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的去权威化

文摘   2024-10-18 12:49   河南  

国家期望村干部别太强- 也别太弱,采用高度规范化和严格考评化的办法进行对村干部的规训,加上反腐对地头蛇的打击,强人开始退出,乡村干部有了去权威化的特征。

国家对村干部在乡村治理的权力地位有何期望?

取消农业税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转折。从收公粮到资源下乡,国家似乎不希望村干部像之前那样强,能够收来公粮和落实计划生育,但也不希望村干部太弱,在分配国家资源和集体利益时出乱子。

当下,笔者国家对村干部的需求定位就是:别太强,刀磨的太利,会伤自己手;也别太弱,弱了,无法完成好分配的任务。所以,大概比普通村民稍强一点就好。

目前,国家使用两种手段,防止基层自治组织的力量过左或过右的倾斜。

1、高标准规范乡村治理,太强的人不再适合村干部

治理的规范让一些强人、富人推出村干部舞台。如贺雪峰说,治理越来越规范,考评越来越严格,有的村里一些强人、富人,在新形势下,面对太多文书类、迎检类的事务性工作,他们也不愿意再当村支书了。

当然,村支书也不可能是村里最穷、最没成色的人当上。结果就是生活中等偏上的村民来当,一般还会和和之前的村支书沾亲带故,不然怎么发展他入党,让权力有外流之可能,不然怎么会提名他当村干部。

2、反腐打压地头蛇,让村干部没那么吃香了

伴随着一些苍蝇腐败的查处,村干部工作不再那么有油水了,国家投入到乡村的和村集体的财产,村干部们再也不敢轻易觊觎。当村干部更多意味着公共责任,之前传统意义的强人、富人、能人开始退出,之前的村干部开始舞台,当然也有强大家族继续把持着村里的权柄,只不过不再像之前那样普遍了。

反腐败产生了震慑效应,不仅让一些强人治村时更加收敛,同时提升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行动的勇气,不少村后继无人,谁也不愿意当,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时,乡镇政府不得不派出一个人代理村支书工作。

财政压力让基层信誉降低,乡村治理的失信与去权威

地方政府的信誉降低,村干部的威信跟着下降了。涉农补贴的拖延,种种承诺的补偿迟迟难以兑现,政策和项目的延迟施工和竣工,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诚信,使得基层政府人员和村干部的威望一齐降低了。

挖到一半的河道停工了,河道没有治理成,村民在里面栽的树却全部都贱卖了;修了路后的路灯装了一半,地面的螺丝压坏了多少来往的轮胎。各种补贴,有修路占地、房屋拆迁,不论施工进度还是村民补偿,都不可避免被延迟了。

乡村干部去权威化,村干部不再那么威严、那么高高在上,村民可以不听他们的话了,看似有利于民主,实现共建共治,但是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没有随着村干部的威严的降低而提升。所以,村干部的去权威化并不促进乡村民主参与。

去权威化后,各种任务还要像以前那样完成,之前强人村干部所保持的权力影响力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地方乡镇政府的信誉虽然受到影响,但是控制力相较之前,有所增加了。

一线社工茶座
县域视角,一线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