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营商企业工作,你或许也会发现,高层管理者们总爱在细微之处,无休止地雕琢。
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对一份普通通报的无数次修订,细至一个词汇、一个逗号,足以让下属熬夜奋战,反复修改直至十数稿之多。
讽刺的是,这些并非关乎企业战略或市场竞争的核心文件,不过是些日常通讯的边角料。
而在真正重大的决策与项目推进上,领导们的步伐却显得异常迟缓,鲜少见他们在此类事务上纠缠不休。
此现象背后的逻辑何在?难道真要归咎于“职场即江湖,处处皆戏台”,领导层能力不足,故以琐碎之事彰显权威?我认为,答案远非如此简单。
——近期,运营商行业内“降本增效”、“人员优化”的风潮愈演愈烈。不论是“绩效末位调整”、“末尾淘汰制”,还是冠以“战略调整”之名的人员精简,其核心议题无外乎“何人留下?何人离开?”。
运营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许多任务的评估难以精确量化。譬如文案撰写,两位笔力相当的作者,风格各异,难以单纯依据文字判定谁更胜一筹。此时,领导的抉择机制悄然启动,而“折腾”便成了一种考验工具。
首先,通过频繁的修改要求,领导能够试探出员工的忍耐极限。有人即便面对十数次修改,依旧默默承受,加班加点,无怨无悔;也有人仅修改数次便心生不满,拂袖而去,留下一句“这活我不干了”。显然,前者更符合领导心中“抗压强者”的形象。
其次,这一过程也是对员工能力的隐性筛选。面对无关紧要的小改动,员工的态度各异:有人绝对服从,领导指哪打哪,执行无误;有人则提出见解,尝试沟通改进。对于需求细致、强调执行的岗位,领导自然倾向于选择前者;而对于需要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职位,那些敢于发声的员工则更受青睐。
再者,领导有时会借由“不合理指令”,构建自己的“亲信网络”。下属大致可分为三类:绝对服从型、持异议型、中立观望型。口头上的忠诚难以验证,唯有在具体行动中的表现,方能透露真实立场。
运营商企业内部流程复杂,组织庞大,不乏需要“灵活变通”之处,没有自己的亲信团队和信息网络,领导的位置将岌岌可危。尽管我难以理解,为何有人会对领导的所有“无理要求”全盘接受,但在运营商这片特殊的职场土壤里,这样的人不仅存在,而且往往仕途顺畅。
当然,也不能排除部分领导确实因个人能力有限,或过往经历中的自卑感,导致他们需要通过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来获取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从而不断刷新自己的存在感。这种情况,在由文秘、司机等职位晋升至管理层的领导中尤为常见。
不论动机如何,将员工置于无休止的“折腾”之中,无疑是一种职场上的精神压迫,无从辩解。这不仅消耗了员工的热情与创造力,更破坏了团队的和谐与效率。我期望,每一位职场人都能有幸遇见一位明智而公正的领导,他们懂得如何激发团队的潜能,而非通过无谓的折腾来巩固个人的权威。
毕竟,真正的领导力,应体现在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员工个性的尊重与培养上。运营商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低效的管理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中成长,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职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