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关于“冰勃朗事件”的风波越来越大。今日,新华网发布稿件,关注测评事件。同日,生产厂家加入“战局”,认为测评“抹黑”产业升级。
而测评方今日同样发布“声明”,解释视频下架原因:被投诉下架。
冰勃朗成热点事件 植脂末成了“躺枪王”
今日,新华网发布稿件《奶茶“冰勃朗”测评引争议,专家:冰勃朗与植脂末不能划等号》,对冰勃朗风波做出报道。
新华网引用了乳业专家的话。该专家对冰勃朗成分分析后介绍,冰勃朗是一种调和乳制品,一般是由牛奶、植物奶和脂肪等成分混合而成。与植脂末很大的不同点是,冰勃朗不含反式脂肪酸。
这一解释和回应,瞬间将“反式脂肪酸”推到前排受死,而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里,“植脂末=反式脂肪酸”早就成了普遍真理,本来躲得远远的植脂末再次万箭穿心。
在医学界,反式脂肪酸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导因素或加重因素之一。
而在日常生活中,炒菜时食用油经加热经常产生反式脂肪酸,各类油条及其他油炸物都饱含反式脂肪酸。医学界给出的建议是,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油炸食品。
但反式脂肪酸最大的好处就是“浓香”,所以街边油炸类小吃经常让人垂涎三尺。但实际上,也不必谈“反式脂肪酸”色变,日常炒菜、偶尔食用油炸食品对健康并不构成巨大威胁。
关键在于“量”。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推荐上,每天反式脂肪酸摄入不超过2.2克即为安全食用量。该“剂量”换算到奶茶上是什么概念呢?
以国内主流的某款奶精(植脂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例。该款奶精为0反奶精,其反式脂肪酸实际含量为0.17g/100g(国家规定低于0.3g/100g即为0反式脂肪酸奶精。特别注意:国内奶茶连锁体系基本已全部使用0反奶精)。
以一杯奶茶40克奶精计算,含有反式脂肪酸大约为0.068克,按照2.2克计算,大约需要一天喝32杯500毫升的奶精奶茶才能达到国家居民膳食指导意见的上限。
换一句话说,一杯奶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能不如一盘菜的含量高——阅读至此的朋友们,请嘴下留情,不要使用“为奶精叫魂”、“洗地”之词来评论本文,本文非广告,仅仅是客观传播知识。
世界上知识千千万,社会上关于奶精的知识很多是以讹传讹,恐慌的本质是不了解,而背后可能有某些商业组织的推波助澜。
当然,上述对反式脂肪酸的解释并非针对冰勃朗的成分做说明。因为冰勃朗在本次测评里,被明确定义“不含反式脂肪酸”。
厂家认为测评是“抹黑”,测评方一概不认
除新华网外,冰勃朗生产厂家浙江圣吗哪乳业有限公司也正式通过其官网回应测评视频,发布了标题为《拒绝恶意炒作,别用“科技狠活”抹黑行业升级》的文章。
圣吗哪表达了几点,第一,冰勃朗是天然原料提取物,绝非“液体植脂末”。冰勃朗与植脂末最大的区别是配料,植脂末配料前三位是淀粉糖、植物油(部分氢化)、乳清粉,而冰勃朗配料前三位则是饮用水、食用油脂制品(非氢化)、浓缩乳(生牛乳)。
第二,测评脱离了实际使用场景。测评里提到冰勃朗脂肪含量如果脱水后,会比实验数据高一倍,甚至高于植脂末。而在实际使用场景中,不会出现在奶茶里使用脱水之后的冰勃朗,该实验数据有悖常理。
圣吗哪特别强调,冰勃朗作为基底乳不可取代牛乳,主要作用是“调和口感”,一杯奶茶里的牛奶来源主要是品牌使用的牛乳,而基底乳含量并不高——一杯奶茶大约66%为茶底,19%牛乳,8%的冰勃朗。
厂家带有情绪地表达称,测试视频里,将冰勃朗中的牛乳占比替代了正被奶茶中牛乳的占比,得出的一杯奶茶只有4%的牛乳含量的结果,造成误导。
厂家同步贴出了冰勃朗的成分对比数据、氢化植物油与非氢化的对比等。最终呼吁,请勿抹黑茶饮行业的原料升级和产业进步。
作为风口浪尖的测评机构,本次事件的起源地——老爸测评今日也发布过了回应,指出视频下架源于被投诉。
该回应文件标题为《关于<奶茶也有科技?>视频被投诉下架的情况说明》,文内表达的主题是,其一,冰勃朗与植脂末成分相似,只是形态不同,所以不存在误导行为(注意,厂家反驳的点在于原料含量不同,顺序不同,测评机构的点在于成分有相似之处);其二,测评符合使用场景(厂家和测评机构互不认帐)。其三,还是强调冰勃朗牛乳含量4%左右。
孰是孰非,由读者自己去辨别。
当厂家和测评机构各不相让的发布回应时,各位看官,你们是否注意到,躲在远远角落里的奶精厂家们,此刻正瑟瑟发抖,大气不敢喘一个!
链接:昨日本号发布了关于冰勃朗事件的第一篇内容,可以点击查看《算命“冰勃朗”风波,奶茶品牌为何有苦说不出?》
咖新社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