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由我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指挥瞿春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场《关于<音诗-心曲>创作过程》以及《二胡与乐队—<绝谷探道>》的精彩讲座。
瞿老师谈到,《音诗-心曲》的整个创作过程一气呵成。1986年元月,闵惠芬先生病重,在经历生死搏击后,谱写心曲,曲调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对噩运的抗争、对人类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盼。闵老师在她的那篇《蓝色的雾》中回忆到:“沉疴五年的生命悬于一发,鲜血已渐渐变成淡红,周围的声音常常若隐若现。一天从窗和门的缝缝里飘进一丝丝、一蓬蓬透明与半透明的物质,渐渐这种物质弥漫到了全病房,形成蓝色的雾。于是远远的,似乎从天外飘来二胡单纯的旋律,是那样温暖、圣洁、饱含着眷恋之情。在几天后,蓝色雾中飘荡的音乐,被我记录,被我构思,并和我亲密的朋友瞿春泉先生合作,编成了二胡与乐队的新作:《音诗-心曲》。并在当年1986年5月的“上海之春”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上,由赵剑华二胡主奏,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协奏进行了首演。”
在8/13日我十分荣幸在宜兴保利大剧院出演了《音诗-心曲》,指挥由国家一级指挥、闵老师的儿子刘炬老师担任,乐队协奏为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学生民族乐团。这首作品的技术不难,但其细腻的慢旋律以及丰富的情感变化十分考验演奏者的功力。起初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我只是单纯的对闵老师的音频进行模仿,把闵老师所运用的每一个滑音、揉弦、强弱起伏做到位,而后在了解了闵老师这么多的故事背景后,我每每在演奏此曲时,眼前便浮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画面,我想起了很多儿时的场景,想起了我已故的外公,想起了外公对我所说的话、对我的嘱托以及他陪伴我成长的经历,想起了当年他在病榻时的模样,床前的点滴,也是这么滴滴答答,仿佛能滴进人的心底。我一点点去体会闵老师当时的心境,她一定也有如此深的眷恋和不舍,有那么多的对生的渴望,她还有很多的使命没有完成,她还有那么多她爱的以及爱她的亲人、学生、朋友们,她还想继续拿起手中最心爱的二胡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的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和坚韧,这首作品里的每一个音符都饱含了她对亲人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民族事业的爱!我一直在寻觅那种感觉,当触到后,我不禁泪流满面,止不住的抽泣……心曲中的真善美无法又言语来形容,它能触到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最深处的心田。
再次感叹音乐的神圣,音乐的伟大!
能凝结这一切的源泉便是爱!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们的爱……以及我们对家对国的爱,对生活的爱,是爱给予了音乐最纯净最美的声音、是爱凝聚了所有美妙的情感,赋予音乐最强大的生命力、是爱使我们内心永远有一个最温暖的角落,音乐恰恰就是那个通往内心最深处的天梯。
闵老师说:“音阶,天阶。经历劫难的我刻骨铭心,美的创造,当是生死攀援。”
瞿老师娓娓道来与闵老师当年合作时的场景,闵老师在生命垂危之际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她从未因病而一蹶不振,相反对于民族音乐事业她始终抱有坚定的使命感。闵老师曾说过:“我对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我拉琴,要拉到我再也拉不动的那一天,要拉到我背不出乐谱的那一刻。”“我感到我的胸腔里潜涌着前所未有的热情,我要为弘扬民族文化而竭尽全力。”闵老师以她的努力、勤奋、踏实、忘我的投入,以弘扬传承当代二胡艺术事业为出发点,为民族艺术的发展鞠躬尽瘁。
2000年10月,《音诗-心曲》又由司徒汉先生、郑会武先生编成合唱协奏曲,由闵惠芬先生主奏,上海合唱团协唱演出,那合唱词是:啊!天国在召唤,但我的心永在人间,拔开乌云,迎接明天,阳光灿烂照心田。
随后瞿老师又为我们讲述了他所配器的作品《绝谷探道》。《绝谷探道》是京剧《杨门女将》中的一出剧目,讲述了北宋中期,杨家将中的穆桂英为了寻找丈夫杨宗保的遗体,勇敢地进入绝谷探道的故事。瞿老师强调,戏曲、民歌是音乐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也是在他的创作理念中所坚持的重要部分,只有作品中蕴含了传统文化底蕴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接受。
闵老师是一位将个人的艺术行为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与艺术的发展紧紧相连的人民艺术家。她从少年夺冠,中年入围“世界伟大的弦乐演奏家”,几十年来杰出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创造了一个时代美学的典型。作为新一代二胡学子,我们应接力闵老师博大的民族精神,传承民族音乐,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努力奋进、砥砺前行!
文稿:朱婧
排版:吴正阳
责任编辑:苏嘉伟、廖骅
审核:刘晶、刘灏、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