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佛教文化鼎盛时期,曾出现过很多高僧,寒山是唐朝初期的一位传奇的高僧。
他曾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小生活在富裕当中,他天资聪颖,对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然而长大后,他曾多次考科举,然而屡次未中,而他的家庭也逐渐衰落。
经历家庭变故,一事无成的寒山心灰意冷,郁郁寡欢。
不仅自己心情不好,就连亲朋好友也会对他进行嘲讽。
想当初家境富裕时,都来阿谀奉承,对他好言好语。
当家境败落后,不但没有人帮衬,反而对他冷嘲热讽,这让他感受到了人情淡薄。
在心灰意冷之下,他想要出家为僧。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和家人一路逃亡,而寒山未了躲避祸乱住进浙江的天台山,也就是寒山寺。
在此期间他了解到佛法,并对佛教产生深厚的兴趣,经常在山上和大师们探讨佛法。
也是这个时候他和高僧拾得相识,他们经常一起吟诗作对,探讨佛理,还被编辑成《寒山子集》。
关于寒山和拾得还有一段很经典的对答,充满人生哲理。
有一天二人坐在一起,寒山问道:“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
拾得想了想,笑答:“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他们的这两句对话,展现出二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以及深厚的佛学修养,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世人。
寒山三十岁开始在天台山的寒岩闭关静修,在此期间她经常研究佛法,诗词,并做出很多蕴含哲理的著作。
寒山一生同情贫民,乐善好施,一直被世人称为“圣人”,也被称为“寒山子”。
寒山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根据记载他的诗在元代时就被传到朝鲜、日本,还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日文等。
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将寒山列为唐代的三位白话大诗人之一,使寒山开始受到国人的青睐。
二十世纪的时候,他的诗还被传入美国,并被“垮掉的一代”奉为偶像,一时之间风靡欧洲。
寒山曾经多次在民间游历,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他看到人们千方百计的追逐名利,贪图富贵。
看到因为这些物欲导致民众苦不堪言,他心中很是痛苦悲伤,于是他写下一首《诗三百三首其八十五》。
他通过这首诗批判了当时社会追逐名利的风气,并劝诫世人不要被世俗功名利禄迷失本性,而这首诗也影响世人千年。
诗三百三首 其八十五
唐·寒山
多少般数人,百计求名利。
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
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
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
不过七十年,冰消瓦解置。
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
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
诗词译文
人世间有多少人在想方设法去追求功名和利禄。
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荣华富贵的渴望,费尽心机地去谋划怎么样才能获得。
这些人的心从未有过片刻的安宁,就像四处奔突的烟气一样缭缭绕绕。
尽管家中亲人团聚,仆人也很多,恨不得一声呼唤便有百人应答。
但这样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呢?不过短短七十年罢了,到头来一切都像冰雪消融、瓦片破碎一样化为乌有。
一旦死去,所有的事情都结束了,又有谁能来继承后代呢?
就像泥丸被水浸泡后,才知它毫无坚实之心和智谋可言,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和无常。
诗词赏析
开篇“多少般数人,百计求名利。心贪觅荣华,经营图富贵”,这几句诗人描写出世人千方百计追逐名利的场景。
寒山认为这种追逐是贪念所致,人们为了荣华富贵不惜付出一切,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揭示了名利容易蒙蔽人心。
“心未片时歇,奔突如烟气。家眷实团圆,一呼百诺至。不过七十年,冰消瓦解置”,这几句写的是人生短暂与无常。
人们为名利奔波不停,尽管有美满幸福的家庭,富贵的生活,但这些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最终都如冰雪消融般消散。
诗人强调了生命的脆弱,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执着于短暂的物质享受和世俗成就。
“死了万事休,谁人承后嗣”这两句是经典名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寒山看来人死后一切皆空,就算有后代传承,自身也无法感知和掌控,从而引发人们对传统传承观念的反思,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否仅仅在于家族的延续和物质财富的传承。
“水浸泥弹丸,方知无意智”这两句诗人以泥弹丸遇水即化来做比喻,说明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其实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只有当人们像泥弹丸被水浸泡后那样,看清名利的虚幻,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体现了寒山对佛教思想的认同,对精世界提升的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