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的成本,或许比歼-20低很多

文摘   2024-11-18 21:28   江西  
目前关于歼-35的讨论,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所谓“中型机陷阱”。简单来说就是中型机的性能不及重型机,但是价格却少不了多少。
本文不打算论述“中型机陷阱”这个理论是否合理,毕竟这是个扯不清的话题。这里只是打算提供一些材料,说明一下歼-35的成本,或许没有那么高,对歼-20可以形成明显的价格优势
首先看下面两张表格。

F-35的采购费用占比,大头是机体

F-22的采购费用占比,大头也是机体

这是多年前美国国防部披露的F-22和F-35A/B/C三个型号历年采购费用的占比,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除了F-35B,其他型号的采购费用里,机体(包括相应的控制结构)占据60%以上,航电和发动机占比加起来才40%。
F-22是双大推,F-35是单大推,但是发动机的费用比例都在15%左右。只有F-35B的发动机费用比例达到了23.5%,因为它那套垂直起降系统太昂贵了。
也就是说,发动机对总成本的影响是有限的,至少比机体影响小的多,甚至比航电的影响还小。
那么,对于歼-20和歼-35来说,双大推和双中推,都不会在它们的采购费用里占很大的比重。
最影响歼-20和歼-35价格差异的,还是各自的机体。
很显然,歼-20比歼-35大得多,这从歼-35甚至都没有空间设置侧弹舱就能看出来。
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认为,歼-35的机体成本比歼-20低的多呢
而且,中推本就会比大推便宜。就算是歼-35的目标发动机涡扇-19,能达到EJ200的水平,那也不会比涡扇-15贵。
至于航电,就算双方采用同级别的航电系统吧。
综合下来,歼-35的机体成本低很多,发动机成本稍微低一点,航电扯平,整机价格是是不是会有明显优势?

歼-35绝对比歼-20小一圈,可以带来比较大的成本优势

当然,以上没有量化数据(我也不可能有),只是参考F-22和F-35的数据做一个类推。
可能有人会说,中型机的研发费用也要算进来,这也是成本。
那这个我们还是拆开来说。
考虑到中国航空业的体制,其内部科研成果都是可以共享的,不会有隔离。
比如,当初为歼-20准备的那套航电系统、高新材料(比如复合材料、隐身材料),都不用重新研发,这就省了很大一笔钱。

歼-20身上的材料、航电,甚至是发动机的材料,都是可以共享的

至于点出一条中推科技线,确实会是一笔费用。
但是得这么看,随着将来越来越多的大型无人机服役,对中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既然都是要研发的,那这个成本不能算在歼-35头上。
而且随着采购数量的增加,研发费用会被平摊下去,不会太影响飞机的价格。

要想发展飞的更远、更快的无人机,好用的中推不可少

另外,笔者也看到很多人拿F-35的研发费用和采购费用作为对比,认为歼-35相应的费用也不会低。
其实,不能这么比。
F-35的研发费用高,纯粹是因为被“三军通用”这个需求给坑的。尤其是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给项目挖的坑最多。
再加上F-35是多国联合研发,美国多少有坑盟友研发经费的嫌疑,这才导致费用节节上涨。
歼-35不一样,虽说也是一机多吃,但是海军型、空军型、外贸型的技术指标其实大差不差,尤其没有F-35B这样的角色存在,大大降低了“多吃”的难度。
还有一点,F-35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战能力,有一套很强大的航电系统。但是,这套航电系统是全新研发的,而不是从F-22的成果里继承(F-22的航电很落后),这也导致F-35的研发费用很高。
而歼-20和歼-35的研发时代差不多,前面我们也说了,航电系统完全可以共享,不用再花一笔研发费用。
所以,不要拿F-35的研发费用来套歼-35的情况。

F-35的研发过程属于典型的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当然了,以上都是没有量化数据的,只是通过类比的手段,定性的论述了一下歼-35的成本会比歼-20低很多。

也顺便安抚一下大家躁动的心,无论是歼-20还是歼-35,都是自家的孩子,多宽容一点。

可以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讨论。
但是,别骂人,求求你了。

世界的多重视角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曾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的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