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穷”最传神的一首诗,没钱没酒,7个字将穷写到极致,却蕴含人生哲理

文摘   2024-11-04 19:55   吉林  


如果说唐朝最火的诗人,一定李白。

宋朝最火的词人就是苏轼,他是宋朝第一大文豪。

苏轼本身并不穷,他出生在文学世家,家世显赫。

尤其是父亲苏洵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的妻子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后期苏洵在文学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为苏家带来名望和一定的经济收入。

而苏轼和苏辙兄弟也相继考上进士,进入仕途之路,都有一定的俸禄。

可以说苏轼之前的生活一直都非常滋润,他的性格也很豪爽,从不拘小节,也从未将钱财看得过重。

然而后期他竟然变得穷,之所以穷,是和他的仕途有很直接的关系。

苏轼这辈子跌宕起伏,经历风霜雨打,人生中多次被贬。

而且一次比一次惨,尤其是父亲,妻子相继去世后,日子越过越不顺。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就是乌台诗案的发生,当时苏轼被打入监狱中。

当时他受尽折磨,生命危在旦夕,好在当时王安石等不少大臣为他求情,才免逃一死。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他生活过得不如意,整日居无定所,朝不保夕,日子过得艰难。

此时的苏轼一落千丈,非常的贫穷,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只能开辟一块地。

还建造了一个草庐,号称“东坡雪堂”,他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六十岁时,因为“讥刺先朝”的罪名再次被贬,这次是惠州。

惠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当时惠州的条件尤其的艰苦,在这里生活更加的困难。

62岁时苏轼再次被贬儋州,这里是现今的海南儋县。

当时是苏轼人生最惨的时候,食物匮乏不说,环境恶劣。

初到儋州苏轼连饭都没得吃,只能吃野菜,吃老鼠和蝙蝠。

尽管他穷困潦倒,但是一向乐观,坚强的苏东坡怎么会被困难打倒呢?

他积极的办学堂,教书育人,还教大家种地,挖井等,深受当地百姓的尊敬爱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曾写下一首诗《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虽然字字不提穷,但确实真能感受到他的穷。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宋·苏轼  

送行无酒亦无钱,

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

四方同此水中天。

诗词译文

替你送行之时我没有酒也没有钱,

那我就劝你饮了这杯菩萨泉的水吧。
无论你走到哪里,低下头来,都能在这泉水中看到我的影。

天下之大,四处的水都是一样的,都映照着天空。


诗词赏析

开篇两句“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直言自己在送行时既没有酒也没有钱,只能劝王子立喝一杯菩萨泉。

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的直接质朴,也能体现出苏轼的真诚,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窘迫处境,将最真实的情况坦然相告。

只是这两句就能展现出苏轼豁达的心态,如果换成其他人,在朋友离开时,既没钱也没酒,总会感觉愧疚尴尬。

然而苏轼并没有感觉难堪,反而以水代酒,丝毫不减送行的情谊。

这种豁达超脱的态度是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的体现,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禅意。

苏轼由菩萨泉之名联想到水天之佛,又由泉水映出自己的影子联想到“修习水观”。

这不仅是苏轼对王子立的一种劝慰,也是苏轼自己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虽然二人即将分别,但在这广袤的天地间,彼此的心灵是相通的。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就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不必为离别而过于悲伤。

苏轼的这首诗虽然是一首穷困潦倒的送别诗,但反而展现出他的精神世界富足。

也让读者明白,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内心世界丰富。

内心世界丰富,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坚强的挺过去。

苏轼的这首诗语言简洁,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尤其是最后的那句“四方同此水中天”。

更是给人一种心胸豁达的豪迈胸怀,让人感到惆怅离别时,也感受到一种激励人心的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王子立是苏辙的女婿,也是苏轼的学生,曾经他们在谈论诗词时,建立深厚的感情。

当时王子立因老师被贬,心中始终挂念,当时正好要去赶考,路过黄州。

于是亲自前来看望,见到学生苏轼心里非常的高兴。

不仅陪着他去武昌西山游玩,还给他讲当地的人文。

如果放在过去,苏轼一定会布置丰盛的宴席,接待贵客。

然而此时的苏轼身无分文,吃饭都成问题。

在送别王子立时,连一杯酒,一分钱都没有,但是苏轼并未感到尴尬。

也丝毫不介意,反而酌满一杯菩萨泉水,以水代酒请王子立饮,也代表了苏轼满满的真诚。


诗香墨笔
隔着千年岁月感受古人的浪漫,古人的情感,读的不是诗,是诗人的灵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