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的一生,从未摆脱过贫穷,前半生躺平,后半生摸鱼,一生就在穷中过来了。
孟郊出身在一个清贫的家庭,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只剩下母亲和三个孩子。
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坚持让孟郊学习文化。
而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对文学有一定的天赋。
从小到大他一直留在村子里,而他性格也格外的孤傲,少与人来往。
每天与母亲为伴,尽孝心,只可惜他的生活非常贫穷。
当孟郊三十岁时才想到出门游历,他走遍很多地方,写过很多诗,但也从未想到考取功名。
直到唐德宗贞元七年,他才开始参加科考,可能当时的他需要维持生计。
也许认为男人总应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所以他参加的考试,并考中。
之后他需要前往京城参加大考,在此期间他和朋友一起游玩终南山。
在终南山有很多隐士,当时看着他们自由自在的安逸样子,心中很是羡慕。
他当时就有个疑问,自己每天寒窗苦读,每天为考试做准备,面对这些虚无的功名,他不知道对错?
于是他怀着疑惑和无奈的心态写下《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后来在备考期间,孟郊认识了韩愈,要知道孟郊不爱结交朋友。
然而他和韩愈相处下来,感觉他们性格相投,也都不喜欢和人打交道。
很快成为朋友,并在韩愈的帮助下,他的名声响亮起来。
并留在长安居住,然而贫穷的孟郊生活很是难过,就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
最让他无奈的是科考落榜,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到家乡。
直到元贞九年再次参加科考,然而这次再次落榜。
这给孟郊的打击很大,在此期间创作很多优秀的作品,之后再次回到老家陪伴母亲。
直到贞元12年,46岁的孟郊再次迎来科考,当时他早就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参加考试。
然而母亲多次劝解,最终孟郊还是踏上了科考之路。
在临行前,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于是老母亲缝缝补补一件衣服给他科考穿。
这一次孟郊终于考上了进士,当开榜之时,他兴奋至极,于是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登科后》。
不少人读后都感觉他是多么的狂,然而当得知他之前的处境,才感觉他应该狂一狂,可以扬眉吐气一下。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曾经的那种不如意的日子,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今天我终于科举高中,心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喜悦,思绪就像那无边的海洋一样宽广。
我骑着马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感觉自己就像那春风中得意的骏马,蹄子轻快地奔跑着。
我在一天之内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部欣赏完了,那些绚烂的花朵,在我的眼中如同画卷一般展开。
虽然整首诗只有28个字,却将孟郊内心的兴奋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以为能摆脱贫穷的生活,满怀期待的等待大展身手,然而现实总是不尽人意。
最终他只得了个小官,尽管官职不大,但最起码有朝廷俸禄,也不至于继续漂泊不定。
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老母亲接到身边享福,也是这个时候他写下《游子吟》。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我缝制新的衣裳。
在我临行之前,她细心密密的缝制,她担心孩子在外迟迟不能回家来,衣服会破损。
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此时的孟郊终于摆脱了过去过于清贫的生活,他希望母亲也能享福。
可惜现实还是太残忍,他担任溧阳县尉时,和他想的不一样,于是他不再专心当官。
只要有时间就骑着驴去野外游玩,尽管日子穷,倒也安闲度日。
然而因为他不好好上班,导致其他人分担了他的工作,这样一来他的生活更加的贫穷。
无奈之下孟郊只能辞官,后期孟郊在朋友的帮助下担任过水陆转运使,协律郎等,在此期间他的生活比较稳定。
在此期间他娶妻生子,只可惜他先后育有三子,可惜都不幸夭折。
之后老母亲也因病去世,一连串的打击将孟郊击垮,一蹶不振。
最终在64岁时,因疾病而亡,被友人安葬在洛阳。
孟郊的一生并不奢求大富大贵,但是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始终生活在贫穷当中。
其实他就是当时众多文人中的一个缩影,那时诗人众多,又能有几个是富裕的呢?就连后期的李白和杜甫也躲不过贫穷的悲哀。
孟郊的《登科后》和《游子吟》是他非常经典的两首诗,也是他巅峰之时。
一首诗送给自己,一首诗送给母亲,现如今读来,和我们也很相似。
有的时候想要成就的事情,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难以达成,而在最失落的时候,最贫穷的时候,只有母亲是最温暖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