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美食、美妙的一切:超浓缩

文摘   2024-11-02 09:13   北京  

本文1451字,阅读只需2分钟,试着读完:)



我上大二的时候,寒假归来,对面上铺的兄弟神神秘秘的宣布他从老家县城的一个小贩手中买到了"好看"的——室友们心知肚明,知道他应该是花"高价"买了黄颜色的书,而且上面大概率有"美女光光光光图",于是一哄而上、你争我抢的"观赏"起来。


天地良心,我摸着自己的胸脯发誓,只有我没有去看。倒不是我"假装"纯良——我那时是真的纯良,认为自己不应该看这些"不健康"的东西,更不应该跟着他们"学坏"。


几十年过去了,涩涩的东西可以说"唾手可得"。不止是文字和图片,视频、甚至VR都很普及了,更不要说实体的、逼真的玩具娃娃。。。总之一句话,你想要的,总可以获得,很多时候,几乎不必付出任何代价,互联网可以给予你一切,你大可不必跟我上铺的兄弟那样,鬼鬼祟祟找到一个神秘的、不可见人的渠道,然后战战兢兢的付出很多成本来获取。


也由此,不太会出现"一哄而上、你争我抢"的热闹场景了。


为什么?


因为现代人类社会,一切都"超浓缩"了。



想象一下,更古早的时候,比如原始人类,还在采集和捕猎的阶段,人们今天能吃什么,是完全不确定的。有可能是一些充满酸汁液的绿色果实,也可能是一些植物的根茎。你大概率是吃不饱的。如果运气好,几个男人搞到一只野兔子,那么大家有机会吃上点儿荤的——可能饱饱吃一顿,也可能人太多不够分,仍然是个半饱。


总之,每日摄入的卡路里想必是很低的,平均维系半饱或者七分饱,而且由于食物的获取不稳定,所以基本属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且由于涉猎和采集所需,时不时得需要长途跋涉,甚至跑起来,运动量也不会太小,然后天一黑就睡觉。


有趣的是,这种古早时候的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对比现在,是更健康的那种状态——吃半饱,多运动,睡个好觉。。。


现代人类社会,吃的东西都深度加工过,且为了满足大家的口腹之欲,恨不得把所有能吸引你多吃的味道,一次性融入到方寸之间:甜香脆嫩酥。。。让你绝对过瘾、欲罢不能。


我在万维钢老师的书上找到一张图,对比下天然的食材,跟深度加工的食材,哪怕只是一杯"咖啡",区别有多大:


这张图里面的"防弹咖啡"(Bullet Proof Coffee)并非普通的咖啡,而是一种将咖啡与健康脂肪(如无盐草饲黄油或酥油、以及MCT油,即中链甘油三酸酯,从椰子油中提取)混合的饮品。这种咖啡被认为可以增加饱腹感并为大脑提供快速能量。


——一句话就是,现代食材一次性把过去"求之不得"的热量给足、口味给足。超浓缩。


好吃的麦当劳就更不用说了,下面这张图的对比也是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一餐麦当劳,提供了一天的能量,但你吃过一顿后,仍然想吃。超浓缩。




音乐也是一样。从前听磁带,每盒磁带一般有10首歌曲,10首歌曲中,一般A面第一首,和B面第一首,还有B面最后一首比较好听,其他的就有"充数"的嫌疑。我们如果想要持续听这几首好听的,就需要持续的"倒带"操作;后来变成CD,以及MP3,已经不必倒带,直接听喜欢的那首了。再到现在,你的手机APP可以为你精心挑选你"最爱的歌",你可以循环播放,想听多久听多久。


"超浓缩"了。


照相也是一样。从前是一卷胶卷,你需要很小心的取景和摆拍,因为不能浪费有限的胶卷,且直到洗出来,才能看到效果;现在是手机拍无数张,删掉不喜欢的即可。也是"超浓缩"了。



超浓缩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但也极大的提升了阈值(提醒下,这个字念"Yu",不念"Fa"),即,美味吃多了,也就那样了;美女看多了,也不心动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名人,非得有这些个奇奇怪怪的举动,因为一般的"食材",还真的打动不了他们了,"没反应"了。(参考这篇:萝莉岛上“人上人”,人人都是坏人


这是幸事,还是不幸呢?



贾斯汀虚张声势的一生
不想让罡风吹散了热爱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