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共享——
在为民造福中展现“实”的作为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人民至上,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一桩桩实事上。
城镇新增就业143.02万人、占全国1/10以上;16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加速推进;新增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市21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市12个……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细节,折射出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成现实。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烟火日常到高端科技,从技能青年到大国工匠,从农民工到企业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卜宇代表建议,要更加重视因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和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
“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是基层群众的朴素心愿,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医疗保障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内容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诊疗中心主任吕国忠代表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面对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方面的诸多挑战,他建议,要切实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医保异地就诊结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回归医学教育本质,重视临床实践。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丁强代表则表示,将努力为农村地区、医疗薄弱地区医疗普及贡献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铸魂育人,江苏何为?报告指出,“实施高等教育筑峰引领行动,加大‘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身处教育一线,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卞正富代表深感,我省高校正处于加速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他表示,将在继续推进落实已有政策的同时,着力打通“教育—科技—产业”之间、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等堵点难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整体性跃升。这些天,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副校长梅建芬代表很忙。分管教学的她不仅要忙期末工作,还在就修订《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跟其他代表沟通,准备联名提出代表议案。她发现目前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呼声很高,“建议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教师负担,推进建设家庭、学校、社会‘教联体’,共筑教育新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人民’,让来自社区的我感到无比温暖。”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燕代表在基层一线与群众打交道的14年里,深感基层社区生活幸不幸福,得让生活在小区里的每位群众来评价。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她对进一步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充满信心。她感慨,要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回应“民之盼”,绘就“小美好”。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目前,江苏实施‘舒心助餐’等多项行动,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我关注到,农村家家户户位置比较分散,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又相对较低,助餐服务还需进一步细化。”身在基层,常州金坛华茂金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细纱部门主管施玲代表希望,有更多志愿者能够参与老年人助餐活动,同时建议增加点餐平台,子女可以在线上帮助老年人点餐,并监督餐食送达效率与质量,让养老变“享老”。
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努力办好,关键看落实。从每年十件、十项,细化拓展为过去三年的“12类50件”“13类55件”“12类55件”,报告中提到,今年将优化安排12类45件民生实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实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对此,不少代表期待,针对民生改善需求,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在稳就业促增收、应对人口老龄化、兜牢兜准民生底线上持续发力,让老百姓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逐“绿”而行——
在提颜增质中绘就“美”的底色
绿色技术、绿色贸易、绿色低碳发展……浏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绿色”是一个高频词。当前,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如何继续逐“绿”而行、擦亮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代表们纷纷表示,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共绘美丽江苏建设新画卷。副省长方伟代表在审议时特别指出,必须持续补足生态环境短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要求,高水平推进重点河湖治理。
来自太湖水系的活水,经过净化,以每小时8.1万瓶的速度,从华润怡宝饮料(宜兴)有限公司的8条高速生产线下线,销往全国。从当年蓝藻暴发、水环境污染,到如今知名水企落户。一瓶水,折射太湖生态之变。“太湖总磷浓度达到2007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湖体平均水质30年来首次达Ⅲ类、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水平。”当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太湖治理新突破,现场不由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精神振奋之余,代表们更坚定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研究员胡维平代表说,要在太湖湖体平均水质达Ⅲ类的基础上,加强后续的质效评估,持续加强省内湖泊生态修复,统筹谋划发展与治理、保护与治理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真正保护好全省的绿水青山。
“关于修订省通榆河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基层呼声很强烈。”省人大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孔海燕代表介绍,目前,修改条例已列入明年立法正式项目,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审慎评估论证,把握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通榆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饮用水源保障功能及治污能力水平,回应各方关切,寻求多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水质好,万物生。“美丽江苏”的“美”就是要在新理念下,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变革,激发全局全域全民主动性,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不少代表表示,要更大力度提升本质治污能力,更高标准构筑生态保护屏障,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科普展示馆,提升公众参与度。此外,要培育生态文化品牌,结合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江苏生态文化精品,挖掘更多“沧桑巨变”美丽故事。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根本。“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我们企业更有责任践行。”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伟平代表认为,减碳不仅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江苏的‘10+X’未来产业体系,其中氢能是重要方向。作为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从业者,我们将对照报告要求,进一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科研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实现企业做专做精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