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文汇成集 | 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第二十六讲《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精神启迪》

文摘   2024-08-09 00:56   浙江  

      8月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萧梅老师主讲《传统与现代: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精神启迪》,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小音乐厅开展。课程内容精彩展现了闵惠芬先生二胡艺术的顶尖实力以及中国民乐不同时期的时代风貌,为传承发展中国二胡艺术文化提供了更为生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震惊与时代变化


      萧梅教授从“来自田野的双重文化震惊”开场,以一段录像展示了刚刚结束的云南少数民族唱法研修营中年轻的学生惊讶为什么民间艺人不用乐谱?没有乐谱怎么学音乐?以及她自己因此感觉到代际之间的双重“震惊”。由此导出民间的音乐学习中模仿他人指法,不依赖乐谱的方式是我们常常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现象,年轻的一代之所以震惊,是由于距离传统“太过遥远”,而这一切源自于时代的变化。因此,如何在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语境中重温闵惠芬及其精神是为这场讲座的主题。

历史脉络与传统变迁


       萧梅教授从中国传统器乐的历史脉络,详解介绍了中国民族器乐存在的多元形式。在传统变迁进程中,20世纪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进程和西方艺术音乐的参照,一种脱胎于传统存在方式的“国乐”,进入了音乐学院的建制,并在几代音乐人士的努力下,在中国大陆逐渐稳定为“民族器乐”表演专业。这个转型,以科层制的教学体系,古代乐谱和民间音乐的典籍化、创作作品构成的曲目文献,表演方式及演奏技法的扩展,乐器的改良与改革等,共同完成了“民族器乐”的现代建构,并形成了20世纪的新传统。中国二胡艺术亦在这一转型中,挥指一瞬间,恰恰呈现出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

艺术人生与艺术贡献


       萧梅教授从《江河水》乐曲为引子,围绕她于1998年9月20日对闵惠芬先生的采访实录,讲述闵惠芬先生的二胡艺术人生,包括闵惠芬先生的从艺与师承、教材与曲目、创编与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阐释了闵惠芬先生作为时代开创者,为中国民族音乐奋斗了一生,引领中国二胡艺术发展半个多世纪。从她的二胡风格之别、结缘京剧、演出实践、挚爱民间、传承传统、兼容并蓄等方面,拓展了二胡的文化视野,用卓越的演奏打开了二胡的历史空间,用执着的追求成就了民族音乐的里程碑,用对生命的热爱升华了精神境界,铸就了高贵人格,在我国音乐史上树立了光辉的丰碑,二胡艺术的闵惠芬时代。

二泉心声与映月心中


       萧梅教授从三遍不同版本的《二泉映月》历史声轨痕迹再次谈起,从时代背景、人物故事、演奏技术等方面讨论了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演奏和闵惠芬先生演奏的区别和内涵价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属的《二泉映月》,阿炳演奏原版是否好听,标准又是什么?民族音乐学者在研究时,对研究对象之音乐的“喜爱”,感性成分多还是理性成份多?这些问题都是揭示中国二胡艺术审美的探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声轨痕迹中,感觉记忆作为文化形式所形成的“传记”,也是我们探讨传承发展过程与创新机制的起点。

无我之境与主体性


      作为承上启下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闵惠芬先生并非横空出世的。萧梅教授概述了本次培训班诸位二胡演奏家、音乐学家、作曲家的讲座内容后,非常认同大家对闵惠芬的精神归纳,但她自己还想提出一点,即闵惠芬一生中的“纯粹”。而这个“纯粹”体现于她的一句口头禅:“我每拉一个曲子,都要换一身骨头”。“换骨头”体现在闵惠芬艺术生涯的各个方面,之所以能“换”,是因其达到了一种“无我之境”。这不仅仅是所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进入角色。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是一种融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一种跳出。闵惠芬先生正是以她另外的一句口头禅“找根据”,挖掘和研究她所演奏的曲子中所植根的传统音乐。因此,她曾自豪地说自己的探索宛如“留学”和“做研究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先生永远在学习,并且充满了自省式的感悟。我们要从先生身上,看到由“无我之境”彰显“主体性”精髓。“器乐演奏声腔化”是反思的产物,也是回归中国音乐母语的领悟。

回望与再发现


      二胡人才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传承到发展,不能不涉及二胡何时、何处、何为、为何的哲学之问,也必须经由历史学的方法,由器而道。反观二十世纪的发展,传统音乐存在样态被抽离的核心是什么?萧梅教授从闵惠芬先生拜访杨荫浏先生时的感悟谈起,以表演家为“主轴”、作为“事件”的表演、表演与社会关系、传统及其“内生”的现代性再到21世纪面临的新问题,以孙文明乐曲复原、丝弦清音忆江南、上海胡琴、从边陲出发等四个典型案例,深入地揭示了中国民族器乐传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历史规律,再次强调了向民间音乐学习的必要性,强调了如何认知传统的当代性,“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此外,在讲座中萧梅教授还以彭修文、刘明源、王范地等先生的访谈资料和录像内容,让学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悠久历史和中国民族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到了传承发展二胡艺术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赓续文脉与创新传承


      “传统与现代:闵惠芬二胡艺术的精神启迪”课程中,为探索中国二胡艺术传承传播路径,提供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启迪和文化源泉,是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向前推进的关键一环。闵惠芬先生一生高质量的创作和高水平的演奏“并蒂生花”,才能呈现多元的音乐样貌,闵惠芬先生二胡艺术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对接点,是能够抒发中国人文化情感的渠道。闵惠芬先生的二胡音乐语言背后蕴藏的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文稿:龙壬哲

排版:吴正阳

责任编辑:苏嘉伟、廖骅

审核:刘晶、刘灏、周菲

上音民族音乐系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