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苏轼在古诗词爱好者中有一定的位置,他乐观豁达超脱,在逆境中随遇而安。
余光中老先生曾说过:“如果我去旅行,不会选择和李白一起去,因他不负责任!”
“我也不会选择杜甫,因为他太苦了,但是我会找苏东坡,因为他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是的,苏东坡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潇洒开朗,他喜好美食,能在苦中作乐。
他人生中经历三起三落,经历乌台诗案后,他开始被贬的生涯,一生被贬十二年之久。
这么长久的坎坷生活,如果换成他人早就一蹶不振,然而苏轼在飘零的岁月中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而是在经过风雨之后,他的心胸更加的阔达,困苦的生活也成就了东坡先生。
公元1065年,挚爱妻子王弗因病撒手而寰,这对于苏轼是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后来他写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以这样的方式怀念自己的爱妻。
妻子的离开仿佛带走了他所有的幸运,第二年父亲苏洵也与世长辞,苏轼只能和弟弟苏澈一起回乡守孝。
公元1067年,一直想要重要苏轼的英宗皇帝驾崩,苏轼的师友也都四处飘零。
而西宁四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冤入狱,那时的苏轼已经四十三岁,他险些命丧黄泉。
好在经过朋友的解救求情,苏轼才免于死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苏轼被贬到黄州,当时苏轼因为是犯官,没有房屋居舍,只能借宿在破庙中。
可以说这场灾难是对苏轼致命的打击,如果是其他人早就抑郁而亡。
但是苏轼并没有沉沦,而是在困境中反省自己,逐渐的认识到自己的锋芒和自以为是。
在黄州的生活很艰苦,但人还要活着,他开始寻找生活的希望。
他开垦土地自耕自足,要知道之前的苏轼一直养尊处优,有仆人伺候。
苏轼很喜欢自己开辟出来的那片土地,于是高兴的取名为“东坡”,自称苏东坡,而这个时候苏东坡也住进了所有人的心中。
苏轼喜欢吃,但碍于囊中羞涩,他只能去买最便宜的猪肉,自烹自食。
于是他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虽然写的是猪肉,但也写出了他对人生的态度,面对困境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给事物足够的时间成熟。
人活着也不能被外界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所束缚,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满足。
在黄州时,朋友前来探望,当时正值春天,他和朋友一起出游。
在归途当中,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当时雨具已经别人带走。
面对大雨,朋友们都慌忙的躲雨,狼狈不堪,只有苏轼一人毫不在乎的穿着蓑衣漫步雨中。
他泰然处之,在宇航总缓步而行,对于他来说雨已经不是雨,而是一种人生意境。
这个时候,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诞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别去管那雨水穿过树林打在叶子上的声音,咱们就一边悠闲地吟诗唱歌,一边慢慢地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手里拿根竹杖,脚上穿着草鞋,感觉比骑马还要轻松自在呢。怕啥呀?就算披着一身蓑衣,在风雨中漫步,我也照样能悠然自得地过完这辈子。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春风带着点寒意,吹得我酒醒了,感觉身上有点凉凉的。但就在这时,山头上的夕阳却温柔地照了过来,像是在迎接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过头看看刚才走过来的那段路,风雨交加,但现在我要回去了,心里觉得,其实不管是风雨还是晴天,都没啥大不了的。
此时的苏轼在经历政治风风雨雨后,他越来越感到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才是最真切的。
穿着草鞋在风雨中行走,本来就是狼狈的,但是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在艰苦的生活中苏轼依然和他的步履一样潇洒悠闲。
这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任凭风吹雨打,他始终是从容,镇定,乐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首二句点题,展示了词人超越荣辱得失,任凭风雨肆虐,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
“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写得俏皮,传达出一种不畏风雨、笑傲人生的声在与轻松。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词人由眼前风雨联想到人生旅程中的风雨,说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坎坷与崎岖。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末三句饱含人生哲理意味,感叹无论是雨斜风狂,还是阳光普照,不过都是寻常现象,毫无差异。
而人生也是如此,只要心境平和,宠与辱毫无区别。这里反映出词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这首词写平常生活经历,却充满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