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圆形监狱——微信监督下的学习规训

文摘   2024-10-05 10:55   河南  

圆形监狱的圆心位置有个瞭望塔,狱警即便在这个瞭望塔中睡大觉,罪犯也感觉自己被一双无形的眼睛所见识,用以指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控制的一种方式。圆形监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讲述在学校教育上的圆形监狱。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自己为方法:十一假期来临,小明的外甥刘洋就在乡村民办学校上学,寒假之后,来到他的舅舅-小明家里住几天。这个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小明通过观察刘洋的学习情况,获得研究的资料。

1、分数导向的河南乡村的民办教育

河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又很多,这样的地方搞教育,很难不急功近利,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绝对支配地位,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可能不是符合人性的。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民办学校为了生存,必须强调自身的质量,质量就是分数,或者说是升学率。虽然,应试教育也许未必会导致学生人格的不健全,但是应试教育的理念的实施必然会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多元多样发展的需求。

2、民办学校用互联网搭建圆形监狱

每天早上来六点多,刘洋起来,说自己要背书,一日也没有懈怠。背书的时候,拿着手机。很多时候并没有洗脸刷牙,而是去趟厕所后,就坐在床上开始读书,之后,对着手机背诵,并通过微信录制视频发送给老师。

老师收到刘洋的消息后,有的时候,会点评一下狗生的背诵,有的时候呢,只是发个点赞的表情。小明学问狗生:“你的消息老师都看没”,他说“不知道,可是,俺语文老师都看了”。小明说:“每条都看了吗”,小明回到说:“不知道”。

除了背书,还有各学科的书面作业,包括卷子、抄写等任务,值得强调的,还有做家务。小明和刘洋住在一张床上,为了锻炼孩子多劳动,小明让刘洋叠被子,刘洋叠被子之前,会给小明提出条件:那你一定要给我拍照。

由此看见,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督、道德能力的培养,学校采取了这样一种互联网的监督方式,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方法。这种做法,老师不必一个一个去看,却能实现对学生学习的一对多的监督。学生也不知道老师是否看到了,刘洋并不知道老师是否看了,但是还要按照规定去学习,并将学习视频发送给老师。

3、乡村民办教育中互联网圆形监狱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减少,还增加证明自己学习的负担。虽然国家实行双减,虽然毛厅长特别强调节假日按照法律规定的执行,但是,观察发现,学校通过互联网监管学生的学习,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还增加证明自己写作业的额外负担。

其次,增长了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按理说,学生不能够使用手机的,现在由于要发送学习视频,必须人手一个手机。拿手机学习成为学生的行动习惯后,这种行为习惯被保持下来,手机随身,学生在学习之外,会不自觉地刷短视频、玩游戏等。小明就常看到刘洋在刷视频。这样不利于学生专注力,增加眼睛近视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学生的游戏成瘾。

最后,互联网监督下的道德教育目标实现了吗?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短视频,学校安排了给家长洗脚的任务。学生回到家里,布置好洗脚的场景,拍照之后,就把家长晾在那儿,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刘洋虽然没有如此懂得偷奸耍滑,但是做家务要以小明的拍照为前提,可见,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不是关心关爱家人去做家务的。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还可能培养了学生投机取巧、虚伪应付的心理。


笔者仍旧是感觉到,让教育回归到回应人的全民发展的需要上来,还任重而道远。有时候,我们确立了分数的标准,最终学生的分数不仅没有提高,还失去了本应该是幸福的学生时光。

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做一些慢的、无用的教育,注重兴趣的开发,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推动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团结意识,注重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种种诉求,回应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多元需要,帮助他们去认识自己,而不是陷入分数内卷的泥潭中,迷失了成为人的方向。

一线社工茶座
县域视角,一线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