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宏观问题的关注程度比我高太多。最近的案例是不少咨询者问我怎么看穆迪评级“希升中降”,意味着啥商机。而我根本没去关心过,说不出啥来,很是让人失望。
我要检讨,所以专门写个小文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关注宏观变化对我们微观的个体没啥用。
穆迪评级啦,人口出生率啦,经济增长率啦,这些东西遇到了看看,别太认真,没必要专门去关注,因为它们跟我们关系不大。
跟谁关系大呢?对宏观负责的人。
希腊总理用的印绶这个词很说明问题。这哪是希腊经济复苏的印绶,是他连任的显著加分项。
对我来说穆迪评分“希升中降”真的没啥意义,设想不来希腊可能有什么收益或损失,对我更没意义。人生没有假设,只有对已知好恶的选择。我更关心怎么在希腊的房屋交易平台上帮客户找到物美价廉的房屋,再多记一个拗口的希腊地名可以跟中介确认位置以提高效率......都是些很微观的事。
也许在某些地方我们必须关注宏观的任何细微变化,没准一夜之间从最高处来个通知就让自己所在的产业突然停摆,或者物业公司秉承了什么上意突然抖起来说一声就让我们长时间没法出门。但在普通的地方,人们不必操心这些,只需专注耕耘。
扯远了,说回穆迪评级。简单说,穆迪评级是在预测一个主体的偿债能力。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当然要足够大才会被评。
穆迪本身是个私人企业,一个评估机构而已。类似的机构不少,主要的是它加上惠誉、标普组成的所谓三巨头。
任何主体都需要偿债,并不限于狭义的借钱之后的偿付,经济行为中有很多情况下会“欠人钱”,例如外来投资也算。
上面这个评级体系可以视为对偿债能力的五分制打分,最高级是五分,理想状态;中级是三分,还能对付;一两分的日子就不好过甚至没法过了。
一个主体未来的偿债能力如何,如果不请专业机构做调查,基本上是未知。未知状态下的主体没人敢跟它打交道,而这三巨头的业务可以理解为把调查工作提前做了,在全球范围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坐标系。
这就是穆迪评级影响深远的原因。最简单的说法,借款利息可以因评级降低而提高,评分再低点的都没人借钱给你,那就真的日子没法过了。
评级当然只是一个说法,三巨头的结论往往还不一样。例如这次标普和惠誉都评希腊为投资级,穆迪还没松口。
这些个机构还常看走眼,据我所知对希腊的评级就在它出现经济危机之后才匆忙下调。这种事后找补在评估机构来说是重大失误。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必太重视它,它又不一定对。
这次穆迪斗胆把中国的评级从Aa3调低一级到A1,而且是从四分调整到了三分,确实是个大动作。这是为了避免事后找补吧?
这调整是否靠谱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评价,也许不该调,也许调少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房地产和白酒等行业的人可能不会觉得调多了,大疆无人机的人会觉得根本不该往下调,而如果一个人生活在香港,最近的时事可能会让他觉得聊穆迪都多余,还是聊机票哪家便宜有意义。
这就是我说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类似平均值,看上去有你一份的数据是跟李嘉诚和马云平均出来的,你得盘算自己的状况,那才有意义。同样的,人们不必等穆迪出数据才判断自己面临的未来,更需要关心周边的具体和已存在的底层逻辑。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带动了很多人获取财富,其中大部分只是借了股上升气流,也将会随着可能到来的下沉气流而回到地面,这时做决定找个稳定的地方做些稳健的投资或经营,或者就是待着,以规避可能到来的纷扰,真不必看下面这种专业图表才拍板。
希腊最近三十年信用评级
写到这里,也该总结一下了。
我怎么看穆迪评级呢?我这么看:
用不受限制的信息获取渠道看,包括google和微软的搜索工具,chatgpt和bing的不知道叫啥的人工智能。效果从本文的贴图中可以看到,信息真实充分。
用符合逻辑的方法论看。不跟着别人的结论走,更多查看数据和事实。
用自己的立场看。不代入宏大叙事,我不是某个国家,我不是某国的经济,我只是一个在某些方面有一点点小能力的个人,我和任何事的关系都基于这一点。
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这么看。否则,就只能看下面这类东西。