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文汇成集 | 国家艺术基金2024“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第二十四讲《闵惠芬演奏艺术中的江南意蕴》

文摘   2024-08-06 23:55   浙江  

      2024年7月3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系列讲座迎来了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特聘硕士生导师,北京海淀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管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白晓炜教授。他以《闵惠芬演奏艺术中的江南意蕴》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讲座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了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江南文化元素,并探讨了文化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白晓炜教授首先回顾了胡琴音乐的历史发展,通过对历史脉络下的胡琴音乐演变,梳理了胡琴形制从古代的竹制五弦筑到现代的二弦胡琴的演变过程。他强调,胡琴形制的演变不仅影响了音色和演奏技巧,也深刻地影响了音乐创作和风格的形成。

       讲座中,白晓炜教授深入探讨了“诗性精神”与闵惠芬所倡导的“器乐演奏声腔化”之间的文化关联。他认为,胡琴音乐与其所依存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通过音乐可以解析文化与音乐的伴生关系。闵惠芬的演奏艺术不仅体现了高超的技术水平,更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质。

       白晓炜教授指出,民族器乐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体系独立性。以文化传统为根本的守正创新不仅要做好体系传承,还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传统作品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白晓炜教授指出,民族器乐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体系独立性。以文化传统为根本的守正创新不仅要做好体系传承,还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传统作品的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这些音乐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白晓炜教授从古今维度、中外维度、民族维度和审美维度等多个角度,观察了当代胡琴音乐的创作。他强调,传统乐曲和现当代作品的继承与发展、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创新,以及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的审美差异,都是推动胡琴音乐创作不断发展的动力。

       在探讨江南文化对闵惠芬演奏风格的影响时,白晓炜教授指出,江南文化以“清秀柔美”为审美特征,其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温婉柔美的社会风尚以及细腻入微的文化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闵惠芬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诗意,将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融入二胡演奏中,赋予作品更高的艺术价值。

       白晓炜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良多。通过这次讲座,学员们不仅对闵惠芬先生的艺术风格有了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认识,更深刻地感受到江南文化在胡琴音乐中的独特韵味。希望学员们能够在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造,推动中国民乐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稿:熊紫薇

排版:吴正阳

责任编辑:苏嘉伟、廖骅

审核:刘晶、刘灏、周菲

上音民族音乐系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