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微纪录片发展初探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特色’实践创新及美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BC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福来,苏州科技大学融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
倪祥保,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文科实验室“未来影像与社会应用实验室”、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摘要
主流纪录片小微化在央视的出现及栏目化发展,从不完全自觉到完全自觉,与改革开放深入、“微时代”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央视微纪录片栏目化、系列化、多季化存续发展与创新嬗变,始终秉持人民性立场讲述百姓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关注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主流属性。其在始终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潮流和服务优秀社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断更新题材内容、创作方法、作品形态及审美表达,为我们国家主流纪录片创作量质提升、审美新进、生态鲜活以及提高国内外传播影响力,都发挥了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央视微纪录片 主流纪录片 栏目化 系列化 审美嬗变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
——以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
与《柴米油盐之上》为例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武新宏,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
侯梦鑫,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
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以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和《柴米油盐之上》为研究对象,从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内涵、路径、启示等方面,分析脱贫攻坚纪录片的主题价值与创新表达,探究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在脱贫攻坚纪录片里的呈现,在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策略、传播渠道等方面“自塑”与“他塑”的比较分析中,寻找提升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能力与水平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纪录片 他塑与自塑 国家形象
央视纪录频道主流纪录片叙事变革
与美学表达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西湖国际纪录片节发展路径及文化价值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QN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俞洁,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戏文系教授、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文科实验室“未来影像与社会应用实验室”。
摘要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以来,中国主流纪录片不仅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充分强化其产业属性,而且在内容贴近民生、创新传播语态、变换叙事风格、丰富传播渠道等方面不断嬗变,卓有成效地提升了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难能可贵的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的中国主流纪录片叙事变革与美学表达的嬗变及发展,并没有消退其主流价值、纪实精神、社会关怀和大众共情等审美底色,因而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建构和提升中国主流纪录片文化审美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央视纪录频道 主流纪录片 微宏叙事 美学融合 媒介融合
现场·设计·想象:
主流纪录片搬演手法探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世纪以来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国特色’实践创新及美学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BC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杨秋,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邵雯艳,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
主流纪录片搬演手法的析出及发展,主要从“现场”到“设计”与“想象”。“现场搬演”根据被拍摄者曾经的生活真实在现场实地进行,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真实再现”。“设计搬演”根据曾经发生的生活真实,由被拍摄者不一定在原生现场再来一遍,或者由看不清面容的他人扮演,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情景再现”。“想象搬演”由演员像故事片一样扮演大概如此有过或可能如此有过的生活情景,其创作及审美属性主要是“情景模拟”。排除使用数字动画,主流纪录片声像内容的不同属性搬演都具有物理实在的可索引性,尽管它们与生活真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传播各有各的特色及效果。
关键词
主流纪录片 现场搬演 设计搬演 想象搬演 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