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三五是乡镇政府晨会时间,除了乡镇政府的干部,驻村干部也都必须参加,这已经成为各乡镇的惯例。这日晨会,试看都说了些什么
1、任务的转嫁
某日晨会和往常一样,先是坐在前两排的乡镇各片区领导发言,大概七八个,他们转过身,对后面乌泱泱一片的乡镇干部、驻村干部,用三五分钟,各自说完一通,乡镇各方面的日常任务就清楚了。
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大主席、副书记、镇长、书记开始将新的任务传达,今日主要是两个任务,某核心领导说:一个是网格化管理的宣传海面要上墙,海报要有卫星地图的定位与网格划分。另一个是市委巡察村里的各种资料——合计16类。
这些活,明显都是村干部的,村干部一般不参加晨会,领导就提醒各个政府各线口的包村干部把上级指示传达到位。乡镇领导知道五大三粗的村干部,不一定能应付,即便想干,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会议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包村干部要入村,一来指导二来协助。说着说着,话锋一转,驻村干部也要帮忙。再后来,到会议结尾,重点强调驻村干部帮忙整理了。
从这往常的一次晨会上,可窥见乡村治理形态之一斑。坊间有句传言:你来某镇,村干部可能不在村室,驻村干部一定在那里。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都归乡镇政府管理,换谁当乡镇核心领导,也会卯足劲使用驻村干部这一方便好使的劳动力——他们年轻,懂电脑,搞资料是把好手。
2、对驻村干部、村干部不同的纪律要求
上级检查,不就是看资料么?所以,村里只要把资料整理好,不必每天坐班,也不必都来村里,这不妨碍其他人在外干活,更不耽搁村干部们各自的生计。
对于各种检查和其他工作,造成的村干部的工作状态,已经驻村2年的小明,再熟悉不过了。5个村干部中只有1个妇女干部长年在家,而且是在她当村干部前就一直在家。其他4个基本是各忙各的,除了村支书时不时打个照面外,其他3位很少见了。
政府默认村干部是兼职的,工资养活不了他们,还不照时发,而驻村干部是上班的,必须是全职的。政府对两者的纪律要求就不同,通过查岗,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来。
对于驻村干部,乡镇政府时不时查岗,他们不得不被捆在村里。如果你搜索驻村工作群、乡镇工作群的查岗记录,你会发现——乡镇纪委查驻村的岗,远比查村干部的岗要多得多,后者的次数甚至不如前者的零头。
首先,对于驻村干部的查岗单位要比村干部多。驻村干部除了应付乡镇纪委查岗,还要应付县级驻村办、组织部、县纪委、市督导、省抽查,村干部主要是应付乡镇纪委这一个。其次,对于驻村干部的查岗,是为查岗而查岗,对于村干部则是针对固定事件——秸秆禁烧、夏季防汛等。最后,对于驻村干部的查岗,或白昼或黑夜,甚至凌晨,都不定,对于村干部的查岗更加有规律可循,因为是对固定事件查岗的缘故。
3、刻意混淆的工作界限
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都忙些什么,分别负责什么?两者有没工作界限?从政策上看肯定有区分,驻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量体现在文书上,二三十个档案盒。因此,县里各家单位大多排出年轻人来驻村工作,最主要精通电脑的。村干部呢,就是日常的各种村务,实际上也主要是落实上级安排的各种任务。有任务时,他们忙忙,任务重时,其他村干部才会露面。任务主要是资料的形式,所以村干部很少齐全地在村里同时出现。
纵然政策上有不同分工,但是落实在检查上都是资料。乡镇领导看中了驻村干部懂电脑、善做资料,于是不仅通过乡镇纪委的查岗和晨会将驻村干部捆在村里,还将村里资料整理,像这次晨会布置的海报、村内文书资料,要求驻村干部负责或帮忙。
像这个网格管理的卫星定位图,明确是驻村负责,还要求驻村干部在工作群有回复,一个回复收到,表示接受这个任务。一个是回复工作成果,将卫星定位图的网格分割发到工作群中。这方面工作全部给了驻村干部。
4、驻村干部为何要代劳处理村务
驻村干部愿意帮忙,除了政府的权威,更主要基于和村干部的人情关系。驻村干部涉入村里大量文书工作,主要的,不在于乡镇领导的要求,更何况乡镇领导说的事帮忙,驻村干部淌混水,主要是基于一种人情关系,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大家毕竟在一起共事的。
对于村内的16类资料,驻村干部可以不在乎乡镇领导的指示,但是和村长平时一块,村长张嘴了,驻村干部也不好拒绝,所以往往也帮不少忙。驻村干部小明,整整忙活了一个上午,坐那没动,也只完成了一半。当然,也有个年轻的村干部,也在其中忙活。即便这一天两天的匆忙,村干部也聚不全,之后任务不严格或没有的时候,就更别提了。
除了人情关系让驻村干部不好拒绝外,目前,让村里忙活这些资料,压力也很大。村干部中大多是中老年,只有一个年轻的,家庭负担大,必须要挣钱养家,岂能终日在村?即便有了任务,村长遥控指挥,或者乡镇包村干部把任务分到村里,年轻干部忙挣钱,大家都理解,驻村的愿意帮忙,长久以来,有事找驻村,也形成了村干部们的惯习了。
5、驻村生活体验区别于贺雪峰的论断
小明的经历和长江学者贺雪峰说的不同。长江学者老贺说村干部全职化,小明反驳之。虽然说小明说的是个案,但这个案有代表性,绝不是这一个。
驻村体验的和老贺明显不同。老贺说乡村治理越来越规范,有的村集体收入高,考核多,忙得很;有的村集体收入低,考核少,闲得慌;不论忙闲,都要坐班,都全职化了,甚至把自己的原本的工作都耽搁了,他称作是有为(空转)无治(脱离群众),显然和驻村经历差别很大。
至于他断言中部村长工资和乡镇副职持平,更是在瞎扯。村长工资刚涨价,才2200元,还没五险,连乡镇普通同志的工资都比不上。更别提,乡镇副职工资之外的收入了。
7、反思:对于驻村全职、村干部兼职的看法:
村务处理过多依靠驻村干部,导致村干部组织缺陷、功能不健全。两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村委能力越低,越靠驻村,然后组织功能就越发缺陷,形成组织依赖。
乡镇领导不怎么维持驻村干部,除了乡镇领导为官一期,对于每一次任务之来,更多考虑眼前外,更多考虑驻村干部任期一到,就要走了,属于变量因素。既然驻村干部归乡镇管理,有这个权力,不如多用用。
还值得再说多是,小明是个年轻的驻村干部,这类驻村干部干活比较实在,而那些40岁以上的驻村干部,即便闲着,甚至晨会后离岗,也不愿操那淡心。村长能是村长,懂那人情世故,不会也不敢给驻村第一书记安排活儿。反倒是这些年轻的,他们毕竟是长辈,好张口,另外年轻求进步,工作效果也好。所以,驻村干部也分两种,40岁以上兼职、40岁以下全职。
封面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