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居然……

文摘   2024-10-22 17:54   上海  

左右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世界模型”时代

——人工智能影像的世界性实践

作者简介

明朝

芝加哥大学人文学院电影与媒介系2023级博士研究生。


摘 要

在“后电影境况”下,以Pika、Sora和可灵AI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模型,预示着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图像”时代向机器学习驱动的“世界模型”时代转变。人工智能影像不再只是单纯对象化的技术物,而是日益成为一种关系性的技术环境,由此引发的“幻觉”现象动摇了建立在“错觉”基础上的传统美学观念,也在哲学和技术领域向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世界模型 整体环境 幻觉


何为真实性?

——论电影与意义的人工智能

作者简介

周文姬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比较视域下新世纪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研究”(项目编号:21BC041)阶段性成果。

摘 要

从电影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形式和思想机器来说,电影是否仍然呈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现实世界。考察胶片媒介、数字媒介、人工智能类媒介下影视作品中建构的现实世界,真实性在不同媒介的现实世界中呈现不同的面目。当媒介成为电影叙事的内容与诗学载体时,电影中的现实性才有触及真实层面的可能。只有把电影作为一个艺术技术的世界,以艺术技术的方式建构的“真实性”去打破传统的惯常的人类视觉下的现实感,转向意义的人工智能,才能产生现实的新转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媒介 现实 真实 科幻


“第二次文艺复兴”:

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中的动画艺术

作者简介

徐璐

湖北工业大学数字艺术产业学院讲师、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


基金项目

本文获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系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剧本为本:湖北动漫产业优质IP开发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CY21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在动画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是因其契合动画的强技术性、全虚拟性和赋予事物以生命的特性。人工智能技术可在多个动画制作环节上省时省力,但新技术也会带来新的工序和新的创作空间,因此智能生产未必会显著缩短动画项目的工期,可期待的是新的视听体验和奇观美学。当前,人工智能动画技术急需解决神情表现、运动生成、摆脱模仿等关键问题。人工智能与独立艺术家和小团队的组合,或能创造动画的“文艺复兴”。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动画 动画本体 增产提质 “文艺复兴”


人工智能作为电影陌生化方法:

从“原生质性”到情动潜能

作者简介

赵润晖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Eisenstein)曾提出“原生质性”以作为早期确定动画艺术本体的尝试,其中的可形塑角色对于日常经验是陌生的,而AI生成影像亦是如此:角色形象相对不稳定,并充斥着大量静帧图像。AI与动画艺术存在几乎相同的视觉逻辑:两类影像中的角色皆可随意形变,同时AI生成影像的外观也是一种“伪3D”动画。由此,以AI影片作品为例,探讨人工智能何以作为电影的陌生化方法,试图脱胎人工智能影像新的认知路径。

关键词

原生质性 人工智能电影 艺术本体论 生成式影像



——选自《电影新作》2024年第4期“电影与人工智能”专题,详见知网、纸刊

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是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全国中文艺术类核心期刊(2020版),始终关注国内外电影研究新动态。主要设置栏目:本期特稿、电影理论、海上影谭、电影产业、电影导演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