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看看这个世界,谁也别糊弄谁

文摘   2024-11-06 08:13   北京  
本文1494字,阅读只需2分钟,试着读完:)


二十多年前我上大学来到北京——那不仅是我第一次来北京,而且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除了在江浙的农村度过童年,其他时间都在北方一个国企大院里面学习和生活,连县城都极少去。我甚至都没在饭馆吃过饭。


所以我爸妈把我送到北京的学校后,有些忐忑,尤其是我妈。她回去后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上面详细描述了我回家时每个步骤——先坐什么公交车到德胜门,再从德胜门坐什么地铁到公主坟,然后从公主坟找什么大巴车回家。。。末了她还写道,"如果你地铁坐错了方向,千万别着急,下车再从对面坐回来就好啦!"——老母亲的爱心和焦虑跃然纸上。


那个时候我已经19岁了。


对比起来,我儿子今年刚16岁,他已经一个人从北京坐飞机去伦敦,然后再从伦敦坐车4小时到一个"鸟都不拉屎"的临海小镇读寄宿学校,全程耗时18小时。我在前两次的往来中揪了揪心,后面就越来越坦然。显然孩子出去次数多了,经历过了,就都不成问题了。他甚至还跟同学结伴去纽约玩过呢。我都没去过。


差别在哪里?


同样年纪里,我的16岁,可以说狗屁都不懂,而他,懂得太多了,见得太多了,去得地方太多了。


差别在"见识"。


只有亲自"见"了,才有更多的机会增长"智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亲眼看看,亲自经历,非常重要。



昨天我提到,两个美国大学生为了亲眼看看国家是不是在"撕裂",相约去全国自驾游(参考这篇:搬小板凳看热闹:特朗普如果失败,不会善罢甘休)——里面有一次经历,他们跟随渔民出海捕捞龙虾,书中写到:


威利斯捡起一只龙虾,把它翻了过来。他摸了摸它的尾巴,又摁了摁它的肚子。“有卵。”他嘟囔道,然后掏出了一把看起来像是钳子的东西,在龙虾的尾部剪出了一个V字。

“这是一只合乎法律大小的母龙虾。”威利斯边说边把龙虾拿给坐在他身后驾驶室里的克里斯看。它身上被剪了一个V字,但很小,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


“它之后还会再繁殖,”威利斯摸着缺失的那块甲壳说道,“这个v字记号代表大家不可以抓它。”


任何被发现抓了它的龙虾船都会被罚款,甚至更严厉的惩罚。威利斯把它扔下了船,它落进海里的时候溅起了一些水花。


——所以亲眼看到了这个场景,我们才会对"生态保护"有直观的感受。



这俩人还现场参加了特朗普的竞选集会,据他们说,现场跟看电视非常不同:


我们都震惊于特朗普在演说中展现出来的力量感和对场面的掌控力。他演讲中语气不断变化——从温柔到有力又回到温柔——让观众欲罢不能。他那种独特的、不断重复某些词的演讲方式在电视上看起来很混乱,所以经常被嘲笑,但身临其境却让人很亲切。他正在教化现场的特朗普信徒。。。


——这些东西恐怕还得是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其他获得都是隔了层皮。



特朗普和哈里斯的选情仍然焦灼之中,政客们造就的中美裂痕越来越深,不喜欢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参考这篇:国人是怎么卷老外的: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我们了?)——怎么解决?


答案很简单:创造条件,让老外都有机会来中国看看。他们来了,亲眼看看,一些误解会被消除,裂痕有机会慢慢弥补。


看了一组数据,由于三年"大感冒",来中国旅游的老外几乎清零,近期随着国家"单方面免签"政策有所恢复,但距离前期高点还非常遥远:


某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4年上半年对比19年同期,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航班入境人数仍然少了非常多——下图,特别是美国的下滑最大——一方面是俄乌战争导致的大鹅领空关闭、欧美飞行航班受阻;另一方面也是中美"敌意"渐长的结果:



反之也是一样,我们也需要努力的跑出去四处看看,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跟你听到的和以为的一样。


至少,灯塔国还是值得去看看、长长见识的,对吧?谁也别糊弄谁。


贾斯汀虚张声势的一生
不想让罡风吹散了热爱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