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肩负8500多万江苏人民的重托与期盼,来自全省各地、各行业的近800名省人大代表带着“民声”、怀揣“民意”,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沿着江苏大会堂门前的台阶拾级而上、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谱奋进新篇。
江苏大会堂内灯光辉煌、气氛热烈。主席台上方国徽熠熠生辉,红旗鲜艳夺目。9时45分许,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大会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省委书记信长星主持大会,省长许昆林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已经到来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去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怎样,今年又将如何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回眸与展望,在此刻交汇。
这是激情满怀的回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次达到万亿级规模。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获批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新入选国家5G工厂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粮食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两增一稳”,总产达762亿斤,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
这是知重负重的坚定——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台上的铿锵言语包含具体举措,尽显奋进节奏,更有庄严承诺,台下的代表们全神贯注,时而凝视倾听,时而勾画圈点,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如潮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掌声与民心相通,更与希望交织。
会议期间,各代表团就省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大家充分肯定一年来省政府的工作,认为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使命,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围绕全省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问题,聚焦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真切期盼,代表们履职尽责、求真务实,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发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谱写新篇的时代强音,共同汇聚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责任担当。
勇挑大梁——
在准确识变中保持“稳”的定力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嘱托和深切期盼。
过去一年,江苏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带动和支柱作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作总结。
经济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的江苏,在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过险滩、闯难关,江苏担负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在代表们看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呈现的一组组“动起来”的数据、一幅幅“跑起来”的图景、一句句“干起来”的豪言,其背后是江苏奋跃而上、加速奔跑的信心和底气。
“这是一份求真务实、提气鼓劲的好报告。”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代表看来,要把抓项目、强治理、提质效贯穿全年,全力稳住外贸大盘,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招大引强、培优育强,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深化产创融合,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从报告的总体来看,“稳中求进”是江苏2024年经济工作发展的关键词,也是2025年经济工作发展的总基调。
“这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报告,贯穿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工作基调;是一个有战略考量的报告,强化了固本强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是一个有为民情怀的报告,彰显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价值追求。”省慈善总会会长李小敏代表说,经济的稳不是被动的稳,要立足于稳,致力于进,把工作重心放在进而有力、进而有为上,以进得好促进稳得好,以不断的进实现持续的稳。
报告中呈现的江苏全年经济运行,是一条前高、中稳、后扬的曲线,说明经济运行有压力、有困难、有挑战,能够稳得住、扬起来,表明江苏经济韧性强、各方面努力有成效。
宿迁市委书记盛蕾代表说,要持续在“稳”上强支撑,在“进”上强根基,在“立”上强预期,夯实工业压舱石,建强服务业助推器,打造改革强引擎,提高城乡协调性,增强群众获得感,坚决打赢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强富美高’的成绩单,擘画了一幅‘品质江苏’的新蓝图。”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杨凤辉代表发言时激动地说,“这些都激励着我们代表一起跑出‘走在前列’的加速度,在今后履职工作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民代言,为民尽责。”作为民族实业家张謇的后代,张謇研究中心副会长,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欣代表坚定地说:“将干字当头、干出精彩,不负人民重托期盼。”
阔步向“新”——
在厚植优势中增强“进”的信心
江苏,这片处处涌动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热潮的沃土,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再一次被赋予新的重大任务——“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向着“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迈进,一年来,江苏制定“任务书”、拿出“时间表”,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从着眼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再到如期完成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这些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均留下了浓墨重彩。
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离不开制造业的持续转型。南通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表示,南通将聚焦构建特色更鲜明、韧性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固本强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加快壮大海洋产业集群,跨江协同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加快打造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为全省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产业焕新升级,推动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向“新”提“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加平代表建议,重视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引导和鼓励变革性创新,以“归零效应”重构应用场景和产业体系秩序,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活力。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代表说,将坚定不移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强链、以质量提升补链、以价值服务延链,领航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细读报告中的内容,频繁出现的“全国第一”“再创新高”等字眼,让代表们深切感知江苏矢志科技创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
科技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首选项”“必答题”。“奋进新征程,勇攀科技‘高峰’,勇立产业‘潮头’,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无锡市惠山区委书记程松代表具体阐述,要支持更多创新联合体、各类实验室建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全面摸清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制定实施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的内容引领性、启发性非常强。”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会清建议向“智”求质,推进专项基金落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以金融赋能,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专精特新,更好助推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为全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供更多助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菊平代表感慨,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更有信心把高校的科教资源、研发力量,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我们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把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江苏省天一中学原校长朱卓君代表建议在高中办学创新探索时,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传统,凝练办学品牌,探索多元化教学,有利于不同类型的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