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用最质朴的语言诠释最硬核的担当

政务   2025-01-23 15:18   江苏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法治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

在一年一度的省两会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循着2024年走过的足迹回望,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一串串翔实的数据中,今年的两院工作报告,细微处见真章,质朴里显真情。既是记录年度工作的“成绩单”,也是精准的“普法教材”,体现了党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回应了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盼。

“严”和“实”的硬核举措,让服务大局更具厚度。江苏法院、检察院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立足工作实际,积极破解难题,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提升江苏法治核心竞争力。

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类案件22万余件,39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办案质效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法院新收案件 219.41 万件,审执结 212.06 万件,法官人均结案 303 件,审判执行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新技术、新业态云涌,更需要高质量司法保障。今年的两院工作报告对此亦予以重点列出。

省检察院紧扣省委“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标,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681 件,并与省法院、省公安厅在全国率先制定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指引,统一司法标准,提升保护效能;省法院深入数百家科创企业问需问策,出台服务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12条司法措施,一审审结知产案件2.99万件,3个案件入选全国法院年度十大知产案件……

“法”和“情”的履职答卷,让司法为民更添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承诺,是期盼,也是司法机关奋斗前行的明灯,开展工作的遵循。

什么是公平正义,如何维护?拿到执行款的当事人最有发言权,领到拖欠款的农民工最能体会到。江苏法检两院认真践行人民至上,坚持为人民司法,把暖民心的“小案”、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司法的需求。全省法院针对劳务费、抚养费等追索难问题,开展“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案件 39.25万件,兑现102.15亿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省检察机关聚焦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无堂食”外卖等领域涉食药安全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起诉848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 184 件。

“精”和“细”的倾心呵护,让改革创新更有力度。鼎故革新,踵事增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的推动,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法治保障。2024年,江苏法检两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省检察院紧扣省委和最高检部署的重点任务,形成一批应时代之需、领全国之先、展江苏特色的检察改革品牌,充分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力活力。76项改革创新工作被省委和最高检刊载转发,5项工作被省委深改委列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省法院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组织开展“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年”行动,审判质量指标实现全达标。强力推进积案清理,审限内结案率达96.16%,高于全国平均值1.46个百分点。牵头制定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二)实施细则,确保精准量刑、罚当其罪,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范本印发全国法院……

点点滴滴的细节,真真切切的表述,诠释的是硬核的责任担当和坚持恪守。让人看明白、听得懂的两院工作报告,才能更好地接受两会的检阅,才能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

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新的一年,8500万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是江苏司法机关的奋斗目标,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法治守护者,依然是江苏司法机关的努力方向。

摄影:盛建、曹伟

人民与权力杂志
宣传人大制度、 弘扬法治精神、 展示代表风采、 反映百姓呼声 、指导人大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