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华夏子孙,尤其的骄傲,悠久的文化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千古吟唱,尤其是那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更深深的刻在我们的骨子里。
最喜欢听的是那古朴,沉稳,吟唱千年历史的古琴,它的声音余音绕梁,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似乎听每一首曲,都能闻到一阵檀香之气。
古琴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乐器,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它优雅的外形,沉稳的音色,仿佛一位女子从岁月长河中走来,诉说着古人的故事。
每当指尖轻轻拂过琴弦时,那优美的声音犹如泉水般流淌。
在众多乐器中,古琴的音色很独特,既有古筝的悠扬,也有琵琶的清脆,还有着二胡的深沉。
每当古琴响起时,仿佛它的声音可以穿越时光,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置身于古人的情韵中。
关于古琴的故事很多,《高山流水》既可以古筝演奏,也可以古琴演奏,最古老的便是古琴演奏。
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被尊称琴仙。
他曾在汉江边弹琴,岸边砍柴的钟子期路过,被深深吸引。
他闻声而来,静听琴音,他竟然能听懂旋律,因此俞伯牙称钟子期是知音,二人成为朋友知音。
然而后期钟子期病逝,俞伯牙知道后悲痛中摔碎古琴,认为世间再无知音,于是在钟子期坟前弹奏《高山流水》后,摔琴而去,终身不再弹奏。
古人是爱古琴的,也爱弹琴,也认为弹琴是一种雅趣,古诗遇见古琴是什么样呢?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是善于弹琴的,总喜欢背着古琴漫步大自然中,他独自在竹林中弹琴长啸,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人在深夜弹琴,通过深夜弹琴刷内心深处的愤懑,悲凉和孤独。也许对于他来说,只有在琴音中,才能忘记忧愁和烦恼。
听蜀僧濬弹琴
唐·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此诗描绘了蜀僧弹琴的高超技艺,如万壑松涛般的琴声让诗人的心灵得到洗礼,诗人在听琴的过程中,和蜀僧产生知己的感觉,并流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船夜援琴
唐·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以琴为伴,他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在弹琴听琴的过程中忘却古今烦恼,表现出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禅的感悟,体现出他对古琴的喜爱之情。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诗中写出了琴音的清冷,以及诗人对古调的喜爱和对如今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们不重视传统文化的惋惜和感慨,也暗示着传统文化在流传过程陷入的困难。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以琴为喻,探讨了琴、指、声之间的关系,蕴含了很深厚的哲理,体现出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想法。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通过写自己想把心事寄托于瑶琴,却感慨知音难寻,壮志未酬,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唐·常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听琴的美妙体验,表达出诗人对寇尊师弹琴技术的赞美,也体现出他在夜晚听琴的安逸惬意,而且他认为即使没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也能自得其乐,流露出对高雅情趣生活的满足和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