不幸婚姻的泥潭。这不仅展现了柳如月个人的命运悲剧,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一部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境和无奈。当然,书中除了柳如月,还有严莉、姚雅琴、王慧丽等千千万万的离异女人,她们受尽了婚姻的磨难,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她们不向命运低头,展现出了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精神。

张华老师以朴实的文笔进行细腻的描写,使《月儿弯弯》这部小说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通过对人物情感、心理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小说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月儿弯弯》这部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引发我们对婚姻、家庭、社会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月儿弯弯》如同一弯清澈的月牙,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忽视的角落。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展现了女性在命运波折中的坚韧与勇气。读完这部小说,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生活、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张华老师用他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被命运无情压榨却又不屈不挠的灵魂。

书香致远,墨韵悠长。期待张华老师在未来的创作中,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触动心灵的佳作。



张珊                                        12



      与书结缘

张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作家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灵宝市作家协会理事张珊,在这个喜迎国庆的日子里,我非常荣幸能来参加张华老师的小说《月儿弯弯》新书发布研讨会。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与书结缘》。         

张华老师是灵宝市阳平镇阌乡村人 如今,全家人定居在江苏南通。

说到我和张华老师与书结缘,还是他第一长篇小说《承诺》出版时,因为我们是老乡,张华老师和文友张丽骑着电动车冒着严寒把这本宝贵的书送给了我。

时隔几年后,一次偶遇再见到张华老师,真不知老师又出了一部长篇纪实性爱情小说《月儿弯弯》。能收到张华老师亲笔签名的书我很荣幸。打心眼里为张华老师出版的新书感到敬佩和高兴。

攀谈中,我问张华老师,您这本书是怎么写成的?

张华老师说:“是个农民,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做为一个男人首先要养活自己养活家,要有经济来源,要先把日子过好。

因此老师十三年如一日工作在在河北省唐山曹妃甸港他一年四季都漂泊在浩瀚的大海上,做船员工作,一干就是大半年。他说有条件的人一年能回几次家,没条件的人几年才能回家一次。

在船上工作空闲时是特无聊的,张华老师说,他都把刷牙、洗脸、吃饭散步的时间都用在听书上,月儿弯弯这部小说张华老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集中采访,张华老师一个人在大海边一笔一划在稿纸手写了700多个日日夜夜,光买笔一买就是一箱,稿纸都不知道买了多少,才完成的这部长篇小说。

      张华老师的孙女在南通市上小学六年级,一次,12岁的小孙女用期待的目光给爷爷打视频说:“爷爷您能不能在我上学的时候回一次南通呀!为我开一次家长会!

张华老师好奇地问:为什么?

原来小孙女把爷爷写的书带到学校看时,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和同相互传阅后,都很敬佩,都想见见她传说中的作家爷爷,并买一本书让他亲笔签名。

小孙女当着爸爸的面问张华老师,您是不是准备留好多钱给我爸妈和我?

张华老师说:“难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吗?”

小孙女说:“我不要你留给我们很多的钱,我想让你继续出书,我想让你把你挣的钱,用到出书上,这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最有意义的事,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能比出一本书重要了。您是我的骄傲,我是的铁杆粉丝,我永远支持

童言无忌,孩童的心灵最纯净。张华老师听了小孙女稚嫩纯的话,倍受鼓舞

张华老师这才咬咬牙,鼓起勇气联系了出版社,最终出版了《月儿弯弯》,这也是张华老师写的第四本书。  

从接到新书开始,我就怀着崇敬心,捧着这本自己熟悉的本土作家的大作,夜以继日地拜读。

张华老师是我们灵宝的本土作家,从小在农村长大,生活中他善于观察,耐心纪录,书中他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豫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生活趣事。

比如说《月儿弯弯》这本书第27-36页,描写了16岁的如月,操办起了父亲的丧事,从“报丧、停床、出纸、做孝衣、打墓、赔情到出殡”把农村整个办丧事的事情,把我们都经历过的生活,用文字的方式很详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展现了豫西乡村的民风民俗。比如,我们豫西地区的田间生产劳作生活描写,小小年纪的如月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独自给牛接生的细节描写等等。

都说女人如花,而这本书说女人如月,我不仅想起了苏轼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主人公柳如月,是一个手脚麻利的人,16岁就跟着妈妈去给产妇接生、到给自家的牛接生,她是一个心灵手巧、样貌出众的女子。

上世纪7、80年代,柳如月出生在农村重组家庭里,只因为是独生女,17岁时家里人就给她招了一个上门女婿结婚,18岁生了孩子,在躲避计划生育的时候,丈夫蒋峰不知道挣钱,还在街上打麻将,随后又去美发店鬼混。有了小孩以后蒋峰好吃懒做,在外沾花惹草,如月对婚姻已经失望。

  在孩子7岁上学以后,如月就自食其力,先在大嫂侄女的理发店干活,因为如月以前在家里经常给爸爸和二伯理发,就学会了理发,她手艺好、人漂亮给理发店带来了轰动效应。

如月又要干夜市,“月亮湾”饮食摊子开张了,还有他的贵妃饺子,应运而来,馄饨和饺子的美味,老板娘的友善,目光的青春,举止的得体,身材的丰满,一时间让食客们广为流传而去越传越神。

这些都引起了丈夫蒋峰的嫉妒、怀疑和心里不平衡,蒋峰开始变态地折磨如月。

后来,如月干过买烤红薯、开洗车店等等。

如月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寻找着自己的定位,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维护这自己的尊严。

而她的丈夫蒋峰却一次次被派出所抓走,名声扫地,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迷失自我,走向犯罪的道路,蒋峰跟如月的差距原来越大,12年的婚姻生活,终将结束。

作者也用了很多故事情节深刻描写了蒋锋这样的伤害家庭、对婚姻不负责任,对女性不尊重的反面形象。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柳如月一样的女人,被丈夫背叛、抛弃、冷暴力、歧视、不尊重,有的被感情婚姻折磨的精神失常,有的甚至选择自杀来解脱。

人常说,幸福的人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各有不同。

张华老师的这本书,是一部让现实中 婚姻内外的女性 看完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婚姻观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避免再赴主人公的后尘,能建立和维护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和家庭;也是让男士看完这本书,懂得呵护婚姻,珍惜家庭,珍惜身边爱你并为你付出青春的人。


米玊                                         13



心如明月气象生

——祝贺张华老师《月儿弯弯》作品研讨会圆满召开

米 玊

张华老师的《月儿弯弯》,和大家见面了。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是他给小说主人公的一个郑重的交代,也是他献给故乡的一件珍贵礼物。

如月,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也是作者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由衷的赞美。

对于地理意义上的故乡来说,他是一个远行的游子。对于这部小说而言,他则是里面所有人物赖以生存的真实故乡。

因此,他笔下的这些人物,都与他有关。他们不是样貌各异的画像,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他熟悉他们生活的场景,他知道他们每个人的脾性,他清楚岁月长河给予他们的一切,他对他们的人生命运了如指掌。

落笔之前,他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素材,主题,布局,人物,情节,叙事,节奏,语言……等等,无一不是烂熟于心。这是一个作家必备的基本素质。而这些素质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但来自生活的沉淀与积累,更来自于坚持不懈的锤炼与努力。

这是张华老师的第四本书,二十五万字,称得上厚重。

首先,我要表达的是,感谢。感谢张华老师的信任。在从张华老师手中接过他亲自签名的新书时,我就感觉到了其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信任的分量。谦虚的分量。友谊的分量。鼓舞的分量。同时,更要感谢李亚民老师、灵宝市作家协会能够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分享交流的难得的机会。谢谢你们!

接下来,借此难得的机会,我表达一下对于这部小说创作的粗浅看法,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第一,语言是小说的生命。一部好小说,必然有好的语言。张华老师是灵宝阌乡人。他选择了非常熟悉的母语方言进行写作,语言文字带有乡土的气息与自然的亲近。小说看起来没有难度,与读者没有距离。这是优势。但如果把握不好,就很容易流俗。而能够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用它们构建框架、设置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让人看得懂,放不下,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多年的勤奋历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可能达到满意效果的。在那些富有特色的方言背后,为他文学创作提供坚强支撑的,是他深谙家乡的民俗、风物和人情世故。张华老师的语言,接地气,冒热气,生动,朴素,简洁,准确。可以说自成特色。如果用人的外表来比喻,那就是千人千面的筋骨皮。

第二,节奏是小说的韵律,如同人的呼吸一样。这部小说的叙事节奏非常绵密,甚至没有我们印象中小说的那种篇章分界,可以有个清晰的脉络间隔。但是,线条很凝练,层次很清楚,推进也很流畅,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张华老师在整部小说创作中的状态,始终如一,张弛有度。没有多余的铺排、刻意的渲染,有的只是实打实的叙事,但是人物的形象却很立体丰满。如果用人的身材来比喻,那就是高矮胖瘦,正好。

第三,定位是小说的标签。小说中描写的是一群普通人的生活,非常琐碎,生活气息很浓,充满了尘世间的烟火气。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生动。虽然角色不同,但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主旨却非常强烈。就像他在本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只有用文化素养和伦理道德筑起一道理智的长堤,堵住、挤压,消除和消灭人性的邪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爱情观,才能推进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所以,有了这样的调性和底色,小说中不拒绝对困顿和苦难的描写,正是为了反衬那些值得倍加珍惜的美好和甜蜜。有了如此丰富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不但小说人物更加鲜活,而且生活的千般滋味才更加令人细细品味,并不断从中获益。这才是作者想要通过小说,传递给读者领悟的东西。如果用人的姿态来比喻,那就是行走坐卧的精气神。

第四,情感是小说的血脉。如果没有情感,人物形象再生动也鲜活不起来,最多也就是一个个样板,摆着看的模特儿。小说中,柳如月、蒋峰、严莉、赵瑞、姚雅琴、二伯、三爷……作者对于每个人物,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深厚的感情。自始至终,作者都和他们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家,尤其是长篇小说作家,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写,用笔还是电脑,他哪里是在写字儿,是在写小说啊!分明是借助文字的媒介,在一次次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每一个人物,都让他在文字里,结结实实重新活过一次,甚至不止一次!那是作家们心血熬成的结晶。在科技高速发达、信息无限膨胀的今天,甚至有人说,AI时代了,还写什么写?只要输入关键词,要什么样的文字都应有尽有。没错儿,应用文儿倒是可以,能省不少事儿,但那些文字,是机器排布出来的,能一样吗?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况且,就像李亚民主席讲的那样,张华老师的写作环境、创作场景、执着精神,令她一次次感动。一年四季、简易工棚、不停写作……真的难以想象。作者在后记中写道:“写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我从窗户里直接把笔扔进了草棚外的荒草窝里,放声大哭了一场。反正大海边又没有人听到。这也许是喜极而泣吧!700多个日日夜夜,我终于熬出来了……放下笔时,人都有一种被掏空的眩晕感觉,全部的心血已经倾注到了这本书里。”

在座的各位师友嘉宾,当我们看到、听到这些文字的时候,能不感到内心强烈的震撼吗?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脑子里只想到的是,用生命写作的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外的路遥,以及《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路遥。

当然,我们不是在提倡路遥那种以生命写作的生活方式,况且我们很多人,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文学情怀,都不能和文学大师的路遥相提并论。但是,那种对待文学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更值得我们给这样的作家和他的文学创作,报以持久的热烈的掌声!

用心做人,用情写作,这就是我认识的张华老师。

第五,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文学纯粹的热爱,就不会有张华老师一部又一部作品的接连问世。当然,除了热爱,还有对追逐文学梦想的坚持。所以,多年来张华老师用文字记录生活、传承文脉、传播文明。他日复一日的辛勤创作和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文学丰沛的滋养和丰厚的回报。令人欣慰。而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是在我们看得到的文字中,所不能体会的?个中滋味,张华老师心里最清楚。所谓冷暖自知,不过如此吧。

在此,请允许我向张华老师表达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愿他和家人在以后的日子里,岁月安好,心想事成!同时,也祝愿:灵宝作家们佳作不断,喜报频传!

谢谢大家!


亢秋亚                                         14



笔耕不辍   精彩不断

——读张华老师新书《月儿弯弯》一点感想

                亢秋亚   

今天在分享张华老师新书《月儿弯弯》之前,我想先表达一下我对张老师的敬佩之心。

张华老师对文学的热爱是执着的。他坚持看书、学习、写作,数十年如一日。他能谦卑自牧,坚持从书本中、从现实中、从身边文友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的经验和力量。

他常年在异地海边工作,虽然创作条件不好,但也阻挡不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决心。因为海边那里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目前还是在用最原始的工具创作,一纸一笔一根烟。几十万字的文稿硬是他一笔一划的写在厚厚的稿纸上。更别说十遍八遍的修改、重写了。他桌前所谓的稿纸就是一沓一沓廉价的A4打印纸。而且需要反、正两面写。因为他写的都是中长篇,用纸量很大,为了节约成本,他只能买这种无垄无行的空白纸写文章了。

说实话,在现在这年代,真没有人再用纸和笔写文章了,更别说写长篇小说。这样手写的东西,自己修改起来都难,别说是人家出版社的编辑了。一般经过编辑老师在批阅指导时,密密麻麻的圈圈、划线、打叉后,稿件基本都是满目全非了。这让人看了就会头痛。(以前在没有手机、电脑、网络等先进写作工具时,我也经常在稿纸上写点东西,饱尝了手工修改、重写之苦,有时候改过了几遍后,因为没有耐性,就彻底把全文枪毙了。)

但是张华老师他却能静心对待这些糟事,他能认真修改,并重新把文章工工整整卷写出来。如此一遍遍地反复,直到编辑老师最后满意,出版审核通过为止。其恒心与耐心真让人佩服。

      张华老师之所以能快节奏、高质量出版四本书,这一方面与他对文学的执着有关;一方面与他丰富的阅历、经验有关;一方面与作协主席和身边朋友的支持鼓励有关,更与有一个愿意陪他在一张张白纸上一遍又一遍的阅读并修改、指导的出版社编辑老师有关。

我有幸获得了张老师的这本签名新书,除了感激 ,就是敬佩。我感恩老师让我能有一个学习提升的标榜。

     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对这本新书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到之处请求大家批评指正。

张华老师的这本书《月儿弯弯》主要阐述了农村一些家长里短、爱恨情缘,通过对书中主人翁柳如月、严莉、姚雅琴、王慧丽等一些离异单亲女性的生活、爱情、亲情、友情的详细描述,尽善尽美地勾画出农村女性的善良、淳朴和刚毅。当然也有柔弱一面。

在生活的漩涡里,她们需要不断的调整策略、调整姿态,才能在令人窒息的或一地鸡毛的生活夹缝里求生存、求解放、求给自己、给孩子、给父母一平稳的生活。

因为主人翁柳如月过分的善良,纵容了丈夫从最初的人性正道上,滑向悬崖绝壁。也因为柳如月无原则、无底线的原谅和容忍,使她自己辜负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和年华。

破败的家庭关系如同一根无形的麻绳束缚了她半个人生。所幸的是她后来还是醒悟了,并作出了正确的决定,提出离婚,挣脱了束缚。

最后部分写她和几个离异的女性朋友注册成立了“仰韶女子单亲联盟”。她们的联盟以“自立自强,洁身自爱,互相扶持,面向未来”为宗旨,意在为社会做点公益;意在成全广大女性一段正确的婚姻;也是为了提醒一些善良的女性朋友能避开她们曾经趟过的生活和婚姻雷池,最终达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生活顺意。当然也是想让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联盟起来,强大起来,成为一股抵御“伤害、背叛、欺凌、家暴”的正义力量。我想这些也许是张华老师出此书的本意。

此书全文注满了张老师的创作热情,也沁润了他许多辛勤的汗水。

总之,我认为在漫长的写作道路上,一个作者不趟过黑夜就看不到黎明,不经历风雨就看不见彩虹。因为只有精心播种了,才会有收获的希望;只要真诚并正确地付出了,才会有丰厚的回报。张华老师只所以能成功出版四本书,成为灵宝人的骄傲,这与他的付出是成正比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

最后,祝愿张华老师新书研讨会顺利圆满;也祝愿老师有一个好身体、好心态,继续笔耕,能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赵博理                                          15



在张华老师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赵博理

《月儿弯弯》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刚才好多文友都说了,我不再重复了!我只想说,通过今天的研讨会我们应学习张华同志哪些精神?

一是学习张华同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热爱文学苦心写作的精神。他在千里之外的海上打工,白天在船上与海浪拼博,晚上在工棚内微弱的手提灯下写作,五年连出三本百万余字巨着,而且全是手写,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二是学习张华同志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他自费出书花了好几万元送给亲朋好友,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值得学习。

人常说,世间只有黄金贵,我认为,书比黄金贵万千。一本好书可以流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希望在场的作家们不要怕花钱,每人至少出一本书,给社会给子孙作为留念。这是最好的传家宝。


常锐芝                                         16



贺祖国75周年华诞

常锐芝


祖国 母亲

您从贫饥走来

伤痕累累

三座大山压弯了脊梁

然而

你用草鞋

丈量二万五千里长征

只为让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您挺直了腰杆

不屈不挠坚持八年抗战

赶走了魑魅魍魉

从此站起来了

毅立在世界东方


两弹一星震惊豺狼

卫星一号“东方红”

嘹亮的歌声

传遍大江南北

洲际导弹吓退强略虎豹

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您用坚㓞的身躯

滋养山川河流

您跳动的脉博

凝开五十六朵鲜花

在您温喛的怀抱

各族人民实现

“中国梦”


伟大的祖国母亲

如今您站在世界之巅

向全世界宣告

复兴中华 繁荣昌盛


祖国母亲

华夏儿女的骄傲

祖国万岁

祝您生日快乐

五星红旗

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作者简介:常锐芝,六零后,灵宝市尹庄镇浊玉村人,勤劳善良、热爱生活,阳光向上的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阅读报刊杂志、网媒平台文章,热衷于文学创作,喜爱旅游唱歌,表演跳舞等。



编辑//张贵生

本平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灵宝作家
发布灵宝文学界动态信息,展示灵宝文学界作家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