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人很多,有的诗人是朋友,也有的诗人老死不相往来。
王昌龄是“七绝圣手”,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一生性格洒脱,不拘一格。
他喜欢广交好友,人缘非常好,很多诗人都和他是好朋友。
他喜欢仗剑天涯,这一点和李白很像,都属于性格开朗,有着江湖侠客梦的诗人。
那年是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路过襄阳,得知孟浩然在当地。
一向仰慕孟浩然的王昌龄前往拜访,二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
二人设宴开怀畅饮,然而当时的孟浩然患有背疮,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才好转。
然而在喝酒时,不仅饮酒,还吃海鲜,这都是疮病的忌口,没多久他因旧病复发而病逝。
当时王昌龄已经告别好友,在前往旅游的路上。
当得知孟浩然因饮酒吃海鲜导致病患复发而亡时,他非常的悲伤自责,心情一直郁郁寡欢。
这天正好来到巴陵,不曾想在这里他遇见了大诗人李白。
二人都是赫赫有名的诗人,而且性格相似,他们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爱好,很快就成了朋友。
当时李白是孟浩然的迷弟,而王昌龄也和孟浩然也是朋友,直接拉近他们的关系。
他们一起乘舟游玩,一起饮酒作诗,畅谈人生,畅谈梦想。
试想一下,他们都是性情豪爽,直言不讳,不喜阿谀奉承,喜欢周游四海,仗剑天涯。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怎么能不高兴快乐呢?
后期分别之时,王昌龄特意写了一首《巴陵送李十二》,赠与李白。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乘坐的小船在巴陵的江州边上摇曳,清澈的江水把想要说的话语顺着风远远的传开了。
两边的山连绵起伏,看不到秋城里的景色,太阳就要落山了,江边只有那芦苇,空空的水面,还有那云彩。
王昌龄的这首诗蕴含着和好友离别的伤感,“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点名送别的地点在巴陵的江边。
这里的“渚分”是分别的一种暗示,诗人看着朋友乘坐小船离开,心中充满不舍。
山高水长,长路漫漫,这一次离别,不知何时还能再相见呢?
古人的路比我们的长,他们没有火车,甚至普通的车辆都没有,所以朋友分别,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相聚时刻。
尤其是和兮兮相惜的朋友分别,心中更是难过不舍,但相聚就有分别,分别是每个人的宿命。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这两句连绵的山挡住了秋城的景色,给人一种距离感。
“日暮”、“蒹葭”、“水云”都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独自站在江边,一直看着消失在天际的朋友,那种寂寥孤独,让人感到十分的失落。
天宝七载,王昌龄因为“不护细行”,惨遭被贬,其实就是他性格张扬,锋芒毕露,不拘小节,遭到同僚的诽谤。
当时宰相张九龄被奸臣李林甫扳倒,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只有王昌龄看不惯李林甫,替张九龄说了几句公道话,最终李林甫以“言事犯上”,惨遭被贬。李白本来就对朋友也很想念,心里也念念不忘。
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尉,他很担心,却无能为力。
尤其对他处境更加的担心,于是写了一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自己对王昌龄的牵挂和担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当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那个地方很偏远会经过五溪。
我把我的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这首诗开篇写了“杨花”和“子规”,杨花代表着漂泊不定,而子规啼哀声哀怨, 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悲伤。
通过这一句诗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感,暗示了王昌龄被贬后飘零的身世。
“我寄愁心与明月”,古人很喜欢以月寄托相思,代表自己对亲人,朋友的牵挂。
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希望能跨越空间去陪伴好友,体现出李白对王昌龄长途跋涉的担忧。
好在王昌龄性格乐观,虽然被贬,但是他并未因此自怨自艾,反而寄情山水,享受当地的人文风景。
在龙标,王昌龄交了很多朋友,还在当地建立龙标书院,对五溪的文化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龙标,他深得当地人的敬仰,在治理地方取得很重要的成就,赢得百姓对他的尊重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